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本期特稿
乡镇裁冗 农民减负
——关于山东、江西两省清退分流乡镇超编干部职工的调查
张严 周忠华
编者按:乡镇机构臃肿、冗员过多,造成财政压力过大、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农村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破解这道难题?山东、江西两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乡镇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走出了一条“裁减冗员、分流干部、为农服务”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山东省共清理清退各类临时人员和超编人员23万多人,占应清退分流人数的76%以上,仅清退临时和编外人员的工资支出每年就可减少5亿多元;江西省已分流乡镇干部、职工和临时人员6万多人,是原有乡镇人员总数的40%。
山东、江西两省的经验值得借鉴。
冗员过多已成弊端
近年来,乡镇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已经成为制约山东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省县乡党政群机构实有正式人员近18万人,各类临时人员竟高达25万多人。许多乡镇不堪重负,只能维持“吃饭财政”,有的连工资也不能正常发放,根本无力扶持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有效服务。
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全省1822个乡镇,“吃皇粮”的干部职工达15万余人,平均每个乡镇达80多人,每个村需要负担5名以上乡镇干部职工。
机构臃肿,冗员过多,造成了许多弊端:
一是乡镇财政负担过重。除一些企业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外,不少乡镇的财政收入已不够发干部的工资,有的乡镇甚至拖欠干部工资达半年之久。南昌市100个乡镇有86个负债,平均负债190多万元。
二是农民负担过重。一些经济效益较差的乡镇,为了发放干部职工的工资,千方百计在农民身上打主意,有的甚至乱收费、乱罚款,变相加重农民负担。个别乡镇农民实际负担已超过了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农民对此反应强烈。
三是工作效率不高。由于冗员过多,许多过去一个干部能办好的事情,现在有三四个干部去办,结果往往造成“三个和尚没水喝”。群众形容现在的乡镇干部的作风是“吃起饭来坐几桌,干起事来你看我”。
实行多渠道分流
针对上述问题,江西省委、省政府从1996年下半年起就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由省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具体指导和督查。全省各地按照“积极、稳妥、扎实、有效”的方针,多渠道对乡镇干部职工进行分流:一是对乡镇自聘的临时人员如打字员、炊事员、驾驶员、服务员等进行清退,其工作任务由在编的干部职工分担或代理;二是对事业编制和集体身份的人员实行归位管理,解决行政干部与事业编制人员和集体人员混岗的问题;三是对在编行政干部,先派一部分人去领办、创办农业示范服务基地或参与民间流通工作;四是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如永丰县,自1997年以来,每年都要通过竞争上岗、分流10%左右的乡镇干部。
为使分流工作顺利进行,江西各地严格按政策办事,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区别不同情况,该清退的坚决清退,该分流的坚决分流,该归位的坚决归位。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注意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简单从事,不把分流干部当作包袱甩,而是把个人意愿与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让分流出去的心情舒畅,留下来的也心情舒畅。
山东把清退县乡临时人员、分流超编人员作为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各地本着先“拆庙”后“送神”和先“开渠”后“放水”的原则,对那些分工过细,职能相近或交叉的机构进行撤并,减少各部门领导职数,有效地解决了县乡领导干部过多的问题。各地严格定编定岗,积极清理清退。
为鼓励县乡干部走出机关到农村经济建设第一线施展才智,山东省各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有的县(市)规定,对分流到示范基地或经营实体的人员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不变,并在项目、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支持;有的县(市)规定对分流人员保留干部身份,财政发部分工资,其余参与基地或实体的分配;有的县(市)规定对离职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乡镇干部,连续计算工龄,3年内发给工资的60%。山东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精减分流人员的做法和经验是:
一、鼓励机关干部围绕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资源开发,领办、创办各类示范服务基地,走出了一条精减分流机关人员与为基层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相结合的新路子。截至去年底,全省乡镇创办示范服务基地1.1万个,参与基地建设的乡镇干部达5.3万多名。
二、鼓励县乡机关干部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或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到目前为止,全省县乡已有1万多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采取离职、辞职或提前退休等多种形式从事个体经济或领办、创办私营企业。
三、鼓励县乡干部到企业、村庄任职或挂职。各地积极选派一批思想作风好、政策水平高、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村庄任职或挂职,不但分流了县乡机关干部,也缓解了企业、村庄管理人才不足的问题,加强了企业领导班子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四、以减人增效、培养锻炼干部为目的,实行轮岗分流。轮岗锻炼的方式主要有轮岗包村、包企业,轮岗创办科技示范基地,轮岗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等。
政简兵精事业兴
