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日期

2000年11月4日人民日报第7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2000-11-04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磅礴的生命活力——孙瑛艺术之旅寻踪 '...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人物

  磅礴的生命活力
  ——孙瑛艺术之旅寻踪
  刘曦林
  孙瑛,1919年11月8日出生于山东高唐县,1937年“七七事变”后入伍,1949年赴台湾,1956年作品入选台湾全省美展,1959年大力倡导中国画革新,1974年定居美国,1982年回国,定居北京,为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949年,孙瑛赴台湾,因“思想左倾”被管训,遂辞去军职,潜心艺术,至1974年定居美国。在五十年代末他已经结束了造型习作阶段,交叉地进行着中西画的创作实验。其西画以水彩风景写生为主,如高雄工厂景色等,块面分明,笔触生动,水分淋漓,已达到相当水平。其中国画除少量纯水墨作品外,则有彩墨风景、彩墨山水、彩墨抽象多种样式,其中彩墨风景多为写生之作,假以生宣,笔墨点染有浓淡枯湿之变化,然而章法却如水彩写生,视野在焦点透视范围之内,线造型与体面造型兼具,并非传统山水之境界和情趣,而是中西相参的现代彩墨写生风景画,受到客体较多的局限。彩墨山水以自然山川为对象,境界博大恢弘,气势壮阔,有笔有墨却无传统皴法约束,常以枯笔挥扫与泼墨泼彩相结合,有具象之景致,又有抽象性之表现,显然是其中国画创新的成熟样式。他在艺术上有强烈的求新求变愿望,又注意充分发挥水墨和宣纸的性能,使传统山水画的气韵生动的美学观念得到现代性的表现。
  孙瑛在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亦曾受到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影响,作彩墨抽象实验。笔者见到他1959年至1969年十年间的抽象画的照片近十张,大多为笔绘,有水墨和色彩在皮宣上渗洇的抽象符号,亦有运用印拓撕贴等法制作者,后者以1969年所作之《宇宙之运转》最为完整。
  此后,定居美国八年,他开始了一段以街头风景水彩画为主的艺术时期。他回忆说:“水墨画不被一般美国人所理解,我初到美国时为了生活以水彩画当地风光。”他为此曾难过———“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更爱祖国的绘画传统,为了生活而画西洋画,痛苦,痛苦。”
  1982年,渴盼叶落归根的孙瑛回国定居,深感中国画的老根还是在它的母土,遂发奋多读书,多写字,对传统中国画做深一层的探索。近十几年是他对既往艺术旅程反思的时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又一个盛期。他逐一检讨自己的旧作,每以长跋抒发艺术感慨,并有《中国绘画之精华及其发展》长篇论文行世,就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观点。
  值得注意的是,他并不因之束缚了自己创造、变革的心手,1993年前后推出了一批布上水墨画,造势雄奇,结构明快,删繁就简,几近抽象,多激情挥洒之作,具有强烈的现代写意意识,而完全摒弃了三十年前的创作作风。
  孙瑛近年艺术上的另一成就是书法。其书法多为行书,行笔较前浑厚,整幅精神日渐生动丰富,每于字形大小、笔画粗细等变化中见起伏跌宕之势,较之绘画作品有同构性,却也分明多了些“思禅堂”主人晚年超逸沉稳的心绪。
  进入耄耋之年的孙瑛确有些思禅静修之想了,但是统贯其艺术之旅的主流却不是静气,而是磅礴的生命活力。当然,孙瑛不会乘马挥帚作那类如行为艺术的表演,但这般激情、气度确在孙瑛的艺术中成为生命的灵魂。
(附图片)
  ←红岩(中国画·一九八五年)孙瑛
  ↑旧金山市中心公园(水彩·1976)孙瑛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掇英

