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列宁全集第三十九卷——前言

字号+作者:列宁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30 11:26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前言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20年5月至11月期间的著作。   1920年4月下旬风云突变,波兰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军队,无视苏维埃俄国政府一再表示的真诚的'...

前言pys品论天涯网



  本卷收载的是列宁在1920年5月至11月期间的著作。
  1920年4月下旬风云突变,波兰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军队,无视苏维埃俄国政府一再表示的真诚的和平愿望,在法、英等帝国主义的唆使和支持下,悍然进攻乌克兰。与此同时,盘踞在克里木的弗兰格尔白卫军也倾巢而出,乘机发动新的进攻。正在集中精力医治战争创伤、重建经济生活的苏维埃人民不得不再一次动员起来,投入保卫无产阶级政权的斗争。经过5个多月的反复较量,波兰反动势力得到了应有的教训,损失惨重,被迫于10月12日同苏维埃俄国和乌克兰签订了初步和约。10月下旬,红军挥师南下,直捣克里木,肃清了弗兰格尔匪帮。至此,苏维埃俄国的广大国土,除远东等一部分地区外,已经全部解放,延续达3年之久的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以苏维埃俄国的胜利而告结束。1920年夏天,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举行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
  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问题是本卷涉及的一个主要问题。编入本卷卷首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是列宁精辟论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的重要著作。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1919年3月)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西欧许多国家刚刚成立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斗争经验,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战略和策略思想。这些党除了受到右倾机会主义的侵蚀,还出现了一股“左”倾思潮。一些所谓左派人物否认党内必须有铁的纪律,不愿进行艰苦细致的争取群众的斗争,反对共产党员在改良主义工会中进行工作,反对参加资产阶级议会活动,反对同其他党派实行任何妥协。年轻的共产党如果照这些主张去做,必然放弃对工人运动的领导,走上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的宗派主义绝路。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前夕撰写的这部著作,全面地剖析了“左派”共产党人的错误,用俄国三次革命的经验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并自觉纠正这些错误。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首先指出,俄国革命的某些基本特点具有国际意义,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上,一切国家都必然要做俄国已经做过的事情。他撰写这部著作的目的就是要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迫切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向各国共产党介绍俄国革命的经验,帮助它们学会运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策略原则。
  列宁强调,布尔什维克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条件是它有着极严格的真正铁的纪律,得到了整个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他论证说,无产阶级政党的这种严格的纪律是靠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觉悟、它同广大劳动群众的密切联系和它的正确的政治领导来维持的。布尔什维克所以能够建立并且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实现极严格的集中和铁的纪律,是因为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坚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而且经过了长期革命实践的锤炼。
  列宁接着详细说明了布尔什维主义历史的几个主要阶段的特点,介绍了布尔什维克党丰富的斗争经验: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交替运用各种不同的斗争手段和斗争形式,如何为夺取革命胜利进行谨慎的、周密的、长期的准备。列宁指出,布尔什维主义是在同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性作长期斗争中成长、壮大和得到锻炼的。一切国家的工人运动都必然首先要进行反对机会主义的斗争,其次要进行反对“左”倾思潮的斗争。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阐明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揭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和任务。他指出,革命胜利以后,资产阶级的反抗由于它的被推翻而凶猛十倍。无产阶级要战胜资产阶级,必须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为了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无产者和广大劳动群众,无产阶级专政同样是必要的。列宁写道:“无产阶级专政是对旧社会的势力和传统进行的顽强斗争,流血的和不流血的,暴力的和和平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教育的和行政的斗争。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没有铁一般的在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党,没有为本阶级一切正直的人们所信赖的党,没有善于考察群众情绪和影响群众情绪的党,要顺利地进行这种斗争是不可能的。”(见本卷第24页)他尖锐地指出,谁要是削弱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特别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时期这样做,那他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
