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周末闲话
“虎哥”莫唬
皮子
自打美国“伟哥”问世,“哥们儿”突然多了起来。咱们国内与伟哥称兄道弟的“哥”就有好几个,闹了个不亦乐乎。前一阵子,又有法国的“虎哥”打将进来。这“虎哥”是一种男性性功能保健品,据一些媒体报道,早已风靡法国等欧洲国家。可是前几天《环球时报》的报道说法却不一样。这报道的题目就叫《本报驻法国记者深入调查的结果表明,“虎哥”,法国没几个人知道》。
一个说风靡法国,一个说没几个人知道,到底信谁的?不过,说风靡的那些报道都是国内记者写的,只讲风靡,至于如何风靡却语焉不详,没有事实为证。《环球时报》驻法国记者走访了巴黎的一些医院、药店、中国驻法大使馆科技处,并通过科技处向法国食品卫生安全局了解情况,确实没几个人知道“虎哥”。报道最后说:“可以负责任地讲,‘虎哥’在巴黎是鲜为人知的,国内有些媒体说它风靡法国,比‘伟哥’市场份额还大,这是与事实不符的。”看来这篇报道经过了实地调查,结论还是可信的。
消费者在厂商面前是弱者,最大的“弱”就是信息不对等,具体来说,就是人家对产品的性能、质量、成本、价格等信息一清二楚,你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就难免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吃了大亏,还觉着占了便宜。就说砍价,你再能砍,也砍不过卖者。人家对成本大小、进价高低心里门儿清,你再有经验,也不可能有人家清楚。正如老话所说,买的没有卖的精。
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面。厂商要向消费者提供有关产品的真实信息,给消费者一个明白,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媒体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要客观公正地报道企业、产品情况。要帮助消费者弄个明白,媒体首先要弄明白,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捕风捉影,人云亦云,夸大其词,更不能受到某种利益驱动故意误导消费者。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快到了。目前,在不少领域,消费者缺乏消费知识,经营者又故意隐瞒真实信息,营造“明明白白”消费环境的任务十分迫切。本报记者就购房、旅游、家装、保险、电信等领域,走访了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消费建议。———编者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二○○○:中消协帮您明白消费
当前,在一些热点消费领域,如商品房买卖、室内装修、医疗、保险、教育、电信、旅游等方面,不少消费者心里没底,往往在涉及这些消费领域时,上当受骗,或消费成本过高,或使商品功能浪费。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明明白白消费”年主题活动,帮助消费者增加消费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实现健康合理消费。
中消协有关人士指出,当前消费者的“知情权”、“获知权”受损害的情况仍很严重。市场假冒伪劣商品还很多,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时常可见;在一些消费领域,特别是服务领域,消费者受损害问题难以及时得到解决;这都说明目前我们的消费环境还远远没有达到让消费者“放心”的程度。应大力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管理。
今年,中消协将围绕“明明白白消费”这一主题,举办一系列消费咨询服务活动。今年1、2、3月份的活动主题分别为“明明白白搞装修”、“明明白白喝饮料”和“明明白白打电话”。
中消协还将借鉴国外消费者协会的经验,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活动。比如,在2000年下半年开展“揭谎月”活动。(钟闻)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快到了。目前,在不少领域,消费者缺乏消费知识,经营者又故意隐瞒真实信息,营造“明明白白”消费环境的任务十分迫切。本报记者就购房、旅游、家装、保险、电信等领域,走访了有关部门,提出了一些消费建议。——编者
产权、合同、品牌——
买房得有“三意识”
本报记者 朱剑红
据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司司长谢家瑾介绍,目前的房屋投诉除质量问题外,权益纠纷开始上升,问题多出在这样一些环节:一是广告失实;二是面积不符合承诺;三是随意变更设计,且根本不通知业主;四是配套不落实;五是物业管理收费高,水平低。
那么,买房子应该怎么个明白法呢?
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司副司长陆克华提醒消费者,买房子先要分清是旧房还是新房。如果是旧房,关键要注意房子的产权问题:你要买的房子所有权是否清楚?现在的业主对房子是拥有完全所有权还是只有使用权?业主是否与他人拥有房子的共有产权且是否有权单独处理?房子是否已经租赁或抵押、是否有其他债权债务纠纷?
