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
27位监事会主席即将分赴67家国有企业
本报北京8月17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由国务院任命的首批36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将派向中央管理的100家国有企业。今天,中央企业工委在京召开会议,公布了即将派出的27位监事会主席和67家企业名单,其余9位监事会主席在业务培训结束后,将很快派向另外33家企业。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继续试行稽察特派员制度,同时积极贯彻十五大精神,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最近,国务院任命了36位副部级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批准了100家派出监事会的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名单;中央企业工委任命了第一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专职监事。中央企业工委今天召开的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和规范监事会制度,以及《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精神。
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郑斯林在讲话中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有效形式的重要措施。他说,国务院派出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是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国务院稽察特派员制度试行两年来,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取得显著成效,为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维护国有资产及其权益积累了宝贵经验。
郑斯林强调,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议和修改后的《公司法》,国务院决定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按照《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的规定,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向国务院报告,代表国家对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监事会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监事会与企业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保护企业负责人搞好企业的积极性。通过检查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运营等情况,监事会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提出奖罚、任免建议。监事会每次对企业进行检查结束后,要及时作出检查报告。
郑斯林要求,监事会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搞好国有企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要与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要深入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他还要求,监事会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度,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监事会“六要”、“六不”行为规范,坚持原则,依法办事。
今天的会议由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孙树义主持。出席今天会议的有中央企业工委副书记王瑞祥、赵杰兵,中组部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陆江、阎敦实、余志华、张永一、李士忠、陈顺恒、李志民、刘于鹤、白拜尔、应文华、丁贵明、刘济民、钟咏三、白文庆、张顺昌、韩锡正、朱蕤(女)、孟宪刚、刘长琨、牛越生、陈效达、倪小庭、解思忠、张英惠(女)、路耀华、马忠智、曹光佑等27位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部分监事会专职监事,67家国有重点大型企业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向历史和未来证明
——写在百条非法光盘生产线破获之际
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 本报记者 杨雪梅
7月27日,对于我国已持续数年声势浩大的“打击盗版光盘、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的斗争来说,注定是个里程碑式的日子。这天,我国最大的非法光盘生产线案件在广州破获;截至目前,我国境内已查缴各类非法光盘生产线整整100条。
在每一条非法光盘生产线破获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可歌可泣、波澜壮阔的故事。这个醒目的数字,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社会和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政府打击盗版侵权、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不移的决心、明确彻底的立场以及非同寻常的能力。
毫无疑义,100条非法光盘生产线的查缴,显示着近几年来我国“扫黄打非”取得的赫赫战果。作为先进文化的代表,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反对集愚昧、落后、贪婪于一体的盗版活动,并开展了长达十几年之久的“扫黄打非”行动,而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重要章节。