  列宁在这部著作中以大量的篇幅剖析了“左派”,共产党人否定政党、否定纪律、否定民主集中制、拒绝在反动工会里工作、抵制议会活动、拒绝任何妥协的错误。
  “左派”共产党人反对在共产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错误地把“群众”和“领袖”对立起来。列宁针对他们的这种错误观点,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及其领导核心的重要作用,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比较稳定的集团主持的,而这个集团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组成的。列宁在批判“左派”共产党人否认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否认党的纪律的错误看法时告诫说:否定政党,否定党的纪律,就是完全解除无产阶级的武装,就是对散漫、动摇、不能坚持、不能团结、不能步调一致这些小资产阶级劣根性的放纵。而这样做必然会断送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列宁在分析一些年轻的共产党所犯的“左”倾错误时指出,一个政党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的尺度。“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见本卷第37页)
  列宁指出,政治是一门科学,革命形势千变万化,错综复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一切形式,善于把合法斗争形式和不合法斗争形式结合起来,随时准备最迅速最突然地用一种斗争形式来替换另一种斗争形式,这样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才能把整个工人阶级和大多数劳动群众争取过来。“左派”共产党人不懂得革命政党的力量在于它同群众的密切联系,他们低估劳动群众的革命可能性,不善于也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争取群众的工作。列宁认为,对革命胜利来说,只从思想上争取到无产阶级先锋队是不够的。如果广大群众还没有采取直接支持先锋队的立场,或者还没有对先锋队采取至少是善意的中立态度,单叫先锋队去进行决战,那就是犯罪。为了吸引广大劳动群众参加斗争,不能只靠宣传和鼓动,还需要群众本身的政治经验,需要他们亲身体会到共产党政策的正确。政治领导的艺术就在于从群众的觉悟水平和经验出发,运用他们能够接受的一切斗争和方法,把他们引向革命。共产党人应当做到哪里有群众,就到哪里去工作。列宁在批驳“左派”共产党人拒绝在反动工会中进行工作的错误主张时写道:“应该善于作出一切牺牲,克服极大的障碍,在一切有无产阶级群众或半无产阶级群众的机关、社团和协会(哪怕这些组织是最反动不过的)里有步骤地、顽强地、坚定地、耐心地进行宣传和鼓动。”(见本卷第33页)列宁还指出,西欧工人中和小农中的落后群众受资产阶级民主偏见和资产阶级议会制偏见的毒害很深,而资产阶级党派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资产阶级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议会中暴露得最为彻底,所以共产党员必须参加议会选举,参加议会讲坛上的斗争,以便从议会内部向人民说明各阶级各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真相,教育工人阶级和农民中的落后群众,帮助他们清除这些偏见。
  列宁还驳斥了“左派”共产党人笼统否定一切妥协的错误观点,教导他们必须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必须利用敌人之间的一切利害冲突和裂痕,在不牺牲原则的前提下找到适当的妥协形式,以争取大量的同盟者。列宁同时指出,共产党人在同其他政党妥协时,不应该停止对资产阶级和改良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作坚决的斗争。
  列宁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在制定策略时,决不能只根据革命情绪,根据一个集团或政党的愿望和决心,而必须清醒地注意到整个工人阶级的、全体劳动群众的觉悟和修养,极为客观地考虑本国的和世界范围内的一切阶级力量,科学地分析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是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革命要求得成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被剥削群众充分认识到革命的必要性,有为革命而牺牲的决心;另一是剥削阶级陷入深重的危机,无法照旧生活和统治下去。列宁认为这是革命的一条基本规律。“左派”共产党人的错误之所以特别危险,正是因为他们对这两个条件都抱着不够自觉、不够慎重的态度。他们无视革命形势的变化,主观估计事态的发展,不做长期艰苦的政治工作,力图超越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这样就必然导致革命的夭折。
  列宁希望各国共产党人十分自觉地进行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同时又要考虑这种斗争由于各国经济、政治、文化、民族构成、宗教信仰的差异而必然具有的具体特点。他指出,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于整个国际工人运动是统一的,但是每个国家的工人运动都应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进行战胜资产阶级的准备工作,绝对不能机械地抄袭别国党在不同条件下的策略。共产主义工人运动国际策略的统一并不要求各国的策略千篇一律,抹杀民族差异,而是要求在运用共产主义基本原则时,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以适应各民族和民族国家的不同情况。列宁说,在每个国家通过具体的途径来完成统一的国际任务的时候,都必须查明、弄清、找到、揣摩出和把握住民族的特点和特征,这就是一切先进国家(而且不仅是先进国家)在目前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所阐述的主要论点在该书出版后不久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中得到了体现、发挥和补充,这些文件成为各国共产党的行动纲领。本卷收载了列宁为这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全部提纲和他在会议上作的报告、发言以及构思这些提纲和报告时写的草稿。
