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西湖博览会 尽显文化神韵
本报记者 袁亚平
金桂飘香的季节,当“中国杭州2000西湖博览会”开幕的礼花划破夜空的时候,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1929年,杭州首开中国博览会之先河,举办了盛大的西湖博览会,与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的巴黎博览会、1927年的费城博览会并称为国际性盛典。
七十一年后的今天,在人类即将跨入新世纪的时刻,这一文化名城的盛典,再次引起世人瞩目。
用歌舞写就的宣言
10月20日夜晚,一千二百多盏激光灯、彩色探照灯、三百六十度旋转的电脑灯,交织成“人间天堂”的绚烂之梦。
两条锦龙在声光交错中游弋出场,衔出一颗《江南明珠》。张也唱起《人间天堂》,满场“天堂的主人”尽情挥舞荧光棒和小手电,宛如满天星斗落人间,天上人间难分难辨。
娉婷女子打着西湖绸伞从雨幕中走出来。喜得宝模特从巨型的狂草书法屏风后款款而出。《采茶舞曲》在一片新鲜碧绿的竹林中唱响。时尚歌舞《茶话杭州》在四五米高的大茶壶和大茶罐中穿行……洋溢浓郁江南特色的杭州风物,构成了满台的艺术语汇,承载着穿越岁月的地域文化。
臧天朔用摇滚节奏吼一曲浙江的梁祝故事《梦蝶》。解晓东载歌载舞演绎岳飞的《满江红》。刘欢声声倾诉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情怨》。漫天飞雪,眼前断桥,许仙和白蛇在白堤上的凄婉柔情,《飞雪断桥》延续了一个永久的传说……有刚有柔,这或许是江南千古不变的内涵所在,掩映在一片浪漫曲折的传奇典故之中,传递着与过去、未来相关的人文精神。
宋祖英的《好故事》带出百名身着红色旗袍的西湖形象小姐,婀娜多姿,仪态万方。光影雾海里,看台上荧光粼粼,繁星闪闪,构成了壮观而温馨的画面。
诗意的人居和生活
绿色的西湖博览会会标荷叶水珠,金黄色的吉祥物金鱼“欢欢”,彩旗,鲜花,人流,车流,整个杭州城比过年还要热闹。
中国(杭州)最佳人居环境展,使人们真切地看到了“住在杭州”的美好现实,理解了什么是诗意地栖息。大展厅的六条灯箱装饰柱,顶天立地,尽透文气:“古都文化源远流长”、“风景如画游人如织”、“商贾云集富甲天下”、“山清水秀人居天堂”、“安居乐业书香传家”、“交通枢纽信息港湾”。其中深厚的文化底蕴阐释出“人间天堂”的含义。
每一个展厅,都和一段古韵相连。西溪生活:留下西溪看芦花;钱塘风景:我家门对钱江潮;运河人家:古韵悠悠入梦来;东河岸边:灯火东河夜夜春;湖畔胜景:平生勾留是此湖;城市华苑:名楼处处皆风华;都市民宅:欢颜常驻千万间;别墅雅居:小楼四季入画中。这些赞叹“住在杭州”的诗句,大都来自曾为杭州“居民”的白居易、苏东坡等历代文人的笔下。
这次最佳人居展,超越了居住本身,进入了居住文化层面,从住宅本身放大到一个更大的人文、自然、历史、文化等环境之中。在一百六十个大小楼盘的模型前,参观者每人脸上都深深地刻下了梦想的痕迹。
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一百多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万多件工艺美术精品,让人们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龙泉青瓷,瓷质细腻,色泽青翠。经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那双创造的手,龙泉青瓷散射出独特的魅力。他创作的迎宾大挂盘陈列在中南海紫光阁,“万邦昌盛”吉庆瓶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这位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指着展柜上一排排作品,欣慰不已。
竹编《清明上河图》立屏,再现了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长卷。记者睁大眼睛凑进去,真乃细微之至。高级工艺美术师、竹编艺术家卢光华说:“这是用精细的竹丝编织出来的,十平方厘米需三千余根竹编经纬交织,其准度和精细度为中国竹编之最。”
三马三骑士,马:后蹄高扬,人:前倾击球。《马球竞技》,可见大唐盛世。这充满力度和动感的黄杨木雕,正是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王家黄杨木雕研究所所长王笃芳的新作。他对记者说:“为参加这次展出,我专门创作了这件作品,把坯材整个挖出,很用工夫,整整雕了两个月。粗犷,简练,又有立体感。我的艺术特点,以真实求妙趣,以精微求豪放。”
精品耀眼夺目。火爆的人气,不俗的欣赏品位,雄厚的经济实力,构筑了杭州工艺美术品的巨大市场。
为今天的杭州喝彩
“千年盛会聚嘉宾,西湖博览汇精品”,这是中国杭州2000西湖博览会的主题。海内外宾客纷至沓来,全国游客八方云集,据说多达二百万人!
