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打得赢”与“不变质”
李沛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对军队建设提出了“打得赢”与“不变质”的两大历史性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实际上,“打得赢”与“不变质”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干部队伍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打得赢”,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驾驭市场经济,打赢市场经济这一仗。然而,“打得赢”并非易事。原因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是伟大的创举,也是世界性的难题。而我国是直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当一部分干部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也比较弱。要打赢市场经济这场硬仗,我们还须付出百倍的努力。
“不变质”,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新形势下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质。在当前形势下,要求广大干部“不变质”同样并非易事。这是因为,从客观上讲,封建主义的影响,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入,市场经济体制不够成熟,法制不够健全,使得少数干部容易受到各种影响和侵蚀;同时,党的执政地位也容易使部分干部“因党而骄”,追求特权,脱离群众。从主观上讲,少数干部忽视对主观世界的改造,思想滑坡,信念动摇,世界观蜕变,人生观扭曲,价值观失衡,不讲学习、不讲政治、不讲正气,自身免疫力减退。
能否解决好“打得赢”与“不变质”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还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一是盲目乐观,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已完全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看不到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孤立片面,认为只要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把经济搞上去就行了,至于干部队伍中出现一些问题则无关紧要;或者认为只要干部队伍不变质,至于能否搞好市场经济并不重要。三是消极悲观,认为我们的干部队伍既打不赢也会变质。以上种种,既不符合干部队伍的现实,也不符合我们党的正确主张,实质是将“打得赢”与“不变质”割裂开来,这必然有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其实,“打得赢”与“不变质”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统一于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前者是市场经济对干部才能的要求,后者是新形势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两者互相依存、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科学地把握新时期干部的德才标准,真正找准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途径和办法。
抓住“打得赢”与“不变质”的问题,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的“牛鼻子”。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干部队伍既“打得赢”又“不变质”呢?首先,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邓小平理论的武装工作,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深入人心;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狠抓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教育,使广大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蔚然成风。其次,着力培养广大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强化培训,不断充实干部的经济知识、金融知识、法律知识、信息网络知识等各种必备的知识,促进干部知识更新;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提高干部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竞争能力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第三,在用人制度上不断创新。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管理、监督的制度体系,让更多的能打敢拼、在各种形势和环境下能经受住考验的干部不断脱颖而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须实现三个转变
王启泉
在世纪之交,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速度及其成效,已越来越成为影响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增长潜力和竞争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从实践来看,要使企业技术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
过去,政府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从项目审批到资金管理均由政府包揽,结果往往导致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脱节。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为此,应做到“三到位”:一是观念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各部门都应树立服务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交流等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职能到位。如财政金融部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人事组织部门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方便,等等。三是政策到位。在科研经费筹集、技术引进和开发、吸纳人才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鼓励政策,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转变运行机制
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有不同的层次,每一层次应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第一个层次是对代表一个地区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少数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从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力争使它们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内外竞争中占有一定地位。第二个层次是对一批技术水平比较高、产品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要重点加以支持和扶植,努力使它们成为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第三个层次是对量大面广、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促使它们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努力跟上市场变化,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为实现上述要求,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指导,综合推进,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科技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一是加快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要保持经济发展后劲,必须正确处理模仿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的关系,在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并促使其适时成为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二是用先进技术改造现有企业,走嫁接创新之路。对地方名牌,通过更新设备、调整工艺、完善包装等手段,促进老品牌上档升级。三是狠抓技术引进,走借鉴创新之路。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作用,用优惠政策调动它们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积极性,鼓励它们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创新。四是狠抓对外协作,走联合创新之路。大力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联合攻关,优势集成,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转变投入方式