  列宁草拟的《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基本任务的提纲》结合俄国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确定当时各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分散的共产主义力量,在每一个国家建立共产党或巩固已有的共产党,为无产阶级赢得无产阶级专政这种形式的国家政权作好准备。提纲要求各国共产党肃清党内的机会主义分子和中派分子,迅速克服“左”倾错误。为此,提纲根据已有的实际经验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和苏维埃政权这两个概念的内容,指出各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两个口号应该立即有步骤地进行各种准备工作。提纲提出克服“左”的倾向的途径和方法,说明一切加入或愿意加入共产国际的政党必须采取措施,纠正党的路线并部分地改变党的成分。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基本任务的报告》,全面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剖析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指出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情况的恶化而日益加剧,资本主义世界深重的全面危机必然促进世界各国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列宁在报告中批驳了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改良主义者粉饰现实、掩盖矛盾、低估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严重性的种种谬论,同时,他又要求纠正“左派”共产党人低估资产阶级的力量的错误看法。列宁指出,资产阶级尽管危机重重,但仍然可能用微小的让步和暴力这两种手段来欺骗被剥削群众和镇压革命群众运动。共产党应该不断提高觉悟,加强组织性,保持同被剥削群众的密切联系,利用革命危机,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创造条件。
  列宁为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草拟的《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以及他在这次代表大会上就有关问题所作的发言,阐述了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提出了防止和肃清机会主义和“左”倾思潮的影响的有力措施。提纲规定:参加共产国际的政党必须承认无产阶级专政,宣传无产阶级专政,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坚决斗争;必须同改良主义者和中派分子彻底决裂,把他们驱逐出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在群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工作,把合法斗争和不合法斗争结合起来,到军队、农村、工会和资产阶级议会中去工作;必须支持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必须承认民主集中制是党的主要组织原则,加强党内纪律,等等。
  列宁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他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代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作的报告,明确地阐述了共产党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立场和任务。列宁在分析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指出必须把被压迫阶级的利益同笼统说的民族利益明确地加以区分,把被压迫民族同压迫民族明确地加以区分。他认为:“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各民族和各国的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见本卷第161页)宗主国的共产党必须支持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解放斗争。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共产党应当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应当同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同时保持无产阶级运动的独立性。列宁还提出,社会经济落后的原殖民地国家在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和建立了人民政权以后,在先进国家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帮助下,可以越过资本主义阶段而过渡到社会主义。
  列宁的《土地问题提纲初稿》对资本主义国家农民的不同阶层的特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相应规定了无产阶级在革命中以及革命胜利后对这些不同阶层的农民应采取的策略。列宁在提纲中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思想,论证了工农联盟的必要性,强调农村劳动者只有在无产阶级的帮助下才能摆脱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而无产阶级如果没有农民这个同盟者,也不可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这一时期写的《给奥地利共产党人的信》、《给德国和法国工人的信(关于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的讨论)》、《论意大利社会党党内的斗争》、《给英国共产党临时联合筹备委员会的回信》、《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等著作以及列宁同威廉·波尔和阿古尔斯基的两次谈话表明他对各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十分关心,他坚持反对机会主义和“左”倾思潮的斗争,根据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所确定的纲领和策略,对有关国家的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和组织建设及时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苏波战争是这一时期列宁著作所涉及的另一个主要问题。列宁在《对开往波兰战线的红军战士的讲话》、《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莫斯科苏维埃、工会和工厂委员会联席会议上的讲话》、《在罗戈日-西蒙诺沃区工人、红军战士扩大代表会议上的讲话》、《在全俄农村工作干部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对〈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向波兰提出媾和建议问题的声明草案初稿〉的修改和补充》等著作中反复说明了苏波战争的起因、背景和实质,提出了苏维埃俄国解决这场战争的指导方针。列宁的《在制革业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会议上关于共和国国内外形势的报告》、《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以及他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代表俄共(布)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回顾了苏波战争的整个进程,分析了战争的几个基本阶段和苏波双方在每个阶段的得失消长及其原因,说明了这场战争对全世界的影响。