据江西省委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随着大量干部的分流,现在全省乡镇机构精简、人员精干、事业兴旺发达。
首先,减轻了乡镇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据测算,全省分流出6万多名乡镇干部,每年至少可节约工资奖金等费用开支2亿多元,占乡镇费用总支出的20%以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担。宜春地区分流出占乡镇干部职工总数46.8%的人员,每年减少财政支出达6771万元。
其次,培植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乡镇分流干部直接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和经济实体,参与经济建设,同时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锻炼了干部队伍。长期以来,乡镇机关集中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但很多学非所用,专业特长得不到发挥。通过分流,大批干部走出机关创业,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业意识、服务意识以及驾驭市场经济工作的能力大大加强,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搞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密切了党群关系。乡镇机关人员分流后,乡镇干部走出机关,走向经济建设第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树立了乡镇机关的良好形象。特别是由于强化服务功能,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进一步提高。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信念之光
——一个全国离退休老干部先进党支部的剪影
孙帅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25名老党员,最高年龄89岁,平均年龄73岁,平均党龄50年。
去年冬季,一场大雪下了两天两夜。天冷、路滑、风刺骨,街上匆忙的行人少了,路上穿梭的车辆稀了。然而,这些年逾古稀且身体多病的老人却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从北京的通州、方庄、军博、朝外等地,按时赶到街道,参加每月一次的支部活动。
这就是北京市朝外街道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及其老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的真实写照。
朝外街道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成立于1984年,十几年寒来暑往,人员有增、有减,可共产党员坚定的信念始终没变。这些党员中有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过警卫工作的老革命;有全国“三八”红旗手;有抗美援朝归来的英雄;有异地代管的干部,年轻时他们都有过辉煌的革命经历,如今共产主义信念又把他们聚到了一起。面对离退休后的生活,他们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要继续写好自己的历史,树立起新时期老党员的形象。
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和平年代挥汗如雨,党性、信念和纪律已成为他们的脊梁和灵魂。在南方遭遇特大洪灾时,老干部们慷慨解囊;在小区中,无论离退休前级别多高,老干部们已成了居委会的忠实勤务员;在与“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中,老干部们查思想、查行动、谈认识、论危害、表决心,声讨和揭露邪教的害人本质。
25名老干部像25颗璀璨的明星,闪烁着信念之光。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顺民意·察民情·听民声
佘义和
为人民办实事,做人民的好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要。
宿迁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地级市,原有的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在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诸多困难与矛盾。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越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路线,顺应民意、体察民情、倾听民声,心中装着群众,全力多办实事,才能够振奋人心,团结人民,形成心齐气顺、和衷共济的工作局面。
顺民意,谋好富民强市的大业。从政为民,必须坚持群众标准,就是做工作、办事情,一切都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把群众的愿望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工作方向。在宿迁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人民群众最大的愿望,也是我们最大的事业。几年来,我们积极实施“基础先行”发展战略,掀起了以交通建设为带头的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建成了高速快捷的现代通讯网络,电网改造、水源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全市投资环境大为改善。小康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围绕农民增收,我们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林果、螃蟹、青虾等11个生产基地,培育了畜禽、水产八大龙头加工企业;全面开展扶贫攻坚活动,通过挂村联户,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16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000多个,使全市50万贫困人口脱了贫。
