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请蚯蚓处理生活垃圾
○利用太阳能供水供电
○禁止个人驾车前往赛场
绿色奥运第一家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二○○○年悉尼奥运会是一次跨世纪的体育盛会,其间,高新技术与竞技运动的有机结合,将向未来的奥运组织者们展示一种全新的理念。
2000年悉尼奥运会将作为“第一个绿色奥运”载入运动史册,铭刻于环保丰碑。萨马兰奇说,奥林匹克运动能够和必须动员起来,为地球的保护和人类的福祉作出贡献;悉尼之所以赢得了奥运举办权,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对环保所给予的高度重视。那么,悉尼在环保方面有哪些建树和创举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悉尼奥运组委会。
早9时,记者来到组委会大楼接待厅等候。不一会儿,组委会环保事务经理奥特森走了出来,寒暄之后,他带记者径直向楼外走去。他领我走到了楼侧半露天的垃圾站,用手拉开一顶两平方米见方的塑料帐篷的侧边拉链,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的蚯蚓分解站。扯开盖布,果然看到无数蚯蚓正在残羹剩菜上钻来爬去。他说:“经过分解后,垃圾就转化为两种宝贵物质,一是肥沃的土壤,另外就是我手中的这瓶液态肥料。”他补充说:“蚯蚓具有分解功能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的创造在于,将其转变为商业化生产,并将这些无臭无味的垃圾处理站置于公众场所而不碍观瞻。我们的各体育场馆都将装置这种蚯蚓站来处理部分生活垃圾。”
走进办公楼时,他又说,绿色奥运从组委会本身做起。这里原本是一家已报废的印刷厂,组委会租用后尽可能地利用原有设备,只进行了必不可少的装修。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设施,最小限度地耗费新的原材料;加大重复使用和可循环使用材料的比重,减少生产和使用新材料所造成的耗费及污染;此外,还要采购无毒无污染产品。比如,大楼安装的新型荧光灯可节能50%;敞开办公格局,使空调和照明系统更有效率;以自然通风为主,极大减少空调机的使用;为节水,厕所冲洗实行半冲和全冲;淋浴喷头为新设计的小流量节水型;采用的办公用纸可以双面印刷、双面复印和双面传真;墙壁漆和地板漆皆为无毒新产品……为本届奥运改扩建的所有场馆,都是按照这些原则进行的。
奥运村的所在地霍姆布什湾,更是一个从垃圾废物堆积场变为绿色体育中心的奇迹。这里曾是新州最大的屠宰场和报废装备弃置地,后来成为简陋的垃圾堆放场。在760公顷土地中有160公顷被商业和化学垃圾严重污染,污染垃圾多达900万吨。自夺得奥运主办权后,政府投入了1.37亿澳元治理:把有毒垃圾运往垃圾场处理;无毒部分深埋9米,修建成3座绿茵覆盖的山岗;污水被太阳能水泵抽入蒸发池塘,由芦苇等水生植物进行生物自然净化;疏通海湾通道,让潮汐重新冲洗沼泽地带,红树林和各种水生植物重新焕发了生机,不仅鱼群和螃蟹大批回游,来自中国和日本的多达60种候鸟翔集此地。值得一提的是,按原计划要填平砖厂遗址建一所体育馆,但后来发现,直径近200米的大窑坑,已成为一种珍贵的可变色青蛙的栖息繁衍地,于是决定将窑坑保护下来,并扩大了青草池塘,为青蛙增修了专用路下通道。现在,这里处处水澄草鲜,鱼游鹭飞,变成了名符其实的红宝树湾。
在奥运大道一侧,像长颈鹿般美丽地排列着27组太阳能塔(见左图),可满足体育场馆全部照明的需要而有余。在可居住5000人的运动员村,由于设计合理,可节省50%能源。能容纳1.53万人的奥运村,房顶上集能板鳞次栉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供电供水住宅区,已成为未来城市居住区建设的典范。