列宁指出,苏波战争是协约国扼杀苏维埃俄国的总的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各帝国主义国家、波兰以及弗兰格尔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利害冲突和无法调和的矛盾,波兰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除了总结苏波战争的经验教训、确定苏俄同波兰媾和的方针,还着重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列宁在这次代表会议上就党的建设的当前任务所作的讲话和起草的决议及建议是第一次收入《列宁全集》的。列宁的这几个文献以及稍后发表的《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央监察委员会工作的决定草案》、《关于党的当前任务的意见》等对党内出现的不健康情绪提出了及时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又一次为正确开展党内斗争提供了榜样。列宁为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改进党的各级机关的工作、克服官僚主义、克服不健康情绪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他要求经常召开党员大会,听取意见;创办刊物,开展党内批评;制定规章制度,防止某些负责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成立同中央委员会平行的监察委员会,受理党员的申诉。
  收入本卷的《青年团的任务(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提出了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任务和原则,阐明了共青团的性质和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基本任务。列宁指出:真正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要由青年一代来担负;要在现代最新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改造和发展国民经济,青年必须懂得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只有受了现代教育,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他们才能担当起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重任。列宁认为,青年要成为共产主义者,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他强调无产阶级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某些以无产阶级文化专家自居的人杜撰出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的产物。旧学校用九分无用一分歪曲了的知识来充塞青年的头脑,要学生死记硬背,这是错误的。但这并不等于不要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全部知识。列宁指出:共产主义是从人类知识的总和中产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就是这一方面的典范。无产阶级对于过去的知识不能不求甚解,不能单纯地掌握,而应该下一番极其认真的苦工夫,用批判的态度来掌握这些知识。列宁教导说,青年学习共产主义不能只是从书本上去领会,这样做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的最大的祸害之一。列宁说,青年团要把训练、培养和教育的每一个步骤同全体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总的斗争密切地联系起来,青年要把学得的知识同沸腾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劳动中同工农打成一片,把自己的工作和精力全部贡献给公共事业、共产主义事业。列宁在这个讲话中结合青年的学习谈到了培养共产主义道德的问题。他指出:没有超人类社会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从无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中引申出来的,是为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和一切小私有制服务的。列宁要求使共产主义成为每个人日常活动的指针,把道德教育同日常劳动联系起来,培养青年重视有益于全社会的劳动。列宁认为,劳动是共产主义教育的学校和检验共产主义觉悟的准绳。他在这个讲话中从各方面说明,共产主义建设者应该是具有广博的学识、马克思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一代新人。
  列宁在《关于无产阶级文化》的决议草案中,再次强调马克思主义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真正的无产阶级文化。他批判了无产阶级文化派否定文化遗产、否定党的领导的严重错误。
  列宁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到五一节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和《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局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论述了培养共产主义思想的问题。他指出必须帮助劳动群众克服旧制度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风气,克服私有者的习惯和风气。要建设共产主义,工农群众应当自觉地改造自己,培养新的劳动态度,实行新的纪律。他在后一篇文章中还提出了教育必须联系政治的问题。他认为,革命之后,教育的任务已经提到首位,教育要联系政治,而政治不仅是指粉碎资产阶级的反抗,而且包括建设任务,在粉碎了敌人军事上的进攻之后,政治更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教育工作者应当同共产党和党的思想保持紧密联系,贯彻党的精神。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48篇,除了列宁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国代表会议上就党的建设问题作的讲话和草拟的决议,还有《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会议上关于共和国国内外形势的报告》、《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央监察委员会工作的决定草案》、《关于党的当前任务的意见》,列宁在卡·马克思纪念碑奠基典礼和在彼得格勒卡·李卜克内西和罗·卢森堡纪念碑奠基典礼上的两次讲话,列宁同日本记者中平良、布施胜治的谈话,列宁同霍华德·朗格塞特、威廉·波尔、路易丝·布赖恩特、阿吉尔斯基等外国朋友的谈话,等等。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