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以情感人 政策留人 事业引人
北京留学归国医学人才挑大梁
本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在北京宣武医院的帕金森氏病中心,留学归国博士李勇杰采用国际先进的“细胞刀”技术,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老年医学跃上新台阶,在国内外赢得很高的声誉。近年来,北京市十分注重留学归国医学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并为他们创造了广阔的舞台。目前,一大批留学归国人才都挑起了大梁,成为医学领域的生力军。
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朱宗涵认为:医学的发展必须依靠一流的学科带头人,而引进优秀的留学归国人才是一条有效途径。以情感人、政策留人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事业引人。只有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留住人心。为此,全市在给留学归国人员提供丰厚的待遇和一流的生活条件的同时,十分注重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以上,用于卫生领域重点学科的发展。近10年来,全市还累计投资7840万元,用于扶持重点医学实验室的建设。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运行7年来,共有214人获准出国留学深造,其中卫生系统有66人,占入选总人数的31%。目前,卫生系统已有25人学成归国。在全市卫生系统现有的47位重点学科项目负责人中,37位是学成归国人员,他们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留学归国人才带动了医学事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北京市的介入、微创、影像、大器官移植、干细胞移植、生殖医学、基因工程等学科后来居上,形成明显的优势,不少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朝阳医院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胡大一教授紧紧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我国实际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研究工作,他采用新技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成功率达98%,居国内领先地位,扩大了该院在全国的影响。同仁医院耳鼻喉学科带头人韩德民教授开展了10余项诊疗新技术,解决了1000多例疑难手术,促进了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重点实验室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目前,全市卫生系统共建立了6个高技术重点实验室,涉及肿瘤、病毒、神经损伤、老年痴呆、骨与关节及心血管疾病等领域,这里吸引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归国留学人才。肿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深入开展癌基因、抗癌基因、肿瘤易感基因等多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肿瘤相关基因和标志物,成绩斐然。首都儿科研究所重点实验室对长期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进行研究,在病毒的基因变异、核酸的序列分析以及流行病的血清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跻身国内领先行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地区实现“两基”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温红彦报道:经教育部审查通过,1999年全国共有188个县(市、区,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个)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要求。截至1999年底,全国实现“两基”的县(市、区)累计已达2430个(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45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0%,距2000年基本实现“两基”(指人口覆盖率达85%)的目标只差5%。
据悉,目前我国实施“两基”规划已进入第三阶段,“两基”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实现“两基”目标的难度很大。教育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正着力研究并解决“两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保证“两基”工作按规划健康发展。
另据介绍,在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县中(人口覆盖率在15%),现在人口覆盖率达到3.2%,累计180个县(市、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美丽迪安诊疗仪服务患者
本报讯 一个根植于经络理论、生物工程的“美丽迪安”诊疗仪日前已进入北京等地一些医疗机构,开始服务患者。该诊疗仪可以为患者进行全身综合检查、定向检查、电定穴治疗等,是中医现代化的一项成果,对于调治现代人的亚健康状态有效。(胡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百家名院巡礼
百年树长青
——记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本报记者 贾西平
广州珠江岸边,一座26层医院综合大楼高高矗立,大楼右侧花园竖着一块碑,碑文上写着:“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民主革命运动策源地”。这就是中国第一所西医院——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1886年,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就读于此,开始了他的医学与革命生涯。
该院消化内科在我国著名消化内科专家陈国侦教授主持下得到迅速发展,设立了全国首批消化内科博士点,培养了全国第一位消化科博士,从而奠定了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内窥镜技术在国内首先开展并一直保持领先水平,近10年诊治病人近3万例,成功率达98.8%。
被誉为“华南一把刀”的普外科区庆嘉教授,创下多年数百例疑难手术无一例死亡的纪录。区庆嘉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肝静脉在肝外科切除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引起轰动,打破了肝静脉不能结扎的传统医学观念,为非规则肝切除手术中减少肝组织损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肝外科有了突破性进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为世界肝病三大难题之一,易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资料显示,世界上每年死于此症者达50万人,而死于消化道大出血者占34%。陈积圣教授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取得重要成果。他的“应用自体脾脏移植加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不仅止血效果好,而且脾功能术后得到恢复。这一研究在世界肝胆胰大会发表后,引起传统分流与断流两派的极大兴趣。目前,他们将这一研究拓展到血液病的脾脏保留及肝细胞脾脏内移植领域,取得满意效果。
三岁半男孩郑铭权,出生后9个月便患重症乙型地中海贫血,以每月输血一次勉强维持生命。1998年1月9日,患儿在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了血液病专家黄绍良教授等施行的脐血移植治疗,恢复了造血功能,目前与正常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大陆首例脐血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宣告成功。
