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9月13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9-13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挖山不止变首富 '...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挖山不止变首富
  顾玉清
  寓言中,愚公及其子子孙孙挖山不止,以期搬走门前的大山;现实中,瑞士人世世代代凿山破石,打开了通向外面的路,变成了世界上的首富。这就是一个变梦想为现实的成功范例。
  一进入瑞士,这个“山中乐园”便让人领略到真正的“发达”:美丽的湖光山色,茂密的翠竹松林,遍地的绿草鲜花,繁华的国际都市,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瑞士全景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人们举起相机,一定会随手得来佳作。同行的朋友感叹地对笔者说,瑞士发达的程度似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很少看到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当然,雪山脚下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啃着草;现代化商店或旅馆边用木头、麻绳和废弃的轮胎为儿童们搭建的滑梯、秋千和缆索;起伏的山峦上架设的电线杆不少是就地取材的原木,这些本来很土的东西,在人类回归自然的背景下,显得那样的和谐与协调,意韵浓浓,野趣横生。
  如果抛开人与大自然造化的这些外界因素不谈,最能说明瑞士富裕的东西是经济指标。据世界银行统计,瑞士1996年的人均国民收入约为44350美元,居世界首位。瑞士是一个典型的靠“贸易立国”的外向型经济国家。它的贸易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1998年,瑞士进出口总额达到2158亿瑞郎。瑞士还是世界第六大对外投资国,1997年,其对外直接投资累积为2317亿瑞郎。瑞士在海外资产达14590亿瑞郎,扣除外国在瑞士的资产,净资产达4430亿瑞郎。一个人口只有700多万,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家,却创造出如此的成就,不能说不是个奇迹。
  其实,瑞士是欧洲一个多山的内陆国。它全境的70%被阿尔卑斯山脉和汝拉山脉挤占,其余部分为高原区,平均海拔高达1350米。据介绍,200—300年前,瑞士还是个很穷的国家。由于山高路少,荒山秃岭,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十分困难,那时许多人被迫到欧洲其他国家去当雇佣兵,有的甚至去要饭。
  穷则思变。早在18世纪,瑞士人给自己确立的发展战略是:建立“永久中立国”,保持政局稳定;挖山绿化,打开与外界的联系;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工业,扩大出口。1872年,瑞士在其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腰,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和公路隧道———圣哥大隧道,全长17公里。挖山“取宝”挖出了甜头,人们开凿了无数大大小小的隧道,不光将密如蛛网的公路和铁路与邻国连接起来,打开了通向世界的路,而且挖出了世界一大奇观,即无处不在的防空洞。那里除了储存着大量飞机、大炮和轻重武器外,储存的战备粮食据说可以用10年。具体到每栋楼下,按照法律规定,在建造之前已经挖了防空洞,食、住、医院和卫生间一应俱全。有人戏称,如果爆发世界核战争,瑞士人恐怕最占便宜了。
  瑞士人根据自己的国情扬长避短,挖山挖出了一片新天地。由一个封闭的山国一跃变成了一个设有200多个国际机构的“联合国”。瑞士人也从山中草民变得非常前卫。倘你与他们聊天时,他们对该国2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会如数家珍。这也正是今日瑞士的可贵之处。
  瑞士虽然是个小国,但是正如西谚所云“小即美”。因小而要发奋,因小而求精致,小中能够见大,虽小却不可小观。在千年交替之际,瑞士人挖山不止的精神无疑更富启迪意义。 9Qn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唐家璇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部长级会议上强调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
  本报联合国9月11日电 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联合国发展系统内最主要的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今天举行部长级会议,讨论国际多边发展合作问题。这是千年首脑会议之后,联合国系统召开的第一次高级别会议。
  正在纽约参加第五十五届联大会议的中国外长唐家璇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发言。他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但令人遗憾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不平衡。在新形势下,有效地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既是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保证。为此,作为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应加强而不是削弱其在发展领域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达到千年首脑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所提出的要使联合国成为致力于“使全世界所有人民实现发展,战胜贫困、无知和疾病”的目标。
  唐家璇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正在探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中国对此努力表示赞赏。我们一贯主张,开发署的改革应牢牢把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的工作中心,继续坚持普遍、中立、需求驱动原则,切实以受援国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主要考虑和出发点。同时,开发署的改革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扩大核心资源规模,进一步发挥其相对优势,而不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其不擅长的领域,也要避免重复联合国其它机构的工作和职能。
  他表示,中国政府对于开发署核心资源近年来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深表关注,希望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拿出政治意愿,履行做出的承诺,尽快扭转官方发展援助下降的趋势,增加对开发署核心资源的捐款。同时开发署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对发展中国家间的技术合作和经济合作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南南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此外,中方还希望开发署能尽快将信息技术等知识经济的因素纳入今后的工作重点。 9Qn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原油增产亦难限价
  本报记者 罗春华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0日在维也纳秋季部长会议上决定,自10月1日起,该组织将在保证现有2540万桶日产量的基础上每天增产80万桶原油,以抑制目前国际市场上不断飙升的油价,配合全球经济的发展需要。
  这是今年3月以来欧佩克第三次为稳定原油价格采取增产措施。3月和6月,该组织曾经先后决定增加日产原油145万桶和50万桶,希望将油价控制在每桶22—28美元之间。但是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并没有随着欧佩克产量的增加而回落,前两次的增产限价反倒让油价失去了“理智”和控制。欧佩克最近的统计数字表明,进入9月份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接连创近10年来的最高纪录。同1998年每桶原油10美元的价格相比,国际市场原油的价格已经暴涨了2倍多。
