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3月9日人民日报第3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03-09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抓住“牛鼻子” 办好四件大事——访全国人大代表、'...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抓住“牛鼻子” 办好四件大事
  ——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
  本报记者 崔佳 吴兢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就如何研究解决影响发展大局的“牛鼻子”问题向记者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说,重庆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要着力办好江泽民总书记交待的“四件大事”。1998年,江总书记连续两次对重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要求重庆集中精力办好按期完成移民任务、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四件大事”。这“四件大事”,涉及重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是全市工作的大局;抓住了“四件大事”,就抓住了全市整个工作的纲;办好了“四件大事”,就解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贺国强代表说,做好库区百万移民工作是确保三峡工程顺利进行和三峡库区长治久安的关键,必须认真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和中央“两个调整完善”的要求,在保证按期完成移民任务的前提下,通过移民开发、淹没企业迁建和对口支援,促进库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库区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再造。作为老工业城市,国有企业在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关系重大,要按照中央总体部署和要求,举全市之力打好攻坚战。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进一步抓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同时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办好“四件大事”,促进重庆经济发展,必须把握好几个关系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扎实工作;二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重塑重庆的产业基础,推进产业升级,努力使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四是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难得机遇,充分发挥重庆的特殊优势和作用,加强同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各省区的联系和协作,着力构建在西部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战略高地,进一步增强重庆区域经济中心的辐射功能;五是尽快适应“入世”后新形势的要求,积极探索扩大开放的新途径,不断增强重庆经济的开放度;六是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决好各种利益矛盾,为促进重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西部开发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
  ——访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
  本报记者 严冰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委书记白恩培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更应注意研究那些影响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有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
  白恩培代表说,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环境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在市场供求、经济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其中的一项。
  白恩培代表认为,当前西部地区在发展中,既要认真对待自身存在的个性问题,更要注意研究那些影响全局的共性问题,要站在全国的大局上考虑西部大开发,站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探索西部大开发的路子。在基础设施建设、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要着眼于市场供求,着眼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眼于长远发展。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国家投入、政策引导与市场配置资源结合起来,坚持多元化投资,尽快形成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二是把市场需求与当地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尽快形成具有竞争能力的特色经济;三是把增强自身开发能力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以开放促开发,借助外力求发展;四是把中长期开发与解决当前重大问题结合起来,抓住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坚持突出重点、分步解决;五是把推进科技进步、科技创新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坚持依靠科技搞开发;六是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与稳定发展农村牧区经济结合起来,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七是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坚持可持续发展;八是把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白恩培代表最后说,只要我们立足实际,放眼全局,博采众长,大胆采用新机制、新办法,西部就一定能够实现快速协调发展,一定能为全国做出更大的贡献。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效果
  ——访全国政协委员宋林飞
  本报记者 张忠
  “近几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效果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不着力改善投资效果,就要用更大的投资增长才能获得相对稳定的经济增长。改善投资效果是我国经济近、中期发展的关键性措施之一。”社科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何改善投资效果?宋林飞委员谈到了可供选择的三条思路:
  其一,要提高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益。近两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这对扩大内需、带动消费、缓和社会就业压力、改善生产与生活环境,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投资效果不理想、效益水平不高以及浪费的问题。对此,宋林飞提出4点建议:坚持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革;实行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企业化运营;加强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审计、监督与管理。
  其二,要调整投资结构,增加技改投入。我国投资效果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结构。“八五”以来,我国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快速上升。与此相反,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则有所下降。为此,二、三产业投资地位的转换速度应当放慢,投资结构必须进行适当调整,扩大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投资,培育近、中期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偏重第三产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不断下降,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为此,必须在投资结构调整中,提高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其三,应确立就业优先原则,实行增加投资效益与增加就业机会相结合的投资新战略,以逐步缓解城乡就业矛盾,减轻失业压力。发展中小企业是稳定与增加就业机会的主要途径,因为同样数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要重点做好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建议各地建立由地方财政和中小企业共同出资的“中小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在此基础上形成银行担保制度,疏通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应尽可能地提高安排就业与社会保障经费在财政支付结构中的比重,增加就业机会。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科学地认识经济结构调整
  ——访全国政协委员王慧炯
  本报记者 聂传清
  全国政协委员王慧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但经济结构的调整要以科学为依据,不要干“想当然”、脱离实际的蠢事。
  他认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要立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立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立足于我国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他说:“经济结构,可以从不同的分类角度来理解,因而可以有不同的调整政策。”