联合国人居中心执行主任安娜·蒂鲍尤卡,专程来杭州参加“伊斯坦布尔+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筹备会暨城市环境与住宅发展国际研讨会。她说:“杭州举办西湖博览会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自己推销给世界。这是一个美丽的、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充满潜力的城市。我希望杭州能变成东方的日内瓦。”
来自二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名记者,或以老练的观察,或以新奇的目光,打量杭州这座山水城市。
在中国(国际)设计与丝绸博览会上,延续了数千年繁华的“丝绸之府”更显华美灿烂。各种丝绸面料做成的时装、艺术画、饰品、家居用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温润的柔情触感。美国《圣加布里尔谷论坛报》总编辑杰姆·莱维茨在丝绸展厅里东张西望,说:“我的太太和家人对中国丝绸非常喜欢,她们要是看到这么精美的东西,肯定会惊叫起来。杭州之行让我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这里的人都很开朗和优雅,展览也办得不错。”
日本下野新闻社的星野一,静冈新闻社的铃木理久,从浙江展览馆出来,说工艺美术精品展给他们留下了“惊撼之美”。他们赞道:“杭州美丽、繁华,是个充满诗意文化、与国际接轨的大城市。”
西湖博览会既是杭州市的世纪盛会,也是杭州老百姓的重大节日。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说:“这次西博会首先要让我们杭州的老百姓参与,让杭州的老百姓高兴,让杭州的老百姓受益。只有杭州的老百姓叫好了,我们的西博会才能够办得成功。”这正是可贵的民本意识。杭州市市长仇保兴说:“在新千年杭州市举办西湖博览会,目的是以此为载体,把杭州及全省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价值最大化,提高全民素质,提升城市形象,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在国际烟花大会上,绚丽多姿的中外烟花,在夜西湖上空缤纷怒放。五十多万双眼睛,望不够天上的姹紫嫣红。梦想、动感和欢快的中国烟花,湛蓝透彻的德国烟花,热情奔放的西班牙烟花,流畅多变的意大利烟花,圆形旋转的日本烟花,热烈耀眼的美国烟花。最后发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烟花,从二百五十米高空悬垂而下,将西湖照得通体透亮。水天一片银白,预示着西湖博览会前景光明。
在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浙江,在南宋古都杭州,在众多文人墨客留恋的西湖,盛况空前的本次“西博会”,无疑给人们留下了灿若烟花的印象和记忆。而丰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杭州的一笔巨大的财富。如何运用文化的笔墨为社会发展绘出美丽的画卷,杭州人为我们做出了成功的答卷。
(照片由杭州日报提供)(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看台人语
看台人语
“培养观众”好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报道首都京剧艺术演出时用了一句话,叫做“培养观众”,听着挺新鲜。可仔细想来,的确是件好事。
文学艺术作为传播人类文明的精神产品,也存在着一个市场开发的问题。而在现实生活中,高雅艺术往往曲高和寡。要是我们不想任凭“拳头”、“枕头”、“粉领佳人”充斥文化市场,那么培养观众,吸引读者也就应该是媒界和文艺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报道说,北京的十场京剧演出场场爆满,这就十分可喜。其实,从“曲高和寡”到“曲高和众”,不也正是群众欣赏品位和国民素质提高的过程吗?江苏邳州市吴昊
别拿庸俗当幽默
电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近来,我发现邻居的孩子津津乐道,学着电视里的耍贫嘴,如挖苦胖瘦、骂高矮个子或从辈分上找便宜。问他们为何这样,竟理直气壮地说电视里都这么说。现在各家电视台的联欢娱乐节目叫人目不暇接,都缺不了相声、小品等。为招徕观众,有些人竟在台上耍“贫嘴”,一味地媚俗。某些相声缺乏文化品位,粗俗拙劣,甚至以鄙俗为乐,以相互辱骂为趣。不仅演员本身不顾起码的人格与尊严,对观众也是极大的不尊重。小品、相声是一种以幽默见长的艺术,不仅要有趣,而且要意味深长,要意味深长就应该具有健康丰富的内涵,不能靠庸俗无聊的噱头、低级趣味的贫嘴。因此,娱乐节目别把庸俗当幽默。江西兴国县 李志龙
