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5-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与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意义
  郑必坚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作出的精辟论断。“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思想和要求,对于我们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一)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这个重要论述,以高度精炼的表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我们中国共产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这“三个代表”,正如江泽民同志最近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指出的,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能否始终坚持“三个代表”,关系到我们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于新世纪,并从而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是一个纲领性的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二)为什么要重新提出并进一步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呢?这是因为,在新时期,尤其是在今天世纪之交,我们党正面临着巨大的新考验。
  第一,世界发生大转折,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国家能否抓住机遇,经受住挑战,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建设,取决于按照什么样的思路来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在世界大转折中发生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大曲折,也向人们、向一切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向我们党提出了重大课题。20世纪前半期,科学社会主义在占世界人口1/3的国度里取得胜利,震惊世界;20世纪后半期,又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再次震惊世界。而在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获得蓬勃发展,这又震惊了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有责任深入研究和思考如此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进一步得出必要的经验和教训,以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加强自己。
  第二,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更加是对我们党的严重考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中国各种政治思潮、政治派别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命运,归根到底都由其能否推进和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来决定。我们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世纪,党所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就国内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推动了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全面进步,另一方面又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众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
  第三,我们党正进入整体性新老交替的重要时刻。党的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是同时在一部分人中存在着思想僵化、信念动摇、组织涣散、作风漂浮,特别是腐败问题。再加上从现在起到新世纪头十几、二十年,一大批年轻干部要走上中高级领导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三)上述多方面新考验集中起来,就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能否做到:
  ——在世界大转折中走在时代的前列;
  ——在中国大发展中走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前列;
  ——党本身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一步巩固起来,经得起任何风险的考验。
  正因为这样,党的十五大在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标的同时,郑重提出的“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就成为必须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回答的根本性问题。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正是针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以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作出了最集中最概括的科学回答。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
  (四)“三个代表”的关键,在于能否“代表”。就是说,要看我们党能否敏锐地把握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采取一整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效的实现形式,真正切实地有系统地代表它们。
  生产力不仅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且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要把这个道理真正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党的全部工作上,决非容易。在民主革命时期,在当时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究竟应当通过什么样的阶级路线和工作路线,才能成功地代表解放生产力的历史要求,就是一个曾在相当时期内历尽艰辛并付出巨大代价,而未能搞清醒的大问题。一直到党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搞清楚革命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形成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个“代表”的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党才得以蓬勃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又曾经误认为只有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或者不断提高生产关系公有化程度,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实践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做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损害了党与群众的联系,结果是破坏了生产力。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制定了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总政策,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这个“代表”的问题才重新得到解决,党才重新获得了蓬勃发展的生机和活力。面对21世纪,党只有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要求,并在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体制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跟上时代而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闭目塞听,固步自封,对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茫然无知,那恐怕就谈不到能够领导人民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甚至会被不断进步的时代所淘汰。
  无数事实还证明,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们思想道德建设和崇高精神的培育。在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年代,尤其如此。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就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广泛传播马列主义的背景下诞生的,并且一开始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民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反动腐朽文化展开斗争,推进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不仅吸引和凝聚了广大的知识分子,而且提高了全党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素质。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面对新的种种复杂情况,党在怎样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问题上进行了大量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在思想文化领域通过“大批判”来实行“全面专政”,使党严重地脱离广大群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结果恰是阻碍以至破坏了先进文化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不仅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而且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强调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努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不断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说明,在怎样才能真正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问题上,党也曾经历尽艰辛,这也是关系全局的一大战略问题。任何思想僵化或者软弱涣散,不关心人类文明进步,不致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态度,都只能导致失败。
  我们致力于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这都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在党执政以后,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加要自觉地坚持这一根本宗旨。但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同样并非轻而易举。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这方面的伟大创造和成功经验,不仅在党的历史上,而且在全中华民族以至全人类历史上都是富有光彩、极可宝贵的东西。我们还看到,当年毛泽东反复指出的如何对待群众的问题,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的问题,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反对官僚主义和其他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错误东西,则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党在解决这个“代表”问题过程中曾经发生的种种不良东西。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悬殊的问题,如何解决数量众多的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如何克服一些干部身上滋长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又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加以解决。
  (五)还需要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实际生活种种矛盾如何复杂,都要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而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应当说,如何在各个发展时期和各种具体条件下,在实际工作中实现这“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这确实是一门大学问,是对我党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一大考验。忠实地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我们党;而把这“三个代表”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体现到全部实践活动之中,也要靠我们党。只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党才能在新世纪复杂实践中继续发挥它的先进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因此我们又应当说,在“三个代表”的有机统一中建设好我们的党,这正是面对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大思路。
  “三个代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
  (六)那么,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怎样体现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新发展的呢?
