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1月8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1-08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伊斯兰首脑会议即将召开 巴拉克反对派遣维和部队 '...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斯兰首脑会议即将召开
巴拉克反对派遣维和部队
以和平组织批评政府扩建定居点
  新华社德黑兰11月6日电 (记者刘国远)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瑟费6日指出,即将召开的第九届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会议将重点讨论巴勒斯坦问题,与会各国领导人将谋求采取坚决的行动来帮助巴勒斯坦人民争取其合法权利。
  与此同时,伊朗总统哈塔米6日呼吁伊斯兰国家在即将召开的首脑会议上捍卫巴勒斯坦人民的权利。
  他说,伊斯兰国家必须有所准备,以便在首脑会议上通过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适当决议。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6日电 (记者戚德良)以色列总理巴拉克6日在这里表示,以色列政府决不接受联合国向巴勒斯坦自治区派遣维和部队。
巴拉克说,联合国没有必要向巴自治区派遣这样的维和部队,因为联合国部队以观察员身份无法协助平息以巴冲突,反而会使以巴局势更加复杂化。
自9月底以巴爆发流血冲突以来,巴方强烈谴责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动用坦克、武装直升机等重武器镇压巴勒斯坦群众,并提出联合国向巴自治区派遣2000至3000人的维和部队,以监督以军的行动和督促双方结束冲突。以政府不同意巴方的这一要求,反对将以巴冲突国际化。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7日电 (记者楼坚)以色列最大的和平组织“现在就和平”7日发表声明,批评巴拉克政府继续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犹太人定居点,称此举将对和平进程产生不利影响。
声明说,在最近提交议会讨论的2001年度预算草案中,政府为这些定居点的建设共拨款12亿谢克尔(约合3亿美元)。
“现在就和平”领导人戈兰在声明中说,巴拉克政府在定居点问题上与前任内塔尼亚胡政府“没有本质的不同”,巴拉克虽然自称要坚持和平道路,却不愿停止定居点建设。这将无法使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相互建立起信任。
戈兰还说,正是扩建定居点的政策导致了巴勒斯坦人民对和平进程的失望,进而演变成长达5周的以巴流血冲突。戈兰最后强调说,扩建定居点政策将成为以色列走出冲突泥潭的最大障碍。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科技大观

  臭氧空洞亮黄牌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 王庚辰
来自美国宇航局新闻公报的消息说,2000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2900万平方公里,这是迄今为止观测到臭氧空洞的最大面积。那么南极臭氧洞是怎么回事?大气中的臭氧空洞还会持续多久?
其实,人们对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并不陌生,它由三个氧原子构成,是普通氧气的同胞兄弟。通过长期研究,科学家们证实,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组份,它是由于大气中的氧分子被太阳的紫外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再与周围的氧分子迅速结合而形成的。在地球大气中,大约有90%的臭氧含量集中在离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高度范围内,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气臭氧层。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只占大气的百万分之几,其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0.9×10-10克。如果把地球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都集中在地球表面上,则它只形成约3毫米厚的一层气体,其总重量也不过为30亿吨左右。然而,它对地球大气中的化学、辐射和动力学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掉太阳紫外辐射中绝大部分对生命有伤害的紫外辐射,从而使地球上一切生命免受过量太阳紫外辐射的伤害而得以正常生存和繁衍。可以毫不夸大地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就像离不开水和氧气一样离不开大气臭氧层,大气臭氧是地球上一切生灵的天然保护伞。
对大气中的臭氧的较系统观测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从那时起在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对大气臭氧的全球观测系统并按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的统一规范对大气臭氧进行着日常业务观测。观测结果表明,较长时间以来,全球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没有发现有明显变化。但是1985年,人们未预料到的事发生了,这一年,英国科学家乔·弗曼等人首次报道,1980—1984年间,南极上空每年春季(即10月)臭氧含量与同年3月相比大幅度下降,出现了臭氧洞。这对人类自身的生存构成了威胁,从而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大众的普遍关注,并构成了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所谓南极臭氧洞是指南极地区上空大气臭氧总含量季节性大幅度下降的一种现象,并非臭氧完全消失出现了真正的洞,南极臭氧洞通常于每年8月中旬开始逐渐形成,10月中、上旬达到最大面积,并于11月底或12月初臭氧洞消失。对迄今已掌握的卫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南极大陆上空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明显减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2年10月南极上空首次出现了臭氧含量低于200DU(DU为多普逊臭氧单位)的区域形成了臭氧洞,在随后的几年里臭氧洞的面积不断扩大,洞内的臭氧含量不断降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臭氧洞继续发展,臭氧洞的最大面积已由80年代末的2000万平方公里左右扩展到目前的大约2900万平方公里。
