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教廷的忏悔
李学江
不久前,罗马教廷在教皇主持下公开忏悔,承认过去天主教会在“服务于真理”过程中所犯的某些罪行,并请求宽恕,此举令世人惊诧。因为自基督教诞生两千年来,只有教徒向教会忏悔的份儿,却从未听说教廷会有什么谬误。
据教皇说,这次史无前例的公开悔罪,旨在让教会“擦净道德的石板”,以“净化记忆”,更好地跨进新千年。那么教会有些什么罪过呢?教皇在布道中所提及的罪行是:我们为基督徒中间的分裂请求宽恕,我们对在服务于真理过程中有些仰赖暴力请求宽恕,我们为有时对其他宗教信徒采取敌对行动请求宽恕。这样的忏悔显然语焉不详,但人们还可从附加说明和枢机主教的祈祷文中索解。
第二个千年一开始,罗马教廷便对伊斯兰教发动了一场夺取耶路撒冷圣地的宗教战争。在历届教皇煽动之下,一共进行过8次十字军东侵,持续200年之久。十字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生灵涂炭,连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都未能幸免。1099年,当十字军夺取耶路撒冷后又大开杀戒,3天间屠杀了7万穆斯林。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两大宗教间的对立由此而始,至今创伤未愈。其间童子军东征更是悲惨:法国的童子军多被转卖为奴隶;而德国的童子军则多死于饥饿与疾病。这场掠夺式的宗教战争是教皇乌尔班二世以上帝的名义发动的,他动员时喊道“这是上帝的意志”。誓师大会上每人颁发一个十字架,因此得名“十字军”。然而就是这样一场人类浩劫,却被教皇未点明地轻轻带过。
十字军运动还未结束,宗教裁判所便在南欧各地兴起,残酷地镇压异端成为罗马教廷的另一主要罪行。他们不仅将有不同信仰的教徒等视为异端,对犹太人和穆斯林更是不肯放过,甚至将有科学思想的人也作为异端。轻则罚款、没收财产,重则施以监禁、车裂与火刑。科学家布鲁诺即被活活烧死,科学家伽利略先是被判死刑,后改判无期徒刑。这一残忍制度持续长达约700年之久,直到1834年西班牙最终取消宗教裁判制度,期间仅被烧死者即达30万人,而其中有不少是有独创性思维或科学意识的精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这一残忍的制度作为罗马教廷最黑暗的篇章载入人类文明史,凭教皇几句道歉的话是抹不掉的。
教廷对犹太人的道歉算差强人意。先是红衣主教卡西迪承认历史上为数不少的天主教徒的反犹罪行给犹太人带来诸多痛苦,接着教皇请求上帝宽恕说:我们对那些在历史的长河中给您的子民们带来痛苦的行为深感悲痛,并恳请宽恕;我们保证要与他们结为真诚的兄弟。对此,以色列一些教长在表示欢迎的同时,也对教皇未能对纳粹大屠杀中教廷的沉默作出明确道歉表示失望。1988年,罗马教廷曾对天主教兄弟姊妹们在二战中纳粹迫害犹太人时未发出抗议之声,以及教会在历史上的反犹偏见表示过歉意。但有人认为,二战期间,派厄斯七世教皇对消灭犹太人保持沉默意味着教廷是纳粹的帮凶,要求教廷公开档案并明确道歉。近日,教皇到中东进行为期一周的圣地之旅,3月24日他亲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碑,26日又前往哭墙,对犹太人民的不幸遭遇再次表示沉痛与道歉;同时他呼吁三大宗教和阿以双方实现和平与和解,他的所言所行赢得了各方的不少赞许。
罗马教廷的忏悔可说是既不够具体也不够彻底,但却是向正确方向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人们注意到,这毕竟是天主教有史以来破天荒的举动,也有一定的启蒙意义。现在的问题是教廷不仅仅要敢于正视过去,更重要的是要能检讨目前,更新自己,才能与时俱进。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世界见闻
“长兄”“幼弟”竞风流
唐勋
澳洲新闻界习惯把报纸这最早诞生的媒体和新兴的网络传媒比作“老大哥”和“小弟弟”的关系。近年来,“第四媒体”因特网在澳大利亚与纸介传媒的竞争趋向激烈。
