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诗文闲谈
剪刀醇酒话春风
吴建华
朱自清先生曾在《春》一文中写道: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风,是多么令人赞叹呵!难怪古代诗人们咏春,理所当然要歌唱春风,因为正是春风,传递着春的信息,给万物以生机。
古诗中描写春风的名句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前者出自贺知章的《咏柳》,后者出自程致道的《过红梅阁一首》。两位诗人用剪刀和醇酒来比喻春风,不禁令人拍案叫绝。贺知章把春风比作剪刀,说是春风裁出细叶,不管吹到哪里,就把勃勃生机带到哪里。春风剪破严冬的笼罩,裁出万紫千红的世界。春风的轻捷,春风的锐利,随之而来的创造的愉悦,都可以从贺诗中感受到。诗人通过似剪刀的春风,赞美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可以说,在当时,像这样新颖的构思,这样巧妙的比喻,以及由此造成的高雅的意境,是十分难得的。此外,这两句写柳叶,没有任何形容和描写,而是一问一答,问得天真,答得巧妙。这美好的诗句,今天读来仍能激发我们的感情,给我们优美健康的艺术享受。
然而,程致道把春风喻为醇酒,滋润着大地上的万物,也可谓是惟妙惟肖。“著物物不知”这一句,道的是春风滋润万物,而万物却不知道。是的,春风来无影,去无踪,它润泽了万物,又悄悄地离开了,难怪有人不知道春风的造化。诗人自己的形象与大自然中的春风形象融合在一起,春风仿佛是一个背景,在这背景上站立着一个歌者。我们感到诗人好像站在第三者的地位描写自己,把自己也算作风景的一部分了。
“不知细叶谁裁出”和“著物物不知”,这两个“不知”,确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者读后不能不发出会心的一笑。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文艺广角
“新民乐运动” 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
本报记者 童古丽珂
继承和创新是民乐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词“新民乐运动”,乍一听“运动”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其实是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北京文艺台、广东电台“音乐之声”为了推动民乐改革创新,联手倡导的一次行动。取名“新民乐运动”,主要是为了区别于以往的民乐改革,同时也表达了这次媒体南北联合、强强携手包装和改革民族音乐的决心。
民乐是中国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乐的革新从未停止过。特别是新中国的一代代音乐工作者为此付出了许多汗水,多年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改革创新,才有了中国民族音乐今天的成就。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人们意识到民乐要想在新的世纪有新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和创新。
民族音乐现状不乐观,首要问题是赢得观众和市场
我们民族音乐工作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近些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与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相比,民族音乐的市场低迷得多。以流行音乐为代表的众多通俗性较强的艺术形式,由于贴近民众、带有较强的时代感,越来越得到大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因此也赢得了市场。
没有听众、没有市场,音乐艺术很难生存,更谈不上发展。民族音乐市场现状堪忧,其原因除了来自流行音乐的冲击之外,民乐本身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音乐节奏、配器过于陈旧,演员都是一个面孔、一种腔调,也多少影响了受众的兴趣。其实民乐来自民间,各地有各地的特色。五十年代出现的一批民歌演唱家:山西的郭兰英、河北的于淑珍、云南的黄虹,乃至胡松华、郭颂等风格各异,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深受人民的喜爱。现在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对传统的民乐演唱无疑是一个发展,但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就显得单一、而且缺少活力,甚至有人说:这样下去,民乐会消亡。
当然,民乐不会消亡。民乐在人民中间有着深厚的根基,传统的民族音乐,在今天仍然打动着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心。而“新民乐”就是用新的艺术手法对传统民乐进行包装,使它能打动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因为未来是属于下一代的,只有让他们接受并喜欢我们的民族音乐,民乐这一传统文化才能一代一代发扬光大。
用现代手法包装民乐,反响热烈、见仁见智