南极上空臭氧层的严重耗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南极臭氧洞的形成?究竟谁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元凶?自1985年首次关于南极臭氧洞的报道以来,科学家们围绕南极臭氧洞的形成原因开展了大量地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工作,在一段时间内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先后提出了多种假说。到目前为止,基于大量研究结果,科学家们已基本上取得了共识,即认识到南极臭氧洞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是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CFCS)等导致了大气臭氧层的破坏。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以及灭火剂中广泛使用性质稳定、不易燃烧、价格便宜的氟氯烃物质以及性质相似的卤族化合物,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滞留的时间很长(有的可达100年以上)容易积累,当它们上升到高层大气之后,在强烈太阳紫外辐射作用下会使臭氧分子遭到破坏。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等物质对大气臭氧的破坏是全球性的,在南极地区,只是由于其上空特殊的热力和动力学条件才造成了臭氧含量的季节性大幅度下降,形成了臭氧洞。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指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氟氯烃等物质会使大气中的臭氧遭到破坏,随后联合国环境署制定了“世界保护臭氧层行动计划”,80年代初一些国家率先开始了保护臭氧层的行动,并于1985年2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呼吁各国政府采取联合行动,保护臭氧层。1987年9月,36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的140名代表和观察员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集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进一步提出了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具体措施和方案。到目前为止,《议定书》的缔约方已达到165个之多,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对保护臭氧层工作的重视和责任。不仅如此,联合国环境署还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提高参与保护臭氧层行动的积极性。
我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非常关心保护大气臭氧层这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早于1989年就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先后积极派团参与了历次的《公约》和《议定书》的缔约国会议,并于1991年加入了修正后的《议定书》。我国还成立了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并完成了《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逐步淘汰国家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我国已于1999年7月1日冻结了氟氯化碳的生产,并将于2010年前,全部停止生产和使用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
全球范围内大气臭氧层的耗损和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是大自然报复行动,是人类自己酿制的苦果,人类要为此付出代价。近20年来,全球平均臭氧浓度每10年约减少3%,南极和北极上空臭氧耗损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群集中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冬季连续观测到了1957年以来的最低臭氧值,在青藏高原地区上空夏季也出现了臭氧的低值中心。这些观测事实表明,在全球范围内,大气臭氧层确实在变薄,在高纬度地区尤为明显。科学家们预言,这种臭氧层变薄的过程还会继续下去。那么,这种令人担心的臭氧层变薄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呢?科学家们的回答是,这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最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森预告,臭氧洞可望在30—40年后消失,显然,这是一种比较乐观的估计。按照目前科学界对大气臭氧层耗损原因的认识,臭氧层变薄主要是由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引起的,目前,这种物质在大气中的浓度还在继续增加,即使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约定,在2000年前全世界都停止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实际上已不可能),但由于这种物质在大气中寿命很长,它们在大气中的浓度也还会继续增加,并可能在21世纪初达到最大值后,才开始逐渐减少。