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4月18日人民日报第9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4-1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多易必多难” '...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多易必多难”
张研农
  “多易必多难”,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一句话。这句话同老子的许多话一样,内含辩证思想。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看得很容易必定要碰到很多困难;做得很简单必定要遭遇很多波折。有的工作,难度极大,能够干得圆满成功;有的事情,举手之劳,可能办得一塌糊涂。其中的天壤之别,就在于主体的作用。把事情谋划得难,难也不难;把事情视为很易,易也不易。难和易就是这样相反相成、互相转化。
  以一切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锤炼了正视困难、排除万难的品格,形成了诸如“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与其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等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可以说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一些同志身上褪色了、失传了。以至大事办糟,小事也办糟;好事不能办好,实事不能办实。
  今天,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承担的改革建设任务繁重艰巨,更需要发扬优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中央一再强调,要“居安思危”,要“立足于应对复杂局面”,要“未雨绸缪”。这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我们做好具体工作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什么会形成“多易”,一个重要原因恐怕是头脑简单,胸中无数,认识肤浅。现实生活丰富多彩又纷繁变幻,事物发展千差万别又不平衡,矛盾运动无时不有又无处不在。有鉴于此,想问题、做工作、干事业,就必须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包括内部的外部的、有利的不利的、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等等。在此基础上,统筹兼顾,全面把握,因地制宜,才能有章有法,从容应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不会主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只有深入实际,刻苦实践,勤学多思,才能有所发现。即使是某项工作的一般性特点,也须下一番调查和研究的功夫,才能逐步了解。不以为然,随心所欲,凭想当然而“轻举妄动”,怎么能克服困难,做好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明确目标,没有周密策划,没有具体方案,没有实际措施,又怎么能解决难题,成就事业。
  “没什么了不起,就那么一回事”,这常常是一些失败者最初说的话。由此可见,“多易”也往往源于“大意”。“大意”者,掉以轻心,漫不经心,自己不能集中精力,以实施具体指导;也不会集思广益,以实现群策群力。古今多少事,反复证明,“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要想工作的圆满成功,必当有临事而惧、慎终如始、一丝不苟的态度。尤其在我们今天的环境中,大变革,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各种竞争异常激烈,更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兢兢业业投入工作。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事业总是要求精雕细刻,没有一样事情不是一点一滴的成绩积累起来的。”这句话,深刻地道出了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多易”在工作作风上的表现,必然是马马虎虎、模模糊糊,大而化之、大叶粗枝。毫无疑问,染上这种风气,是不可能做好工作的。“精雕细刻”,多么精彩。事业和工作犹如一件雕塑作品,光辉还是平淡,完美还是瑕疵,检验着创作者的功力和心力。要精心不能将就,要细致不能粗放,要严谨不能疏漏,要实干不能空谈,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决定性的。
  归根结底,“多易”的因素有认识简单,有思想麻痹,有作风飘浮,有工作粗糙。而这又都与责任意识密切相关。真是责任重于泰山。恪尽职责、守土有责、极端负责,这才是最靠得住的,也是最能做出成绩来并得到群众拥护的。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克服“多易”也不难,关键是责任感强起来。拿出百倍的责任感,去努力去奋斗,困难就会克服,成果就会到来。 9jn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现实可行的中国式城市化发展路子
  ——东莞市实施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启示
  王道平
  城市化是实现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过程。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各个国家不尽相同。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大国,因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东莞市以大办“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补偿贸易)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和外向型经济,实施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东莞市的实践,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化的一种现实可行的发展路子。进入二十世纪下半叶,世界城市化进程呈加快的趋势。西方一些国家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工业首先在城市发展,城市急速扩张,大量农村人口急剧流向城市,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城市病”丛生。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但中国有十二亿多人口,近九亿在农村,如此多的农村人口不可能都涌向城市。西方一些国家的城市化之路对中国来说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东莞市实施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经过了三个相对独立又互为条件的发展阶段。首先,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契机,大约用七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跨越,不但为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社会资源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提供了可能,而且为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原始资本积累。其次,以大办“三来一补”企业为突破口,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为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第三,以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城市现代化建设为动力,推动城乡优势互补,使城乡一体化向高层次发展。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数十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而且还吸纳了近二百万外地劳动力在东莞就业。
  正确处理发展工业与发展农业的关系。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并不是不要农业,更不能以牺牲农业为代价来换取城市的一时发展,而应该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莞在发展中注重用工业反哺农业,实行发展工业与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并举,并努力使农业向产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他们对农业实行扶持政策,建立了农田保护区,对粮食生产实行价格补贴,以鼓励农业的发展;他们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户与统一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联结起来,初步形成了水果、水产、畜牧、蔬菜四大支柱产品,使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践证明,从全局出发,高度重视农业,实行农业与工业并举、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方针是切实可行的。
  把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当作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来抓。在实施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过程中,东莞把发展思路定位在建设组团式的现代化城市上。每个建制镇作为一个城市组团,有条件的村(管理区)则按建设小城镇的要求集中力量发展特色经济,高标准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而城市则集中必要的财力、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东莞为此投入三百多亿元人民币,使城市投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化的交通、电力、供水、通信和金融商业服务网络把城市中心区、城市组团和众多的集工、贸、商、住于一身的小城镇联为一体,使东莞初步呈现出既具有都市气派又兼有田园风情的现代化城市雏形。东莞的实践证明,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工业集中和经济结构调整,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是实现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问题。实施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战略,必须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问题。针对城镇建设一度存在的遍地开花、马路经济现象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东莞先后投资两亿多元,对城市规划进行了反复修订,科学确定城市中心区、城市组团和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用地规划,确定城市组团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农业生产区和生态保护区,纠正了一些地方“摊大饼”式的做法。东莞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要注意防止小生产意识,不能搞零敲碎打,不能搞功能单一、结构趋同的重复建设,真正树立科学观念和超前意识,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特别是针对由于工业高速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环境质量,真正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把优美的环境当作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
