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专栏: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统一战线
新华社记者 李术峰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再到爱国统一战线,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以卓越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把中华儿女团结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统一战线成为党的一大法宝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
中国革命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当党正确处理了统一战线问题,党和革命事业就发展,就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统一战线是党的一大法宝: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由于我们党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战略,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使我们党迅速走上全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大党,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党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在统一战线中掌握了领导权,使党和人民军队迅速发展壮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的统一战线同样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了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以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工农联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在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在内的占人口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构筑起坚实的基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发展:国民经济从废墟上恢复发展;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成功地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12月,寒冬掩不住蓬勃的春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新时期,我国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统一战线的性质、对象、作用、任务亟待明确。
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解决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拥有了强大的力量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同爱国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的团结得到发展;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服务……
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就像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继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精髓,从改革开放的实际出发,指出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宏伟事业必须有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高度,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为推进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事业、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9年,江泽民同志总结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经验,指出:“在我国社会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是我们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
多党合作是我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特点,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不断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时俱进,建功立业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从民主革命的炮火洗礼中走过来……
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强调,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1949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在正确理论指引下不断推进。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一道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的56位委员中,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占28位。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通过“双周座谈会”、“协商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辟了合作与协商的新气象。多党合作制度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0年代中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此际,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为指针。他后来强调:“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原因。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热诚地希望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各方面的工作,勇敢地、负责地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和批评,做我们党的诤友,共同把国家的事情办好。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
“肝胆相照”——这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各民主党派成员为进一步履行好参政和监督的职能,于1989年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多党合作问题的一系列建议。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作出批示,要求成立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专门小组,拟定方案,限定一年内完成。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批示,中共中央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反复协商,于当年12月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个文件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和共同行动准则。
“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统一战线中努力创造团结、民主、和谐的气氛,广开言路,使大家的意见、要求、批评和建议能够充分地反映出来。”1990年,江泽民同志就加强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提出新的要求。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纳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0年来,中共中央领导人主持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谈心会、情况通报会等共152次,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自参加的就有42次,平均每年约14次,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个时期的次数。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成为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0年来,民主党派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方面提出重大建议达110多项,许多建议被采纳并取得重大成效。有近5000名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特约人员,他们的一些建议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爱国主义是统一战线高扬的一面旗帜,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以宽广的胸怀,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致力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激励民众,凝聚民众,投身到振兴中华的洪流中……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以非凡的魄力和智慧,直面新中国的严峻形势:经济萧条,百业待举。
当时,一些民族资本家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缺乏理解,一些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纷纷出走香港、国外。如何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问题,成为统一战线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不要四面出击”,要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在工人阶级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把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起来。他要求,在资本家中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政策,充分地调动起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中,各展其能,各尽其力。
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了亿万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献身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并不断创造着令世界吃惊的奇迹……
1979年的一个春天,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时语惊四座:“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还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可以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造。这个创举,同样高扬着一面鲜明的旗帜——爱国主义。
1984年,邓小平同志进一步阐述“一国两制”,强调:“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
这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智慧。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上明确表示:“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党还要同所有的爱国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长期合作。”
爱国主义,这股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蓬勃发展的巨大力量,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
进入90年代,祖国统一大业进程发展到关键阶段,香港回归的指针正渐渐逼近。全世界为之瞩目: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能不能在香港胜利实施?
