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何谓时代感
邱石元
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时代感,也就是说要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用富于时代特色的精神教育和引导群众。没有时代感,总用旧内容、老套路去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难以服人,甚至会南辕北辙,事与愿违。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把握时代感,增强时代感,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鲜明的时代特征、时代内容、时代风格,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之收到实效的一个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
何谓时代感?起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世界眼光为其一。当今时代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整个人类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精神追求不断提升。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面貌,各种新思想、新文化、新观念正在形成。当今世界已确实不是往日的那个世界了。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囿于一隅,关起门来自拉自唱,只知己而不知彼。我们必须以宽阔的胸襟和宽广的眼界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丰富它的内容,改进它的手段。时代的要求、世界潮流的力量不可抗拒。唯有顺应它,追赶它,并努力地站在它的前面,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时代感,才有生命力。
科学精神为其二。科学精神历来是推动和引导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尤其在当代,科学精神更是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按照客观规律想问题、办事情。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现代文明素质、适应知识经济需要、能够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各类人才,解决人民群众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困惑和烦恼。用科学的精神去教育人、武装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很深封建思想文化和小农经济传统影响的国家里,各种愚昧迷信的东西表现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是影响我们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障碍,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科学是战胜封建迷信影响的最有力武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在效果的基础。用科学精神来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其中就包括用现代的科学成果来教育人,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来做工作,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武装我们自己。
尊重实践为其三。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产生于实践,是为实践服务的。脱离实践,落后于实践,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失去生命力。因为科学正在迅猛地向前发展,因为人类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实践内容和手段正日新月异地丰富起来。比如,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是因高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思想或者伦理上的难题,如果我们还用小农经济时代的规范和意识去教育说服别人,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战斗力、说服力。实践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而要对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出科学回答,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与时俱进。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为中心,这应当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所应当具有的时代感。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创新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
屠春友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无论科学规律的发现,还是技术的发明,都离不开创新。科学认识是求知、求真、求是的过程,贯穿着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交互作用,体现着科学工作者永不衰竭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创新是产生现实尚不存在的新认识的人类思维活动。科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的需要服务。客观世界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因此,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就不能停止在已有的水平上,必须不断探索运动着的客观世界的结构特征和运动规律,不断地有所前进,有所发现。
首先,科学活动是探索、揭示和发现自然规律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大自然本身固有的规律性是开展科学活动的客观基础。人们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则是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精神基础。日出日落,斗转星移,花开花落,季节变换,大自然中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种种现象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寻求其中奥秘的欲望,当人们由此去探索,并试图把握世界、理解自然时,科学就开始了它的历程。更为重要的是,对事物之间因果性和规律性的坚信,对自然界秩序和规律的存在和可理解性的坚定信念,是科学理性精神的重要内涵,它指导并促成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科学的批判思维和批判精神不接受任何未经实验检验的理论,也不承认有绝对完成了的科学认识。由于科学认识的阶段性和局限性,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深化和修正。即使是那些已被证明比较成熟的理论,也不应成为束缚甚至禁锢思想的教条,而应作为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指南和起点。它们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标示寻求真理道路的里程碑。科学中内在的这种批判精神,正是促使科学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使其区别于非科学、伪科学的本质特征。
第三,科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要求人们对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保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并将它们置于科学理论的审查之下。要求人们立足于已有知识,但又不囿于传统的理论框架,对已有理论既坚持又发展,充分发挥人的理性能力和创造力,积极大胆地提出新概念、新假说、新思想,并付诸严格的规范的实验检验。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科学的创新使科学家不唯书、不唯上,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和长官意志,也不迷信任何权威和既有理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敢于怀疑,勇于突破。
总之,科学活动是从已知出发去探求未知从而发现、认识世界的,它在本质上是创造性的。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果,正是科学工作创造性、探索性本质的表现,也是衡量科学工作是否先进以及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尺度。科学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说到底是其创造意识的表现。科学的创造常常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劳动为途径,以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见微知著的直觉能力和一触即发的灵感和顿悟为向导,以建构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体系为目标。很显然,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科学得以不断创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来源。
第9版(理论)
专栏:
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大科学含量
刘宗发
江泽民同志说:“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这就告诉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大科学含量。这个科学含量,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讲究科学的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工作本身规律的科学。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时应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一门学问来对待,而不能当作一项单纯的具体工作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意识形态工作,属于上层建筑,但它对于经济基础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毛泽东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当前全党的根本任务是经济建设,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但它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其作为“生命线”的应有作用。