  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塑造“现代城市人形象”。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城市难,塑造现代城市人更难。农民洗脚上田,住上了别墅式的楼房,品尝了现代化的物质享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完成了现代化的过程。实现人的现代化,从落后的生活方式到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改造过程。为了倡导并弘扬与工业化、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生活方式和人文精神,东莞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对群众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并把这些活动作为引导广大群众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载体,让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教育自己,激发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巨大力量,使群众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东莞的实践说明,随着城乡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必须坚持不懈地对广大群众进行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推进人的现代化过程。 9jn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

  领导班子建设: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刘池水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是搞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指出,国有企业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建设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培育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选好配强企业“当家人”。兴企之要,在于用人。企业“当家人”在领导班子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组织、指挥和决策的主导作用。选配企业“当家人”,应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重实绩、重能力、重公论。应拓宽选人渠道,打破职业、身份、区域、级别等界限,面向社会,不拘一格选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国企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出资人选择相结合、组织推荐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前提下,以德才定优劣,凭政绩用干部;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等形式,提高群众民主参与程度和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并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委任、聘任、选举、竞争上岗等多种形式。
  提高整体素质。在选好配强企业“当家人”的同时,应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国企领导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上,努力把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业务素质高,有强烈事业心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能够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坚强领导集体。提高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首先要提高班子每个成员的素质。一方面,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建设,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注意从企业特点和工作需要出发,突出经济法规、经济政策、市场营销、资金运作、国际商务、企业管理和领导艺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还必须注意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群体功能,在知识、专业、年龄、气质、性格上形成优势互补,做到既考虑班子成员的个体优势,又注意班子群体的最佳结构;班子中既有懂生产经营管理的,又有精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的,使企业领导班子在年龄上形成梯次,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互相补充,在个人气质上能够互相包容。
  切实加强管理和考核。理顺企业领导班子的管理体制,避免多头管理现象,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对企业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考核办法。应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实行分类考核,如对董事长及董事会成员重点实行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重大投资经营决策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对总经理和经理层人员实行以经营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对党委书记及有关党务干部实行以党建目标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考核应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度,同时引入社会中介机构,使考核考察与评估审计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相结合,与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行动,不断提高考核质量。
  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加强监督约束,是建设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重要保证。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监督。从企业内部来看,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当前有效的民主监督形式。另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也在企业内部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外部来看,主要是审计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国家实行的稽察特派员制度、派驻财务总监制度等也是强化监督的有效形式,发挥着很好的作用。监督的重点应放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人事安排、财务支出、个人收入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是调动企业经营者内在动力和潜能的着力点。应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实行年薪制、期股奖励等手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授予荣誉称号、评选劳动模范等方式给予精神鼓励,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9jn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三个代表”的内在统一
潘峰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广东视察时提出的“三个代表”,从时代高度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论、文化观、价值观,进一步指明了今后党的建设的努力方向。“三个代表”鲜明而深刻,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统一性。
  首先,是历史唯物论的内在统一。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说明,生产力是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它最终决定着社会总体的面貌和历史发展;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并通过经济基础对生产力产生反作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集中表现为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即两个文明的积累和进步。因此,判定一个政党是先进还是落后,是推动历史进步还是阻碍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要看她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历史唯物论还认为,无论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文化的进步,其主体动力都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应该是享有者。创造者与享有者高度一致,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能否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为区分一个政党是进步还是落后抑或是反动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之所以始终保持着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她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追求繁荣富强、富裕幸福的根本利益。
