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选举新总统
据新华社莫斯科3月26日电 (记者张金海、李德平)俄罗斯选民26日纷纷前往住地附近的投票站,选举俄联邦第三任总统。
俄罗斯共有登记选民近1.08亿人。为进行这次选举,全国包括车臣在内的89个联邦主体共设立了9.45万个投票站。全国投票均从当地时间上午8时开始至20时结束。某些偏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已于3月15日提前进行投票。前来监督俄总统选举的外国观察员近1000人。
本届总统选举共有11名候选人。他们分别是代总统普京、俄共主席久加诺夫、“亚博卢”集团领导人亚夫林斯基、自民党主席日里诺夫斯基、萨马拉州州长季托夫、克麦罗沃州州长图列耶夫、“争取公民尊严”运动主席帕姆菲洛娃、“精神遗产”运动领导人波德别廖兹金、被停职的总检察长斯库拉托夫、著名电影导演戈沃鲁欣和企业家贾布赖洛夫。
为防止车臣武装分子进行恐怖和破坏活动并确保大选顺利进行,俄联邦安全局和内务部共动用了近50万名军警执行安全保卫任务。
总统选举的初步结果将于莫斯科时间27日上午揭晓,最终结果将于4月4日公布。这是俄罗斯联邦的第三次总统大选。由于前总统叶利钦提前辞职,原定于今年6月4日进行的总统选举提前举行。俄联邦第一次总统选举是在1991年举行的,叶利钦当选为首任总统。第二次总统选举于1996年举行,叶利钦获得连任。
根据选举法,如果在第一轮投票中候选人的得票率都未超过50%,将在三个星期后举行第二轮投票,在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中选出总统;如果参加投票的选民不足登记选民的一半,或者得票最多的候选人的得票数少于反对所有候选人的票数,选举被视为不成立。
又讯俄联邦总统选举新闻中心26日宣布,截至莫斯科时间19时24分,俄全境投票率已达54%,因此这次选举成立。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些国家重申一个中国原则
据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综合本社驻外记者报道: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科摩罗、埃塞俄比亚等国的领导人或政府官员近日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与台湾建立任何官方关系,支持中国完成统一大业。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24日在首都阿斯塔纳接受中国新任大使姚培生递交国书时强调,哈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与台湾建立任何官方关系,这一政策不会改变。
委内瑞拉外交部长兰赫尔24日在加拉加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委内瑞拉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
科摩罗外交和合作部长阿明25日在首都莫罗尼会见中国驻科大使徐代杰时表示,科摩罗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是不可分割的。这是科摩罗的根本立场、根本原则,是不能改变的。阿明说,科摩罗将对台湾新领导人保持警惕,不与其发生任何接触和联系。在国际事务中,科摩罗将履行自己的诺言支持中国。
埃塞俄比亚体育委员会主任莫拉库24日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莫拉库说,中国政府一定能够解决好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本报布加勒斯特3月26日电记者张志鹏报道:日前,摩尔多瓦共和国总统彼得·卢钦斯基就台湾地区选举新的领导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台湾地方选举结果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他说,摩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他希望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海峡两岸通过对话使台湾问题及早得到和平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迈向新世纪
委内瑞拉
抓住新机遇 重建共和国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管彦忠
去年12月15日,在委内瑞拉的公民投票中,71.18%的选民投票赞成全国制宪大会拟定的新宪法。一部新的国家根本大法诞生了。同一天,共和国北部沿加勒比海岸各州暴雨成灾,造成严重损失。重建灾区是委内瑞拉政府和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