  首先体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我们党近80年历史经验的新总结。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诞生的。它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归根到底,这也就是“三个代表”。积我们党近80年之经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功和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坚持了“三个代表”。党在不同时期,实践中也犯过这样的或那样的错误,有的错误甚至很严重。而这些错误的原因,归根到底也还是在于不同程度地违背了这“三个代表”。
  特别需要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阶级斗争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基本解决以后,我们党的主要任务不再是领导革命战争,也不再是领导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党要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又一次突出地提到面前。党的八大郑重提出并研究了执政条件对党的考验问题,并作出相应结论。但是由于指导思想逐渐出现偏差,一直到酿成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这个党建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能够很好地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五十字建党纲领”,试图加以回答,但是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党,特别是还要在党内开展阶级斗争,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把党搞乱搞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危难中挽救了党,从恢复和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探索党的建设的新途径。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以及党的建设的全部新鲜经验,生动有力地表明,我们党所以能够重新赢得人民拥护,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能够顺应变化了的情况,及时作出决策,坚持“三个代表”。我们党的生命根基和力量源泉,就在这里。
  (七)其次体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期党性和党的先进性的新概括。党的建设在新时期取得了新进展,新时期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问题。邓小平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政治交代之一,就是“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自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在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确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反腐倡廉、在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集中教育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坚持从严治党,取得了重要的成绩和经验。这次在广东指导“三讲”和调查研究过程中,江泽民同志把这些新鲜经验和党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对新时期党性和党的先进性,进一步从理论上作了“三个代表”的新概括。
  我们讲党性,讲党的先进性,毫无疑问要讲党的阶级性,讲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讲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是,这里既有一般性的要求,又有同党在各个时期具体历史任务相联系的特殊要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我们的党性和党的先进性,首先是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第一线。在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我们的党性和党的先进性则是首先体现在党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并进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党性和党的先进性应当首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用一句话来说,只能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党也就不能不把自己的建设问题,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担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同中华民族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这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八)第三体现在,“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对新世纪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关于新时期党的建设,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有大量的论述。特别是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五大阐发的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同以上这些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是统一的,同时又为党的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大家都看到,党的建设在新时期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包括在党的阶级基础的问题上,怎么看待和善处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下岗职工,怎么密切同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系;在党的组织建设问题上,在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的背景下,怎么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建立组织并发挥它的政治核心作用,怎么解决基层党组织中出现的瘫痪半瘫痪问题;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怎么样选人、用人,并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党的作风问题上,怎么样遏止腐败现象的蔓延,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拒腐防变;在党内生活中,怎么样加强理论学习、健全党内的民主生活、进行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等等。而“三个代表”重要论述,则为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新问题,打开了新的境界,从根本上进一步明确了思路。
  这也就是说,不仅党的纲领和路线要体现“三个代表”,而且在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都要以这“三个代表”为准绳。我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也都需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三个代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党真正建设好,真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广大党员和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九)总之,“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基于我们党全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鲜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基于我们党所处环境和党的队伍重大变动的深刻分析,是基于新世纪我们党将要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清醒把握而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发展。