值得指出的,悉尼的环保措施并不是随机性和零打碎敲式的,而是有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并贯穿于奥运筹略的各方面和全进程。1993年,奥运申办委即向国际奥委会提交了“绿色奥运环保大纲”,提出了五大战略目标:节能、节水、减少垃圾、防止污染和保护自然环境。随后,组委会内成立了专门的环保委员会,这在奥运史上尚属首次。由它来负责环保政策的制定、协调和贯彻、监督工作,把环保责任落实到准备工作的各个阶段和所有环节,比如在遴选赞助者、商品和服务提供者时,就提出了具体的环保标准:建筑业用材要求能重复使用或循环使用;使用可再生能源;包装材料使用没有VPC的产品,要可回收利用;使用不含CFC、HFC和HCFC的制冷剂;赛场餐饮业只可使用纸盒、自然纤维袋、铁、铝和瓷性容器,不能用铝铂纸、玻璃杯瓶、聚苯乙烯、不可分解的塑料包装。这些环保要求促使竞争的厂家开发出了一批节能、节电、节水、无毒、无污染的产品,如门票、办公用纸和油漆涂料等,都是能回收利用的新产品。火炬设计即是一例。不仅燃料是高光度、高效率、无毒、无污染,未燃完气体还可以回收重燃,而不致散入大气中,火炬外壳也是可回收利用的。
再如运输方面。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观众将全部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不允许个人驾车前往赛场;同时为便利观众,将比赛的门票与车票一体化,且允许全天通用。2000辆专线车,将使用污染小的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作燃料。大多数体育场馆都最大限度地采用自然照明和自然通风,空调在必不可少时也只选用CFC的替代品。起伏有致的爬虫形奥运公园火车站,只有半透明的顶棚,四面无墙,八方来风,自然采光,空气清新,一片敞亮,无需空调和照明。而绿地和厕所的用水,则使用储积的雨水,再绿化时的植被也选取用水极少的土著植物。
绿色奥运的另一项创举,就是在全国展开名为“土地关怀”的植树运动。由政府出资,商家赞助,在全国选出500处土地治理段,以奥运奖牌获得者命名,全民参与,共植树400万棵。这是一次普及性的爱国和环保教育,现已完成大半。
据推算,奥运期间,每天有70万观众前往各体育场馆观赛,每天都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会成为令人头痛的问题。为此,组委会推出两项计划:清扫计划和教育计划。后者是对多达12万人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负起环保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同时,组委会还向观众普及两个观念,一是“人人有责”,一是“回收利用是第二资源”。记者在奥运村看到,每隔不远,就有3个并列的塑料垃圾桶,绿色回收饮料罐,红色回收废纸和残余食品,铁灰色则装不能再利用的垃圾。
这是第一个真正自觉的绿色奥运,它不仅为悉尼人留下一个美丽的大公园和游乐休憩中心,提高并普及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同时也为未来的奥林匹克运动树立起一个新的环保标准和榜样。站在奥运村那绿茵茵的山岗上游目四望,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水光树色与建筑艺术交相辉映,红男绿女与飞鸟游鱼各得其乐的绿色天堂。难怪澳大利亚人要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图:绿茵环抱的主体育场。(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未忘却的记忆
朱册
在俄罗斯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4天时间里,我们的心时时为前苏联留下的许多难忘的历史遗迹所感动,特别是俄罗斯人二战时在此留下的许多辉煌业绩。
在著名的海参崴陆港火车站里,我们见到了曾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红军”号火车头,它被黑红两色油漆刷得一新,静静地停放在专为它修建的一段铁轨上,供人参观。据翻译介绍,这个显得有些古老的火车头,当年曾牵引着载有数万苏联红军的列车奔驰在欧洲和亚洲的战场上,给德日法西斯以致命打击。如今,历史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俄罗斯人还是那样万分珍重这辆火车头。