1990年,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立足国内形势发展,把握国际风云的变幻,明确指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江泽民同志强调:“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爱国主义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爱国与否是最大的政治分野。”“我们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要在海外统战工作中求爱国和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
1995年,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下,香港、澳门胜利回归。“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作为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确定的基本方针,正在香港、澳门不断得到落实。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有了很大的发展。
世纪之交,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为下世纪的开局规划了宏伟蓝图,中华民族正万众一心开创美好未来。历史向未来昭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切实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
本报评论员
党中央最近决定,从今冬明春开始,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县(市)部门、乡镇、村领导班子和基层干部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党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继1994年10月中央部署集中整顿农村后进党支部之后,对农村党的建设作出的又一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各级党委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和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在全国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广大农村基层,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全国农村开展这一学习教育活动,是胜利完成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农业,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解决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飞跃,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主题,把深化农村改革和科技兴农作为动力,把提高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从多方面做好工作。但最根本的,要靠党的坚强领导,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奋力拼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代表”的要求上来,使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我们就能够开拓新世纪之初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是推动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但也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过重,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正是从农村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这项活动认真抓好,对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是巩固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六年集中整顿和建设成果,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于把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了六年集中整顿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同中央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问题。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对六年农村基层组织集中整顿和建设的深化,也是把集中整顿、解决突出问题同做好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机制的又一次新的探索。只要我们开拓创新,乘势而上,就能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搞好学习教育活动,对全党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引导和推动作用。学习、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全党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在农村首先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覆盖范围广,涉及人员多,对全局影响大。抓住了这个大头,就掌握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动权,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民经济好势头的重要保证。如同当年农村改革不仅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面貌,还为城市改革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提供了经验一样。这次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抓好了,可以为企业、学校、社区、街道等基层组织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从而有力地推动全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最显著的特点。党中央强调,要围绕农村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切实解决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要把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体现在发展农村生产力、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要充分认识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措施的自觉性,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进行乡镇机构改革,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措施。