澳洲传统报业比较发达,有近200家日报和周报供1830万居民挑选。同时,澳洲也是网络媒体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不久前,笔者应邀访问澳大利亚,体验了此间“长兄”“幼弟”各显其能,争取“双赢”的局势。
澳国内人口的地理分布决定了其报业格局。澳洲总人口中有2/3居住在首都地区和各州首府,其中,仅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和珀斯4大都市的人口总数,就占了全国人口1/2强。因此,在澳大利亚形成了以都市报为主、中小地区日报和郊区报为辅的报业格局。澳共有12家大都市日报,集中于各州首府和其他大城市,发行面覆盖全国,其较有代表性的是墨尔本的《先驱太阳报》和悉尼的《每日电讯报》、《星期日悉尼先驱晨报》。都市报系在星期六或星期天都发行周末版。据澳官方统计,1997年都市日报的全国日总发行量近250万份,周末版则达到了340万份。相对而言,澳140多家郊区报纸的发行量要小得多,只能以万甚至千计,它们甚至以社区为单位发行。
近年来,国际互联网在澳的影响日趋深广。1997年官方统计表明,澳全国约有240多万固定的互联网用户和400多家因特网服务公司(ISP),因特网正成为越来越多澳洲公民的主要信息来源。澳大利亚传统报纸出版商都纷纷设立自己的站点,开发网络新闻和信息服务功能,其中新闻有限公司网站较有代表性。该站点由子公司互动新闻中心制作,在信息来源上依靠新闻有限公司出版的大都市报系提供支持。对于2000年悉尼奥运会,互动新闻中心计划推出运动员主持的嘉宾论坛、奥运村24小时视频报道等新栏目,发挥网络即时、互动性优势。
除新闻信息服务外,互动新闻中心在电子商务上亦有涉猎。去年10月份,该中心推出了名为“钓鱼”的网上拍卖服务,拍卖积压的汽车、家电等商品。网民在网上填写电子表格,自由出价。交易敲定后,以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结算,并由指定的物流公司负责商品的运输。为确保此类电子交易的信誉,“钓鱼”服务还与保险公司合作,以避免由于物流公司或厂商的失职给网上购物者造成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该站点设立的网上求职中心也因信息量大、反馈及时而受到越来越多求职者的欢迎。
互联网媒体人气渐旺,对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冲击。后者为了争取更好的业绩,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和生存空间,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对编辑、制作和经营策略都作了调整,其做法是:
增设新栏目,重新设置版面,满足不同年龄与社会背景的读者和广告客户的需要。《澳大利亚人报》是澳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日报,对国际问题的分析报道在澳较有影响。近年来,该报在保持深度报道优势的同时,增设了“生活IT”、“个人理财”等更贴近读者社会生活的栏目,并重新设置了报标和排版风格。1998年,《澳大利亚人报》的发行量上升了35%。《先驱太阳报》每日发行55万份,该报坚持高质量的彩印技术,朴实现代的排版风格,同时软化编辑方针,加强文体、财经新闻报道,保持着澳洲发行量最大都市报的地位。
在设定合理价位、降低成本和更改广告策略上下大功夫。《星期日悉尼先驱晨报》以保证时事、商业和文体报道质量为前提,降低报纸编辑、制作成本,前年,该报在保持稳定发行量的情况下,发行收入提高了6个百分点。《澳大利亚人报》1998年4月采取积极降价策略,当年发行量大幅上扬。《星期日悉尼先驱晨报》反其道而行,大打品牌效应牌,借地区经济形势看好的契机,每份报纸涨价20分,发行量则相对稳定。《每日电讯报》也通过提高报价推动营业收入上升了60%。《先驱太阳报》应广告客户的要求,放宽编辑部门对广告版面的控制,允许在前几块版面上刊登大幅广告,刺激了该报广告收入的增长。