在海参崴市的大广场上,一艘油绿色的潜水艇高高地悬停在前苏军烈士墓前。这艘曾在二战中横跨几大洋,击沉数十艘德日法西斯战舰的潜水艇,成了俄罗斯人至今仍怀念历史并引以为骄傲的见证物。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潜艇参观时,俄罗斯水兵纷纷向我们致意,引导我们参观潜艇内的一个又一个展室,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水下战场,重温正义战胜邪恶的那段历史。
战争的硝烟早已过去,极目辽阔的海洋是那样的平静如画,一艘艘威武的新型导弹驱逐舰无声胜有声地排列在军港里,使人倍感俄罗斯海军的强大。多年来,俄罗斯人保卫和平的警钟一直长鸣着。每天上午10时,海参崴的海防炮台上,俄罗斯水兵都要鸣炮三声,让炮声在整个城市上空回响,提醒人们珍爱生活,珍爱和平,不要忘记侵略和战争。许多中年以上的俄罗斯人仍怀念着过去的苏联英雄们以及库兹涅佐夫、斯大林、朱可夫、捷尔任斯基等当年的著名人物,一提起他们,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就跷起大拇指。在海参崴,令人惊讶的是,在当今市政府办公大楼的屋顶,飘扬着俄罗斯三色国旗,但前苏联铜制的镰刀铁锤标志仍然镶嵌在大楼的正面墙上。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传世经典亮相京沪
为庆祝中丹建交50周年,应我国文化部邀请,享誉世界的丹麦皇家芭蕾舞团自5月10日起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访华演出。
丹麦芭蕾是世界三大芭蕾体系之一,继承和保留了古典芭蕾最优秀的训练和表演传统。在技巧上,丹麦芭蕾精致、典雅;在表演方法上,更多地吸收了欧洲戏剧,尤其是通俗易懂的哑剧的表现方式;在剧情中,大量糅进了独具浪漫色彩的北欧童话故事。至今已有252年历史的丹麦皇家芭蕾舞团,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芭蕾舞团。该团此次奉献给中国观众的《巨人错婚记》,即取材于丹麦童话,146年来,这部剧久演不衰,始终是丹麦皇家大剧院的经典保留剧目。(芳)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从欧文审判案说起
——二战纪念日随感之一
江建国
到今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在欧洲战场上散去已经整整55年了。每年到了这一天,欧洲的政要和各社会团体都要郑重地发表一番讲话,纪念德国法西斯的受害者,表达维护和平的愿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二战的回忆与思考已经成为欧洲社会政治道德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一项共同的精神义务,一种蔚成声势的文化。
平心而论,这个主题讲了55年,该阐述的基本思想早已讲得明明白白了,二战祸首之一的德国也多次表示过追悔道歉之意。同样的话,还能再讲出什么新意来吗?环视欧洲的现实,答案是,还必须再讲下去。一方面,冷战结束后,过去很多被掩盖的历史真相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种种为纳粹翻案或开脱罪责的活动始终没有销声匿迹,而且手段花样不断翻新。不久前,英国皇家高等法院审理的欧文状告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和企鹅出版社诽谤案(有关报道见本报4月21日国际副刊),就是最新的一个例证。这个案件的值得注意之处,不在于它的“恶人先告状”的性质,也不在于欧文这个人作为“修正史学派”干将的背景。使人们擦亮眼睛的地方,是他暗渡陈仓创建的所谓历史研究方法。
戴维·欧文是个半路出家的二战史研究者,没有上过大学,他怀着出人头地的野心从英国来到德国之后,起初在鲁尔区当钢铁工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德国人对盟军1945年轰炸德累斯顿的异议,激起了对二战历史的兴趣,研究多年,竟也混出点模样来,在素有容忍异端传统的英国学术界曾占有一席之地。