要教育广大基层干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始终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改进。要努力提高农村干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和本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今冬明春的学习教育活动能否开好头、起好步,对整个学习教育活动至关重要。各级党委要把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部署,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省(区、市)委要统筹安排,市(地)委要精心组织,县(市)委要认真实施。党委书记要亲自抓,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
人类即将跨入新的世纪。明年是我国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党建党80周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几年特别是明年全党全国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也为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一件一件事情去落实,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推进,就一定能够把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为党的建设增添新的篇章。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亚美尼亚总理马尔卡良
表示中国愿与亚美尼亚共同努力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钱彤)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会见了正在中国访问的亚美尼亚总理安德拉尼克·马尔卡良。
江泽民欢迎马尔卡良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预祝他的访问取得圆满成功,并请马尔卡良转达他对亚美尼亚总统罗伯特·科恰良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江泽民说,中华民族和亚美尼亚民族都是世界上的古老民族,都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虽然两国地理位置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国商品就已通过丝绸之路流传到亚美尼亚。亚美尼亚著名作曲家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以及他的许多作品早已为中国人民所熟知和喜爱。
他说,1992年中国和亚美尼亚建交使两国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8年多来,两国关系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1996年两国签署的关于中国和亚美尼亚友好关系基础的联合公报为两国关系确定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逐步展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他说,在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中国愿与亚美尼亚一道共同努力,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江泽民说,中国一向重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历来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每个国家不管它的领土大小,国力强弱,都有根据自己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也都有尊重别国作出某种选择的义务。中国将继续支持亚美尼亚为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所做的努力。
江泽民高度评价亚美尼亚在台湾问题上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江泽民说,中国和亚美尼亚在经济方面有较大的互补性。两国可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他表示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经贸合作一定会取得令双方满意的成果。
马尔卡良对江泽民拨冗会见和中方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向江泽民主席转达了科恰良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马尔卡良说,亚美尼亚和中国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国之间有传统友谊。在国际舞台上,亚美尼亚和中国在平等、互利、互信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在亚美尼亚对外关系中,亚美尼亚优先考虑发展对华政治经济关系。亚美尼亚和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的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他表示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将进一步得到发展。马尔卡良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朱兆顺、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亚美尼亚工业和贸易部长卡连·奇什马里强、外交部副部长塔图尔·马尔卡良、驻华大使阿扎特·马尔季罗相等会见时在座。
十二月五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亚美尼亚总理安德拉尼克·马尔卡良。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记张才奎和他管理的山东水泥厂
本报记者 刘磊 宋光茂
山东水泥厂有高标号水泥般的凝聚力,把上千颗曾经散了的人心结成了一个团,由济南市的“老大难”,变成了全国建材行业的排头兵。企业职工们心悦诚服地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张才奎厂长十年磨一剑,带我们创出了“山水奇迹”,经济效益在全国同行中由倒数第一跃到前三名。”记者深入到企业去探寻“山水奇迹”的生成过程。
以人为本凝聚人心
来到山东水泥厂大门口,一副对联映入眼帘:出大力流大汗爱岗敬业职工都是主人翁,舍小家为大家无怨无悔干部都是带头人。这是山东水泥厂今天企业干群关系的真实写照。
十年前,张才奎接手这个厂时,情形完全不同。九年间曾有十一任厂长被轰下台或被撤换,职工们历数企业当时的情况:“上班自由散漫,车间岗位脏乱,干部说话不算。”企业拥有五十五万吨的生产能力,但年产量仅七万多吨,经济效益在全国六十七家骨干水泥企业中连续十一年倒数第一,要账的挤破门,一千多人的厂子有三百多人要求调走。