广东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打击非法光盘生产线的主要战场,他们对于中国“扫黄打非”的贡献也最突出。1995年,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的斗争刚刚起步,他们就率先提出并开始尝试“悬赏举报”措施,以期撕开盗版犯罪分子的防线。这个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曾记载过的汉武帝为打假币而采用过的奖励举报,在今天仍发挥出奇效。短短几个月时间,广东省先后破获近30条非法光盘生产线,大大打击了盗版分子的嚣张气焰。其中,大多数案件的破获线索来自举报。随后北京、武汉等地也纷纷出台举报奖励制度,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的斗争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50条、60条、80条,几年间不断传来捷报,不断清除毒瘤,“扫黄打非”、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的斗争取得突破性进展,迫使盗版犯罪分子将盗版生产的基地转移境外。
举报一条非法光盘生产线奖励15万元—30万元人民币,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已经兑现奖励金额高达200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无疑是一个十分慷慨的数字,如此之高的奖励,即使在经济力量比我国雄厚许多的西方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
建立举报奖励的同时,我国各地还逐步形成了以公安为主体、“扫黄”办协调、其它各部门紧密配合的打击非法光盘生产线的有效机制,重拳出击,多次给中国境内生产非法光盘的不法分子以重创。这次“7·27”特大案件的破获,再一次证明了任何企图在中国进行盗版活动的不法分子,无论其多么狡猾,终将难以立足,无处可藏,而且,由于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扫黄打非”工作的日益深入,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壤正逐渐被彻底铲除,他们被发现、被举报、被查获的时间越来越短、越来越快。“7·27”大案中查缴的两条DVD生产线,都是今年上半年刚刚投入生产的,其中一条仅仅运行了18天,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全国“扫黄”办主任桂晓风回顾6年来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的历程颇有感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政府一样将打击盗版侵权工作上升到事关民族复兴的高度常抓不懈。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向世界表明,我们为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付出的巨大努力,无愧于世界、无愧于民族。
在显示着卓著成就的同时,100条非法光盘生产线还向我们昭示另一个现象。
粗略地计算一下,一条光盘生产线如果按一天生产2万张光盘计,100条线一天就生产200万张,那么一年就有4至6亿张盗版光盘冲击或污染中国的音像市场。它在给国家带来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对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民族创新精神无形中也造成了致命杀伤,对社会、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更是难以估量。
这100条非法生产线绝大部分来自国外,来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家可生产这种高科技产品的公司。所有用于生产盗版光盘的原料、母盘也全部来自国外,甚至许多为地下生产线进行安装、调试的技术人员,都来自境外。
这几点简单的事实,使任何人都不难看出,中国成了国际走私盗版犯罪活动最大的、最直接的受害者。遗憾的是,一些自认为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成绩突出的国家和企业,一方面指责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不力,一方面在经济利益面前,又无视中国政府的规定,将用于盗版生产的设备、原料及大量的节目源贩卖给从事盗版活动的团伙。
为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组长王茂林真诚呼吁,希望发达国家制造光盘生产线的公司,表现出应有的商业道德水准,能够加入、支持中国的反盗版行动,拒绝向走私盗版团伙和没有我国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及个人出售光盘生产设备。他说,反盗版是国际性事业,需要建立国家、组织之间的合作,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
破获查缴100条非法光盘生产线,给全国“扫黄”“打非”战线带来了振奋和自豪,但也引人深思和反省。据闻,“7·27”案件要犯在被公安民警抓获时,情急之中说了句“这下死定了”。可见他明知他所作的是件大逆不道之事,但暴利驱使他甘冒风险。
如此声势浩大的打击下,竟还不断地冒出新的非法光盘生产线,不断有人铤而走险,顶风作案。除了经济利益这个永恒的杠杆,我们在某些环节上管理的漏洞,也为这些不法分子的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且,近年来国内缴获的非法光盘生产线越来越先进,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经济实力也越来越雄厚,呈现规模化、高科技化以及网络化的趋势。这些,都预示着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正像广东省委副书记黄丽满在昨天为“7·27”大案破获举行的表彰会上所说,今后,我们的责任更大,任务更重。
这也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有关人士和“扫黄”“打非”一线的公安民警、稽查队员们的共识:打击包括非法光盘生产线在内的一切侵权盗版活动,保护知识产权——任重道远。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治治“滥培训”
陈洪锦
“一些部门两天一个电话,三天一张通知,要求企业参加培训,有个企业仅5月份就收到了七个培训通知。有时几个部门办一个内容的培训班,相互之间还争培训,真让人为难……”一些企业对这种“滥培训”极为反感。
培训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名副其实,也要举办有序。作为经营者,需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生产、抓管理、抓销售、抓效益。如果今天参加这个培训,明天参加那个培训,怎么受得了?其实,有关部门热衷于此,还是冲着“孔方兄”来的。凡参加培训者,都要交一笔数额不小的培训费。更有一些培训竟通知说:人可以不到,钱一定要交。一些企业反映说:这“名为培训,实为敛财。”
这几年来,各地都在强调制止乱收费,为企业减负。现在看来,还要治一治“滥培训”,因为这也成了企业一大负担。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肯尼亚议长
新华社北戴河8月17日电 (记者钱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和夫人朱琳今天在这里亲切会见了来访的肯尼亚国民议会议长弗朗西斯·卡帕罗和夫人玛丽及代表团一行。