回顾过去的1999年,委内瑞拉经济严重衰退,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7.2%,年通货膨胀率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仍高达20%。投资减少,许多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失业率高达18%,占全国人口八成的贫困居民生活没有改善。这次空前的自然灾害对委内瑞拉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有专家预测,这次受灾将直接影响政府今年实现经济增长2.2%的预期目标。但他们指出,政府为重建灾区增加生产性的投资将拉动经济的恢复和增长。
查韦斯总统入主观花宫(总统府所在地)已13个月,他倡导的以对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深刻改革为目标的“和平民主革命”进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成功地选举和召开了全国制宪大会,拟定和通过了新宪法;制宪大会对改革现行的司法、立法和行政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查韦斯总统批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和野蛮的资本主义,主张国家在经济与社会之间进行协调,使经济的发展为百姓造福。从1999年2月27日起,查韦斯政府开始实施“2000玻利瓦尔计划”,目的是消除贫困,改善大多数委内瑞拉贫穷居民的生活条件,进而增加就业和恢复国家的经济。为此政府拨出150亿玻利瓦尔(当时约合2580万美元)专款,动员7万名军人和8万国家各级公务员及社区群众参与。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有: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维修幼儿园、老人院和其他的福利机构;开展预防和治病活动,为贫穷居民看病;推动建立大众市场,直接向低收入居民出售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改善环境,清除垃圾,回收废铁等;支持培训计划和协助失业者就业。另外在教育方面,加强教育管理,组织志愿者参加教育工作等。这项计划实施一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3月18日,查韦斯总统宣布拨款50亿玻利瓦尔,继续实施“2000玻利瓦尔计划”,在今后几个月里将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继续开办低价出售食品的大众市场和为穷人治病。
查韦斯政府制定了国家经济过渡计划和实行战略性开发的规划。近期又推出了工业、农牧业、建筑业、旅游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计划。由于经济困难不少,民众迫切希望政府恢复经济的措施收到更明显的成效,使他们的生活能够有所改善。
作为委内瑞拉新型政治领导人,查韦斯在接近世纪之交上台执政,结束了这个国家40多年来由两大传统政党治理的时代。查韦斯承诺对国家原有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深刻改革,惩治腐败,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劳动阶层的生活水平,在委内瑞拉进行一场民众广泛参与的“和平民主革命”,建设新的第五共和国。
诚然,要对实行40多年的旧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深刻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旧体制的许多痼疾积重难返,如公共管理和司法部门腐败严重,国家管理机构效能低下,国家资源丰富可是经济单纯依赖石油,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等等。
查韦斯指出,2000年将是委内瑞拉重建的年代,是起飞的一年,也是革命的一年,是委内瑞拉国名改为委内端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的第一年。在新世纪开始,一项民意测验显示,76.7%的人对国家的前途比过去更有信心了,因为他们亲眼看到,面对空前的灾难全国能够团结一致,有能力回答大自然的挑战。在迈向新世纪的今天,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以重建共和国为己任的查韦斯政府的领导下,委内瑞拉人民一定能够完成救灾和重建家园的使命。(本报加拉加斯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为俄罗斯未来投票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刘刚
26日11时20分,俄罗斯总统候选人、代总统普京来到位于“柯西金”大街的莫斯科加加林区2026号投票站,他像普通公民一样填好了选票,然后把选票投入投票箱。不过,他投票的动作如此之快,以至记者都没来得及把这一镜头拍摄下来。投票后,普京简短回答记者问题说,他是“为俄罗斯未来投票”。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与夫人清晨就来到住处附近的2599投票站,叶利钦投完票后对记者说,俄罗斯的改革方针不会变。他“希望俄罗斯蒸蒸日上,祝新总统成功!”