在这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张才奎看到:职工的心和破了包的水泥一样散,掺上水才有凝聚力。这“水”就是严以律己、带头实干、富有人情味的领导班子。
他向全厂职工承诺:“若发现我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愿从身上割下一斤肉补上。”十年来,他率领的班子清白如水,甚至连上级按承包合同兑现给他的二十多万元奖金,他都转为厂长奖励基金,用于救助困难职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他给班子成员定下规矩:每逢检修改造,劳动突击,班子成员要冲锋陷阵。过去清理电除尘,厂里出高价都没人干,张才奎第一个爬上四十多米高的架子上,干一天下来,人都成了“水泥雕塑”。当时正逢水泥大窑检修,打窑皮是厂里最受罪的活,“打一层窑皮,脱一层肉皮”。张才奎把湿麻袋往身上一披,第一个钻进70多摄氏度的高温窑内,安全帽烤软变形了,“大头鞋”也烙得直冒烟,他的手臂上至今还留着被烫伤的疤痕。“我是拉地排车出身,这点苦算什么?”职工们真服了:跟着这样的带头人,再不卖力干就昧良心了。
他给厂子立下一套严格的制度,共8章41条。有违者,六亲不认。一次,他的亲戚到厂里买几吨水泥,想通过他的关系便宜些,张才奎却拗上了死理:按厂里规定,分文不让。为了维护制度的权威,他也曾付出了血的代价。由于严格管理触犯了个别人的利益,张才奎曾两次遭报复暗袭,一次被打伤缝了24针,但伤愈出院后,一身正气的张才奎在全厂职工大会上说:“谁违反了厂规厂纪,我照样收拾他。”
人心齐,泰山移。建厂后18年没有为国家赚一分钱的山东水泥厂,在张才奎上任后第一年就实现了扭亏为盈。企业一年一大步,职工收入也是节节高,但这时候张才奎又定下一条死规矩:厂领导只拿一线工人平均奖的1/3。1992年底,职工们看不过去了,自发捐资10万多元,要奖励他们的厂长。这笔奖励,张才奎当然分文不收,面对广大职工的深情厚谊,张才奎眼含热泪,给全厂职工写了封信:“全体干部职工、父老兄弟们用真诚的心给了我天大的厚爱,……不把山东水泥厂搞成一流企业,不把我的干部职工、父老兄弟姐妹带上富裕的康庄大道,不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死不瞑目。”
以人为本实施成本管理
山东水泥厂依靠“以人为本抓班子带队伍”,凝聚了全厂职工曾经涣散的人心。他们又把“以人为本”运用到成本管理之中,创造出一套“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体系,就是把职工当作成本管理的主体,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成本管理积极性,发挥每个职工的智慧、技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为了使职工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山东水泥厂首先在职工中进行了成本教育。1990年,全厂职工苦干一年,生产水泥25.5万吨,但赢利却仅有区区1.2万元。活没少干,力没少出,为什么企业就是不赚钱?山东水泥厂抓住这个事例,在全厂职工中发动宣传,使每个职工都认识到,成本是通过企业所有工序,通过每个职工的手开支和消耗而形成的,控制成本的关键就在每一张进货单上,在每一个岗位上,在每一个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笔上。
通过这样的教育,全厂干部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主动对原来粗疏的计量设施和计量工作体系进行彻底的清理,重置和改善了计量设备48件(套),修订增订消耗定额280项,新建立和修订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制度、管理标准72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计量不准、定额有水、制度空洞、数据有鬼”的混乱状况。
同时,重建成本指标体系,以现行市场价格和当年计划产量为依据,倒推出水泥综合成本以及各种成品、半产品的目标制造成本,依据目标成本确定各项管理费用和消耗定额。然后把指标层层分解,逐项落实,谁接受不了就让位。全厂共分解成本指标1.5万个,人均背10个。
为调动每个职工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把职工收入与成本费用控制挂钩浮动。动力分厂是耗油大户,12台空压机每月耗油1200公斤。为降低油耗,分厂领导带领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老工人对每台空压机进行技术测量和检修,根据各种机型缸体磨擦面的润滑面积计算出每分钟的滴油数,既保证了设备润滑又降低了油耗。仅此一项,每月节油340多公斤,降低消耗2000多元。
人本特色的成本管理使山东水泥厂的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即使在近年来水泥价格低迷、不少水泥厂都亏损的情况下,山东水泥厂的经济效益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从1990年到现在,水泥产量10年增长近10倍,达到220多万吨,年均增长24%,而利润却从1990年的1.2万元,增加到今年预计3000万元,增长了20多倍,年均增长118%。利润增长率是产量增长率的近5倍。
以人为本激发生产力
山东水泥厂原有的两条生产线均是70年代设计安装的,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问题,自投产以来,年均产量仅为设计能力的1/8。1990年后,厂里先后对两条生产线进行了十几次小改小革,但到1994年,先天不足的1号窑已是“重病缠身”,落后的工艺设备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按照当时流行的“不技改等死,技改找死”的说法,停下1号窑似乎是最实际的做法。但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厂领导班子决定,对1号窑进行技术改造。为避免“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的尴尬局面,只有压缩投资,压缩工期,尽最大可能降低技改成本。
1号窑改造成功与否,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全厂职工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技改工程中,缺资金,职工们一周时间就筹资1450万元。一位老职工把自己留着养老的2万元交上了,他说:“我相信这届班子。”工期紧,从破土动工那天起,全厂干部职工,甚至连家属都参加义务劳动。在改造工程中,凡是自己能干的,绝不请施工队,职工和家属们奉献了4万个工日,为工程节约300多万元资金。工程中需要钢筋,职工们硬是从拆除的混凝土中砸出废钢筋230吨。
为了赶工期,不少工人在工地上安营扎寨,40多天不回家;有的工人为了突击安装一台设备,三天三夜不下火线,累得吐血。就这样,1号窑改造仅用了4500万元投资,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正常需要2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程,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拆除、当年施工、当年点火、当年达标的奇迹。
这样的奇迹后来在2号窑改造、3号线建设中又一次次重现。
2号窑改造,厂里决定利用春节生产淡季进行。投资4980万元的技改工程,仅用了48天就完成了,并实现“当月达标,次月达产”。
1998年,济南市下决心治理大气污染,决定关闭市区内的两家水泥厂,确定由山东水泥厂承担两家水泥厂迁建任务。厂里立足高起点,决定新建一条日产水泥2000吨的3号生产线。同样的生产线建设,投资最少需要7个亿,工期最少需要18个月,但山水人却敢于叫板,提出要建设一条“工期最短、投资最省、达标达产最快”的国内样板示范线。他们把1号窑和2号窑改造的经验应用到3号线的设计施工中,与设计单位一起对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反复修改优化,并将多年来积累的成本控制经验移植到工程建设中来。