  灵魂,在犷悍中孕育
  ——读南海岩的水墨人物画
  徐恩存
  眼前一幅幅表现藏民的水墨画——《盼》、《热望》、《虔诚》、《荒原》等,令我惊叹,我仿佛近距离地触摸到那一颗颗奇崛、顽强、火热的灵魂;醒悟到:不寻常的灵魂,是在犷悍中孕育的!
  这些作品,大多是雪域高原背景下的藏民肖像式人物,或兼具风情意味的人物;前者着意刻画了人物形象沧桑岁月的粗砺痕迹,及坚毅深沉的线条中所裹藏的灵魂;后者则着意从日常生活中表现了艰窘环境中的生命景观,令人感受到严峻中的温暖。这不仅反映了画家对高原藏民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与体验,更反映出他对那些在犷悍中孕育的顽强灵魂的感受与体悟,并把他们升华为一种象征性意象。
  画家不讳言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画家。他认为现实与现代,仅仅是两个不同形态,艺术就是一切;特别是当世界日益走向“现代”时,反而更令人神往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情感慰藉的、可以直面的现实主义艺术。因此,南海岩以极大的勇气,选择了现实主义艺术道路。
  画家完全从人文关怀出发,全神贯注地刻画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民的真实人性、人情的流露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宗教的精神联系,从而塑造出血肉丰满、坚实生动的藏民形象。
  南海岩为摆脱水墨人物画的概念套路,为着增强水墨人物画的厚重感,做了大量的中西绘画的嫁接与融合工作。经过大量的“转译”实验,他的水墨人物在宣纸上完全“立体”地站起来了。他将西方的摹仿自然与中国的意象造型相结合,丰富了绘画语言,使画面形象既具象逼真,又富于意蕴魅力。
  如果说,艺术有奥秘的话,南海岩绘画的奥秘就在于此——造型的精灵在具象与意象之间飞翔,并找到了最广阔的翱翔空间和潜往深处的最佳途径;掌握了绘画语言的奥秘,便渐入佳境,意到笔随,笔落形出。南海岩的藏民水墨人物画正是这样鲜活起来的。
(附图片)
  ↓阳光灿烂(中国画)南海岩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旅美油画家傅旭八十年代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他曾先后在中国北京,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地举办画展。其部分作品被美国、英国、日本、希腊、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博物馆、画廊和私人收藏。
  他的人物油画肖像曾颇得好评,但近些年来以故国河山为主题的风景画则更为中外观众所喜爱。去年,他在美国波士顿展出了二十余幅以黄山为专题的新作。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在展现黄山千姿百态的风韵中,凸现出其巍峨凛然的中国魂。(下图为傅旭油画作品《山的精神》)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罗珲这位个性独特的青年油画家并不热衷时尚题材,却用纯真少女心理寻找为之神往的“小题材”,反映出女画家的灵性。
  她说:“运用这些符号来表达我的观念,这观念是关于人自身、人与人、人与事物、宇宙之间矛盾与和谐的一种理性关系。”在这里感性的艺术形象承担了如此深奥的理性关系。(上图为罗珲作品《收获》)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市场一瞥

  市场一瞥
  ↑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开创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机构之一。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发挥百年老字号的优势,提高公司在新的市场条件下的生存发展能力,公司大胆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和人员改组,力争重新扮演中国拍卖行业的重要角色。新任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甘学军称:为了体现我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责任,公司着眼于不务虚名,但求品质。将于11月6日在北京举办改组后的第一场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上图为其中国书画专场的重要拍品《万山红遍图》(李可染)。(附图片)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苑风景线

  艺苑风景线
  《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出版
  《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大型画册近日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这套画册共四卷六册,分为中国画卷、油画卷(上、下册)、版画·水彩卷、雕塑·陶艺·壁画卷,收入了1979—1999年间1250余位中国艺术家创作的各类优秀艺术作品1300件,还收入了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的多篇专题研究论文,形象地展现了20世纪最后20年间中国美术的发展状况,是一部资料完备、印制精美、具有收藏与研究价值的中国当代美术视觉历史的经典画册。这套画册由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范迪安主编。
  “第一届全球华人网络美展”即将亮相
  由artkey.com网络艺术村发起并主办的“第一届全球华人网络美展”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美展透过互联网络向全世界同步推进,是全球华人艺术家的第一次大规模、虚拟化的美术展览。目前,“第一届全球华人网络美展”的征件工作已展开,台湾地区已有400多位艺术家的6万多件作品加入。
  “广西贵港风情写生作品展览”将举行
  由中共广西贵港市委、市人民政府与广西美术家协会共同组织的“来自太平天国故乡的写生———广西贵港风情写生作品展览”,经过3个多月的准备,定于11月7日—12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赵公立)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