过期的“电视预告”
“电视预告”,是请观众于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段时间收看某个节目或参加某项活动,原本无可非议。但眼下荧屏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过期“预告”,给人的感觉仿佛有人对你讲“昨晚你有空吗?我想请你吃饭”一样,着实让人哭笑不得。最常见的是一些电视节目预告,初播时的确是“预告”,但一播再播,有些节目已经过期了,这种“预告”有什么意义呢?再就是“×月×日—×月×日在××地方举办××活动,欢迎大家届时参加”之类的消息。按说,此前或此间宣传都是不错的,但事情过去很多天了仍然在播,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大概是电视台没花完广告主的广告费而出此下策吧。令人感慨的是,此类现象不仅存在于一些地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有时也不例外。既浪费了宝贵的节目时间,又影响了观众的收视“胃口”。山东省平度市 王希辉
电视剧应该讲普通话
最近,全国多家电视台相继在黄金时间播出了一些方言电视剧,如《12·1枪杀大案》、《傻儿司令》、《南国大案》等,有的讲四川话,有的讲湖南话、上海话,令人费解。记得前几年媒体为影视剧领袖人物讲方言还是普通话问题发生过争议。后来,《开国领袖毛泽东》中的毛泽东讲了普通话,受到观众欢迎。可现在,反映平民百姓的电视剧却讲起了方言,实在没有必要。推广普通话,电视剧应起示范带头作用。电视台这样的大众传媒都不讲普通话,各地方的人学普通话就更难了。我真诚地呼吁,电视剧请讲普通话。江西省湖口县 殷美生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快人快语
“隐私”畅销之忧
印荣生
围绕名人似乎总有做不完的文章,且不乏“大部头”。先前是“写真集”走俏,如今是“隐私”畅销。
眼下“隐私”正畅销,已从名人进入常人的范围,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且不说隐私类图书所记录的人和事有多少真实性(讨论真隐私、假隐私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单是作者不惜笔墨详细描写“被采访人”如何寻欢作乐,仿佛亲眼所见,就很是可疑。我不怀疑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男男女女,也不怀疑的确有一些恬不知耻者出于这样那样的目的出卖隐私。但我却怀疑这类书的作者在记录他人隐私的幌子下凭借“丰富的想象”,掺杂了过多的自己的“白日梦”。
作者有一千条理由拒绝回答别人对书中所述人和事的是否具有真实性的疑问,他们甚至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让你哑口无言:因为那是被采访对象的隐私,为了保护采访对象,“我”必须恪守“职业道德”,恕不奉告。你看,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你总不能打破砂锅问(璺)到底,再要求人家说出那些人的真实姓名,继之追问那些不大见得了人的事是否真实。有了这样一块“挡箭牌”,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写了。于是在作者神奇的魔笔下,天下可能发生的荒淫无耻都可以“记录”下来,展现在你的面前,贴上“绝对真实”、是被采访对象“真实生活的写照”和“口述实录”等“防伪”标签。“创作”活动进入到这样一个特殊领域,是出版业的无能与无奈。这样的出版业可能会因商家的大事炒作和受众对隐私的一时好奇而变得异常火爆,显示出空前的热热闹闹。但这绝不是出版的正业,更与文化的繁荣无关。大大小小书店的书架上摆满了兜售这隐私那隐私的书籍,恐怕这是对文明的一种远离。
读者诸君是否已经注意到,时下的隐私之隐,隐的多是作者的伎俩,把“私”公开了,赚的是钱,看不出如法炮制者对这个社会要负责的态度,更看不到有半点“人类进步的阶梯”的榜样。我们要求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都具备“人类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的功能,不能算苛刻,但就目前而言,仍然很不现实,“隐私”泛滥便是一例。但我们起码要有一条底线:必须是健康的。