如果是新房,就要分预售房和现房两种情况。预售房首先看有没有预售许可证,此证发放的前提是规划、土地使用、施工许可三证齐全。接下来要看现场,消费者一定要亲自感受你未来住房的环境,看看与广告所说是否相符。预售环节最重要的就是把好合同关,一定要逐字逐句推敲,像“进口电梯”、“高级材料”等虚词一概不留,而对面积出现差额如何处理、设计变更怎样处理、房屋逾期交付怎么解决、房屋保修的范围和时间、物业管理有什么规定等问题,一定要写实。一个完善的合同是消费者权益的最基本的保证。
有关人士特别提醒消费者,买房一定要强化这样几个意识:产权意识、合同意识、品牌意识。
产权意识无非是让消费者搞清这样一个问题:房子能不能买卖。首先看土地使用权是集体还是国有,国有的是出让还是划拨。如果是集体所有制土地,就无权开发商品房,如是国有划拨土地,则消费者在今后上市时将面临补交土地出让金的问题。近年来在一些城市郊区盖起了很多别墅、花园,其实很多项目的土地是村镇所有,根本无权搞商品房开发。但很多粗心的消费者几乎没有产权意识,一看房子便宜,环境不错就付款,到最后房子的产权证却拿不到手。
关于合同,建设部和国家工商局在1995年就推出了商品房销售合同的示范文本,但有些开发商觉得这个文本太透明了,不愿意采用。消费者有的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示范文本,有的知道却觉得麻烦也不采用。其实,这个文本中对各类问题的处理有很详细的规定,如果认真签订,可以避免很多纠纷。在目前我们市场和法规都有不健全之处、消费者尚不习惯花钱请律师的情况下,合同就更显得重要。
品牌意识的提出,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有些过于理想化,因为我们的商品房还没有完全实现买方市场。但开发商的实力与过往业绩,往往与商品房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同时,挑选品牌还可以防止那种项目公司干完就走、售后服务找不到主的情况。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擦亮眼睛 理智出游
本报记者 龚雯
春天已至,又是旅游的黄金季节,有心“不负春光”的消费者都希望乘兴出游,尽兴而归。这里,有关部门给您提个醒:擦亮眼睛,理智出游。
首先是合理选择出游路线和方式。近两年节假日旅游热点地区常因超容量接待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其实好玩的景区景点很多,游客不宜趋“热”若鹜、过分集中,择线可相应分散,大可不必非黄山即泰山,非海南即云南。大多数普通旅游者应尽量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参团比当散客花费低,而且省事、安全。
接下来就是选择旅行社并签好合同,这是最关键的一步。目前旅游广告满天飞,消费者不要轻易上钩。一家合法经营旅行社的标志是有旅游、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颁(核)发的《旅行社业务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有被核准的业务范围。中国公民出国(境)游系国家特许经营,全国共批准了67家旅行社(名单详见本报2月4日《消费大观》版),必须在营业执照中标明,否则即是假。
旅行社销售的旅游线路也是商品,也要按质论价。部分消费者应走出价格认识误区,切忌一味追求低价。相同的旅游线路,因综合服务内容不同,分为“豪华”、“标准”、“经济”三档,档次高的,整体接待水平也更高。报价过低,服务肯定大打折扣。
由于旅游是先交钱、后上路,旅游合同自然成为游客的护身符,要从根本上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就得慎签合同。在合同中要明确游览景点数目、导游服务标准以及旅行社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出游时,如果旅行社不按合同办事,像改变住宿及用餐标准、飞机改火车、卧铺变硬座等,消费者要将其违约事实和造成的后果真实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投诉。反之,游客变更协议,如暂时离团、自行返回等,也应事先通报旅行社,并最好达成书面协议,不然,当心旅行社的反投诉。