这就意味着,如果大气中的一些基本过程没有明显变化,那么大气中臭氧的耗损会一直延续到21世纪中期以后。当然,大气臭氧层变化涉及到发生在大气中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其中有些问题目前尚未被科学家所认识,因此,上述预言在科学上均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人类应当从臭氧空洞出现这一事实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目前臭氧层耗损可能导致的恶化人类生存环境的后果采取相应对策,并应当刻不容缓地采取行之有效的坚决行动,确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臭氧层。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钻石在闪光
  ——纳米比亚纪行之四
本报特派记者 李新烽
奥兰治河是纳米比亚与南非的天然国界线,从下游向北是闻名遐迩的纳米布沙漠,在当地语言中,“纳米布”意为“大平原”,特指大西洋沿岸那浩瀚的沙海——漫漫黄沙,一望无垠。可别小瞧了这片黄橙橙的沙漠,它比黄金还值钱,在它下面埋藏着大量闪闪发光的钻石……
1908年4月,在纳米比亚西南沿海的吕德里茨湾附近,一名铁路工人拣到几块钻石矿石,经鉴定证实后立即引起轰动,随即掀起一股“挖钻热”。由于这一地区钻石资源相当丰富,人们运用十分简单的工具就能从表层挖出钻石,当时的德国殖民当局立即宣布这一区域为“禁区”,接着又授权一家德国公司专事钻石勘探和开发。次年2月,德国政府在柏林成立了钻石局。从发现钻石后的短短6年时间里,这一地区出产了460多万克拉的钻石,按当时的价格计算,产值高达700万英镑。
纳米比亚的钻石生产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1915年,南非白人政权替代德国统治西南非洲,允许当时的9家德国公司从事经营,恢复了一度停滞的钻石业。1920年,南非当局与德国达成协议,成立西南非洲钻石联合有限公司,受控于南非德比尔斯公司。1944年,矿业巨头南非英美公司作为工程和咨询机构加盟该公司,加速了纳米比亚的钻石开发。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后,政府实施保护矿业资源、刺激矿业发展的政策,组建矿业和能源部,统一管理和协调全国的矿业资源和开发,制定并通过了《矿业勘探和开采法》、《外国投资法》等法规,鼓励私人和外国投资者积极参与矿业开发,并将戴比尔斯公司改组为“纳米比亚—戴比尔斯钻石有限公司”,纳政府与戴比尔斯公司各持一半股份,从而结束了戴比尔斯公司一统天下的垄断局面。
位于奥兰治河入海口的奥兰治蒙德是纳米比亚的钻石生产中心,也是纳米比亚—戴比尔斯钻石有限公司的大本营。该公司拥有职工6000多名,钻石产量占全国90%以上。随着近百年不停地开采,纳米比亚陆地矿石的品位正在不断下降,近年来海洋钻石开采发展迅速,海洋钻石的开发比重逐年加大,已占到全国钻石总产量的1/3左右。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海洋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纳米比亚近海已出现了海洋矿区。戴比尔斯海洋钻石公司和南非资本的海洋钻石开采控股有限公司在海洋矿区竞争激烈。纳米比亚矿业和能源部官员告诉记者,海洋钻石生产方兴未艾,前景广阔,仅海底钻石资源的开发就可使纳米比亚的钻石产量在相当长时期内稳居世界前五名。
纳米比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居非洲第四,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的矿藏有钻石、铀、铜、铅、锌、金等。采矿业是纳米比亚的传统支柱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近年来一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其中钻石生产在采矿业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年产140万克拉左右,居世界前五名之列,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和商品出口总值的约30%。由此可见,钻石产业为纳米比亚国民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热线

  菲律宾总统面临弹劾案
本报驻泰国记者 孙伟
  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自上月被控收受巨额贿款以后,来自国会弹劾和反对派逼迫辞职两方面的压力迅速增大。当地舆论认为,他已是“四面楚歌”,总统宝座“风雨飘摇”。
事情缘起10月9日的一次记者会。南伊罗戈省省长辛森在会上指控埃斯特拉达两年来收受非法赌博业主约800万美元的贿赂,并抽取该省270万美元烟草税据为己有。菲国会众议院迅速作出反应,10月18日即由41名众议员联署提出对总统弹劾案,列出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多项指控,众院于23日正式启动弹劾程序。与此同时,反对派也对总统施压,迫其辞职。10月12日,最大的反对党全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总书记、现任副总统阿罗约辞去她所兼任的菲政府社会福利部长职务,并敦促总统辞职。此后至今的20多天,政府贸工部长、粮食署长和总统的5位经济顾问相继辞职;埃斯特拉达领导的民众斗争党在国会内的40多位党员宣布退党,其中包括众参两院议长、众院司法委员会主席和经济事务委员会主席。伴随着政府、议会要员纷纷“倒戈”,反对派还组织了大规模群众集会要求总统辞职。
菲律宾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昨天审议通过了弹劾总统案。按照法定程序,弹劾案将交众议院全体会议审议。众院有250个议席,现有218位众议员。在超过现有众议员的1/3即73位同意后,即可将该案送交参议院审议。目前在弹劾案上签名同意的已有99位众议员,预计将于本月13日召开的众院审议弹劾案会议上,该案无须表决即可直接提交参院。有24个议席的参院现有22位参议员,如超过2/3的参议员批准弹劾案,总统将被弹劾下台。按照菲律宾宪法,总统享有刑事豁免权。但埃斯特拉达一旦下台,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这种局面,埃斯特拉达总统表示决不会在反对派的压力下辞职,而希望通过法律程序解决问题。他一直否认关于收受贿赂的指控,在未来参院的弹劾程序中,他将有机会作出说明和澄清。