几乎是同一时间,总统候选人、俄共主席久加诺夫在莫斯科的124投票站也投下了自己的一票。他认为,俄罗斯将要进行第二轮选举,他本人将进入第二轮投票。另一个总统候选人日里诺夫斯基在本次大选中一再出现麻烦,传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新闻,他曾两次走进秘密投票间。原来,他在选票上签名时,由于用力过猛,竟撕毁了选票。按法律,这张选票应视为无效票,但日里诺夫斯基怎肯罢休,最后只好作为特殊情况填写了第二张选票。
上午9时,记者来到2597投票站采访,这里是莫斯科1113中学。在入口处,几行醒目的大字投入眼帘:“我们深信,今天对我们的国家十分重要,它将决定我们的亲人、子孙后代的未来。3月26日,我们将选定社会稳定、社会进步。这个进步的社会将尊重我们自己,尊重祖国的尊严。”墙上悬挂着俄罗斯国旗和莫斯科市旗,这里的工作严肃而细致。
投票站负责人叫科连诺夫,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投票积极性很高,才9时选民已络绎不绝来到投票站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记者问,“您准备投谁的票?”他说,“作为负责人我不能说出我的意向,今晚8时我将在本站最后一个投票,只有在投票结果出来后,我才告诉您我投了谁的票”。我又问:“您认为需要第二轮选举吗?”他说,“有50%的可能性。但本站有可能80%的选民投普京的票,不过,在莫斯科的南区有可能一半以上的选民投久加诺夫的票。甚至有可能选上一个女总统,帕姆菲洛娃当选!但我本人希望一次选定。要选第二轮费钱、费时、费力,一切都得像今天一样从头来。”
正说着话,记者看到一老者刚投完票,便急匆匆上前采访:“如果不是秘密的话,您刚才投了谁的票?”“久加诺夫。我赞成俄共的主张”。当他知道我是中国记者后说,“我们很想有中国那样的环境,能正常地劳动、生活。中国现在已经很强大,将来肯定成为一流强国。中国和俄罗斯还要继续合作,共同反对世界上的霸权主义。”记者还采访了两位退休女选民,她们说,“我们选了普京,3个月的代总统使我们看清了他是干事情的人。他给我们提高了退休金,我们希望在离开人世前要保证有吃的”。
车臣的选情引人注目,昨夜,在格罗兹尼武装分子开枪扫射,打伤一名警察;在维杰诺,武装分子的手榴弹炸伤了两名军人。今晨,俄电视台报道有2500人的武装分子攻入诺扎伊—尤尔特,中午,俄军方说,已经控制了那里的形势。到莫斯科时间13时,格罗兹尼已经有1500人到投票点投票,占选民总数的7%;在车臣的军人将在今晚20时全部投票完毕。
到记者发稿时为止,俄罗斯东部地区已经结束投票,其中楚克奇投票率为64%;滨海边疆区为55%;犹太自治州为62%;哈巴罗夫斯克和堪察加州均为55%;雅库茨克州为60%。以上各州的投票率均超过50%,根据选举法选举生效。东部地区的选举已经结束,但西部地区的选举工作刚刚开始,很多人还没有到投票站履行自己的权利。估计东部的选情和选举结果,对西部选民将产生很大的心理作用。
(本报莫斯科3月26日电)
俄罗斯联邦简介
王永荪 陈瑛制作(新华社发) (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纳使馆庆祝中纳建交十周年
本报约翰内斯堡3月24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唐振琪24日晚在官邸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10周年。
纳米比亚副总理维特布伊、政府部长、外交部官员、温得和克市副市长等各界人士共100多人出席了招待会。
维特布伊代表纳政府对纳中建交1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对两国建交以来的合作表示满意,并期待着两国关系在新世纪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振琪致词说,中纳建交10年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两国领导人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相信经过考验的中纳两国人民的友谊必将在新的世纪发扬光大。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梅内伊说美仍是伊朗敌人
新华社德黑兰3月25日电 (记者荣松)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25日说,伊朗与美国的关系不仅是“缺乏信任”的问题,而且美国仍是伊朗的敌人。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哈梅内伊当日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最近承认美对伊朗政策有误仅仅是对其错误的一种“未表歉意的、迟到的供认”,对伊朗人民来说已毫无意义。他说,奥尔布赖特的话“具有欺骗性”,其目的是要重新谋求美国在伊朗的利益。
本月17日,奥尔布赖特说美将部分取消对伊制裁,并承认美国过去在对伊政策上存在错误。她表示,美将为两国非政府人士的交流提供方便,以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她说,克林顿政府采取这些步骤,是为了同伊朗一起拆除两国之间的“不信任之墙”。
奥尔布赖特的讲话在伊朗引起了不同的反应。一些伊朗官员认为美国的做法是“积极的”,是美对伊政策的新起点,而另一些官员则认为,奥尔布赖特的讲话是“美国干涉伊朗内政的又一步骤”。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24日在纽约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安南提出的缓解伊拉克人道危机方案。方案提议把伊进口采油设备的额度从3亿美元增加到6亿美元。新华社记者 张凤国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希望减少对美军事装备依赖