只要您是向正规注册的旅行社报名,且按规定签了合同,均有权投诉。正规注册的旅行社都向当地的旅游管理部门交纳了服务质量保证金才获得合法经营权,因此旅游者的利益是有保障的。一旦出现纠纷,旅游主管部门可依法进行处理(无证照“黑社”不在此列)。
还有一点,购物是旅游的一项重要组成,但如今旅游商品鱼龙混杂,消费者应避免花钱买陷阱。旅游区的商品一般比普通商店的定价高一些,“黑店”更不用说了。要当心各种以“优惠价”出售的“秦砖汉瓦”、“老坑美玉”之类。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家装:小心才能省心
本报记者 杜海涛
现在的装修公司五花八门,建材市场让人眼花缭乱,质量参差不齐。要想使家庭装修叫人放心、省心,挑选信誉好、经营规范的装修公司是关键。
依据建设部1997年4月颁布实施的《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能够承揽家居装修装饰工程的有两类,一是持有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单位;二是具有建筑行政部门发放的个体装饰装修从业者上岗证的人。
找到觉得满意的装修公司后,就要着手准备签订委托装修合同。首先要和装修公司洽谈,把您的要求与装修公司详细讨论,直到装修公司全部明白为止。之后,装修公司的设计师会亲自到实地测量及考察现场环境,准备装修设计图和报价单。当您对设计和报价满意了,才可以签订装修合同。
装修面积是决定装修价格的重要因素。由于居室中各房间的形状并不都是标准的矩形,有的房间有拐角,有圆弧。所以最好在装修公司丈量之前先自己或请懂行的朋友丈量一下,做到胸中有数,以免吃亏上当。
包工好?还是包料好?不少消费者对装修公司缺乏信任,宁愿自己跑腿,亲自买料。其实这样做不一定省钱。用户往往对材料的质地、用途了解不够,容易买回质次价高的材料。所以,包工包料是装修公司普遍的做法。消费者对装修用料有什么要求,要在施工前充分向装修公司讲清楚。
装修是家庭投资的一个大项目。在监督家装施工时,不少消费者总怕出问题。这里提醒您,要把注意力放在隐蔽工程上。比如,铺装实木地板时打的木龙骨,贴瓷砖时做的墙面处理等。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大观
看清条款买保险
本报记者 李丽辉
近日记者乘出租汽车,开车的女司机抱怨说,她曾投保过一份大病医疗保险,起先以为只要得了大病保险公司就给掏钱,后来才知道保险公司保的只是保单上规定的几种大病。
像这位女司机一样,还没看清保险条款就掏钱的投保人不在少数。其实,并不是保险让他们花了冤枉钱,而是他们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保险产品。就拿商业医疗保险来说,现在种类也有很多,比如住院医疗保险、普通医疗保险等。这些保险在保障范围上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保什么和不保什么都在保险条款上写得清清楚楚。投保者在投保时应对这些条款仔细研究,然后再决定买哪种保险。
仔细研究条款,不但能使自己买到合适保险产品,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比如,许多寿险险种的条款上都写明被保险人必须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如实告知,保单必须由被保险人亲笔签名才能生效。然而,有的投保者在买保险时没有说清自己的健康情况,有的人则热心地替被保险人签了字。而保险营销员为了拿到保费,也睁只眼闭只眼不予深究。结果,由于这些行为违反了条款规定,虽然他们花钱买了保险,但在出险赔付时却遇到麻烦,被保险公司以保单无效为由拒赔。
同样,买财产保险也需要看清条款。比如家庭财产保险,不同的险种也各有侧重,有的是指大件商品,有的是专门限定房屋,也有的只涉及屋内财产。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投保自己需要的财产保险。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电信消费莫糊涂
本报记者 冉永平
在电信消费中,消费者意见集中在手机质量和话费纠纷两方面。那么在日常电信消费中,消费者如何在这两方面避免损失呢?