影视业和出版业似乎都有一个通病:意欲匡正,待到泛滥成灾时。隐私类图书的这匹野“马”不应该由着它乱奔乱跑,祸害读书市场。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心意卡
邮票贴在轮椅上
张俊以
我想把邮票贴在草帽上
把草帽寄给遥远遥远的大森林
一个很美很美的地方
雨后的大森林
雾儿织成了一张网
在大森林里有一位没戴草帽拾蘑
菇的小姑娘
她背着一个很小很小的小竹筐
我想把邮票贴在老虎的屁股上
把老虎寄到很美很美的校园
校园里有个很大很大的操场
操场上有两个男孩正在吵架
老虎来了吓得他们跑得像风一样
我想把邮票贴在奶奶的轮椅上
把奶奶寄到很冷很冷的北冰洋
那里有一个很宽很宽的滑冰场
奶奶的椅轮飞快地旋转
我奶奶竟然当上了滑冰健将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皮耶·雅涛来了
中西笛音乐会上演在即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法国大使馆文化科技合作处协办、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承办的“中西笛音乐会”将于11月9日在北京世纪剧院小剧院举行。音乐会由世界著名长笛演奏家皮耶·雅涛(PIERRE—YVESARTAUD)和中国著名笛箫演奏家张维良联袂演出。
皮耶·雅涛现任法国国立巴黎高等音乐学院教授,是当前世界公认的对长笛艺术及发展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特别在古典音乐的诠释和现代音乐的创作上具有特殊地位。
张维良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在笛箫演奏方面颇有建树。他创作和演奏的许多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获奖。
音乐会将上演用长笛、笛子、箫分别演奏的中外曲目,并由两位中西笛演奏家合作演奏长笛和笛子二重奏《缘梦》等十部作品。(德文)(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来自法国的萨克斯风及竖琴名曲在京奏响
今晚,北京音乐厅将迎来两位巴黎音乐学院的著名音乐家,资深女竖琴演奏家伊莎贝拉·贝琳和享誉国际的萨克斯风演奏家法布雷斯·莫雷蒂。他们将为听众演出一场“来自法国的萨克斯风及竖琴名曲音乐会”。
曲目有巴洛克时期的科雷利所作的《第五奏鸣曲》、捷克作曲家杜赛克作于竖琴黄金时期的《C小调奏鸣曲》、德国作曲家施波尔的《幻想曲》、德彪西的《沉思》、福列的《即兴曲》,以及瑞夫的《奏鸣曲》、狄森克洛斯的《前奏曲华新与终曲》、米约的《胆小鬼》等。据悉,竖琴和萨克斯风的合奏在国内舞台尚属首次。(王京)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生态文学动态
生态文学动态
《林区与林区人》出版发行
李青松的长篇报告文学《林区与林区人》日前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一个特殊的视点上,对林区与林区人的生存现状的报告。对于依托着森林生活的几百万林区人来说,这部作品也许可以看成是一曲苍凉而悲壮的结束音符,但对未来的林区来说,这部作品却是一首黎明到来时的清亮晨曲。
书中有对森林之美的展示,也有林老大对当年的追忆和青年人对森林的新认识;有运材小火车喘着粗气的诉说,也有林区号子特有的吼声和黑熊蹲仓的神秘身影;有光棍汉们找不到对象的苦恼,也有林业局长醉酒的滑稽故事和体制弊端带来的种种问题。(阿公)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相约广播电台 聆听长篇小说
日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栏目改版后首推三部新作:《中国金融黑洞》、《梦断关河》、《智慧风暴》。其中孙晶岩的《中国金融黑洞》与王宏甲的《智慧风暴》以报告文学形式讲述真实故事,力求更加贴近时代生活。而女作家凌力潜心笔耕三载的历史长篇小说《梦断关河》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三部作品由十位优秀演员联袂演播。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希望通过这三部不同题材的作品,让听众走进“长篇连播”的新天地。