应运用科学的基本原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体讲,比如:运用哲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人们的信仰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是物质的,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神灵”,没有什么“天国”,更没有什么“命运”。通过宣传和普及哲学的基本原理,使人们信科学,信唯物论,信无神论;不信迷信,不信唯心论,不信有神论。运用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人们的信念问题。政治经济学的精神实质,是马克思在论述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当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发展,并不意味着其基本矛盾已经解决和历史的总趋势已经改变;苏联和东欧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一种模式的失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可以有多种模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人们的信心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变成了科学;列宁、毛泽东把理论变成了现实;邓小平经过探索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再经过五十年的奋斗,我国一定可以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当然,还要注意学习和运用其他学科,如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的原理,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应运用科学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应多采取说服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民主的方法、疏导的方法。如基层创造的“一岗双责法”、“双向教育法”、“三导(引导、开导、疏导)工作法”等等,都比较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在手段上应多发挥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等现代传媒的作用,把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充分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在活动上应多开展文体活动、读书活动和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管,寓教于理;在语言艺术上应多采用启发式、谈心式、对比式、交流式的办法,使人们乐于接受。
第9版(理论)
专栏:
“三个代表”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
陈登才
江泽民同志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趋势,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明确指出,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他强调“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地指出:“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有中国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内容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邓小平在谈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时,科学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上,集中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问题上的创新。它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同“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了起来。这不仅体现了党的性质和任务的要求,而且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和要求。同时,它充分地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把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个代表”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它强调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这就是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根本任务和动力,体现了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统一的新思想。通过革命和改革,不断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的要求。
“三个代表”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社会发展战略上,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需要解决的基本社会问题提了出来。它不仅指明了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须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而且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同剥削制度的社会有着根本不同的目的。
“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始终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这就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发展过程所要实现的目标提了出来。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是人民共同富裕。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在为向共产主义前进创造条件。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把对执政党建设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新的科学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还在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迈进新世纪,朝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前进的条件下,社会生活必然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等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这必然给我们党执政和领导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党的各项工作一定要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9版(理论)
专栏:
世纪之交,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中央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在总结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决策。贯彻执行这一决策,是我们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必由之路,对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走出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
方生
时代的要求,历史的机遇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彼此相互促进,互补互利,大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地球越来越小,发展越来越快,是人们日益明显的感受。这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走出去”,就是我们顺应潮流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这为我们“走出去”,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客观地讲,无论是“走出去”,参与经济全球化,还是参加世贸组织,对我们来说,都是利弊互见的。但只要我们不回避、不退缩,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中,妥善应对,就一定能趋利避害。就世界经济形势看,尽管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加上西方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给“走出去”带来一定风险和难度,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但综观全局,全球经济形势对我们走向世界还是有利的。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过去是以引进为主。通过引进资金、先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我国提高了经济实力和经济运行效率,而这又为“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素称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这是从总量上说的,如按人均计算则资源很有限,而广阔的国际市场蕴藏着无限的商机。因此,有必要“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今,争夺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全球经济竞争空前激烈。为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考虑,更为将来中国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都必须及时主动地“走出去”参与竞争,为中国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走出去”,不是可以忽视“引进来”。“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对外开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过去的“引进来”,就没有今天的“走出去”。今后我们仍然要继续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而“走出去”,也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引进来”。“走出去”,既不能迟疑不决,又不能一哄而起。如同过去“引进来”一样,“走出去”也要循序渐进,逐步发展。思想要积极,行动要稳妥。要注重经济效益,防止盲目冒进。要抓紧制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规划和政策措施。“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新层次、新境界,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高度,是我们与国际市场接轨达到的新水平。过去“引进来”,大大促进了中国面貌的改变;今天“走出去”,必将更大地改变中国的面貌。“走出去”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
实行多元化方针,加强管理
“走出去”,我们面对的是既丰富多彩、又复杂多变的世界,要作多手准备,实行多元化方针,而不能单打一。