据菲律宾“社会气象站”全国调查网昨天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44%的菲律宾人不希望埃斯特拉达下台,29%要求他下台,26%表示对此事不甚了解,而无法表态。菲政府的20名部长昨天发表联合声明,反对不经过法定程序而逼迫总统辞职,同时表示他们自己也不会辞职。军队和警察系统也已表示反对超越法律程序对总统施压,武装部队总参谋长雷耶斯说,“任何个人和团体都没有理由煽动支持和公开主张超超法律的行动,因为已有宪法程序去解决目前困扰我国的境况”。看来埃斯特拉达的命运要由参院依照法律程序决定。在参院中,目前表示支持弹劾案的有10位议员,而弹劾案需要至少15票赞成才能通过。
这起危机发生以来,加剧了菲律宾经济原已严峻的形势,导致外资驻足观望,菲律宾币值下降,从不久前的44比索兑1美元,迅速跌至上周的51比索兑1美元。因此,无论国会还是埃斯特拉达本人,都希望尽快结束弹劾程序,以免国家政治经济形势更趋恶化。(本报曼谷11月7日电)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意使馆庆祝中意建交30周年
本报罗马11月6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中国驻意大利大使程文栋今晚在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和意大利建交30周年。意大利外长迪尼等各界人士出席了招待会。
程文栋大使致词时说,中意建交30年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各个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经贸合作卓有成效,高层互访频繁,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全面深入发展。中意友好合作关系有着良好和广阔的前景。
迪尼致词时说,两国建交30年来关系不断加强,友谊日益巩固,经贸、文化合作和高层互访不断取得进展,双方更加相互了解,相互尊重,使互有差异的文化成为追求共同目标的常新动力。中国在很多场合多次表现出的不偏不倚和温和立场使这个伟大国家成为亚洲和世界稳定的因素之一。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总统会见穆沙拉夫
据新华社阿拉木图11月6日电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6日晚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会见了巴基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上将,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双边合作前景交换了意见。
阿富汗局势是两国领导人会谈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纳扎尔巴耶夫表示,为使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哈愿同阿富汗所有运动或团体建立联系并进行谈判。穆沙拉夫对此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哈方为调解阿富汗冲突、巩固地区安全和稳定所作的努力是积极和富有建设性的。
两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哈巴已成为国际毒品走私走廊。纳扎尔巴耶夫表示愿与巴方密切合作,在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巴基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建立“毒品安全地带”。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扎菲会见戴秉国
据新华社突尼斯11月6日电 (记者刘上阳、顾康)的黎波里消息: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6日在首都的黎波里会见了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戴秉国率领的中共代表团。
卡扎菲说,利比亚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并努力推动非洲国家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最近在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推动了非中合作,利比亚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卡扎菲还请戴秉国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戴秉国也转达了江主席对卡扎菲的问候和祝愿。
中共代表团是应利比亚总人民委员会邀请于5日抵达利比亚进行为期3天的友好访问的。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劳动新闻》发表文章
  敦促美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
本报平壤11月7日电 记者张兴华报道: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署名文章,重申朝鲜将本着互相尊重主权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发展朝美关系做出富有诚意的努力,敦促美国采取行动推动朝美关系正常化早日实现。
文章说,最近朝美关系出现值得肯定的变化。改善朝美关系的活动日益活跃,反映了两国人民的愿望、利益和目前国际关系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文章指出,近年来,朝美间保持了多种形式的接触和对话。其中,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赵明录作为金正日的特使于10月首次访美,与美国总统克林顿等人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发表了朝美共同努力改善两国关系的历史性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阐明了改善朝美关系的一系列问题,明确表达了朝美改善关系的立场,具有国际法效力。朝美双方有义务履行这个联合声明。