骨外科由我国骨科学第二代代表人之一何天骐教授创立,曾获多项重大成果。目前,骨外科继往开来,不断向前推进。一位28岁青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曾辗转多间医院非手术治疗,效果甚微。去年病情加重,不能正常工作。骨外科用自制“人工腰椎间盘”进行“腰椎间盘置换术”,获得有效治疗,痊愈出院。据刘尚礼教授介绍,“腰椎间盘置换术”是90年代才开展的一种新术式,国际上只有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少数欧洲国家开展。在这一领域他们已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院长黄洪章教授介绍说,医院还有许多学科具有明显优势。朱纯石教授等研制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紧急床边心脏起搏术”,解决了临床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跳骤停抢救的需要。新兴学科计划生育由著名妇产科专家郑惠国、邝健全和陈学煌教授创建。他们创造性地对苯酚胶浆闭塞输卵管绝育进行研究,创立了药物粘堵输卵管绝育新术法,居国内领先,有效率达97%以上。皮肤科许德清教授毕生挑战红斑狼疮,被誉为“擒狼”专家。
目前,这所中国最古老的西医院,正向医学新的高峰进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本草全书》首发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凝聚中国数千年养生保健科学和智慧、集历代本草文献之大成、洋洋四百卷、重一吨半的传世巨典《中国本草全书》今天在京举行了首发式。该书由中国文化研究会编纂、北京版权代理公司负责版权总代理、华夏出版社出版。
据介绍,中国本草学是一个文献数量极为庞大、研究领域极为广泛、传播体系极为完备、应用体制极为健全的学术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它包含有生药学、药理学、药剂学、临床药学、预防医学等内容,还含有农业、农艺、工艺、农用植物、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抗灾救荒、生产自救的理论技术知识,是由多学科组成的独特的学术体系。在药物学研究上,本草文献不间断记载了历代医家几千年人体实验和临床用药的数据和经验,这些经验数据是现代科技无法取得的。
《中国本草全书》由中国文化研究会组织海内外数十位本草文献专家集数十年学术积累,遍搜国内外130家藏书机构的珍稀古本,历时5年整理而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鲁迅的人生探求》出版
本报讯 继《智者的思考——鲁迅的思维方法》之后,邱存平的新著《现代人的呐喊——鲁迅的人生探求》又于今年初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全书32万字,分15章,系统介绍了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鲁迅的生命观、人权观、价值观、是非观、幸福观、爱情观、儿童观和生死观等等,多方位地评介了鲁迅对人生诸方面的深刻见解,不仅显示了鲁迅的人生智慧,更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漱渝在为本书写的序中说:无论是熟悉鲁迅作品抑或不熟悉鲁迅作品的读者,都可以从这部雅俗共赏的著作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兵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六届国际核工业展开幕
本报北京3月20日讯 记者陈祖甲报道:第六届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今天上午在北京开幕。
法国、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14个国家的70多家公司参加展览。一些公司组成跨国的团队,展出各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核电技术。
新组建的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首次参展。“九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得到很大发展,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秦山、大亚湾核电站运行良好,已开工的4座核电站8个机组建设进展顺利。这次展览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核电设计、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核燃料生产和设备仪器制造的成就和能力。
同位素与辐射加工技术的应用是本次展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展示出核能、核技术和平利用的全貌。中国馆内设有同位素与辐射加工产业展区,不少同位素产品和仪器仪表是第一次展出。
展览由中国核学会、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和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共同主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本政府援助我国救灾防疫
本报讯 记者丁伟报道:为帮助我国部分洪涝灾区开展计划免疫,支援卫生部在青海等地进行的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日本政府近日向我国无偿提供价值七点一亿日元的冷链设备和一千八百五十万人份脊髓灰质炎疫苗。据介绍,我国的消灭脊灰工作,长期以来得到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吉利大学城在昌平奠基
本报讯 民营企业中国吉利集团投资八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北京吉利大学城三月十日在北京市昌平区奠基,大学城规划用地三千亩,可容纳在校大学生二万人。大学城主要为首都高校提供教学空间和教育设施。吉利大学城一期分别组建七个学院和一个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江涛 洪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食品法典与WTO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中国食品法典协调小组日前在京举行食品法典与WTO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分别就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法典标准、加入WTO对我国食品贸易的挑战等内容作了专题报告。第三十二届食品添加剂与污染物法典委员会会议同时召开。(晓白)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盲人获赠网页朗读软件
本报讯 近日,IBM中国有限公司向中国盲人协会捐赠了网页朗读软件。这种朗读软件可以使盲人听到网页的内容,同时可显示网页内容,以便让视力正常的人为盲人提供帮助,盲人可利用小键盘控制浏览,它具有网页信息归类和区分功能,并能提供电子邮件接口,还可提供有声的软件安装以及联机帮助。(陈亚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辽宁人民医院推出“无缝隙护理”
本报讯 辽宁省人民医院日前推出“无缝隙护理”。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开始,就有专人为其进行咨询、导诊、护送、陪检等一条龙服务,有特殊需要的还进行全程陪送。医院承诺“不让患者多走半步”,由护士为患者服务。对外地的一些患者,医院还负责邮寄化验单,免去患者乘车往返之劳。(余永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二十五中命名“廖贻训班”
本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近日,北京二十五中的同学们热烈欢迎他们的校友廖贻训回到母校。这个五十年代“中国保尔”式的人物是抗美援朝的特等伤残军人,这次北京二十五中初二(十)班被命名为第四届“廖贻训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