  其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在统一。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了如下内涵:切实从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关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即根本利益,确定现阶段工作的根本任务。这一根本任务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同时还明确了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发展与之相适应,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在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广泛吸收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才能真正做到“三个代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再次,是党的建设理论的内在统一。党关于自身性质、指导思想、基本纲领、奋斗目标、根本宗旨的理论,归结起来就是“三个代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党的建设也面临新课题、新任务,但总的课题是如何更好地实现“三个代表”,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前进。为此,在思想建设上,要突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使党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在组织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在作风建设上,要全面端正党风和学风,更好地体现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反对腐败。腐败现象本质上侵害人民利益,只会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惩治腐败越坚决有力,越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信赖,越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 9jn品论天涯网


第9版(理论)
专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3)

  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周锡荣
  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要充分运用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是当前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这个论断,明确地指明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把握切入点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而思想教育则是这项浩大工程的基础工作。基础牢固不牢固,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邓小平也说过:“我们共产党有一条,就是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要抓思想,从思想教育入手。”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这里所讲的“第一位”、“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从思想教育入手”,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从思想教育入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历史和现实都证明,要办好任何事情,关键都在人。但是,这里讲的人决不是普通生理意义上的人,而是具备一定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人,是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正如邓小平所说:“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这样的人,要靠思想教育,靠党和人民的培养。列宁也曾指出,工人自身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这里讲的“灌输”,就是党的思想教育。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思想教育入手,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条件。人的行动是由人的思想支配的,人的思想正确与否,与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关系极大。在战争年代,战场上的力量对比,不仅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也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所向披靡、压倒一切,就是因为官兵的思想是革命的,整个军队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在建设时期,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风险,最重要的仍然要靠人民的团结,真正做到万众一心。如邓小平所说:“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可见,只有从思想教育入手,才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郑重地提出,当前很有必要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开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这是全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
  “致富”,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确实比过去富了。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十二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正在进入或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全面展开,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是完全正确的。
  事实是最雄辩的。这些民富国强的历史巨变,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致富思源”,就是要从思想上搞清楚这些成就是怎么得来的,认真思考“源”在何处?“源”有很多,最根本、最重要的有两个。第一个“源”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我们要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邓小平指导我们党制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要把群众中流传很广的“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不忘邓小平”这种真挚感情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坚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第二个“源”是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实践中,努力提高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积累了驾驭各种复杂局势的丰富经验,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我们要引导广大群众,进一步从思想上坚定“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的信念,从而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富而思进”,就是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断前进,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艰苦创业,而决不能小富则满、小富则安、不思进取。要用“富”的成就和事实,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努力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
  总之,“致富思源”要思出宝贵经验,思出认识升华,思出信念坚定;“富而思进”要思出进取精神,思出艰苦奋斗,思出创新思路。我们要以“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活动为切入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握切入点,对准落脚点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最重要的是落实到理想信念的坚定上。因为,理想信念就是方向,理想信念就是凝聚力,理想信念就是精神支柱。也就是说,把握切入点要对准落脚点。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紧紧抓住不放。邓小平曾经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他甚至说:“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江泽民同志也深刻指出:“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都已证明,一切工作的进步都应以思想进步为基础,都应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尤其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他反复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大意义,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充分说明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最高理想都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对于共产党人来说,现在努力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任务,也就是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我们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两个密不可分、互相衔接的目标,都需要经过一个一个阶段、一代一代人的前赴后继、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才能实现。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作用,用新中国成立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巨大成就,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党的正确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像邓小平所说的:“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还要注意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分对象,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邓小平说:“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的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总目标前进。”因此,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专论(3) 9jn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