  现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王慧炯委员解释说,经济结构最普通的分类,是一、二、三次产业;如从其他角度分类,则有劳动密集、资金密集、知识密集等产业;从企业的规模分有大、中、小各类企业;也可以从所有制分类,如我国的统计资料对经济类型分为:国有、集体、联营、股份制、外资、其他经济等。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这些经济结构分类,都应在大量统计的基础上,作出严格的科学定义,才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予以指导,发挥国家政策及市场机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他举例说,对于经济结构中一、二、三次产业的变化,国际上早就做过大量的研究。其总的经济结构变化趋势,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二次、三次产业的比重上升,以后则是二次产业的比重下降,三次产业比重上升。60年代至今的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情况证明了这一点。在1995年的统计中,我国一、二、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0.6%、48.4%和31.1%。以此与世界各国相比较,我国二次产业的结构比重偏高,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太低,而且,三次产业的发展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二次产业尽管在我国GDP中的比重偏高,但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有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调整的问题,如果从劳动就业角度来看,有向中小企业即非公有制企业方向调整的问题。因此,从世界经济结构变化趋势来看,我国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与重组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我国的第三产业,它是劳动密集而又是知识密集的产业。高层次的三产如金融、法律、保险、咨询、教育、通讯、出版、广告、广播、运输等都属于知识密集产业,这些在我国大有发展余地。
  王慧炯委员说:“以上的描述,是为了说明这样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是一项日益迫切的任务,但同时调整也需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王慧炯委员说:“国外的许多做法和经验,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考虑国内和国外,社会、经济、科技及国内各区域的状况;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数据,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说,对待经济结构调整,我们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科学的态度。”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访全国政协委员孙隆椿
  本报记者 孟宪励
  全国政协委员孙隆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抓紧研究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涉及许多方面,但尽快建立一套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要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越好,就越能有助于创造一个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也就越能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
  孙隆椿委员介绍说,过去的社会保障体系如退休养老、待业救济、职工医疗等完全由国家包干,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职工的社会保障事实上已不能完全由企业负担。他以医疗保障为例说,在旧有体制下,医院要靠医疗费用获得收入,用以改善医疗条件,发放医护人员工资、福利,医院追求高收入是必然的,容易出现大处方等不良现象;职工、干部的医疗费用是公家报销,就出现了“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不正常现象。国家统包的医疗保障体制,形成了医院、患者双方都依靠国家提供的医疗费用获得自身利益的恶性循环。孙隆椿委员强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制,出路就是社会保障的社会化,必须彻底改变由国家统包的方式。
  孙隆椿委员说,国家有关部门此前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试行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试点,根本上就是要改变过去由国家统包的医疗费用模式,尝试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个人三者按比例合理负担。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已出台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方案。这种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情况,有不同的医疗消费水平,从根本上改变“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现象。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技术创新是领先发展的原动力
  ——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
  本报记者 顾兆农 张毅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说,技术创新是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江苏迎接新挑战、再创新佳绩的战略选择。江苏提出要在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需要继续保持发展领先,就必须找到新的增长动力。技术创新是应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潮流、提高江苏经济竞争力的紧迫要求。
  回良玉代表说,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经济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说到底同样也是人才的竞争。江苏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在教育、科技和人才。主要表现为“两多一高”:大学和科研院所多——有72所大学,总数居全国第一。部属科研院所有55所,博士后流动站78个;高层次人才多——两院院士有78人,仅次于北京、上海;全民受教育的程度高——全省18—22岁的青年人中,有15%的人受过高等教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回良玉代表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资源,是最大的财富。但也应该看到,无论是人才的总量还是结构,都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第一推动力,那么,人才资源就是第一资源。
  如何使这种教育、科技和人才资源的优势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回良玉代表认为,重要的是机制问题。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现代化的两个轮子,技术创新要有政策推动,要有相应的体制条件。要通过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健全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机制。上海、深圳等地的高层次人才云集,科技水平高,说到底,是有好的机制和环境。我们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千方百计培养人才,下大力量留住人才,广开渠道吸纳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既要用事业和感情留住和吸引人,同时,也要用机制、用市场的法则留住和吸引人才,从而使江苏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一片热土。
  回良玉代表最后表示,要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把技术创新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要使技术创新成为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任务。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抓紧研究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本报评论员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我们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解决对经济发展具有全局和长远意义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国过去长期商品短缺的状况已基本改变,这是了不起的成就。面对出现的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和国内市场潜力远未发挥出来的矛盾,面对大量商品市场需求不足和一些产品特别是关键技术设备大量依靠进口的矛盾,我们必须下大决心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但发展必须是讲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再也不能像过去多次反复出现的那样,盲目地大干快上,盲目地扩大生产、搞重复建设。
  深入研究和加紧解决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个任务,如果不抓紧完成,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陷于被动。结构调整要统筹规划。调整的重点主要是:调整过去重复建设造成的不合理结构;调整已经落后和过于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能力已经过剩、没有销路的产业、产品结构;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改造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结构,使之逐步成为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式装备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发展;不失时机地有选择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正确处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以利于既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又妥善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在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切忌回到计划经济的老方式、老模式上。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要积极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强基础性、关键性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加速高技术产业尤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应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加强和改善全社会管理,形成各方面的严格科学管理制度和机制。