欧文这个人有点本事,不仅在德国学就了很好的德语,能直接阅读德文档案文件,而且是当今少数几个能辨识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手迹的专家之一。他善于挖掘有关二战的第一手材料,曾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偏远山村和阿根廷的农场里,从老纳粹或他们的遗属手中,搜集了大量鲜为外界所知的文件、当事人日记、电话记录等。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部分档案开放,他又深入俄罗斯档案馆的故纸堆。他对历史档案的熟悉能达到顺手拈来,背得出某句话在某文件或某人日记第几页、第几栏的地步。连审理此案的法官查尔斯·格雷也承认,此人具备作为“军事历史学家”的能力,对二战的知识“非同寻常”。他甚至说,如果没有欧文,某些史料很可能会永远湮没。欧文的写作能力也相当好。正是由于欧文有点能力,辩方的任务也格外艰巨。企鹅出版社不得不聘请国际知名的二战史专家在法庭上与之唇枪舌剑。
欧文歪曲历史的伎俩,一是以没有证据为由否认基本史实。例如,对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迄今确实找不到希特勒本人下达过命令的书面证据。欧文据此狡辩说,灭绝犹太人不是希特勒的本意,而是其手下人策划的。又如,目前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上的毒气室是战后仿建的,加上没有书面证据证明原毒气室房顶上存在过毒气输送孔,欧文就一口咬定毒气室一说是波兰人战后编造的神话。而事实是,希特勒的许多罪恶命令是口头下达的,大量人证早已证明过毒气室的存在。二是刁钻古怪的考据和推理。例如,欧文考证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焚尸炉和毒气室的电梯每次可装载尸体的数量以及电梯的运行速度,从而否认被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人高达百万。他说,100万人的尸体重量为10万吨,完全超出集中营的处理能力,等等。
欧文就是通过这些所谓“精细缜密”的考证,向公众灌输他旨在为纳粹开脱罪责的极右观点。他不像欧洲各国新纳粹那样赤裸裸地吹捧希特勒,也不否认纳粹犯下了罪行,这正是他的“考据”和“研究”把戏的危险所在。企鹅出版社的辩护者、英国历史学家理查德·兰普顿形象地描绘道:田野上布满了上部为红色、下部为蓝色的球,只要轻轻地把每个球拨动一下,它们给人留下的色彩印象就完全变了,而你却对这个小把戏毫无察觉。美国女历史学家德博拉·利普斯塔德特把欧文称为否认希特勒大屠杀行列中“最危险的人”,一语中的。
伦敦大学的历史学家彼得·朗格里奇在审判后深有感触地撰文说,要想剥夺欧文之流的资本,有良心的历史工作者必须继续努力去挖掘第一手资料。虽然大屠杀的基本史实不容否认,但在许多细节上仍然存在空白和“灰色区域”,欧文就钻了这个空子,他呼吁国际历史学界携手建立大型文献中心,向公众开放,向大中学校开放,以铁的证据去教育后代,回击欧文之流掀起的逆流。
经历过二战的成年人如今多已作古,连二战前出生的一代人如今也已步入老年。欧文之流的伪科学把戏骗不了亲历者,却有可能欺骗后生一辈。伪科学提供精神炮弹,光头党摇旗呐喊,这两拨人的联手,危害不可小觑。更何况欧文还没有成为丧家之犬,就在审判期间,他还收到其追随者寄来的厚厚一沓支票。
所以不妨说,尽管二战结束已经55年了,在另一条战线上二战还没有结束。因此,说过的话还要再说下去,说出新意,拿出更多的铁证。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娱乐休闲
荷兰男子忙垂钓
家永
在荷兰,有“十男九钓”之说。每逢节假日,荷兰许多男人都带上钓鱼用品,怀揣垂钓执照,开着私家小车直奔池塘或湖边,尽情地享受垂钓的乐趣。他们有的还带上妻子和孩子,共同享受这户外人生。当然,在庞大的垂钓队伍中,也不乏女性垂钓者。
据说,荷兰是目前世界上最喜欢垂钓的一个国家。在这个仅有1400万人口的王国里,有垂钓经历者就占一半,其中加入垂钓协会的有480万之众,90%为成年男子。
荷兰人热衷于垂钓,与荷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荷兰靠海,海岸线占国境线的一半,地势低洼,有众多的池塘、湖泊和水道,很适宜垂钓。加之物质生活水准较高和特定的文化心理,垂钓便成为荷兰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之一。
