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3月9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3-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徐冠华(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
  人才是创新之本,制定出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的政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目前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我国面临着两大主要问题:一是创新不足,难以适应当代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人才问题成为国家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隐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关键。为此,我建议:
  一、制定鼓励创新、创业的人才政策。面对人才的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继续鼓励人才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要下定决心积极参与争夺人才的国际竞争,在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使少数尖子人才的工作及生活条件与国际接轨。在这方面,应当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依据使一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先富起来的思想,制定有关政策。依靠政策的力量,在竞争中从国内外选拔国际第一流的人才,使他们在当前国家急需的工作中,如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西部等发挥骨干作用。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坚决、稳妥地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用人机制,为各种人才发挥其创新潜能提供制度保障。
  二、创造尖子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环境指的是一个较好的研究集体、较高的学术起点、较丰富的研究积累、较自由的学术气氛和较充足的研究设备等等。良好的环境、创新氛围是产生尖子人才、一流成果的重要前提。
  三、大力提倡在科学上的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建设激励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文化。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绝大多数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状况,不符合科技创新高度探索性的客观规律。科技项目选题、评审的某些观念和作法,虽然减少了失败的风险,但容易使人踱入单纯地“跟随”的技术路线,容易扼杀有新意或根本性的创新。要逐步建立起鼓励在研究开发上冒险和容忍失败的文化,鼓励创新人才大胆试、大胆闯,这样才有可能出现有重大意义的甚至革命性的创新成果,实现跨越式发展。(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群众文化建设应落到实处
  华福周(代表全国妇联)
  一、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群众文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纳入日程,做出安排和部署。相关职能部门要予以重视,比如,财政部要设有专款;土地规划局要划出公园绿地,开辟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现有的文化场馆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上,尽量多地向群众开放。专业文艺团体要把扶持群众文化团体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之一。
  二、正确把握群众文化的发展方向,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质量。发展群众文化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群众文化活动在文明、健康、科学的轨道上前进,防止和纠正脱离大多数群众的需求和消费能力盲目地建设高档次的文化娱乐健身场馆和过多地举办高消费演出的倾向。同时要逐步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断推陈出新。
  三、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多种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政府应该重视利用社区的有效资源,兴办群众文化,制定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物业公司、企业、居民委员会、居民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办社区图书馆、娱乐室、健身房等公共文化设施。依托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依靠居民特别是离退休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工人、老劳模,开展各种投入少、群众参与性强的公益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学习宣传活动。在农村,可以村委会或村民小组为依托,在集体收入中增加对群众文化的投入,利用农闲和节假日,鼓励文艺骨干分子带领广大村民参与多种民间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
  四、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建议政府在国家社会发展预算中,增加对群众团体兴办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支持,鼓励群众团体与有关的组织、机构、群体乃至个人进行合作,寻求一切可用资源,共同致力于群众文化建设。同时,建议将家庭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一同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并给予一定的工作指导和宣传支持,使之更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做好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
  朱训 林开钦 何添发(代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
  1999年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与致公党中央联合组织调查组,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题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建议报告如下:
  一、建议加强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领导。把留学生的选派、回国、使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从我国科技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建议适量选派大学本科毕业生公费出国攻读学位。
  三、要因地制宜吸引留学人才。目前许多大中城市都建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议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吸引适时对路的科技项目,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四、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政策上体现优惠扶持的原则。1.作为华侨,留学人员有中国公民身份,回国创业、长期居住,应予办理居民身份证。2.随着我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逐步解决,对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投资建设领域如电信、金融等,建议向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开放,使他们创办的企业与国内企业一样取得优先进入这些行业的许可证。3.企业注册上给予灵活选择的方便。4.技术股比例不可限制过死。5.建议人民银行研究将留学人员创办的公司明确列入中小企业贷款范围,每年定一个信贷支持的指导性额度,各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力度。
  五、积极为海外留学人员参政议政、为国服务提供多种有效渠道和形式。建议政协研究增加特邀海外华侨人士界别,并酌情聘请少量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华人担任政协或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顾问。
  六、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基金机制,建立评估高新技术项目的科学体系。对有些领域的项目评估,国内如缺少相关方面的专家,建议成立由国内外专家联合组成的评估组负责项目评估。在完善风险投资基金的基础上,建议设立担保公司,为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高科技项目提供担保。
  七、制订政策,鼓励与支持留学人员的高新技术与我国企业嫁接,使我国的民族工业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图为朱训委员)(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一国两制”符合台胞根本利益
  石四皓(代表台盟中央、全国台联)