据新华社雅加达3月26日电 印度尼西亚总统瓦希德25日表示希望减少印尼在军事装备上对美国的依赖,因为这种依赖不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而且有损国家的安全利益。
据此间媒体26日报道,瓦希德是在雅加达以南的万隆视察空军特种部队时发表上述看法的。瓦希德说,他一直在考虑减少在军事装备上对美国的依赖。他说,印尼至少有三家工厂能够制造军事装备,印尼必须立足于自己的军事工业。
瓦希德透露,他去年11月访问美国时曾拒绝克林顿提出的恢复两国军事合作关系的建议。
印尼同美国虽然外交关系良好,但军事关系近年来趋冷。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贝尔·于再次当选法共全国书记
据新华社马蒂格(法国)3月26日电 (记者郭京花)法国共产党第三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6日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蒂格闭幕,罗贝尔·于在会上再次当选为法国共产党全国书记。
罗贝尔·于,53岁,于1987年当选为法共中央委员,1994年在法共第二十八大上当选为法共全国书记,并连任至今。
在为期4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认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法共必须通过变革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党。
第6版(国际)
专栏:
针对以联合政府内两党争执
巴希望梅雷兹党不要退出政府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26日电 (记者戚德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5日晚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马拉会见以色列梅雷兹党主席、以教育部长萨里德时指出,鉴于中东和平进程正处在关键时刻,巴勒斯坦方面希望梅雷兹党不要退出以色列联合政府。
梅雷兹党26日发表声明说,阿拉法特同萨里德就和平进程和以政局的新发展举行了长时间的会谈。阿拉法特说,梅雷兹党在以色列政府中是一个重要大党,它一贯支持中东和平进程。萨里德表示,无论以联合政府发生何种变化,梅雷兹党将继续履行其支持和推进和平进程的政策,决不会给以巴及以叙和谈制造任何麻烦。
以联合政府中的梅雷兹党和沙斯党长期不和。沙斯党所办的宗教学校因管理不善和其它因素连年出现亏损。萨里德主管的教育部要求沙斯党改革其教育体系和清理贪官,否则教育部将不向它增拨教育经费。本月18日,沙斯党精神领袖约瑟夫在耶路撒冷发表讲话,猛烈抨击萨里德的这一做法。
约瑟夫的讲话在以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以总理巴拉克19日发表讲话要求约瑟夫向萨里德公开道歉。随后,巴拉克先后同两党举行多次会谈以求解决危机。但至今两党都不肯做出让步,并分别扬言,如果巴拉克处理不公,它们将退出联合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会晤匆忙成果少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 丁子
3月25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巴基斯坦作了短暂访问。访问期间,克林顿拜会了巴基斯坦总统塔拉尔,与巴基斯坦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进行了会谈,并在巴基斯坦国家电视台上发表了广播讲话。尽管穆沙拉夫在当晚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克林顿的访问为巴美两国更广泛地讨论双边关系提供了一次重要的机会,但两国领导人之间简短的会晤并没有在彼此关心的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除了使“彼此的观点和立场更加明确”外,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克林顿在巴所作的电视讲话中阐明了美国对包括克什米尔争端在内的许多问题的立场。克林顿声明,美国不能解决、也无法调解克什米尔问题,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印巴间谈判得到解决。他在讲话中敦促巴基斯坦当局恢复民主政体。他表示,如果巴基斯坦在恢复民主制度和降低克什米尔冲突上没有作为,巴将面临着进一步被“孤立”的危险。在发展核武器问题上,克林顿表示,巴基斯坦的核计划只不过是在浪费精力、能源和财富,它使巴基斯坦人民的生活更加贫穷,也更加使巴不安全。
对克林顿的讲话中提到的问题,穆沙拉夫在克林顿访问结束后强调,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巴冲突的核心,印巴双方都必须在该问题上拿出诚意。巴基斯坦愿意与印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级别的对话,但他同时表示,目前尚没有任何可行的方案。