目前,单纯依靠政府和银行贷款的投入,已难以满足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巨大资金需求。因此,需要探索一个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银行为后盾、社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企业技术创新投资体系,拓展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来源。一是企业逐年投一块。要求企业建立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投资基金,保证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保证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逐年增加,直到达到合理水平,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二是地方财政出一块。当前,地方财政应努力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科研部门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确保企业自身技术创新经费的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税的增长速度。三是股票上市筹一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股份制企业争取股票上市,直接从社会融资。四是争取国家支持一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选择一些“高、精、新”项目,组建强有力的技术攻关小组,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列入国家科技进步发展规划。五是对外招商引一块。灵活采取技术参股、项目吸引等多种手段和方式,扩大招商,吸引投资。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欧洲文明的历程”丛书
易杰雄主编的“欧洲文明的历程”丛书,已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分六册:《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罗马文明》、《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明》、《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
该丛书在吸取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注意坚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欧洲文明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卫文)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三级变位与国际通货学说》
毛承之编著的《三级变位与国际通货学说》一书,已由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从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变化的规律入手,提出反映价格变化情况的若干新概念。作者努力通过用简单明确的模型来表述错综复杂的经济现象,建立价格变化与消费、供求、贸易、通胀、通货、汇率、就业、经济增长等关系的计量模型。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为价格大变位,第二篇为三级变位理论与越位价格,第三篇为三级变位与价格通论。书中建立的一系列计量模型,对于人们认识价格变动的规律,具有一定的价值。
(杨荣俊)
第9版(理论)
专栏:
自我剖析:“三讲”教育的关键环节
斯鑫良
搞好自我剖析,是整个“三讲”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保证教育质量、防止“走过场”的决定性因素。参加“三讲”教育的领导干部都应充分认识严于剖析的重要性,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自我剖析。
严于剖析自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坚持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三讲”教育要达到预期目标,找准、抓住并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样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事求是地找差距、摆问题、查原因、挖根源。任何人都难免存在缺点错误。有了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麻木不仁、讳疾忌医。共产党人的高明之处,不在于没有缺点错误,而在于能及时认识缺点、勇于承认错误,在于实事求是地对待和改正缺点错误。所以说,领导干部在“三讲”教育中做到严于剖析自己,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坦率地向党组织和人民群众讲真话,这是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表现;反之,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或者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是政治上不够成熟的表现,也是与实事求是背道而驰的。
严于剖析自己,是贯彻整风精神的必然要求。这次以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一次马克思主义自我教育。贯彻整风精神,就是要靠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自我反省、自我剖析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要做到这一点,外因固然重要,但归根到底要靠内因起作用。邓小平曾经指出,“要知道整风主要靠自己下苦功夫。要自己抱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对党负责的精神,才会胸怀坦白”,“也才会把思想作风整好。没有这种决心的人,或者只是企图‘秘密’地改正错误,不肯露出‘尾巴’的人,是绝对整不好的。”领导干部只有胸怀坦荡,严格剖析自己,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只有坚持立党为公,用最大的坦诚和勇气查摆问题,才能避免今后犯同样的错误,避免或减少犯新的错误。如果缺乏剖析问题的正确态度和勇气,缺乏从思想深处查找根源的决心,是难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
严于剖析自己,是找准、抓住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开展批评、搞好整改的重要基础。要在“三讲”教育中找准、抓住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就必须按照“三讲”的要求,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的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并从讲政治的高度,从世界观方面,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从而发现、认识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并通过主观努力来加以改正。同时,领导干部也只有严于剖析自己,真正找准问题,并从思想上找到根源,才能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搞好整改有明确的方向及强大的思想动力,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克服思想和行动上的“三不讲”现象,做到边整边改,确保“三讲”教育不走过场。