  话说秦棠
  卢祖品
  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秦棠。我上他家喝茶聊天,欣赏他的画,看他挥毫泼墨,猜想他日后必有大发展。现在看来,我的估计没有错。
  他崇拜老画家张朋,拜他为师。老师说:“可以学我,但不要像我;艺术追求上要求源,不要泥于流,要紧的是走出自己的路来。”学生遵从师嘱,学了张朋,广及百家,无意中发现自己与崔子范有缘。当崔子范绕过许多暗礁走到大巧若拙,洋溢着童心、率真和天趣的风格美的时候,秦棠以其特有的节奏紧步其后,把传统的绘画形态,创造性转变成具有现代审美特征的新形态。
  确实,他的花鸟造型是新的,他的构图、色彩充满春天的气息。
  我想,拿没有色彩的文字来解析秦棠是困难的。他的画作给我们提供的审美愉悦是那样强烈,仿佛大自然的花卉林禽的美都集中在他的画里了。这是浓缩了的像镭一样丰厚的美,既辐射着各自的韵致,更突出了人类的精华———活生生的迷人的精魂,蕴积如火,清风骤起。高度简练的彩墨符号,大圈圈,小圈圈,或方或圆,配以减笔,莲萼就成了荷塘,添上几束枝条便是巨石,上面蹲着几只鸟,难以名状。圈圈的色墨变化,可以呈现为荷、石,也可衍成牵牛花或神气十足的大公鸡。只要稍为熟悉他的画风,不用看署名,就可以认出哪是秦棠的画。
  秦棠的作品当然不属于传统艺术范畴,但仔细观看,却可以发现他把传统与现代两者联系得那样坚牢。他抛弃了什么?抛弃了琐碎、繁杂的细节。他皈依何处?皈依单纯或纯粹,化繁为简,但主题却明显内敛具有多义性的特点。聚集在山崖上的一群大雕既像鹰又不是鹰,反正是从旷野、沙岸、悬崖峭壁上冲起的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造物,虽在栖息,仍然奋张着力。
  他确实抱有一种天真的态度,不屑于追求表象的真实,仅把形似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他对人们熟悉的梅荷等等所作的近乎抽象的变形,可能有人不习惯,但多数读者一定会欢迎他,注意到他对事物的敏感和所倾注的感情。(左图为秦棠中国画作品《次第花开》)(附图片) SAu品论天涯网


第7版(美术世界)
专栏:自说自画

  真实地对待自己和世界
  蔡论意
  我是在西方长大的炎黄子孙,但我来中国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根,更是为了实现我内心深处的愿望———“改变和冒险”。当一个人脱离了原来的生活模式,离开已知进入未知,他就会用一种全新的、更加直接的方式来感受身边的事物。每一种新的感受无论多么小都是令人兴奋的,它不仅有利于理解客观世界的本源,而且也有助于洞察自身的心路历程。
  一个我经常被问及的问题是:为什么采用写实的方式而不是其它现代的绘画技法。而更现代的绘画技法对我是合适的,因为我有先锋派的背景(我父亲是动感雕塑艺术家,我本人是数学硕士)。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我来中国后的经历有关。在美国,我在学校里也学习过具象表现手法,但我的作品更多的是抽象画。我有一个完整的数学画系列。我刚到中国时,在重庆也一直在创作抽象画,但在此期间,我遇到了许多在西方未曾遇见过的问题。我在画室中从事抽象艺术的创作,走出去,我面对的却是繁华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令人眼花缭乱的广告牌、重庆火锅麻辣刺鼻的味道和小商贩、中巴车主的吆喝声。身边的世界突然变得那样新奇、有趣,它远比我要表现的抽象世界更为丰富多彩。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逐渐搁置了数学抽象画的创作,开始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我身边的事物。
  从事艺术创作应该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应拘泥于固定的表现手法。我想当我回到纽约或巴黎时,我的绘画技法也将会产生相应的转变。而这种转变能否发生,完全取决于我的直觉和我当时的艺术感受。
  一个艺术家不管采用什么材料,也不管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只要他真实地对待自己和身边的世界,就会在作品中表现他特有的思想,并显示出他独特的创作天赋。
  (左图为作者油画作品《地铁·二》)(附图片) SAu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