着力树立品牌形象,建立稳固的读者群。1998年,《星期日悉尼先驱晨报》开始实施名为“星期日色彩”的促销计划,通过有奖销售、读者联谊等手段,促进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拥有了一批长期、忠诚的读者,这为该报同年推行报纸涨价策略提供了成功的保障。《先驱太阳报》的品牌战略更深一层,甚至在电视上为体育、文娱等重要版面作广告。《澳大利亚人报》在电视上播出的品牌广告较具新意,展示的是几位专栏作家的形象,希望报纸以“人”的平易形象去接近观众和读者,引起读者对几位作家笔下文字的兴趣。
澳大利亚传媒业内人士指出,报纸的优势在于报道有深度,采编人员素质较高,而网络媒体的时效性和互动性又是报纸不可企及的。澳舆论认为,即将到来的悉尼奥运会将为这两类媒体提供优势互补、寻求合作的好机会。(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异国风情
交警管牛羊
刘梦熊 文并摄影
到达斐济不久的一个假日,我们乘车去总统府参观。总统府的大门很简朴,引人注目的却是肃立门口的卫兵,他身材高大,上身是红艳艳的衬衫,下着雪白笔挺的裙子,那裙子的下摆做成锯齿形。
后来,我们在首都苏瓦市的大街上发现,站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的警察(左图),也穿一条这样的白色锯齿裙,别具风格。
一次,我们到斐济第一大岛维提岛的腹地办事。车沿着宽阔的环海大道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便转入一条泥路,不久又进入丘陵地带。公路像一条棕色的带子,蜿蜒山中,两侧是莽莽的热带雨林和绿油油的野草,山坡上传来牛羊的叫声。突然,前方出现了一大群山羊,慢悠悠地在公路上散步。我们的司机不停地按喇叭,羊却无动于衷。我们只好停下车,花了好大的劲儿才把羊群赶下公路。
车继续前行。越往前,林越密,车速不得不慢下来。不久,公路上又出现了牛,开始是一头两头的“散兵游勇”,车小心翼翼地超了过去。后来,竟遇到庞大的牛群,数十头牛堵塞了公路。这儿的牛全是黄牛,体形高大,两只长长的角向外弯曲。牛的耳朵上挂着一块小小的金属片,有的耳朵被剪成几个不同形状的缺刻,大概是主人作的标记。
车已靠近牛群,山间响起了阵阵喇叭声,犹如对牛弹琴,它们毫不理会,真是急煞人。我们只得下车,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一部分牛赶出公路。但还是有十几头任性的小牛,东躲西避,到处乱跑,就是不肯下公路。我们整整折腾了一个小时,路仍未疏通。
正当束手无策时,来了一辆交警车,鸣起喇叭紧追牛群,赶了一阵还是不见效。突然,“啪啪”两声枪响,两头小牛应声倒地,交警们将小牛抬上了车。这两枪果然起作用,小牛们见同伴倒在血泊中,纷纷夺路逃命,刹那间,十几头牛全无踪影。
“谢谢你们帮了我们一个大忙。”我们紧握交警的手,万分感谢,但对开枪仍有些不解。
“这是我们的职责。管好牛羊是斐济交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解释说:“斐济地广人稀,长年似夏,草资源十分丰富,乡村居民几乎家家都饲养几十头牛羊。这些牛羊长年累月放养野外,无人管,常常出没在公路上,阻塞交通,因而管好牛羊就成为我们的特殊使命。我们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宣传严禁牛羊上公路,还在公路上安置了许多标志牌。国家法律规定:牛羊上公路,交警可开枪射击,并没收牛羊肉。刚才我们是在执法,这两头小牛就归我们了。我们的车要经常在乡间巡逻,以保障公路的畅通。”交警一番话,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惑。(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墨西哥城中国钟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金江
在墨西哥首都的市中心矗立着一座高高的钟楼。这个钟楼在墨西哥城家喻户晓,墨西哥人都叫它“中国钟”。
中国钟(右上图)坐落在墨西哥城市中心区布卡雷利大街与雅典街的交叉路口,从东南西北4个方向都能看到它的钟面。伴着岁月的脚步,中国钟已成为布卡雷利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墨西哥城的地图上都标有“中国钟”的字样。
