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何时不拖欠
本报记者 冉永平
金秀娥,女,69岁,张家口燃料公司退休职工。1987年从张家口市燃料公司退休。听说记者要了解养老金的事,金老太太对记者唠叨起来。
第一件让她生气的事是国家给长了20块钱养老金单位却扣了37块。金老太太告诉记者,她的养老金是425块,1998年国家给退休职工长工资,她长了20块,这样应该是445块。但是单位却把洗理费、书报费、交通费等扣了,这样,说是长钱,却降了17块,你说让人气不气?
少拿17块钱也认了,可更让金老太太叫苦的是,从1999年2月,她就只能领70%养老金了。领养老金时,公司给她一纸通知。公司效益不好,为了保证你们每月能领到钱,今后只给你们发70%的养老金。现在金老太太的养老金每月是328块,加上50块的医药费,是378块。
记者问知不知道国家的政策要求必须足额发放养老金,金老太太说:知道,但是从来没有这样的奢望,这378块能按月发就谢天谢地了。原来,公司说发70%的养老金,是为了按月保证,但是只保证了一个月,从去年4月至9月一拖半年,10月,公司说前面这半年先挂起来,从10月开。截至今年3月底,她已经累计被欠了9个月的养老金。对拖欠的养老金,公司说以后有钱再说,但金老太太对能拿到钱不抱希望。
金老太太说:“我的养老金将近500块,老伴将近800块,如果能足额按月领到,我们安度晚年没有任何问题,钱也就敢花了。现在,这个月的钱领了,下个月的钱还不知道在哪里。国家说市场不旺,号召大家消费,我们心里没底,怎么敢花钱?”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现在老开心
本报记者 吴 焰
每月20日,对于住在上海浦东新区临沂八村的退休女工惠怀瑾来说,是一个重要日子。一大早,她就揣上那本绿色的上海银行活期存折卡,到附近的浦三路营业所去,或是去任何一个ATM机上,领出这个月的养老金。
到去年底,上海共有198万名离退休工人。他们都和惠怀瑾一样,已经习惯从银行而不是从单位领取养老金。
说起社会化发放养老金,1997年因企业效益不好而提前退休的惠怀瑾,一迭声地说:“这改革绝对好。”
她是深有体会的。她退休前所在的上海机床附件三厂,因效益不好,现已濒临倒闭。工资拖欠几天才发,在职工们看来,都已是非常“难得”,拖3个月的都有。退休后的惠怀瑾,从当年8月到次年9月期间,就没能按时领到过一次养老金。虽然她家负担不算重,但因身体不好,这几年看病就花去6000多元钱,医药费报销更是遥遥无期,这使得她对这每月的“活命看病钱”特别看重。
听说要改革养老金的发放,惠怀瑾头一个反应就是“这有希望解决我们的难题”。1998年10月,在浦东新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要求下,上海机床附件三厂作为重点企业被列入其中,先期实行。
那年10月20日,惠怀瑾第一次不是到单位劳资科,而是到银行去领取养老金。填单子,很快,600元钱被递了出来,卡上也打出了三项记录:养老中心存入641.10元,单位补贴4元,以及她取出的600元。“我还是第一次领到当月工资,”她逢人便说,“老(沪语:“非常”的意思)开心,老心定。”一块心病去掉了,惠怀瑾精神也好多了,还主动到居委会去做事。“我们就盼着下一步,医疗费也赶紧改革,实行‘社会化’吧。”她很认真地说。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吉林省辽源市味精厂退休职工吴伟夫妇领到了刚补发的近万元养老金,不禁喜笑颜开,盘算着如何开支这笔钱。 崔希海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心里没底
本报记者 白天亮
与包头市退休职工白森谈起养老金发放的问题,她最大的感觉就是心里没底。白森是1998年因企业效益不佳提前退休的,两年过去了,眼瞅着公司经过一次重组仍不见好转,她真是担心:这个月的养老金拿足了,下个月会不会少一块?今年的养老金能保证,明年会不会忽然不发了?企业万一倒闭了,她的生活又怎么保障?
白森从包头市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退休时,每个月的养老金核定为397元,去年调工资,企业宣布给退休职工每人加40元。问她这400多块钱发得怎么样?白森的回答是基本上没拖欠过。“基本上”又是个什么概念?今年的养老金白森只领到了2月份,3月、4月的都还没有发。至于去年刚加的40元,发到年底就再没给过。去问企业为什么,回答也很简单:没钱了,发不起,退休的都没有。
“能发到这个程度我已经知足了。那40块钱,不给就不给吧,不算太多,我也认了。你问拖不拖,晚一两个月是平常事,只要企业没说不给发,我们就能接受。”尽管是这样一种发放情况,白森仍然觉得企业还算对得起这些老职工。
现在白森担心的是,企业比较困难,通过重组,退休的退休,下岗的下岗,1200多人的厂子减少到300多人,可就这300多上班的人,工资都发不了,要是企业的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自己的养老金还能不能领到?白森告诉记者,由于老伴的养老金比较高,每月有大约1000块,家里的生活还能保持在退休前的水平,但她根本不敢大胆花钱,有点余钱就赶快存起来应个万一。电视上总说人家退休了去什么地方旅游,自己想都不敢想。
从各种媒介上,白森也听说过“社会化发放”这个词,知道“社会化发放以后,不管企业效益好不好,退休职工都能从社保按时领到养老金”。不过,据她讲,由于企业欠费,当地的社保机构一直不愿意将其纳入统筹,有一阵子听说企业可以变现一部分资产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但后来也没人提了。所以,说到“社会化发放”这一步究竟什么时候能实现,这位退休女工仍觉得渺茫。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与企业家谈心(12)
下属是否事事向你请示汇报?