先说手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手机,如果从正常渠道销售的,不管国外品牌也好,国内品牌也好,应该说质量是有所保证的。但是,目前市场上有些手机是从非正常渠道进来的,即所谓“水货”手机,质量就难以保证。
这部分手机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不法商贩收购旧手机,换上新机壳,以旧充新,自然质量无从保障。一种情况是从境外带回的手机并非根据我国的网络特点设计,因此在使用上可能会出问题。由于消费者无法打开手机壳检查(而且,非专业人员即使看,也很难看出名堂),因此很难识别。唯一的防范办法是尽量避免图便宜在街头小店买手机,而应该在运营商指定的手机专营店购买。同时仔细检查进网许可标志(取下电池即可看到),一般假冒标志印刷粗糙。
至于话费纠纷是比较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出现电话被盗打(对于市话用户和模拟手机用户即9字头号码用户较容易被盗打)的情况,事情就更复杂。避免这种麻烦出现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对于市话用户,目前市场上有一种防盗打电话机,可起一定作用,二是对于模拟手机用户,要尽量避免将手机借给别人。
对于一般话费纠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手机用户提供的免费寄送话费清单业务将使问题简单一些,如果你需要每个月所打电话的详细清单,可以带身份证到电信营业厅提出要求,这样你每月的电话支出就“明明白白”了。
目前,中国电信也在积极推进免费寄话费清单业务,但今年内只有省会及沿海城市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此项业务,其他城市要等到明年。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
同是家电,售后服务竟如此不同——遭遇售后服务
彭嘉陵
我家去年3月买了一台万和牌8升强排燃气热水器,头几月一直运行良好,但到寒冷季节,却出了问题,有次使用时突然漏水严重。打去其在北京的维修电话,说是我们自己使用不当,用后未将水排掉,导致水箱管道被冻裂,责任由用户自己负责。
在打了四五次电话反复请求后,万和的维修人员在10天后才来修理,元旦期间全家都没洗成澡。热水器修好后,万和的维修人员收取了185元维修和成本费。但到除夕第二次使用时,又出现严重漏水。当即打电话报修,说是过节,等初七再说。这一等就没了下文。到了初九,我们实在等不及了,一方面给维修站打电话,另一方面给厂家打电话。答复还是用户使用不当,责任仍由用户负责。我们要求来检验一下,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但他们坚持要再付185元,否则就不来人。我们想不通:并非我们的过错坏掉的,怎么还应由我们承担责任?最后,双方各作了一点让步,以150元成交。
家里的亚都加湿器不出水了,翻开说明书一看,是结了水垢,需要专用清洗液清洗。去当初买来产品的商场购买,说是这里不卖,只能到亚都的门市部去购买。我心里纳闷:外地用户也要到北京来买清洗液吗?好不容易打听到亚都的专卖店,人家说当初购买时就附送一瓶的。不知我们这瓶是被商家还是厂家精减掉了?
其实,并非所有家电售后服务皆如此。家里这台“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是1993年买的,至今还很好用。记得大约在1995年,洗衣机出了问题,打去在北京的维修电话报修,第二天就来了人。两位师傅经过精心检修,换了一个比较关键的电器元件。我们想,早过了保修期,大概要花不少钱吧。结果,却不收钱!这让我们很感意外。唉,同是家电,售后服务差距竟如此之大!
第9版(假日生活周刊)
专栏:消费信箱
“保修”更需保质
编辑同志:
几个月前,一位朋友在一家电脑专卖店以近万元的价格,买了一台组装电脑。他是被该店的“凡本店出售的电脑,一律终身免费保修”的承诺所吸引。未曾料到,他从此便掉进了店家设计的“陷阱”里而难以脱身。电脑使用刚刚两个多月,就接连不断地“生病”,无奈,他只好又到该店诊断“保修”。更令他气愤的是,店家每次的服务态度虽热情,但材料费却分文不少收。
诚然,采取一定的促销方式无可非议。问题在于,经营的出发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是以真诚取得消费者的信赖,还是以欺诈蒙骗消费者,把自己逼进市场的“死胡同”?就产品推出“免费保修”而言,首先必须追求产品的零缺陷,以高质量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别打着“免费保修”的幌子来推销劣质产品!
建设银行大连市金州支行 李洪波
第9版(假日生活)
专栏:
车内装饰成时尚 购买还须辨优劣
随着小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国内普通家庭,车内装饰也成了私家车主们的消费时尚。但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购买装饰品时别忘了识别优劣、货比三家。本报记者 杨文道 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