李鹏说,中肯两国关系非常友好,中国一贯重视发展同肯尼亚的关系。中肯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高层往来不断。中国政府赞赏肯尼亚政府长期以来在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上对我们的支持。没有任何力量能破坏我们两国间的牢固友谊。今后,中方愿意继续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间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相信双边的合作前景必然是广阔的。
李鹏说,议会间的交往是国家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全国人大愿意不断加强与肯尼亚国民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卡帕罗议长此次率团来访是中肯两国议会交往中的一件大事,相信访问必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和两国议会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双边关系进一步发展。
他说:我即将赴联合国参加千年议长大会。我将在大会上呼吁改革现有的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希望我的呼吁能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呼应。
卡帕罗首先代表代表团全体成员对访华期间受到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说,肯尼亚独立以来,肯中两国发展了长期友好关系。中国对肯尼亚的建设给予了大量帮助,肯尼亚人民对此表示感谢。肯中之间在政治、外交和其它领域进行了良好的合作,相信此次访问能进一步促进两国和两国议会间的关系。他表示肯尼亚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他说,毫无疑问,非洲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在千年议会大会上支持中国的立场。
李鹏请卡帕罗回国后转达江泽民主席和他本人对肯尼亚总统丹尼尔·莫伊的问候。卡帕罗也转达了肯尼亚人民和莫伊总统对江主席和李鹏委员长的问候。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中肯友好小组主席曹双明,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李鹏委员长办公室主任吴文昌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三峡库区首批移民抵上海
上海有关部门向移民发放土地承包证和房地产权证
本报上海8月17日电 记者顾兆农报道:今天上午,三峡库区的首批移民——重庆市云阳县600多人顺利抵达上海崇明,他们从此成了上海人!崇明县像过节一样热闹,鞭炮声声,标语醒目。陌生又亲切,是移民们的最初感受。
在上海市政府举行的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部门向三峡移民发放了土地承包证和房地产权证。之后,记者随落户在合作镇猛西村和合中村的8户移民一起回家。宽敞的新房里,水电气齐全,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一只标有“电饭煲一个、书包两个……”等十几种商品清单的日用百货箱,是黄浦区赠送的。移民甘良竹、马任平看到这一切,心里热乎乎的。没等马任平看清自己的新家,村民们便把她团团围住:老家还有什么人,孩子多大了……马任平感动地说,这儿的人真热情。家门外,分给移民的责任田、自留地都是绿油油的,当地村民早在移民到来之前,就帮着种上了……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上海市政府和重庆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同志今天走访了部分移民户。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反复叮嘱当地的村干部和村民:一定要照顾好这些新村民!离开崇明时,记者在崇明客运码头看到,一溜长长的军车以及武警战士,还在替移民们搬运家具和行李……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这里是一片热土
本报记者 孙海涛
8月14日下午,27名与贵阳市用人单位签约的外省高级人才从贵阳市副市长唐光族手上接过各自往返的旅费时,都显得略微不好意思———本是来寻找发展机遇,却受如此热情接待。
贵阳市12日、13日两天举办了面向全国的人才交流会,提供2000多个高、中、初级职位。各种优惠政策和政府周到服务的承诺,吸引了近3万人到会,仅省外报名的就有8000多人,其中有3000多人签订了意向性协议。
浙江某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毛家泽与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风险投资公司签订了3年工作协议。当问他:“为何放弃原职5万年薪来谋这3万年薪的职位?”他答:“风险投资在西部刚起步,机会太多。我有硕士的理论底子,又有企业营销经验,我感觉这里很吸引我。”
27位高级人才所签的协议各不相同。有带项目入股的,有建立技术合作的,也有候鸟式往返两地工作的。中科院广州某研究所王德强博士与贵阳第七砂轮厂签订了多项技术合作项目。他说在贵州搞材料科学,前途未可限量。
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所属的风险投资公司、计算机网站和技术交易市场各进了2名高级人才,该中心主任莫莉萍博士兴奋地说:“西部正在成为一片热土!”
第1版(要闻)
专栏:
深圳成为南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3亿多元
本报深圳8月17日电 记者任维东报道:近来深圳发生了一串令人振奋的科技喜事: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来此签订协议,购买深圳华为公司研制生产的GSM移动通信设备;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开发的基因工程成果EPO(注射用重组人促成红细胞生成素)在深圳斯贝克生物药业公司投产。经过10年奋斗,深圳已经发展成我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以政府为龙头、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的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已在深圳市建立。1999年深圳落实科技三项费用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7%,还专门成立了支持发展高科技的服务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贷款担保、贴息等方法扶持高新技术项目。