随着垂钓人数日增、湖泊钓点的数量不变,僧多粥少的失衡局面渐趋形成,垂钓者为争夺垂钓场点常常发生纠纷。为了化解矛盾,80年代初,荷兰各级机构和社区纷纷成立垂钓协会,意在规范人们的垂钓行为。但事隔不久就发现,垂钓协会难以应付日趋激烈的垂钓资源争夺战。为合理配置和保护垂钓资源,政府部门又不得不将这一纯个人化的休闲行为纳入行政管理的范畴,制定了垂钓行政管理法规,对垂钓活动作出了一系列具体规定。例如,垂钓者一律要申请执照,执照上注明垂钓者姓名、所在社区,并限定垂钓区域和方位,执照不得借给他人使用;垂钓者应照章纳税,税额一般按区域等级缴固定税;限定所钓鱼的大小、重量和种类,钓起的鱼如属禁钓之列或者没有达到规定的重量,就必须放生,否则,将受到吊销执照、处以罚款等法律制裁。
由于人们把垂钓看作是一种休闲,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对政府部门的种种规定和限制,热爱垂钓的人都能理解和自觉遵守。他们认为,这些规定并没有影响自己垂钓的雅兴,相反却使之得到了有效保护。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追梦圆梦千年展
这是一个迎接新世纪的高科技与科幻展,它把20世纪的科技成果与对未来的梦幻融合在一起。
自去年10月,德国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大厦开始筹办一个大型展览,名为“七丘———21世纪的绘画和标志”。“七丘”指展览的7个专题:原子核、宇宙、热带丛林、文明(环保)、信仰、知识与梦幻。该展览计划5月14日开幕,历时近半年。
这个千年展的内容极丰富。观众将看到情感女性机器人,既有东方西施、嫦娥型的,也有西方女王公主、贞德和麦当娜型的。据展览预言,2015年全球将经历一次新的医学革命,智能机器人将能护理病人和做复杂的手术,“下岗”的外科医生将改做科研或清洁工。在展览会上,观众还可乘模拟飞船到月球和火星上漫游,到2020年,青年男女到月球举行婚礼将成为时尚。在月球产房生的孩子可能智商更高,且很少生病,因为宇宙的无污染环境能改变“月球婴儿”的遗传基因。
(刘宝海)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西洋镜
租婴计划引争议
清溪 文 张颖 插图
如今,在澳大利亚,家庭观念出现危机。其表现是多方面的,例如,未婚妈妈有增无减,已婚但不愿生孩子渐成风气,等等。已婚夫妇不愿生孩子,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孩子,不愿为人父母,主要是因为担心自己当父母不称职,家庭责任感太重。其实,他们也愿拥有为人父母的乐趣。
为了让已婚夫妇获得这样一个机会,即检验自己是否可以成为称职的父母,同时也为了从经济上帮助那些未婚妈妈,澳大利亚政府别出心裁,新近推出一项婴儿租赁计划。该计划鼓励没有孩子的夫妇租赁婴儿,进行试养,以尝试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帮助他们在生与不生孩子之间作出慎重选择。被租赁的对象,只能是那些靠政府救济金生活的未婚妈妈的孩子。
按照该项计划,一对没有孩子的夫妇,可以花5000美元租金,租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试养8周后再还给婴儿的母亲,或者交给另一对愿意租婴儿的夫妇。这项计划是由社会学家奥德雷发起的,这位发起人说:“在澳大利亚,要不要孩子的问题每年都困扰着成千上万对夫妇。实施这项计划后,他们可以试着养育一个孩子,看看要付出多少精力和爱心,看看自己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与此同时,那些未婚妈妈也可得到一笔租金收入,这对她们继续学业和寻找工作是有帮助的。”
这项计划推出后,遭到一些人的反对。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托马斯说:“这个计划对婴儿不公平。试想一下,将一个婴儿租给一对并非真正想要孩子的父母,只因为他们付得起租金,这实在太不人道。虽然婴儿还不懂事,但是他们最初看到的世界就是父母,如果一个婴儿一年之内换6次父母,这与虐待婴儿有什么差别?”
奥德雷对此反驳说:“这只是鼓励那些尚无孩子的夫妇花钱租婴儿试养,而不是强迫。即使他们并不是真正想要孩子,因其家庭生活条件优越,也总比把婴儿送到孤儿院要好。”他还解释说:“那些无力抚养孩子的未婚妈妈,大都把孩子送进孤儿院,加重了政府的负担,因此鼓励个人租养婴儿,不失为一个良策。”(附图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