(张蕾)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日本爱乐管弦乐团访华
应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的邀请,日本爱乐管弦乐团将于11月5日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首场访华音乐会。日本爱乐管弦乐团成立于1976年,共一百一十四人,由著名指挥大友直人执棒。音乐会上观众将有幸欣赏到著名演奏家安倍圭子的表演。安倍圭子是当代大师级的木琴作曲家、演奏家,曾在世界七十多个大学和音乐学院担任指挥,创作近百首作品。音乐会将为大家带来以下作品:柏辽兹的《海盗》序曲、安倍圭子的《光之声狂想曲》及马勒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泰坦》。(刘琼)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曹颖:“综艺大观”新主持
晓丰
10月7日,《综艺大观》第201期节目选在风光旖旎的新疆异地直播。一个身着维吾尔族服饰的女孩在众人的簇拥下款款步上舞台。她就是接替周涛出任《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的曹颖。
曹颖这个名字对广大电视观众来讲可能并不陌生。从1992年拍摄第一部童话剧《花王国的朋友》至今,她曾出任过多部电视连续剧的女主角:《曹操》中的貂婵、《古吴春秋》中的西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中的侯娟、《罗贯中》中的朱秀娘、《北京夏天》中的许航群、《我想嫁给你》中的白雪。
演电视需要靓丽的外表,做主持人则需要敏捷的才思。《非常娱乐》到《半边天》再到《综艺大观》,她从一个青春少女逐渐走向了成熟,不变的却是那份自然与自信。2000年春节晚会上,我们惊喜地看到了曹颖的身影。稳定的发挥是她跻身于著名节目主持人行列的第一步。周涛告别《综艺大观》后,她就成为了出任《综艺大观》主持人的最佳人选。
为了能在《综艺大观》201期节目中给观众一个精彩的亮相,曹颖提前一周抵达新疆,学习维吾尔舞蹈和语言。时间虽短,收效却不小。教授她舞蹈的维族老师也不禁夸赞:“曹颖很有悟性,能在这么短时间内领会到维吾尔舞蹈的内涵,实属不易。”
直播结束后,许多观众反映她在承袭了倪萍的激情和周涛的稳重之余,更多地融入了自己对节目的见解。
明年对曹颖来说将是收获的一年,有好几部由她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将要上映。其中最重的一部当数中央电视台投资拍摄的历史巨片《文成公主》。曹颖在片中饰演的文成公主,年龄跨度大,人物性格丰满。自幼学习舞蹈的她在片中又给予唐朝音乐一个全新的诠释。
《综艺大观》给了曹颖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相信她一定能把握住这个机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附图片)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北京研讨包国晨作品
日前,包国晨生态文学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国晨1967年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曾在林业生产工队当过伐木工,现任内蒙古大兴安岭绰尔林业局局长。长年的林区生活和工作沉积了生态文学的底蕴。作者自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创作发表作品几十万字。九十年代后期,他以一种身为林区人、林业企业领导人以及作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这期间,他创作出散文诗歌集《寻觅第一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和VCD电视散文集《杜鹃辞》,并获得首届梁希文学奖。
文学界、林业界人士五十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者认为:包国晨经历了森林资源从鼎盛时期进入面临危困的主要过程,因而对保持生态平衡有着很深的理解,多篇作品都表现了这一主题:呼唤绿色,呼唤保护生态。(小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