新闻媒体有其独特的导向作用,媒体大力度的宣传无疑会使民乐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影响。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北京文艺台、广东电台“音乐之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现在又联手发起“新民乐运动”:重新配器、重新编曲,并用现代的演唱方法,重新演绎的传统音乐,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新奇的声音一经电视和广播播出,便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年轻人很快接受了新民乐的形式。
摇滚“刘三姐”,电声《绣荷包》,爵士乐演奏广东民谣《落雨大》,萨克斯吹起《茉莉花》,维族姑娘在电声乐队伴奏下用维语演唱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染着黄色甚至紫色头发的朝鲜族姑娘唱《阿里郎》用的是通俗唱法……
有专家认为,这样简单的拼凑和包装,不应是新民乐的精髓。一哄而起也不利于新民乐的健康发展。有种说法:民歌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灵魂。我们的艺术工作者,特别是民乐艺术家,有责任潜下心来深入到民间,深入到民族音乐的沃土中,去汲取营养,挖掘、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真正属于人民的音乐,奉献出富有时代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感召全社会弘扬民族文化、关爱东方艺术,这才是“新民乐运动”应该树立的理念。
作为新民乐的倡导者,三家媒体表示:民乐改革势在必行,“新民乐运动”刚刚起步,欢迎各界品头论足、献计献策,也希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新民乐”刚起步,发展的路还很长
去年广西民歌节上,许多新民乐理念的作品受到观众欢迎。韦唯在钢琴和二胡伴奏下一曲《小河淌水》荡气回肠,表现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今年深圳、广州的两场新音乐演唱会上,都有不少古老的民歌受到现代人的喜爱。有一首温州家喻户晓的民谣,在深圳用温州方言演唱,竟得到台下所有温州人的热情呼应,场面十分火爆。新民乐演唱会出现的火爆场面,多年来在民乐演唱会上很少见。
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新民乐作品打动了人们的心,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将是我们古老文化新的承传者。一些唱片公司已经注意到新民乐的发展势头,出版的新民乐唱片市场看好。5月中旬演唱会将移师北京,到时会不会在首都掀起一股新民乐浪潮呢?
当然,一切只是起步,目前常见的这种包装形式,也只是民乐改革的新手法之一,民乐改革创新的路还很长,其内涵也很丰富。希望媒体联手所倡导的“新民乐运动”,真正能把民族民间音乐引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弘扬民族文化助一臂之力。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工人老大哥”难进黄金时段
广土
星期天上午10点多钟打开电视机,偶然拨到中央二套节目《当代工人》栏目。我当时一惊,怎么连我这个常看电视的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节目呢?
节目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演播厅里,只有一位女主持人和几十位观众,没有我们常见的一些谈话节目和娱乐节目中的嘉宾。观众席的前几排坐的都是女性,老中青各年龄段的都有,从外表根本看不出她们的职业。通过主持人与她们的对话,才知道她们是大连市的环卫工人。我听这个节目的主题好像是清洁工人谈环卫工作。观众中不少人坦率自然而又富有真挚感情的发言,深深打动了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没有诉说他们严寒酷暑露天作业的艰辛;没有表白他们节假日不能和亲人团聚的遗憾;没有表现他们受到不明事理的人们歧视的怨气。他们所表达的只是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城市变得干净、美丽的喜悦心情和自己对环卫工作的热爱。
节目进行当中,大连市的主要领导来到演播现场,坐在观众席里,和观众一样回答主持人的采访。他站在一个城市领导的位置,并代表着全市广大市民客观地评价了环卫工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表彰了为改善城市环境、保护市民健康付出艰辛劳动的清洁工人。
我喜欢这台节目。我庆幸自己“碰”上了这台节目。
看完这台节目,使我想到了很多。
不知什么时候,电视节目盯上了名人、明星,不管什么节目,必请“著名的××家”出场,或表演,或讲话,或答题,或做游戏。正是:开不完的晚会,做不完的游戏,耍不完的贫嘴,领不完的奖品。
我这里并没有反对名人、明星上电视的意思,只是希望什么事情不要成风、泛滥,不要以为只要名人、明星出场的节目群众就都爱看。《生活空间》、《实话实说》、《荧屏连着我和你》等栏目中的人物大多数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观众却十分喜爱这类节目。
另外,从电视剧的题材上也可以看出大多数观众的欣赏取向。反映现代大款、富婆商海搏斗、情场厮杀的电视剧,能有几个人从头至尾津津有味地看完呢?而《渴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反映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连续剧一播出,十之八九的家庭不再为看节目抢频道。他们放下家务活,停止其他娱乐;他们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同笑同哭。电视剧播出期间,街头巷尾、车间科室、田间地头最热门的话题是剧中故事。据说当年播放《渴望》期间,刑事犯罪率都下降了。