冉永平
一个在美国公司任职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
他刚做公司一个部门的主管时,习惯于事事向上级请示汇报。第一次请示汇报,老板没说什么,第二次老板又没说什么。第三次,刚好赶上老板在休假,他的汇报终于让老板发火了。老板很严肃地问他:“你是不是对这个职位缺乏信心?”一句话把他问傻了。老板接着说:“如果你觉得没有能力担当这个职位,我可以给你降职,否则,你就应该承担责任。如果事事都要我来作决定,我要你干什么?”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企业与国外公司的确存在很大差异。多请示汇报在我们看来,很正常,而且有时是必不可少。我们许多当领导的,也喜欢下属多请示汇报,自作主张往往被看成缺点。而国外公司更强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出现这一差异,除了文化不同,恐怕企业制度的不同是主要原因。
国外企业搞了几百年,在管理制度上比较完善。他们的企业更像一架精密的机器,每个零件都有自己的作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目了然,马上会反映出来。
而我们的一些企业,比较而言,是一台较初级的机器,显得很皮实,只要不是关键部件,坏一两个零件也能运转。而到不能运转时,可能也坏到要报废了。因此,开外国这台“机器”比较轻松,时不时可以去休休假。而开国内这台“机器”则比较累,要不断去了解它的运转状况。因此除了自己调查,下属的多请示汇报就少不了。
一位很成功的企业家朋友就曾对我说:“我的企业现在管理还不成熟,因为我现在很累,每个环节都要上心,哪个地方盯不到就要出问题。什么时候我每个星期可以去钓两天鱼而没有电话找我,没有人向我汇报,我们的管理水平就差不多了。”这话现在看来不无道理。
企业家朋友也不妨留意一下,你的下属是否事事向你请示汇报?你自己是不是也很需要下属的事事请示汇报?如果真是这样,恐怕你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难领的养老金
本报记者 胡 斌
对于哈尔滨玻璃钢建筑材料厂65岁的退休工人耿东亮来说,每月的15日是他最惦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他的退休金发放日,全家三口要指着这450元的退休金过日子呢。可最近几年,每当日历掀到这个日子的时候,对于能不能领到退休金,他的心里越来越没谱了。
耿东亮告诉记者,他是1951年参加工作的,1991年因患多种疾病而提前退休,按规定,他的退休金按原工资的95%发放,可是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去年只能领到退休金的75%,而且不能按月发放。现在已是4月份,而他只领到了1月份的退休金。
老伴没有工作,儿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对于耿东亮一家三口来说,他的450元退休金就成了全家的主要生活来源。因而退休金能不能足额按时发放,对他们家过日子太重要了。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去年9月,老人又查出来患了结肠癌,连着动了两次大手术,现在欠了两万多元的外债。“这种情况你找过厂里吗?”我问。“怎么没找?找了好多趟。可厂领导说,像你这样的情况厂里还有七八个,厂里的效益不好,我们想管也管不过来。去年后4个月的退休金还是在我住院后,老伴找到厂领导哭了一场才补发的。”
“退休金不能及时发,你的日子能过得去吗?”“嗨,凑合着过呗。咱老了,也用不着穿新衣服了,就拾姑爷的旧衣服穿吧。买不起青菜就吃自己腌的咸菜和冬天窖贮的大白菜。咱知道,厂里也不容易。去年厂里还把我报为特困党员,过年时还给送来了两袋面和两双鞋。”
据了解,在哈尔滨,像耿东亮这样的退休工人还不能算是最困难的。而像他这样,因企业效益不好而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的还大有人在。他们盼望,社会统筹养老保险的阳光也能早一天照耀在他们的头上。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养老金发放 走向社会化
——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副局长韩风
本报记者 白天亮
●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仍是当期重点
●今年底80%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
●银行邮局作为主要发放渠道
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牵动着千千万万退休人员的心。据统计,去年90%以上的退休人员领到了养老金。今年养老金发放的情况如何,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会有些什么变革,记者就这些退休人员普遍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韩风副局长。
记者: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要求“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能不能确保,最关键的问题应该说要看资金是否充足。目前的资金供给状况如何呢?