  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因为它符合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
  第一,能满足台湾同胞求安定、求和平的愿望。通过和平谈判实行“一国两制”,可彻底清除经常引起两岸关系紧张的因素,同时不给外国敌对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以借口,从而使岛内乡亲能从长期的战争阴影中走出来,在充满和平阳光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第二,能满足台湾同胞希望维持现状的愿望。台湾同胞所希望的维持现状,是指维持目前的台湾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而绝不是台湾当局一些人所企图的长期维持与祖国大陆分离的这种“现状”。按“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后,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第三,能满足台湾同胞求进步、求发展的愿望。两岸按“一国两制”实现和平统一后,其经贸交流与合作,只会得到进一步增强而不会削弱。台湾利用自身资金充裕、国际营销网络健全、经营管理人才水平较高、资讯业发达、技术商品化能力较强等优势,同祖国大陆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具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与工业基础、消费市场十分广阔、劳动力成本较低、物质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等优势相结合,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实惠、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第四,能满足台湾同胞提高自己国际地位的愿望。两岸按“一国两制”方针统一后,台湾不仅可以继续发展同外国的各种民间往来,在国际上获得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活动空间,而且还可以共享伟大祖国在国际上的尊严和荣誉。两岸统一后,中国综合国力必将进一步得到增强,中国人在国际上说话会更有分量,做事会更有影响力。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日,才是岛内乡亲真正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之时。(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建立智力产权制度
  黄其兴(代表九三学社中央)
  我国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方面,这种差距就更大。如何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建立智力产权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关键所在。
  一、充分认识智力因素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传统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生产设备等有形资产,而高科技产业则主要依赖于智力这种无形资产,即依赖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知识与能力。只要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和激励人才,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以超常速度赶上发达国家。
  二、建立智力产权制度,激励人才创新创业。所谓智力产权制度,就是使技术、管理等智力因素同货币、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一样可以作为资本进入产权,智力拥有者可以持有股份,参与分配。
  三、对解决我国高科技企业产权遗留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我国许多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历史原因,产权关系不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技术与管理等智力因素在产权中没有体现。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应组织力量对此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2.对申请解决产权遗留问题的高科技企业进行严格、科学的资产评估,对技术与管理等智力因素在该企业资产增值中的作用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据此确定其在产权结构中的比例。
  3.对申请解决产权遗留问题的高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的利税上交总额与原始的有形资产投入之比制定一个标准,达标者才有使技术与管理等智力因素进入产权的资格,以防止一些亏损企业乘机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鉴于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历史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在目前搞一个全国统一的解决方案尚不成熟的情况,建议在北京、上海、西安等高科技企业相对密集的城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组建科技教育开发银行
  游清泉
  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教育开发银行将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有力的举措。
  一、组建科技教育开发银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金融与科技教育相结合是促进科技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2.金融是加速科技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是实现科技教育—金融—经济三位一体的需要。4.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5.加强金融和科技教育的结合,有利于建立一套新的合理的有效的科技教育投资体制。6.组建科技教育开发银行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二、科技教育开发银行的资金来源。1.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作为启动资金,应成为科技教育开发银行资本金的主体部分,主要用于解决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利益补贴。2.发放长期金融债券。资金运用上的长期性,决定了科技教育开发银行只能以发行长期金融债券为主。3.地方和企业拥有的预算外资金。4.以基金形式存在的科技教育开发资金。长期以来,为发展科技事业,我国以科技教育基金形式沉淀了相当一部分资金,其营运实行“准金融”方式。这部分资金应纳入科技教育开发银行。5.社会保障基金。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将越来越成为科技教育开发银行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6.邮政储金。将邮政储金中相对稳定部分调剂给科技教育开发银行,是完全合乎情理的。7.适宜规模的借款。此外,针对一些特定开发的项目,可采用项目参股等灵活方式,向广大企业和社会筹资。
  三、科技教育开发银行的管理模式、组织构架和运行机制。1.科技教育开发银行应按照股份制的模式组成,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决策权与执行权的相互分离。2.科技教育开发银行可在北京设立总行,在一些必要的经济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派出机构。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设置组织机构,要严格防止机构臃肿、工作低效率的倾向。3.办理国家和各级财政部门对科技教育的拨、贷款;对科技教育实体和个人发放科技教育贷款;对教育、科技开发项目进行投资;开办教育、科技租赁业务;开办其他资产业务。(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推进素质教育要多管齐下
  辜胜阻
  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步伐,必须全社会行动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的目标观。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转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质量观,树立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调整教育结构,逐步为大学生“宽进严出”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改革评价考核体系,禁止按分数排名次。要摒弃以考分和升学率为核心的应试教育评价考核体系,建立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向45分钟要效率。离开了质量效益泛谈减轻负担,就会造成手段与目的的错位。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扭转教师教育行为市场化倾向。加强教师师德教育,突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教师能进能出、竞争上岗的新机制,优化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生活待遇。
  ——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要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中小学专题教育和学生用书实行归口管理,未经教育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团体均不得任意组织面向中小学生的专题教育活动,不能通过学校强行向中小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和学生用品。