目前,电视是与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宣传媒体,而工人、农民又是人民群众中的绝大多数。可是,目前的电视节目中又有多少反映工人、农民生活的?又有多少工人、农民走上荧屏呢?以《当代工人》为例,这个反映全国几千万工人的专题节目,每周在中央电视台只播出三十分钟,而且后来是看电视报才注意到首播是在每星期四的上午11时10分(大部分工人正在上班),重播没有固定时间。不知道这个节目是给谁看的?不知道节目的编排者是否认为安排了与工人沾边的节目就算照顾了这部分观众,而看不看则是“工人老大哥”自己的事情了?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认为电视宣传是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播放时间的安排上应当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为商业利益驱动而一味追求庸俗和低级趣味。
请电视工作者和艺术家们不要忘了我们的“工人老大哥”。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艺坛人物
我的画家学生那媛
袁世海
今年5月8日,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周年,也是邵云环、许杏虎、朱颖烈士殉难一周年的日子。我的学生———那媛、那蛟姐妹,以其画家特有的激情精心创作了一组题为“我们不要忘记”的油画、国画作品,来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作品的内容包括“流血的天使”、“黑暗的夜晚”、“生命的涅槃”等。她们通过画笔,呼吁人类擎起和平的旗帜,“不要让和平蒙上鲜血!”这组作品现已被光明日报社珍藏。
作为她们的老师,我为有这样富有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正义感的学生而自豪。她们的言行也正表达了我这位老艺术工作者的心声。
那媛本是山东省济南市一名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多年前,经人引荐,那媛拜我为师学唱京戏老生,她扮唱的诸葛亮还真有点专业的味道。当然,她主要的艺术成就还是在绘画方面。
受家庭影响,那媛、那蛟姐妹自幼对绘画情有独钟,又得到名师的指点,姐俩的作品均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在美术界崭露头角,作品被众多国内外知名人士收藏。去年11月姐俩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联展,引起不小的轰动。
我今年八十四岁,从事京剧事业七十六年,有时也挥毫作画,抒写胸臆。我觉得京剧艺术与绘画艺术其实是相通的,做事与做人也是同样道理。“画如其人”,那媛的艺术成就,与她的人生追求是分不开的。她醉心于艺术,废寝忘食。她在繁忙的本职工作和创作大量优秀作品的同时,还兼任了一些社会职务。那媛关心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发起了“六一”向北京郊县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捐画赠书助学活动。她还有个愿望,将来要与妹妹一起,用卖画的资金建一所福利院……
我这大半生收徒无数,晚年有那媛这位画家学生,甚为欣慰。
那媛和她的作品(附图片)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看台人语
为公益广告叫好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及各省台相继在商品广告之前推出一二则公益广告,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不禁为之击掌叫好。电视以其信息量大且传递速度快而进入千家万户,正因如此,对国民进行社会公德的教育也是电视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这些公益广告以其形象、直观的画面,对观众进行公德教育,或讽喻、或告诫、或警醒,其作用不可低估。笔者是教师,曾在学生中作过以观看公益广告和商品广告为内容的调查,得知公益广告收视率明显高于商品广告,很多学生认为电视中的公益广告对他们的行为规范影响很大。因此,笔者希望颇受观众喜爱的公益广告坚持做下去。 江西奉新 黄凡勇
是欢乐总动员还是广告总动员
《欢乐总动员》从它开播的第一天起,就以其欢快活泼的形式,深受观众喜爱。由于节目内容精彩,所以节目的收视率很高。但节目中过多过长的广告,却使节目的质量大打折扣。笔者在3月18日晚的节目中统计,两个小时的节目共播放广告四次,播出广告七十五条,用时三十一分五十秒,占整个节目时间的四分之一,其中最长的一次竟播出三十一条,用时间十四分钟。如此广告总动员,实在影响观众情绪。 北京怀柔 吕哲 吕铁军
艺术不是如厕
从电影《牧马人》开始出现当众小解的中景镜头,到《少林小子》,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三三两两的“小子”,伫立山头,挺肚长射。发展到今天的诸多影片,类似场景更多,就连“宰相刘罗锅”也不能免俗,来了个“肥水不流外人田”,使观众看后感觉很脏,大倒胃口。
我觉得编导者打着所谓的“生活原生态”的幌子,行“照搬生活”的“写真主义”。我们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鲜活的生活也不是如厕! 江苏 朱迅翎
明星反串,悠着点