韩风:今年离退休人员将增加200万人左右,总量达到3100多万人,养老金全年支出预计达2000多亿元,确保发放的任务与往年相比更加艰巨。但也要看到,在资金的供给上,也有不少积极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中央财政会对保发放继续给予支持。具体包括,一是去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的中央补助资金,全额补助24个地区;二是对煤炭、有色等原行业统筹企业,养老保险费率降至地方平均费率,由此出现的基金缺口由中央财政补助;三是对基金结余少、当期保发放资金缺口大的老工业基地等,中央财政给予借款支持。这些都为保发放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记者:尽管去年绝大多数退休人员领到了养老金,但是据各地的反映,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当期拖欠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忧虑。对当期拖欠的问题,劳动部门会如何处理呢?
韩风:出现当期拖欠,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基本管理制度不规范。多年来,不少地区一直实行差额缴拨的结算方式,由企业发放养老金,由企业管理、记录个人账户。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社会保险机构并未真正负起养老金发放的责任。实行两个确保,特别是一次性补发拖欠工作开始后,拖欠养老金的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必须强调的是,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仍然是当期工作的重点。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当期保发放,防止新的拖欠和“前补后欠”、“边补边欠”。对过去屡次发生拖欠的地区、企业将实施重点监控,实行专人督查。对从前拖欠的养老金,也要逐步加以解决,凡属企业拖欠的督促企业抓紧补发,属社保机构拖欠的立即全部补发。
与此同时,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要进一步推开,实行退休人员与原企业相分离,养老金由社会服务机构发放,人员由社区管理。从1998年实行两个确保以来,我们发现,凡是实行全额征缴和社会化发放的地方,养老金基本都能做到按时足额发放,相反那些仍然实行差额缴拨和由企业代发养老金的地方,则屡屡发生拖欠和减发事件。养老金发放与所在企业脱钩已成为一种趋势,也是保障退休人员权益的一项根本措施。
记者:实现社会化发放一直是广大退休人员盼望的事。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今年的目标又是什么?
韩风:从1996年劳动部召开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现场会到现在已经近四年了,但这项工作的进展一直比较缓慢。到去年6月底,社会化发放率只有36%。其中有资金的原因,也有认识不足的因素。今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大力推进基本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到年底要在全国基本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目标,就是要有80%以上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以银行、邮局为主的社会服务机构发放。原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企业、军工企业、实行破产关闭企业的离退休人员和所有企业离休人员的养老金。要首先实行社会化发放。新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要一步到位,从参加之日起就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
本报记者 朱剑红
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调查,一季度,全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3%,比上季度提高1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4.8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表明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信心大为增强。
调查显示,各行业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全面上扬。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和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在景气区间运行,分别由上季度的3.1%、9.3%和16%上升为今年一季度的13.8%、19.3%和22.1%;建筑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及社会服务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实现了由不景气到景气的飞跃,分别由上季度的-10.1%、-11.2%和-3.5%上升为0.5%、0.2%和7.9%。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受西部大开发“西气(油)东输”战略的影响,一季度管道运输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家信心明显增强,信心指数分别高达87.5%和74.0%,比上季度分别上升73.2和26.8个百分点,表明这些行业的企业家对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信心与期望;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受“入世”的影响,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达到41.6%和33.2%,比上季度分别上升19.1和9.5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走势信心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进入景气区间。国有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经过1999年四个季度的蓄势调整,实现了从不景气区间到景气区间的跨越,企业家信心指数上升至6.5%,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8.8和14.2个百分点。除国有企业外,其他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企业对宏观经济形势也一致看好。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制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25.3%、23.2%、22.7%、21.9%、16.7%、11.5%和9.7%,与上季度相比,分别提高6—20个百分点。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申海:科技人才“软流动”
日前,江苏海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申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举顺利通过由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和向社会募集资金项目评审,跃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之列。该集团董事长周忠说,这是“聚社会精英之力,创申海科技之新”的结果。吸引社会科技力量向企业“软流动”,带动了企业的科技创新,使申海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
何为科技力量“软流动”?周忠解释说,就是不迁户口、不转关系,吸引社会科技人才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使科技人才拥有的知识才能向企业流动。
申海集团探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以契约为依据,确保各方利益与合法权益”的促进科技人才“软流动”机制。8年来,申海与20多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联合进行科技创新的良好合作关系,有100多位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承担申海的科研课题,取得的35项创新成果全部转化为生产力。(晓 朱)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武钢以技术改造赢得市场
近几年,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陆续投入206.8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生产装备和工艺水平的改造,使一批高技术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如近年生产的集装箱板改变了我国每年耗资4亿美元进口集装箱用钢的局面。新华社记者 程 敏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你领到养老金了吗
编者按
养老金的发放,不仅是每一个退休人员挂念的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每个月的“养命钱”到底有没有一分不差地送到退休人员的手中,是否还存在拖欠,退休人员对目前的发放形式怎样看待,他们还有些什么担忧、又有哪些期望?近日,编辑部在几个省市随机地采访了几位退休人员,了解他们领取养老金的状况。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广大的退休人员,推动养老金发放工作向前发展,使党中央、国务院所要求的“确保养老金的按时足额支付”更好地落实。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