文章说,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不久前访问朝鲜,向金正日转达了克林顿的亲笔信,并就两国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了诚挚的磋商。这次访问对于加深奥尔布赖特对朝鲜的认识和理解是有帮助的。文章指出,早日实现朝美关系正常化是朝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希望同美继续平等对话
新华社莫斯科11月7日电 (记者盛世良)俄罗斯政界要人在美国总统大选投票前夕纷纷发表谈话,普遍认为大选结果对俄美关系不会产生原则性影响,希望两国继续进行平等对话。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普里霍季科6日对俄通社—塔斯社记者说,俄当局准备同美国任何一位总统领导的政府合作,希望在双边和国际事务等各领域同美国发展互利关系。
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7日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说,不要仅根据某个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演说来判定其对俄态度的好坏。他说,莫斯科已经有同美国两党首领打交道的经验。
国家杜马俄共议会党团领导人久加诺夫同日指出,美国两大党在基本价值观上并无根本差别,两党领袖都将在全球范围内强硬地维护美国的利益。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十一月七日,俄罗斯部分社会团体在莫斯科举行集会,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八十三周年。图为一位参加集会的市民手举列宁的画像。
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摄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总统大选开始投票
本报华盛顿11月7日电 记者任毓骏报道:美国总统大选今天早上开始投票,预计美国东部时间今晚午夜时分将见分晓。记者日前分别采访了共和、民主两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和戈尔的竞选总部,双方官员均表示愿意继续与中国发展关系。
今天早上,美国选民已开始投票选举下任总统,而两位总统候选人分别回到各自的老家等待选举结果。在竞选的最后一天,戈尔连续奔波30个小时,他乘坐空军二号专机,前往艾奥瓦州、密苏里州、密歇根州、佛罗里达州,最后回到家乡田纳西州。布什一天之内奔走于田纳西、艾奥瓦、威斯康星和阿肯色4州,最后回到老家得克萨斯州。在一些州,两位竞选人几乎是前脚走,后脚到,可见今年选情竞争之激烈。
11月2日和4日,记者分别在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和田纳西州首府纳什维尔采访了布什和戈尔的竞选总部,双方发言人在谈到其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时,均表示其政策将具有连续性,继续与中国发展关系。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奥姆真理教一骨干被判刑8年
新华社东京11月7日电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6日判处奥姆真理教骨干大内利裕8年徒刑。
据调查,大内于1989年2月在教主麻原彰晃的指使下,在杀害该教信徒田口修二时替凶手望风,并于1993年6月将修行中死亡的教徒尸体烧毁。东京地方法院的判决书说,尽管大内是受其教主唆使,但他参与杀害无辜,手段残忍,罪不可恕。
迄今,东京地方法院已对参与犯罪的多名奥姆真理教骨干判刑,其中有的被判死刑。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打捞核潜艇遇难者遗体即将结束
据新华社莫斯科11月7日电 (记者盛世良)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库罗耶多夫7日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打捞“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乘员遗体的工作即将结束。
他说,俄潜水员目前正在巴伦支海核潜艇失事地区进一步考察艇身和海底。由于他们对情况最了解,因此结束作业的最终决定将于近期由他们作出。
俄北方舰队新闻处主任说,潜水员查明,“库尔斯克”号第三至第六隔舱成功地起到了屏障作用,未让爆炸的冲击波毁坏潜艇上的核反应堆。他透露,潜水员未进入第五舱,因为通往第五舱底层的舱口仅60厘米见方,而舱口最小要75厘米见方,潜水员才能通过,遗体可能就在第五舱底层甲板上。但是,潜水员用遥控装置考察了第五舱,并搜集了有关信息和海底资料,这将有助于在明年打捞潜艇时确定技术方案。他宣布,从6日开始的在第四舱寻找遗体的工作业已结束,该舱已经重新焊上。 nyr品论天涯网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专家提醒注意室内放射性污染
据新华社巴黎11月6日电 (记者卢苏燕)法国核安全预防所最近公布的长年测试结果显示,法国有相当一部分住房内的氡含量严重超标。他们借此提醒居民注意采取各种简便可行的措施,减少居室内的放射性污染,预防癌症等疾病的发生。
从1982年开始,法国核安全预防所先后对全国1万多个乡村、市镇进行了居室内氡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法国有0.5%住房的氡含量超过每立方米1000贝克勒尔,而国家规定的警戒值是每立方米400贝克勒尔,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居室的氡含量严重超标。
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是铀等放射性元素蜕变的产物,存在于地表,特别是地下是花岗岩和火山岩结构的地区。它从地下到地表,再从地表到大气,而且非常容易聚集在封闭的建筑物中。特别严重的是,当它和其衍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往往长期滞留在人体的整个呼吸道内,是导致肺癌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ny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