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2月5日人民日报第12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2-0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广播电视通山村(图片) '...

第12版(摄影)
专栏:摄影报道

  广播电视通山村
  重庆,以山城美景闻名于世,成为直辖市之后,所辖40个区、县大多处于山区。像城口县、巫溪县等,地处大巴山脉,山高谷深,交通困难,经济比较落后。广播电视盲区大部分在这些贫困山区。
  为达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重庆市广电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跋千山涉万水、吃千辛万苦、历千难万险,使“村村通”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
  从这组镜头,可窥见重庆“村村通”建设之一斑。
  金玉玺王良元摄影报道
  城口县广电技术人员涉水送器材。
  苗族山寨收看电视直播节目。
  区乡广播电视站的同志与村民一起,爬山涉水运送广播电视设备。
  重庆市巫溪县广电局工程技术人员为前河乡板棚村安装天线。
  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在村广播电视室收看电视节目。 OZh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摄影)
专栏:

  秦岭深处筑路劲旅
  日前,西部大开发的“龙头”、“十五”国家重点工程西安—南京铁路建设工地传来捷报:地处秦岭山区的桃花铺1号双线电气化铁路加宽超大断面隧道月掘进完成118米,创造全国铁路同类施工新纪录。
  创造这一新纪录的中铁工程有限公司是在国企改革中诞生的一支铁道建筑新军,队伍实现年轻化、知识化,管理层人员90%为大学本科毕业,技术工人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他们以献身西部开发、必保国优重点工程为己任,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掌握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钻爆法隧道掘进施工方法,从掘进、爆破到出渣、衬砌,以最合理的设备配套模式,科学管理、精心操作,克服秦岭山高谷深、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等种种困难,终于成功地刷新了国内隧道掘进纪录,成为一支铁路建设新劲旅。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影报道
  艰巨的工程锻炼了队伍,新老技术人员同心同德团结协作。
  秦岭山谷深处车轮滚滚,西(安)南(京)铁路工地热气腾腾。
  计算机控制的激光导向钻孔台车向隧道深处推进。(附图片) OZh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摄影)
专栏:

  民营企业争创一流
  河北省河间市古时曾被誉为“京南第一府”。如今该市电线、电缆民营科技企业达625家,年产值60亿元。其中,宝丰线缆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国际型民营线缆企业。
  创办于80年代的宝丰起初只是几个农民合伙的生产小作坊。创办者郑保忠、郑保祯兄弟等艰苦创业、大胆革新,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新品种,并且把目光瞄准国际同行业。1995年宝丰公司从芬兰诺基亚公司引进1—10K一步法硅烷交联生产线和35—110KV高压交联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电缆生产空白。1997年又与芬兰诺基亚麦拉菲尔公司达成长期合作协议。1999年引进750KV特高压交联电缆,使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中国唯一的世界电缆协会成员。在管理方面,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强调职工人品同产品质量一样重要。他们将孝敬父母、邻里和睦作为考核职工的重要条件。总经理郑保忠总爱说的一句话是:“技术不会可以学,人品坏了就会损害公司形象,砸宝丰的牌子。”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使公司不断上新台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总经理郑保忠于1999年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
  陶源明 马平摄影报道
  技术人员用先进仪器检测产品。
  科研所内攻关忙。
  公司副经理郑保祯(右)向河间市委书记回建汇报生产情况。(附图片) OZh品论天涯网


第12版(摄影)
专栏:来稿点评

  拍片要抓魂
  蒋铎
  眼下,“西部大开发”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一拨又一拨的文字记者纷纷奔西而去,摄影记者当然也不甘落后。“西部大开发”是个极为庞大的工程,新闻资源极其丰富。从时间上说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新闻摄影究竟怎样反映这个重大的主题,或者说手拿相机的记者该如何为这个世纪工程添砖加瓦?近来新闻摄影界已开始认真做一些理论上、实践上的探索。因此,今天当我们看到身在西部的新疆日报摄影记者姚新生这幅作品时,就感到特别的亲切。这幅作品有几点值得一说:
  一、选材好。他选择的切入点是,在西部大开发中,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用相机反映西部开发,可以拍大漠、草原、雪山等魅力独特的壮丽景色,也可以拍已有的厂房、公路、桥梁等大场面。姚新生表现的是人。人为万物之灵,西部的开发要靠人,靠人的聪明才智,靠人的观念变化,靠人的奉献精神,靠人的辛勤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摄影表现西部的确要用镜头着力拍摄人。这幅照片表现的人物是库尔勒一家纺纱分厂的一位维吾尔族副厂长牙森江·吐尔逊,意在透过这个人物说明千千万万少数民族干部在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立意和选材都得当。
  二、表现手法比较朴素。有些照片为了表现少数民族特点往往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也不问是干什么,不论是否合理,都要求被摄者换上民族衣帽,像演戏似的。这幅照片没有追求这些表面的东西。现场光比较暗,但为获得丰富的影调层次,作者没有用闪光灯,拍摄难度比较大。这说明作者有扎实的基本功。
  三、有不足。中国绘画讲究气韵生动,要求画面笔墨流畅,新闻摄影虽无笔墨可言,但同样要求形象富有生气。这幅照片的欠缺在于不够生动。拍摄具体情况不了解,只感觉被拍摄的两个人在镜头面前表情有些拘谨、僵滞。所谓生动,主要是指成功地表现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照片里缺少这个,就等于缺了魂,就很难把读者吸引住。这是很可惜的。在本报平日收到的大量来稿中,这种毛病较为常见,其原因往往与记者采访不够深入有关。相信如果花较长一点时间,与被采访者有更多的沟通,作更深入的观察,就有可能抓拍到更生动感人的瞬间。
  在西部大开发中,一批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并担任重要角色。新疆罗布淖尔纺织集团公司库尔勒棉纺织分公司是新疆棉纺行业的创汇大户,担任公司纺纱二分厂副厂长的牙森江·吐尔逊(左,维吾尔族)工作中独当一面,善于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深得职工的信赖。 姚新生摄(附图片) OZh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