在谈到限制核扩散问题,穆沙拉夫称,巴基斯坦不会向别国输出核技术,但考虑所处的安全环境,巴基斯坦保留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慑还是必要的。只有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巴基斯坦对美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穆沙拉夫称,他将对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施加影响,加速本·拉登问题的解决。
巴基斯坦国内对克林顿的此次来访和电视讲话评价不一。巴基斯坦人民党和穆斯林联盟对克林顿提出的在巴恢复民主的要求表示欢迎,但一些宗教组织和派别则对克林顿的电视讲话表示失望。还有人认为,克林顿的南亚之行不但没有缓解印巴间矛盾,相反,他在访问中表现出的“重印轻巴”,相应地加剧了印巴的紧张关系,在印巴间“竖起了一堵墙”。
在限制核不扩散问题上,有人提出,美国目前自己都没有批准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它也没有权力要求巴基斯坦签署该条约。
对于巴美关系,有评论称,克林顿此次来访,既没促成两国间签署任何协议,也没有商讨解除对巴制裁问题。虽然克林顿称他的访问表明了美国对巴基斯坦的重视,但他在巴的讲话中,对巴负面的评论多,积极的肯定少;提出的要求多,允诺的帮助少。
巴有关人士指出,国际形势的变化,已经使巴美两国很难再像冷战时期那样结成联盟关系,1990年美国停止向巴出售武器,1998年美国因为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而对巴实施制裁,再加上巴国内政局的变化,这些都使巴美关系停滞不前,而克林顿的一次非正式访问很难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本报伊斯兰堡3月2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积重难返分歧多
本报驻印度记者 李文云
美国总统克林顿3月19日至25日对南亚地区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此间舆论认为,克林顿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调整其南亚政策,重建印美政治经济关系、缓和由于印巴对峙造成的南亚紧张局势、讨论核不扩散问题。从上述重点目标看,印美两国间在政治合作层面分歧犹存。
克林顿南亚之行的重点是对美印关系重新定位。这是自1978年卡特访印后22年来美国总统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与克林顿在新德里的海德拉巴宫签署了着眼于长期进程的《印美关系:21世纪展望》及建立对话机制等文件,两国同意建立一种“持久的、政治上有成果的”新型伙伴关系。印度主流媒体认为,这是印美关系史上的新开端、新篇章。但双方也都意识到,在建设新关系时仍然存在障碍。多年以来,两国间的相互猜疑、相互不信任所形成的消极作用,至今仍存在着很大惯性,可谓积重难返。在印方看来,美国在核不扩散、印巴关系及克什米尔等重大关键问题上,政策都没有实质变化。
核不扩散是克林顿政府追求的首要外交目标。访问中,克林顿要求印度放弃发展核计划,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印度以“这一问题需要取得各党派和全民的共识”为由予以婉拒。印巴两国在1998年5月先后进行核试验后,美国政府一直要求印巴两国尽快签署全面禁试条约。但不久前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美政府签署的该条约生效,犹如对克林顿政府釜底抽薪。
据称,在克林顿出访前的智囊团会议上,有关专家就认为考虑到美参议院的否决,克林顿不宜在核武器问题上太压印度。印度政府在克林顿抵达之前也一再表示,在核武器问题上,印决不会屈服于外来压力。最后,在美印签署的21世纪展望声明里,只能是各说各的:美国认为印度应放弃核武器;印度认为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需要保有低限度核威慑。
缓和南亚地区紧张局势,是克林顿此行的另一目的。50多年来,因克什米尔争端导致印巴两国间的长期对立与敌视,由此又引发了1998年印巴核试验新危机。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克林顿强调印巴双方结束冲突,恢复对话,消除分歧。尽管美国就此宣布了保持克制、尊重控制线、反对暴力和恢复对话的4项原则,但印度一再表示决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的调停,克林顿也只能表示不会出面斡旋,印巴之间的问题只有印巴两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
有分析认为,克林顿此行更实在的意义,也许在于推动印美两国在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贸合作。陪同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印度的官员和工商界人士24日同印度方面在孟买签署了总额为30亿美元的14项信贷和投资协议,加上双方23日在新德里签署总额为20亿美元的10多项投资和贸易合同,美印签署的协议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
克林顿的达卡之行是孟加拉国独立29年来接待的第一个美国总统。克林顿启程前,美国负责南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表示,克林顿总统访问孟加拉国,主旨在于承认孟加拉国为温和的、民主的伊斯兰国家,并加强美国与孟加拉国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本报新德里3月26日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