  “三个代表”深化了对党的性质的理解
  (十)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这是我们从立党一开始的党章党纲就明确规定了的,也是党的全部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但是,这当然不是说只有工人或工人家庭出身的社会成员才能入党。实际的情况是,我党相当长时期处在以农村为根据地领导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大批党员来自于农民、手工业者和小资产阶级。那么,怎样看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呢?我党历史有力地证明,判断党的性质,主要地是看党的纲领是否代表无产阶级,是否坚持用党的纲领所规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广大党员,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对党的纲领,也不是仅仅看现阶段的最低纲领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项政策,而是还要看同最低纲领相联系的党的最高纲领。
  在民主革命中,我们党的最低纲领是通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社会。这个纲领,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纲领既有相同部分,又有不同部分。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他又把党的最低纲领同最高纲领联系起来,深刻地指出:“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了。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我们今天是同样的道理。党的十五大这样强调指出:“我们现在的努力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前进的,忘记远大目标,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纲领努力奋斗,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请看,这正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明之处和伟大创造。
  (十一)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个引起广泛注意和议论的情况是,大批职工下岗。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人阶级状况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甚至重大变化。某些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逐步被淘汰,而那些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则进一步发展。在这样的变化过程中,职工队伍的某些部分难以避免要遭到暂时困难、下岗转岗。但这当然不是说中国工人阶级由此失去了先进性,更不是说工人阶级已经不再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的。恰恰相反,正是在当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所带来的先进取代落后的进程中,中国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和整体优势正在进一步提高起来。至于中国知识分子,包括掌握现代先进科技的知识分子,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已经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所以,从总体来说,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带来的种种变化,使中国工人阶级本身也在经历深刻的改造。而这种改造,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十二)面对党的建设新的实际,有必要以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为新的思想武器,在全党“三讲”教育中结合进行关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再教育。
  面对党的建设新的实际,更有必要以“三个代表”重要论述为新的思想武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实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层出不穷。无视这些而不以改革精神研究解决党的建设问题,是不行的;对新条件下出现的种种消极东西放任自流,任其冲击,侵蚀党的肌体,也是不行的。
  总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为新的思想武器,我们一定能够开创面向21世纪加强党的建设的新局面。 tAG品论天涯网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逐步建立与依法治国相适应的管理机制
  检察机关全面启动人事制度改革
  本报北京5月17日讯 记者吴兢从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政治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为有利于公正执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将组织地方各级检察院检察长进行跨地区交流;将实行检察人员统一考试、定向录用制度。今后各级检察机关录用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
  据介绍,今明两年,检察机关将着力推行精简机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逐步建立与依法治国相适应、符合司法规律、具有检察特点的管理机制。以上做法,便是检察机关改革的一部分。
  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省级检察院机构改革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地、县两级检察院机构改革于明年底完成。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依据现行法律对检察职能的规定,加强业务机构,精简非业务机构,分离服务性、辅助性职能;统一机构名称;精减地方检察院的人员等。
  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一方面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力度,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岗位轮换等制度。高检院提出,加快竞争上岗的步伐,全面推行中层领导竞争上岗,实行一般干警双向选择;继续推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副检察长分管同一工作时间较长的要调整分工,中层干部和重要岗位人员要定期轮岗。 tAG品论天涯网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人武学校建设研讨会举行
  据新华社长沙5月16日电 (记者马晓春)近日举行的全国人武学校建设研讨会提出,一定要办好人民武装学校,努力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人才。
  据悉,自1986年中央决定开办人武学校以来,人武学校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人武学校,学校建设逐步走向正规。各人武学校积极借鉴军队和地方院校办学经验,初步形成了具有人武学校特色的教学管理制度。各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逐步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各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大批军政素质较好的基层人民武装工作骨干。在为期3天的研讨中,有关领导和专家总结交流了经验,提出和制定了加强人武学校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明确了建设和发展的目标及要求。 tAG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