  ——正确引导家庭教育,使家长的观念来个大转变。懂得孩子成材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开展社区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在“减负”之后,科技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单位要主动吸纳学生,学校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建设“教育特区”,发挥示范作用。借鉴“经济特区”的思路与模式,建设一批作为减负试验田的“教育特区”。(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发展职业教育的六条建议
  楚庄(代表民进中央)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对职业教育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各地依法治教情况不一,特别是在职责分工、落实保障条件等环节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做好职业教育法的实施工作,全国人大应检查一下职业教育法的执行情况。
  二、不同类型教育之间要打破壁垒、互相开放、互相沟通,普通中学要渗透职业教育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加强文化知识学习。希望修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能报考普通高校的规定;调整高职招生政策,扩大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无本科层次的状况,设立属于高职范畴的本科技术院校,并使高职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衔接。
  三、加大投入,积极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希望按照教育经费增加的比例,提高职业教育补助款;降低高职的收费标准,使之低于普通高校收费;高职办学资金不足的缺口由政府补贴或其他渠道筹措解决。
  四、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传统的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时常导致力量分散、政出多门。应大刀阔斧地对各类职业教育资源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战略重组,加大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政府统筹、部门联合、教委协调,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政出多门、繁荣职业教育的经验。
  五、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规范劳务市场招聘用工。希望政府制定相应法规,尽快在社会主要行业中建立明确的职业资格标准,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用人单位优先从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中选聘用工,从而改变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状况。
  六、制定优惠政策,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要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体系,要落实科教兴农,就需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抓住依法治国的关键
  乐寿长
  目前,我国法制建设的现状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首先要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依法行使权力并依法约束自己。也可以说,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治“官”,用法律手段对少数腐败分子进行坚决的打击,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二、实行依法治国,核心和关键是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必须明确依法行政的内涵和要求,把握职权法定,越权无效,法律优先,权责统一等原则,做到法无明确规定的行为,政府不得行使;法律规定的政府行为,不仅要做到符合实体法,而且要符合程序法,按照法定的程序、步骤去履行职责。
  三、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是顺利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当前,个别或局部利益对立法和法律实施的干扰,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法制的统一性。因此,必须全力排除一切干扰,努力维护法制的统一性。
  四、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司法公正,确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司法公正。首先,要依法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尽快健全公正执法的保障制约机制。此外,还要坚决纠正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消除“打官司就是打关系”的不正常现象,树立司法机关的公正形象。
  五、依法治国必须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法律的正确有效实施。各级监督机关要切实履行职责,完善执法检查机制,强化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果。要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各级党政领导要严肃认真地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以使那些求告无门的普通公民的最后一线希望不至于落空。
  六、依法治国必须强化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两会专版)
专栏:

  全社会都来关注安全生产问题
  李永安(代表全国总工会)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一是特别重大事故频发。二是职业危害令人触目惊心。原因是国家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有法不依、执法不严问题尤为突出,国家行政对劳动安全卫生的监管力度弱化,安全生产技术措施投入不足,工程质量低劣,拼人力、拼设备,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及放松安全生产教育等。我们呼吁全社会关注安全生产问题,下大力气,采取切实措施,迅速扭转安全生产严峻的局面,维护职工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一、建立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同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家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工会”三方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做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格局。
  二、强化劳动安全卫生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事故。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把安全生产工作状况作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必须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明确企业法人代表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对那些不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的企业,该停的要停,该关的要关。一旦发生事故,必须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查清原因,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三、加快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步伐,依法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首先是修改那些已经不适应形势的,特别是执法和监察主体已发生变化的法律法规;二是加快制定劳动安全卫生法;三是清理、修订和重新颁布实施行业管理规范、国家规程和标准,逐步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四、推动企业加大劳动安全卫生资金投入,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
  五、积极推行工伤保险制度,推进事故预防工作。修订并正式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强制企业实施工伤保险,促使企业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工作,预防和减少伤亡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
  六、严格执行安全教育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安全素质。(附图片) 0v1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