目前,全市拥有700余家研究开发机构,其中93%设在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90%集中在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82%来自企业。此外,深圳市与科技部合办了中国科技开发院,与中国科学院合办了科技工业园,20多所全国名牌大学加盟了深圳虚拟大学园,进行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
与90年代初相比,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正以年均增长50%以上的速度发展。高新技术成为深圳经济的第一增长点,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激光五大主导产业群。199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为819.7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0.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51.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6%,在全市外贸出口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去年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获得成功,成交总额达64亿多美元。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23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移民新居
8月17日,运送三峡库区首批跨省市移民集体外迁上海崇明的“江渝9号”轮,经过2000多公里近4天4夜的航行,抵达上海崇明。639名移民由各有关乡镇负责统一用客车运送到崇明的新家。上图:看着自己的新厨房,移民马任平及其儿子高兴地笑了。
本报记者 顾兆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生在贺兰山麓的奇迹
——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思想政治工作显威力纪实
本报记者 郑有义
一个默默无闻、濒临倒闭的军工企业,在短短不到十年间,两项高科技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由空白一跃到了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四十二。企业产品的销售额、利税额分别增长了七十五倍和一百六十倍,跻身于钽冶炼加工领域“世界三强”。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贺兰山麓的一家“两头在外”的国有企业——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他们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企业不断攀登科技高峰,铸起了中国钽、铌、铍工业的脊梁。
今年六月十六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宁冶”考察,高度评价他们是“一个世界级的企业”,并欣然题词勉励:“科技创新,再攀高峰,为国争光”。
二百五十克钽粉订单的“正效应”,“让宁冶重新站起来”
一九六五年,数百名学有所成的中青年知识分子,怀着报效祖国、发展中国核工业和航天航空事业的一腔热血,告别首都北京,来到荒凉的贺兰山下创业,在企业发展的历史上记下了未曾有过的辉煌。
一九八一年,曾经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宁冶”,同有些国有企业一样陷入困境。正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没有生产任务,产品没有用户。在全国计划订货会上,他们的主导产品钽粉仅拿到了二百五十克的订单!尔后连续三年,工业总产值在低谷中下滑徘徊,企业濒临倒闭,人心涣散。
市场经济把企业逼进严峻的考场,也逼出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境界。现任党委书记吴瑞荣受命于危难之际,去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当厂长并兼西北稀有金属研究院院长。他深知,人心向背决定企业的兴衰,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涣散的人心凝聚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合力,企业才有希望。他要求全体干部“发挥企业多年铸就的“艰苦创业,团结拼搏”的精神,形成合力,带领全体职工在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
厂领导一班人在全厂发起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大讨论,“企业要发展,我们怎么办”成为每一个员工思考的问题。大讨论极大地凝聚了人心,和企业荣辱与共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信念,职工们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经过对国内外市场反复分析研究,集中全厂职工的智慧,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由眼睛向内转到眼睛向外,由靠计划分配任务,转向去国际市场求生存、求发展,作出了“以钽铌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摆脱为军工服务的单一性和依赖性,以多元化产品结构,广泛占领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企业振兴”的决策。
为了让“宁冶”重新站起来,厂领导一班人带头艰苦奋斗,负重拼搏。从一九八四年到一九九二年,在“宁冶”的各科研、施工、生产现场,从车间到厂部,到处都可以看到各级领导忙碌的身影。九年间,他们没有休过一次假,没有度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副厂长曹永平几次拒绝调新房;党员干部为了引智、买资料,餐餐吃方便面,以节省每天八美元的出国补贴;领导干部舍不得花几百元“装修”自己的办公室,却每年都要投入上千万元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厂院的领导干部至今还在二十多年前建的一座旧办公楼里办公,在北京出差仍旧挤公共汽车,住着十四元一个床位的地下室。现任厂长兼院长何季麟被评为宁夏十大科技明星,他分文不取,把五万元奖金交到厂里作为科技奖励基金。宁冶全厂上下形成了政通人和,积极为“宁冶”做贡献的局面,企业一举走出了困境。
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挂牌上岗
在国际市场上,钽粉已向高比容和超高比容方向发展,对钽粉比容的要求标准是一点七万乃至二点三万,而宁冶的钽粉比容只能达到八千左右。显然,不缩小这个差距,宁冶就无法打入国际市场。一九八九年,一名厂领导带领几名技术人员到日本访问用户,一家电器公司竟在生产线二十米外,划了一道白线,不准他们越雷池半步;一些外国客商在商务活动中甚至不愿与他们交换名片;当他们向国外同行提出引进技术的要求时,被傲慢地拒绝了:“我们绝不会在世界的东方培植一个竞争对手!”