中国钟所在的布卡雷利大街,曾是墨西哥城最繁华的街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发展了,具有当代特点的大街如繁星般出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即使如此,今日的布卡雷利大街仍不失其独特风采。大街两旁是一些具有西班牙殖民时期风格的古建筑和店铺,大街西头与改革大道相接的路口处,聚集着《宇宙报》、《至上报》、《新闻报》等多家知名报纸。漫步布卡雷利大街,既可感受古色古香的历史韵味,又可品味浓厚的现代文化气息。
中国钟初建于1910年,正值墨西哥爆发独立战争100周年。为了纪念墨西哥历史上这个重要的日子,当时在墨西哥的华人出资修建了钟楼,把中国清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墨西哥政府的铜钟安放在钟楼上。1913年,钟楼在墨西哥内战中遭炮击毁坏。在1921年9月27日墨西哥宣告独立100周年纪念日前夕,墨西哥华人再次筹资重建被毁的钟楼,同当地人民共同纪念墨西哥历史上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钟楼重建时,把原来的铜钟换成了4面时钟。1980年,墨西哥城市政府又对钟楼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钟楼高15米,是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整个钟楼由基座和主体组成。主体又分4部分,由下往上分别是时钟的维护保养层、时钟和内部机械的安放层、自鸣钟的安放层及拱顶。钟楼的基座有一铁门,工人可进到里面校对和保养时钟。在基座正面,镌刻着“同声相应”4个篆体汉字,南侧刻有西班牙文的“中国侨团为纪念墨西哥独立一百周年建赠1821年9月27日—1921年9月27日”的字样。钟楼为砖结构,呈灰色,显得庄重、古朴、典雅。
据一些老人回忆,中国钟在当时的墨西哥城被认为是一件真正的瑰宝。那时,这种自动报时的大机械钟在墨西哥还很少见,中国钟是最先引入墨西哥的大钟之一,同时也被认为是世界上走时最准的钟之一。中国钟旁边是墨西哥内政部大楼。据说,当时内政部的官员经常打开窗子看钟对表,官员们开会的时间都以中国钟为准。
由于中国钟建在布卡雷利大街的中央,近年来,也有人以为了交通更顺畅的理由主张将它搬迁,但主流意见还是坚持让它保留原地不动。他们认为,如果布卡雷利大街没有了中国钟,也就不成其为布卡雷利大街了。
近80年过去了,在墨西哥人的精心维护下,中国钟仍走得很准。它那悦耳的“当当”的报时的钟声,似乎在不停地诉说中墨友好的往事,它那嘀嗒嘀嗒不停走动的指针,好像在告诉人们中墨友谊不断发展的美好前景。
张金江摄 (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西洋镜
婚后长胖要赔偿
清溪
今年29岁的苏丝蒂,做梦也没有想到,5年前的一个“玩笑”今天竟成了现实,令她后悔不已。当年她与克伦斯结婚前,对方要求与她签一份合约。被爱情冲昏了头的苏丝蒂以为是在开玩笑,根本没看合约的内容,就糊里糊涂地签了字,过后也很快把这件事忘了。
婚后的苏丝蒂生活得很幸福,4年里生了两个女儿。随着第二个女儿的出生,她的体重增加了40磅,不幸的事也开始发生了。这时,克伦斯拿着合约起诉到法庭,要求法官判妻子赔偿他4万澳元,并提出离婚。当法庭把传票递到苏丝蒂手里时,她才仔细看了一遍合约,上写:结婚后5年内苏丝蒂不得长胖,每增一磅体重,应赔偿克伦斯1000澳元,体重增加到一定程度,克伦斯提出离婚,对方应予同意。
尽管苏丝蒂以合约内容不平等、带有欺诈性为由百般辩解,法庭还是根据合约作出判决:苏丝蒂赔偿丈夫4万澳元,并批准了男方的离婚请求。
离婚后的苏丝蒂现在带着两个女儿,连日常生活开支都成了问题,还要分期付款给黑了心的“丈夫”。
张颖插图(附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现场即景