严于剖析自己,是加强党性锻炼的极好机会,也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的一次实际考验。“三讲”教育要求每位领导干部主动拿镜子照自己,揭短亮丑,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分析产生问题和不足的原因,做到不怕丑、不护短、不怕痛,这的确是一个十分艰苦甚至痛苦的过程。但正是这种艰苦和痛苦,才会使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使自己从解决问题和克服不足中成熟起来,从而在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才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不断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可见,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也是加强党性锻炼、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而且,严于剖析自己,这本身就是一种有勇气、有信心的表现,是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的实际考验。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自我剖析,除了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还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做到正确定位。实践证明,正确认识自己特别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是很不容易的。诚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常常是夸大自己好的一面,对于自己的弱点总是原谅的,还往往把弱点看成优点。”领导干部要做到真正严于剖析自己,首先要为自己定好位,不能把自己降低为普通老百姓,也不能仅仅按一般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必须牢牢把握“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尺度。起点高了、标准高了,查摆问题就会有明确的方向,就会找到差距和不足,也就比较容易正确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群众意见中看到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深刻地剖析自己,从而更好地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促进自己更快地进步。
诚恳听取意见。广泛听取、正确对待和虚心吸纳组织、群众和同志们的批评意见,是做到严于剖析自己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来自组织、群众和同志们的每一次帮助,都能使领导干部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触动。正是这种触动,才使我们对自身问题的认识不断提高,使自我剖析步步深入。实践证明,广大干部群众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爱护的,是实事求是的。对来自群众的意见,切不可有任何的委屈感和怨气,更不能有抵触情绪,而必须做到热情欢迎,正确对待。同时,还要认真分析研究广大群众提出的希望和建议,这些希望和建议是群众对我们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婉转批评。要善于从群众提出的希望中看到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从群众的建议中了解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从而自我加压,自我鞭策。
深挖思想根源。对自己查摆出来的问题,对组织、群众和同志们提出的意见,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严于律己的态度,查原因,论危害,进行深刻反思。反思和剖析要坚决而不含糊、全面而不片面、深刻而不肤浅。一是要认清问题的实质,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做到:当问题既有集体责任又有个人责任时,要多从个人自身找差距;当问题既有下属的责任又有领导的责任时,要多从领导角度总结教训;当问题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时,要多找主观原因;当主观原因中既有工作方法问题又有世界观问题时,要多从世界观上找原因。二是要认清问题的危害,认清自己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对班子建设和本地、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产生的影响,真正从思想上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引起高度重视。三是要从世界观方面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思想根源,既剖析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又深挖思想意识上的根源,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向组织交心交底。一个人在思想和作风上的进步,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但又离不开组织和他人的帮助。依靠组织和他人的帮助,是发现、克服和纠正个人某些缺点错误的重要途径。这次“三讲”教育在注重自己找问题这个内因的同时,又强调了外因的作用,即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因此,要通过广泛的交心谈心和民主生活会,襟怀坦白地向组织、向同志们敞思想、亮缺点、揭短处,让自己思想上的“尘瑕”袒露在组织和同志面前;要毫无保留地向组织向群众公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以求得到组织和他人的及时帮助,使缺点和不足得到及时克服。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拿起马克思主义的解剖刀,从思想深处勇于剖析自己,善于剖析自己,斩断病根,彻底医治,就能达到剖而医之,医而愈之,愈而不发的效果。
第9版(理论)
专栏:
解决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
赵凤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家庭成为经营主体和投资主体,农民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在当前的体制转轨时期,由于政府部门的职能转换没有完全到位,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素质又有待提高,所以,新时期农村产生了一些必须认真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虽是各方面根本利益基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我们也必须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重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政府工作报告的这一论述,为我们探索解决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提供了思路。
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经济总量还不够大,质量还不够高,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生产力落后,农民增收趋缓,富裕程度不高,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反差,造成了部分农民心理上的不平衡。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也没有太大的能力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做更多的事情,因而农民不满足。物质总量有限,也使各方面对物质利益更加关注,容易导致一方对另一方物质利益的侵害。生产力水平低,是当前农村出现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的“牛鼻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为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农村工作坚持以帮助农民致富为本。必须纠正一些地方存在的发展经济不是以富裕农民为目标,而是把政府增税、机关增收放在首位的偏向。一是要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工作的总原则,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富民展开,把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制定工作的目标、计划和措施;二是在农村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矛盾时,必须把维护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杜绝各种损农、伤农事件的发生;三是端正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确保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对农民的有效服务,帮助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五是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都应围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展开。