在3号线建设中,“高标号水泥般的凝聚力”再次聚变出巨大的能量。全厂职工投入义务劳动15万人次,清挖、回填土方22万立方米。厂里在岗位人员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抽调人员组成突击队,把以前的四班倒改为三班倒,后来又改为两班倒,职工们毫无怨言。当耐火材料运抵现场,刚下夜班的工人捋起袖子就加入到突击队伍中,将1000多吨耐火材料倒运至工地。
铺设电缆,由于需要动作一致,许多工程都是请部队帮助。但在3号线建设中,山水的职工自己干,在高高的电缆桥架上,在阴暗的地沟内,职工们齐声喊着铿锵的号子,步调一致,把1000公里的电缆铺设到位。
奇迹再次出现了,整个3号线建设,投资不到3亿元,工期仅10个月,并实现当月达标,次月达产。他们为这个工程算了一笔账,仅节约投资一项,减少贷款3亿多元,年节约财务费用2000余万元。减少固定资产约3亿元,每年减少折旧成本2000余万元。按年产水泥80万吨计算,每吨水泥节约成本50多元。
记者伴随着下班的军号声结束了采访,这也是山东水泥厂又一个丰硕的工作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和国家邮政局联合召开人民日报收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
努力做好人民日报征订工作
本报北京12月5日讯 记者冉永平报道:中宣部、国家邮政局今天在京召开人民日报收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精神,动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抓紧抓好人民日报征订工作。
中宣部副部长王晨在今天的会议上指出,人民日报的发行工作,一直得到全党的关注和支持。今年中办《通知》强调,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是党中央直接掌握并用来指导全党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订阅人民日报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必备条件。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按照中办《通知》精神,认真负起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人民日报发行任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亲自指导,党委要有专人负责。党委组织、宣传部门要把人民日报的发行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有关部门要继续坚持和推广“代收代订”、“集订分送”等做法,确保2001年度人民日报发行稳中有升。
王晨强调,要继续执行关于人民日报订阅范围的规定。党的各级机关、城镇党支部、农村乡一级党的委员会和有条件的党的村级组织,政府各级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企事业及所属单位,大专院校及所属系(室),中小学校,解放军、武警部队连一级建制以上单位,各级党委、政府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订阅人民日报;民航、铁路、客轮、宾馆要订阅一定数量的人民日报供旅客阅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处理好党中央机关报和地方党报的关系,切实把人民日报发行工作放在报刊发行、订阅的首位,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报刊要首先保证用于订阅人民日报。
国家邮政局局长刘立清讲话要求,各级邮政企业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人民日报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各地邮政局一把手要亲自负责人民日报的收订工作,逐级落实责任制。邮政报刊发行部门要准确掌握本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人民日报的收订完成情况,杜绝出现人民日报订阅空白点。在开展集订分送和代收代订工作的地区,要注意执行和落实好集订分送和代收代订的有关规定,并负责同相关单位做好报刊订阅量和报刊订阅款的交接工作,避免发生漏订和错订。
人民日报社社长白克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坚定地贯彻中央的要求,大力支持人民日报的工作,为办好人民日报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的关怀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给我们以很大鼓舞,人民日报编委会和报社全体同志深深感到肩负工作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勤奋工作,更好地负起党中央机关报的使命,努力把人民日报办得高出一筹,不辜负党中央的重托,不辜负各地党委、政府和全党全国人民的期望。我们坚信各级党委、各个单位能够认真落实中办《通知》精神,搞好2001年人民日报的征订工作,实现稳中有升。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深圳荣获国际“花园城市”桂冠
本报深圳12月5日电 记者胡谋报道:2000年度国际“花园城市”竞赛今日落幕,深圳市夺得人口最多级别(100万人以上)城市第一名,成为中国首座获得这顶桂冠的城市。
被人们誉为“绿色奥斯卡”的国际“花园城市”竞选,涉及城市环境管理、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当代人类重要议题,是经联合国认可的国际竞赛。它由成立于1957年的国际公园与康乐设施管理协会负责。目前全世界只有26个城市获此殊荣,其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只有加拿大的多伦多和巴西的萨尔瓦多。
本次评选共有来自23个国家的45个城市参赛,决赛中,中国唯一的参选城市深圳与美国的芝加哥、菲尼克斯,南非的比勒陀利亚和俄罗斯的诺夫哥罗德等国际名城相遇,经过紧张的角逐,深圳终以自己的城市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评委,一举夺魁。
在本次竞评活动中,国际花园协会还通过决议,将2001年度国际“花园城市”竞赛的主办权交给深圳。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上海互联网络交换中心开通
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七大子项目之一———上海互联网络交换中心12月4日建成开通。上海互联网络交换中心是我国第一个地区性的宽带互联交换中心,采用分布接入、集中管理的运作模式。迄今,已有13家互联网单位加盟。(据新华社电)
思茅将建国家级林业开发区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现代林业开发区将落户云南思茅地区。思茅现代林业开发区范围包括思茅地区9县1市,约45385平方公里,项目建设期为10年,预计总投资43.69亿元。(张帆)
湘西九百多贫困户住上新房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农村实施“扶贫建房工程”,到目前为止,投入建房资金480万元,帮助1100多户贫困户建房,已有960户贫困户住进了新房。建房标准为一户2口人以下(含2口人)帮建2间,3人以上建3间,每间20平方米左右。
(吴兴华)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