经历宰牲节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一年一度的宰牲节是穆斯林最大的节日。今年3月15日正值宰牲节的前夕,200多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前往圣城麦加朝觐,当铺天盖地的白色人群在阿拉法特山履行肃立祈祷仪式之际,神圣而隆重的宰牲节就算来了。
宰牲节的习俗起源于替罪羊的传说,伊斯兰教先知之父伊卜拉欣要杀亲子伊斯梅尔向真主谢罪,结果真主怜其诚笃,就示意以羊替罪,从此便有了宰牲节。埃及人和其他国家的穆斯林一样,很看重宰牲节。斋月过后的开斋节放3天假,宰牲节要放假四五天,可见宰牲节的重要。对于现代社会的穆斯林来说,朝觐、祈祷、宰牲、施舍、亲友互访、消闲游乐和远足旅行等项,是过宰牲节的主要内容。另外,在宰牲节前的“肃立日”,穆斯林要封斋一天,并祈祷真主赐福、保佑自己和亲人健康安全。在穆斯林看来,宰牲节前在圣城麦加履行朝觐的“肃立日”是圣洁之日,开罗一些平时许可卖酒的餐馆,这天只提供无酒精饮料。在宰牲节前夕,埃及人最主要的活动是到清真寺里聚礼,互致问候,互道平安。
一般在宰牲节的前几天,凡有条件的人家都要买1只或几只活羊,预备过节那天宰杀。为了满足宰牲节的市场,埃及政府今年进口了30多万只活羊,还准备了50多万吨鲜肉。不过,埃及人还是青睐味道更好的本地羊。在首都开罗,小贩赶着一群群活羊走街串巷,甚至把羊赶到地铁站里兜售。生意的浪漫和行为的随意,成为别处难得一见的都市景观。
记者已经在埃及过了3个宰牲节。这里活羊的价格年年看涨,前两年是十来个埃镑1公斤,今年至少11埃镑1公斤。1只羊一般要三四百埃镑,约合100美元上下。买不起整只羊的穷人家就去市场商店买一小块鲜肉聊以应景,更主要的是图个热闹,看平时不常吃羊肉的孩子们的高兴劲儿。
今年3月16日是宰牲节的正日子。清晨5时左右,开罗所有清真寺的宣礼塔的高音喇叭几乎同时响起,传出穆斯林的诵经之声。由于清真寺内场地有限,许多人就跪拜在附近的便道或大街上。礼拜过后,开罗市区的宰牲活动进入高潮。路边、车库、肉铺……凡是适宜的地方,几乎都成了屠宰场,羊的哀叫声和人的喧闹声不绝于耳,在街道的低洼处血水比比皆是,家家户户都高兴地忙碌着。
这个时辰是宰羊贩子的黄金时光,他们大多是两三个伙计搭伴,给人干屠宰的活儿,杀一只羊的工钱一般是二三十埃镑,杀一头牛要100埃镑。雇主除了付工钱外,也给一些杂碎或蹄头之类。等到中午前后,大拨宰杀已过,但宰羊贩子们仍三三两两到处转悠,搜寻剩余的生意。这些满身血污的宰羊人,手里拎着或身上披着刚剥下的羊皮,一边走一边敲击着手里的刀具,高声吆喝着“宰羊了”,“宰羊了”。富人家常常在宰牲节时施舍行善,把新宰的羊肉分给左邻右舍,让穆斯林的兄弟亲情在节日里得到温馨的体现。
埃及人过节的心气儿同中国人的大同小异,张罗热闹的时候在节前,真正的节日到了,街市上反倒比平时冷清。宰牲节前几天的晚上,市场购销两旺。埃及人平时没事爱逛街,节假日时就更是流连忘返,有的家庭要选购烤肉的炭炉和木炭,有的则是给孩子们买新衣服和玩具。街头各商家的橱窗弄得比平时更花哨,用各种颜色涂写的减价的字样显然有名不副实的商业动机。埃及人如今越来越喜欢中国货,既便宜又好看,只是有些东西不太耐用。等到宰牲节这一天,人们都在家里团团围坐,忙着做节日的饭食,平时人流熙攘的市区一时间空荡荡的。
宰牲节忙过后,开罗所有的公共娱乐场所,便开了锅似的热闹起来,摩肩接踵,到处是人。埃及人喜欢野餐。一家人逛公园或郊游,大多都是在外边野餐,有自带成品食物的,也有带着炭炉和肉吃烧烤的。只是埃及人不太注意收拾,常常弄得废弃物狼藉一片,可苦了清洁工人。
节假日是观察埃及人的生活、体味埃及社会观念变化的一个窗口。节日的开罗景象好像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习俗的变迁和传统的沿革没有明显的体现,就像平静舒缓的尼罗河水一样,但人们的穿戴明显地越来越好了。外地的情况就和首都不同了。在开罗以南100多公里的法尤姆省,今年宰牲节期间有了令人舒心的变化,治安大有好转。多年来,这里是埃及有名的不太平的地方,恐怖活动时起时伏,外国人来访或旅游须有警察陪同保护。但记者在这次宰牲节时到法尤姆去采访,一路无遮无拦。在方圆几百平方公里的卡伦湖畔,人们或扬帆游湖,或和衣洗浴,热闹非凡,一派安宁景象。“埃及人个个都是乐天派,只要衣食无忧就喜不自胜了。”同行的埃及朋友对记者如是说。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