  我们已经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的分配格局,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现象有了很大克服。但分配上还存在和新产生的诸如收入向个人过分倾斜、工资标准实际执行中的不规范、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不力、个别人用非法手段获得高额收入等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要求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一方面,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的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防止收入分配上的过分悬殊,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必须始终注意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继续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着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要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调整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稳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要按照中央的决定,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小城镇,保证金融稳健运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要切实搞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既是加快结构调整、深化经济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既要积极参与,又要善于保护自己,努力把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要充分认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利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迎接挑战,赢得胜利。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以科技、体制和管理创新树首都优势
  ——访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
  本报记者 吴绮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候,首都北京的发展对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围绕发展首都经济的方向,通过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增创新优势,为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贾庆林代表说,北京在新的一年里,要着力研究和解决三个重大问题: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北京本着“加强一产、调整二产、发展三产”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坚决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人才、智力和知识的优势,重点抓好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集中力量推进“一路、一城、一园、一网”建设,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第一增长点。农业要按照基本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引进、掌握和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培育和发展新兴农业产业,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继续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第二产业,要加大内部结构的调整力度,增强技术创新能力,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冶金、石化、机械、建材等基础工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搞好城区工业企业的有序搬迁。第三产业,要重点发展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文化产业以及基于网络服务的信息服务业。
  二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年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三年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决战之年。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打好攻坚战,力争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亏损面降到20%以下;确保7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各项配套改革,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再就业工程,使“减债、减员、减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积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三资企业、私营和个体经济,使首都经济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大力开展环境治理和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现代化水平。今年要继续抓好城市交通建设、住宅建设和环境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努力使北京朝着“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路更畅”的目标前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工作,都要把强化管理贯穿始终,通过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不断提高首都城市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文明水平。 kpr品论天涯网


第3版(两会专版)
专栏:

  改革创新 促进发展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
  本报记者 王彦田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我们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正在北京参加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代表。
  吴官正说,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面对新的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我们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关键要抓住事关全局的大事和要事。这对于指导我们在新的世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把我们党建设好,使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吴官正代表说,发展是硬道理。从我们山东来说,就是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此,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紧紧抓住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这两个决定性因素,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吴官正代表说,改革要立足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形成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不懈地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确定的目标、方针和措施,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搞得更好。要大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和避免财政风险,建立经济的良好秩序,保证经济安全。改革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要用发展的思路促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加快发展。山东要稳定优化第一产业,调整提高第二产业,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的科技含量和效益,增强竞争力。
  吴官正代表说,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作为东部沿海省,我们一方面要在西部大开发上有所作为,取得新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鲁西北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平衡发展。同时也要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用好山东地理和经济有利条件,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为全省经济发展开辟更大空间。
  吴官正代表强调:要战胜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不断前进,必须牢记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精辟论述,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加深理解,指导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要通过“三讲”教育,抓住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以解决,真正见到实效,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两个文明建设搞好。 kp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