投资市场多元化。我们既要开拓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又要开拓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以及“独联体”国家的市场。从总体上看,我们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面对严峻的竞争环境,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统筹谋划,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就一定能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广大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而技术则相对落后。我们的技术对这些国家较为适用。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开展加工贸易,可促进我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出口以及我国相对短缺的能源和其他资源的进口。虽然不同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的对策也不能一样,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抓住机遇,积极进取,不可坐失时机。
投资领域多元化。“走出去”海阔天空,可以为我们提供为数众多的投资机遇。我们要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发展有比较优势和潜力的产业和部门。我们既要投资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也要发展我国具有优势的传统产业。当务之急是用先进技术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之焕发活力,增强竞争力。我们既要投资建立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集团,也要发展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有实力的优势企业,不仅可以到海外投资建厂,还可通过合资、合作、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技术转让等各种形式走出去;有的还可在境外建立科研开发机构、承包建筑工程、组织劳务输出等。
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不仅适用于对内发展,也适用于对外发展。也就是说,“走出去”,发展对外经济,不仅要发挥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和起着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的作用,而且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目前,国有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非国有制经济,在对外投资和国际市场竞争中,机制灵活,反应快,也具有独到的优势,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们既要加强管理,又要一视同仁,使之成为我国海外投资的一支“生力军”。
“走出去”,是一项全国性的重大战略,但由于情况不同,条件各异,在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上,各地、各部门和各企业不能强求一致,应区别对待。具备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企业,可以先走一步,努力探索,总结经验。
“走出去”,我们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面临着充满风险的国际环境。而我国在境外经济工作中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管理松懈、纪律松弛、制度形同虚设、工作秩序混乱等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管理和监督,有的还要进行整顿,切实改善和提高境外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要有依靠,有支撑。千方百计地增强综合国力,是我们“走出去”最重要的依靠,最有力的支撑。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根本上增强综合国力。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我们既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又要大力向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这对于我们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有重要意义。这里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把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引进是必要的,但我们不能以此为满足,要更加重视自主的技术创新,重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发展有竞争力、有后劲、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得住脚。我们要利用“走出去”的有利时机,推进高技术产业国际化,在高科技产业的管理体制、企业运行机制、产品质量体系、投资环境及市场网络等方面,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总之,增强综合国力,首先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重要的物质技术保证。
建立确具实力的跨国公司,跻身经济强国行列。跨国公司作为生产国际化和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否拥有确具实力的跨国公司,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建立和发展自己确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是我们跻身世界经济强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举措,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全球资源、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都少不了政府的支持。我国也应大力扶植和发展跨国公司,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向跨国公司方向发展。
培育国际名牌,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名牌产品,特别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名牌产品,是国之瑰宝,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名牌产品以其优异的质量,大大高于同类产品的丰厚盈利,以及在消费者中所享有的声誉,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有力武器。“走出去”,我们面对的是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靠什么去与人家竞争?说到底,要靠产品,靠高质量的、有竞争力的、不断创新的产品,靠一批为世界广大消费者所欢迎的国际名牌产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有一些产品享誉世界,但这样的产品还太少,与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经济大国是极不相称的。因而实施“走出去”战略,必须从发展高科技入手,增大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品牌经营力度,使更多的中国名牌产品享誉全世界。
适应经济全球化,培养高素质人才
“走出去”,意味着投身到风云激荡的国际市场中去参与竞争,而竞争的成败,最终取决于人才。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只有在人力资源的作用下,才能被赋予活力,才能创造财富。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辉煌业绩,靠的是我们的各条战线都拥有一大批优秀人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最缺乏的也正是人才。当前,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最迫切需要的同样是人才。
1999年,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与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和全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家”。这为我们培养“走出去”所需要的人才指明了方向。第一,这样的企业家,要熟悉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国际通行规则即国际惯例。“走出去”,无论是对外投资,还是发展对外贸易,或进行其他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都要求我们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这是贯彻全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第二,这样的企业家,除了要熟练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商法等涉外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有丰富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当代国际经贸关系知识、高新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以及外语等等。就是说,要一专多能,有重点地全面发展,破除“凭一技之长,端一辈子饭碗”的传统观念。“走出去”,既要有专门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才,又要有善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经营管理人才,更要有两者兼备的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第三,这样的企业家,事业心要强,要有开拓精神,有独立工作能力,要敢于承担风险。“走出去”,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许多事情我们还不太熟悉,需要虚心学习,大胆探索。鉴于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我们特别要强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创新人才。实践证明,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国际商业头脑”并能从事国际经营的创新人才,要有一套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和制度。要允许人才流动,完善人才市场,让人才在竞争中成长。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重要历史转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面对世界经济舞台的勇气、信心和力量。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走出去”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两句谚语形象地显示了中华民族敢于战胜艰险、敢于胜利的伟大气概。当前,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时刻,我们特别需要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让中国企业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