“反串”出自京剧演员在演出之余,以个人身份与观众的交流。后来引入其他行挡,偶尔为之,给观众带来不少笑声。但是时下,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明星反串已成正事和时髦,并泛滥成灾,就不怎么好笑了。诚然,多才多艺的明星并非没有,有些明星反串也的确达到“准专业”水平,但相当数量的明星反串是不尽如人意、不成功的,有些简直是在糊弄观众。听着变味的戏曲、跑调的歌曲,看着拙劣的表演,让观众如鲠在喉。
明星反串须有度!其实,明星把专业好好琢磨琢磨,把心思放在多向观众奉献些精品、上品上,这要比反串受欢迎得多。 江苏宜兴 徐宇伟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艺坛星踪
“张大民”新的角色是和尚
梁冠华自打在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扮演了那位心地善良的大贫嘴———张大民,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梁冠华三个字大有被“张大民”替代之势。
梁冠华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国家一级演员,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屏幕上。话剧舞台是他钟爱的事业,曾主演过《红白喜事》、《小井胡同》、《二战中的帅克》、《狗儿爷涅槃》、《天下第一楼》、《虎符》等十多部话剧。去年又在新排话剧《茶馆》中,主演茶馆的掌柜王力发,引起较大反响,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眼下梁冠华创作的最新角色是位和尚。正在上演的话剧《风月无边》讲述了清代大文人李渔一生的传奇故事,梁冠华在剧中与濮存昕、徐帆等搭档扮演一灯和尚。(附图片)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心意卡
春天的童谣
张俊以
绿,你是从哪里来的
绿,你是从哪里来的?
是风儿捎来的,
是雨儿送来的,
是阳光撒下来的……
小树冒出了绿叶,
小鸟唱出了绿色的歌,
小溪露出了绿色的酒窝……
绿色的树林里,
蹲着一只绿色的蝈蝈,
它拉着绿色的小提琴,
绿色的琴曲,
留在了绿色的山坡……
一只小鸟
一只小鸟,
上树唱歌谣
把一片树叶踩掉
小鸟
我多么心疼啊
因为那是我
亲手栽的树苗
小鸟
你上树
唱歌跳舞的时候
轻点好不好?
美丽的小树
小鹿,小鹿,
头上长出两棵美丽的小树,
树枝上为什么没长绿叶,
也不见小鸟唱歌跳舞……
小鹿,我想给小树浇点水,
小鹿一听就跑了,
跑进大山深处……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
电视界专家研讨《屈原》
屈原,这个名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一个“神”,是忠贞、正义、气节的化身。由湖南电广传媒节目分公司拍摄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屈原》,近期在一些省市电视台播出后,观众反响强烈。日前首都电视界的专家学者对这部电视剧新作进行了研讨。专家们认为,该剧在再现历史真实的基础上,抓准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着力描写了一个改革家和政治家的屈原,使得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屈原的历史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新耘)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
莆仙戏名旦王少媛获梅花奖
日前在京揭晓的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福建省莆田市的青年莆仙戏名旦王少媛榜上有名。
王少媛是莆田市仙游鲤声剧团的女演员,十三岁开始演莆仙戏旦角,从艺二十多年来,演艺日趋高超,多次获得省级及国家级大奖。
(朱秀兰 林俊禹)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
《切·格瓦拉》资助贫困大学生
《切·格瓦拉》目前正在“人艺”小剧场公演。这部纪念拉丁美洲革命英雄的现代史诗剧,是对英雄的纪念,也是在新世纪、新时代对英雄行为的思考。该剧在演出之际,开展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活动。这次活动不仅得到全体剧组人员的响应,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支持。经过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业大学的推荐,三所大学中的十五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得到了资助。(童文)
第4版(周末文艺)
专栏: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开幕
“SOYOU所有”杯第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近日在北京举行。北京的二十余所大学放映了参赛作品。本次电影节将由大学生评出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女演员等奖项,并在网上设投票站。本次活动是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报、北京电影公司、新影影业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和北京学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实达所有网络技术公司提供了赞助。(艺文)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