  暴涨的油价不仅造成了法国运输业大规模的示威行动,也使油价成为美国总统换届选举中凸显的一个重要问题。9日,在欧佩克秋季部长会议举行之前,美国曾协同其邻国、亚洲及南美国家达成一致意见,向欧佩克施加压力以降低燃料的价格。欧佩克此次决定日增产原油80万桶,可以说是“各方施压”、“众望所归”的结果。尽管在很多人眼里这依旧是一个比较“中庸”的数字,要靠它来稳定目前一路走高的油价似乎起不了什么作用。欧佩克主要成员国沙特阿拉伯称,它已经“竭尽全力”了。自从今年7月份以来,沙特阿拉伯已经开始每天向市场额外增加60万桶的原油供应量,试图冷却过热的油价。
  也许没有理由不相信沙特阿拉伯的诚意,但人们似乎有更多的理由怀疑欧佩克其他成员国在稳定油价方面的努力。每桶超过30美元的油价今年给该组织带来了大约2500亿美元的收入,这几乎是1998年的2倍多。另一方面,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除了沙特阿拉伯尚有增产的潜力外,其他成员国的生产能力据称均已达到了饱和的地步。如此看来,在日增产原油80万桶这一数字的背后,真正能流入市场的新的原油究竟有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北半球的严冬已经临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美国等国家石油库存量的减少,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石油的渴望变得更加迫切。英国《经济学家》的文章认为,不管欧佩克目前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已经难以遏制油价继续上涨的势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可能突破每桶40美元的大关。
  石油价格上涨过去一直是对全球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威胁。在过去的30年里,它曾经两次给人们留下了恐慌的记忆: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初,当油价大约增加到原来的3倍时,通货膨胀就会随之而至,世界经济也会出现衰退。但是,当历史进入世纪交替的时候,油价的再度暴涨却并没有给世界造成恐慌。当然这要感谢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出现。近些年来,替代性能源的出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能源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使石油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明显减弱了。同70年代初相比,工业国家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石油量已减少了一半。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看到,尽管油价不断飙升,世界经济仍以近16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
  目前油价居高不下已对世界经济造成了潜在的威胁,需对此加以关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高价石油和新技术终究会平衡市场的需求。当然,眼下的高油价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这一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方协力,采取全球性的应对方案来解决,尽可能减少它对经济发展产生的破坏力。 9Qn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石广生在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地区会议上表示
  中国经济将保持高速增长
  据新华社堪培拉9月12日电(记者许博渊)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12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地区会议上发言时说,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保持7%左右的年增长率,为亚太地区和世界各国展开同中国的经贸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石广生说:“21世纪是充满希望、充满机遇的世纪。面向未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中国的前景十分光明。”
  他说:“目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谈判和多边进程均已进入最后阶段。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12次会议即将在日内瓦召开,以尽快完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法律文件。”他表示相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
  石广生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有利于中国和亚太地区以及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不仅中国经济将从中受益,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也将从中受益。”
  他承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市场,包括服务贸易。为期3天的世界经济论坛亚太地区会议是11日开幕的。 9Qn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元对美元比价再创新低
  据新华社纽约9月11日电 纽约外汇交易市场11日欧元对美元的比价跌至新的低点。受此影响,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降至14年来的最低水平。
  当天,欧元对美元的比价从前一交易日的1比0.8688跌至1比0.8578,盘中一度跌至1比0.8566。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欧元对美元比价最近持续下跌的直接原因是,德国总理施罗德上周表示欧元汇率走低对欧洲经济有利,从而表明欧盟国家内部在欧元走势和欧洲央行是否需要干预欧元等方面存在不同看法。但是,欧元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是欧洲经济同美国经济之间存在的差距。
  同日,欧元对日元的比价也一度跌至1比90.83的最低点。 9Qn品论天涯网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俄宇航员为国际空间站铺设电缆
  据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 综合本社驻华盛顿记者严锋、驻莫斯科记者秦德岐报道: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11日成功地在离地面370公里的太空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太空行走,为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安装了电缆等设备。
  美国宇航员爱德华·鲁和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琴科负责执行这次太空作业。他们身背电缆和作业工具,从航天飞机内“飘出”后首先顺着一条长12米的机械臂走近与航天飞机对接在一起的国际空间站,然后像攀岩运动员一样沿着耸立着的空间站向上“攀登”,不时躲避着空间站外面林立的天线和各种对接装置。他们在国际空间站的“曙光”号功能货物舱与“星辰”号服务舱之间铺设了电缆。此外,他们还在舱体外部安装了被称为“锚”的装置。“锚”将充当宇航员在舱外工作时的脚手架。
  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高约42米,两位宇航员“攀登”了33米。整个作业过程持续了6小时14分钟。
  “阿特兰蒂斯”号于10日在哈萨克斯坦上空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宇航员将于12日从航天飞机上卸下数吨货物,并将其移入空间站。据悉,这些货物主要包括“星辰”号服务舱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有为未来宇航员在空间站长期居留而准备的健身设备、衣物和食品等。
  按计划,“阿特兰蒂斯”号将于9月19日返航。 9Q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