充分发挥集体和农户两个积极性。长期以来,有些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郊区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优势,对这一优势要充分发挥。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他们的投资热情,挖掘出他们的生产潜力。针对家庭经营还比较弱的情况,今后在经济发展中对家庭经营要大力扶持。凡是农户能干的事,政府、集体就不要去干;凡是对农民增收有好处的事,政府、集体就要满腔热情地扶持农民干。要使农民在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帮助下,通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条件。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一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改造旧的集体经济。通过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联合,以利益为纽带使农民紧紧地联合在一起,真正体现出农民之间在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真诚合作。二是发展专业合作。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的联合,使农民组织起来进入市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绝不仅仅是让农民增加几个钱,还要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包括改善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比较优美的生活环境等。目前多数地方单靠农民和集体经济的力量还很难办成这些事情,各级政府应该予以必要的帮助。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强不强,与一个村的民主气氛如何、民主制度建设如何关系很大。要加强对农村广大基层干部的民主意识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必须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方法,变简单随意为依法办事,变个人说了算为民主决策,变暗箱操作为办事公开,变以干部为中心为以群众为中心,使基层干部真正树立起民主观念。
抓好民主制度建设。民主建设必须用制度作保证。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农村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通知》精神,在农村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下制度:一是村级民主选举制度,使村民依法对村干部享有选举权和罢免权,从制度上保证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凡村内大事必须经村民民主讨论决定,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民主管理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实行村民自治,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四是民主监督制度,集体资产使用情况、经济收入情况、财务开支情况以及与村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其他情况都要及时地、实事求是地予以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通过建立、完善各项民主制度,逐渐使农村的民主生活规范化。
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基本素质
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理论、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落实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处理好各类矛盾,搞好各项工作,当好村民的公仆和带头人。帮助他们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本领。
抓好对农民的宣传、教育。由于受文化水平、经历和眼界所限,一些农民还不知道什么是民主,不懂得怎样行使民主权利。一些农民把由于生产手段落后、适应市场能力弱而产生的问题,也推到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身上,而不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适者生存的道理。一些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提出片面要求,只以对个人是否有利为标准决定好恶,因而在一些方面产生盲目不满情绪。一些农民滋生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把自身利益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而对国家和集体利益关心不多。还有个别农民法制观念淡薄,扰乱社会秩序,甚至违法乱纪。因此,提高农民素质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一是对广大农民进行思想教育,教育他们爱国家、爱集体,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使广大群众知道、理解有关政策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学会按法律办事,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三是通报重大事项,凡重大事情都要尽可能地让广大群众知道,以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帮助农民学习专业技能,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转变职能与作风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广大群众的情绪、要求;另一头是必须把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吃透,掌握其精神实质,使党的政策和上级指示能够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得到认真贯彻。吃透“两头”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领导素质和必须坚持的思想方法。
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党的宗旨、政府的职责,都要在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实事中得到体现。当务之急是要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有效服务,使那些农民一家一户办起来有困难或效益差的事情真正有人管。政府部门要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把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尽快搞起来,当前特别要搞好信息服务和销售服务。农民有了发展生产的社会条件,能力就会充分施展出来。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就不但能够改善农民自身的生活,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切实帮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要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经济。政府要由扶贫、扶困转变到为贫困地区改善生产条件,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开辟致富道路。对一时很难脱贫的特困户要在生活上提供具体帮助,使他们能够比较稳定地生活。
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群众来信来访是反映群众情绪、表达群众意愿、反映群众要求的重要渠道,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人民内部矛盾状况的晴雨表。必须把信访工作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切切实实地做好。一是认真实行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县、乡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安排固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二是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的群众来信来访不是“刁民告状”,也不是无理取闹,而是要党和政府为他们做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要认真处理,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事前做好工作。如果对信访中反映出的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办,甚至置诸脑后,就不但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还可能激化矛盾。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