察民情,办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这要求我们力戒形式主义和衙门作风,经常深入基层,体察群众疾苦,了解工作动向,做求真务实的实干家。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每年都要为人民群众办几件大事、实事,并把这项工作制度化、正常化。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先后完成了乡村道路改造工程,村村户户通电工程,降氟改水受益人口118万人等43件实事,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听民声,架起联系群众的桥梁。善于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一项基本功。练好这项基本功,需要心系群众,听其呼声,知其冷暖,并及时发现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到群众中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了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农民负担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等热点问题,认真实施“减负工程”和“再就业工程”。累计清理不合理的农民负担收费项目109项,减轻农民负担2.43亿元,组织下岗职工再就业1.5万人。为进一步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建立了群众信访接待日制度,设立公布了“市长热线”电话,随时受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如何对待群众的批评意见
叶辉
在当前的“三讲”教育中,如何对待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是虚心接受、自觉整改?还是摆客观条件,不愿接受?这的确是关系到“三讲”教育能不能取得成功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我们县委一班人在省市“三讲”巡视组反馈“思想发动,学习提高”阶段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后,根据县委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认真接受意见、接受批评,并主动提出了“五不”,在群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三讲”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不摆架子。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而要善于把自己放在群众的位置上,放在批评者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去接受批评。
二、不压制批评。领导干部要头脑清醒,不要“自我感觉”良好,错误地认为有缺点、有问题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群众一提意见,就认为是存心和自己过不去,就想去反驳、去辩解。事实上,我们的工作好与不好要群众认可才行。
三、不推卸责任。群众反映的问题,有许多是前任领导班子的问题,新任领导班子中这些问题并不明显,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新官”既要理“新账”,也要理“旧账”,要切实解决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反映的问题,既不拖拉,也绝不推诿。
四、不回避矛盾。缺点人人都有,问题只是大小而已,只要做工作就难以避免,这一点无需回避。而群众对这些有时不够理解,甚至有误解。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既要任劳又要任怨。
五、不打击报复。对群众提出的批评意见,首先要看我们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而不是想法去弄清楚是谁提的意见。即使是提的意见与事实有出入,有的甚至是恶意的、无中生有的,我们也不要对提意见的人打击报复,而应该采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泗洪县委书记)(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图片新闻
南疆铁路库尔勒站党委在干部管理中广开言路,增强干部任用、考核的透明度,充分发挥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自己的“公仆”自己管,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调动起干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连创历史最好成绩。
图为职工代表观看干部考核结果时的情景。 杨惠民摄(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心血浇开“报春花”
李春元 韩国友
河北省香河县人武部党委,从1996年开始,“一班人”团结合力,振奋精神干事业,拼搏进取创一流,凝聚力量搞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各项建设和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1997年至1999年,连续“三连冠”被河北省军区评为先进人武部,2000年1月,被北京军区评为华北地区人武系统独一无二的科技练兵先进单位。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面对世界军事挑战给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香河人武部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改革,不断创新,才能使人武部建设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使建设充满生机活力。军委做出科技强军的战略决策后,他们通过反复学习,清醒地意识到:人武部作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一线指挥部”,必须具备与现代战争相适应的科技素质和能力。为此,他们积极响应军委号召,在落实科技强军的决策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高起点、高标准地建成了人武部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为了把这套系统建起来,部长、政委先后带机关干部20多次去唐山、承德、北京等地,请教专家,学习技术,购买设备,查寻资料。经过日夜奋战,刻苦钻研,仅用半年时间就把这套复杂系统建立起来。经过不断完善,目前,这套网络系统现已具备办公自动化、指挥自动化、训练网络化三大功能,成为华北地区民兵预备役系统科技练兵的一枝“报春花”。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武警某部争当开发大西部先锋
本报讯 驻新疆武警某部党委组织官兵完成铺设光缆等20余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建设,捐款百余万元兴建资助5所中小学校,协助地方实施扶贫工程,使尼勒克等两个县和6个乡脱掉了贫困帽子,被边疆各族人民誉为“开发西部的先锋”。