宁冶职工得知这个消息后,被激怒了:“我们一定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拿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
一九九三年三月,厂党政领导班子向全体党员郑重宣布:全厂进入“非常时期”,集中所有的物力和人力抓科研攻关,要求各级党组织发挥科技攻关的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必须走在科技攻关的前头。时任副厂长、总工程师的何季麟受命担任攻关组组长,一个由申汉超、郑爱国、潘伦桃、施文峰等几名党员干部组成的攻关小组,钻进两间简陋的实验室里,一场攻克钽粉技术难关的战役打响了。为了争分夺秒,妻子儿女不约而同地把饭菜送到了实验现场;挑灯夜战,饿了泡碗方便面,困了趴在桌子上打个盹;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取得了上万个技术参数。半年时间过去了,一点七万至二点三万高比容钽粉终于研制出来,并向外商发去了样品。不久,从美国传来喜讯: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国外大公司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攻关组成员一张张又黄又瘦的脸庞绽开了自豪的笑容。
宁冶党组织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了党员挂牌上岗、党员责任区等党建活动,使党员的带头作用像一面面流动的红旗飘扬在厂区的每个角落。二分厂支部书记刘长顺说,无论我做哪件事,都要看看胸前这块牌,想想这样做是否对得起“共产党员”这四个神圣的字眼。职工感慨:这些戴红牌的人代表了我们的根本利益。
目前,厂院15名国家级专家都是党员,50多名教授级高工基本上是党员,绝大多数生产技术骨干是党员,30名劳动模范有28位是党员,党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已达到18%。“做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已成为广大职工的向往和追求,现在已有300名职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并不优裕的条件,留住了“百万身价”的高科技巨子
宁冶像磁铁一样凝聚着一批身怀“绝技”的高科技人才,过去,他们身处艰苦恶劣的环境不说苦,今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种诱惑不动心,是一种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厂院党委副书记王旭东说,是因为这里有他们挚爱的事业。在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要把人才留住,不仅要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还要不断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永远站在这个领域的科技前沿。
宁冶用事业和感情留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办实事之中。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一批批技术人员告别了窄小、阴暗的小屋,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宅;140多对“牛郎织女”告别了天各一方的生活,厂院还想方设法为他们的家属解决了“农转非”户口,妥善安排了工作,为了提高职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他们高薪从北京、上海聘来了教师;把450多名职工子女招工,送去培训,进技校……
国内外知名的钽业专家施文峰,10年前曾多次向厂里打请调报告,经过厂领导一番苦口婆心的思想工作,最终他还是留下来,为中国钽粉业由低比容走向高比容作出了重大贡献。业内人士评定他在国际钽粉领域的“身价”为100万美元。有人问他:“如果国外有企业用100万元或者50万美元的年薪聘你去工作,你动心吗?”“绝对不!”性格腼腆的施文峰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今天的地位是厂院几代科技人员的集体智慧托起的,我是踩着他们的肩膀成长起来的,我对这里的情感是用任何金钱和物质都无法替代的。”
宁冶不但用“真诚的态度吸引人,热情的行动帮助人,宏伟的计划鼓舞人,神圣的事业留住人”,而且还用新的机制激励人。为了加快技术队伍建设,厂院在制定以老带新制的同时,出台了全新的技术干部评聘分离制、干部聘任制等优胜劣汰的新机制,使一批批优秀技术人才迅速脱颖而出,对宁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34岁的院长助理孙本双是我国铍领域的专家。有一年,上级分给厂里两个英语培训指标,厂院领导把这个难得的机会给了到厂仅一年时间的孙本双。第二年,厂领导又将他派往美国学习、深造。两年后,学成归国的孙本双刚回到厂里就承担了国防领域两项重大科研课题。他不负众望,与其他老一辈科技人员一起,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把我国的铍材应用水平提高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他说,这里是中国唯一的铍材基地,我在这里会大有作为的。
一大批事业有成的高科技人才的凝聚,已成为宁冶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市场地位的坚实基础。现在,宁冶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已占职工总数的43%,他们几乎囊括了我国钽、铌、铍冶炼、加工领域的所有重要科研成果,仅1994年以来,就完成科研课题121个,其中,国家级新产品试制项目31个,有1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正是有了这批科技人才,企业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以60%的增幅递增,建成了11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钽、铌、铍深加工生产线,技改投入产出比高达1∶5.2;正是有了这批科技精英,宁冶成为国际钽铌研究中心成员单位。
宁冶虽然拥有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的新技术、新设备,但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还存在着差距。为尽快缩小这个差距,厂院不惜代价,每年都拿出大量的资金,选派一批技术人员出国留学、进修,攻读学位,时刻掌握国际最新技术的动态和成果。近10年来,他们先后选派了130多批400多人(次)赴美、日、英、法、德等国进行考察、调研、培训和技术交流,并拥有了自己的硕士和博士生。有了这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队伍,宁冶以超常规的技术进步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已具备与世界同行相抗衡的实力。今年,宁冶将实现销售总额10亿元、利润1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年劳动生产率人均达20万元。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