尼勒克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为使该县脱掉贫困帽子,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们主动和地方政府一道研究制定“脱贫计划”,并派出60多辆汽车,1000多名官兵帮助尼勒克县758户牧民搬迁,用了20多天建造房屋3000多间,还教会了牧民种粮种菜。部队又先后捐资百余万元,还捐献大量的教学用具,兴建资助了5所中小学校,使12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当地群众把这种学校亲切地称为“爱民学校”。他们还为地方培养了近百名教师,有1000余名学生从爱民学校考入全国大中专院校。 (刘兆和)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走出机关天地宽
——河南省太康县二分之一轮岗分流工作制侧记
徐洪波 王悦勤
去年3月,河南省太康县在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推行二分之一轮岗分流工作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众人的关注。
太康是豫东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也是有名的财政穷县。全县人口128万,财政收入多年徘徊在9000万元左右。
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太康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出现了人员严重超编现象。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太康县委、县政府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决定从县、乡机关人员改革入手,以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工作重点,在县乡机关强力推行二分之一轮岗分流工作制。
县委书记韩洪然告诉记者:“实行在编人员二分之一轮岗分流工作制,一是出于发展县域经济、解决财政收入增长缓慢问题的现实考虑。二是着眼于解决机关干部人浮于事和经济工作一线人才缺乏的矛盾。三是为了培养锻炼干部,更新观念,实现机构改革的平稳过渡。通过编外分流、编内轮岗,为干部精减分流提前‘修渠筑巢’。”
1999年3月,太康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乡镇、县直机关干部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的意见》,明确规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临时工全部予以辞退;超编人员全部参加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委局主任、局长负责本单位全面工作,同时抓好“书记(局长)工程”;科级、副科级干部全部实行轮岗工作制。对轮岗人员实行“三不变、两优先”的优惠政策,即:身份不变,待遇不变,职务不变;年度考核优先进入优秀等次。轮岗人员与所在单位签订合同,一年期满后,愿意继续轮岗的予以支持,愿意回单位工作的仍回到原岗位工作。
轮岗分流工作制实施以后,全县共清退临时工、合同工115人,分流不在编人员2006人。干部轮岗1276人,其中副科级以上干部400人,各单位各部门为轮岗分流再就业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全县轮岗分流的3282人中,进入高效示范园区的就达868人。到企业任职的达393人。
在太康县东部的马厂镇,我们见到该镇轮岗干部刘东阳。走出机关后,他自筹资金5万元,在镇里办起了良种鸽繁育场。目前,共有青年鸽及种鸽2000多对,固定资产17万元。年出栏乳鸽1000多对,纯利润达11万元。如今谈起鸽子,刘东阳心花怒放,可是,回想起轮岗时的困惑与办场初期的艰辛,他的心情依旧显得沉甸甸的……
“为养鸽子,我和妻子倾尽积蓄。不仅经受了体力的考验,还经受了脸面上的考验。去年夏天,阴雨连绵,鸽子已经饿了一天,我到村里去买玉米。雨下得很大,我连敲了几家的门,也未买到。想吆喝,可太羞涩了,嘴张了几张,都没能喊出声来。最后,我走向空旷的田野,鼓足勇气,大声喊道:‘谁——卖——玉——米——’顿时感到脸上热辣辣的。背着买来的玉米,我一步一滑地走在乡间泥泞的路上,汗水、雨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在高贤乡,记者见到轮岗的乡党委宣传委员李平。这是一位泼辣的女性,灵秀的目光中透着倔强与执著。她除在本乡高效示范园区承包两个蔬菜大棚外,还创办了一个酒店,并安置8名轮岗人员,月上交税金1600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县县直和乡镇人员轮岗分流后,现已引进资金2.23亿元,引进项目214个,兴办企业136个,发展个体工商户6500户,县、乡财政增收500多万元。
干部轮岗分流,由吃税人变成了纳税人,由人才包袱变成了增加财政收入的力量,也为他们在经济主战场建功立业提供了机遇。县乡财政富了,吃拿卡要少了,帮贫救困多了,干群关系密切了。
轮岗分流干部以自己的成功实践辐射和影响着周围的群众,使他们的观念得以更新,创办了小工厂,建起了日光棚,百川合汇,激活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工作方法、领导方式的转变,架起了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
县长杜民庄告诉记者:“过去,农村的一些基层干部习惯于催粮要款,机关干部习惯于发号施令。现在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成了群众发展经济的主心骨和致富带头人,树立了崭新的干部形象,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短评
河南省太康县二分之一轮岗分流工作制,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机构改革、精减人员找到了一条出路,称得上是有益的探索。
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是县级,这不仅因为县级机构是承上启下、连接城市和农村的关键层次和中间部位,还因为在全国2000多个县中,财政赤字县占半数以上,县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超编问题严重。
在县乡级行政机构中,人们对就业的理解往往是“当干部”、“吃皇粮”,把在政府工作看作是“铁饭碗”。由于县域经济普遍发展慢,就业渠道窄,压力大。加之每年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都把就业的门路盯在行政、事业单位,使得这些单位人员满编,甚至超编。太康县在县乡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推行二分之一轮岗分流工作制的做法,对拓宽就业渠道有启示。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