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列宁全集第七卷——前言

字号+作者:列宁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30 10:44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前言   本卷收载列宁1902年9月至1903年9月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和召开前后所写的著作。   这个期间,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有很'...

前言Ub8品论天涯网



  本卷收载列宁1902年9月至1903年9月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筹备和召开前后所写的著作。
  这个期间,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运动有很大发展。在《火星报》的影响下,社会民主党扩大了它对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影响,它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口号不仅深入到工厂,而且还深入到农村和军队。这个期间,工人运动急剧高涨,政治罢工多于经济罢工。1902年11月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发生了整个城市的罢工和游行示威。1903年27个城市举行了五一游行示威和集会,这是俄国无产阶级的一次全国性行动。1903年7—8月又发生席卷整个俄国南部的总罢工。这表明,下一步就是在全俄范围内把无产阶级的力量联合起来。这个期间,自发的农民起义扩展到了俄国中部黑土地带、伏尔加河流域和格鲁吉亚。沙皇政府调动大批正规军配合警察镇压罢工、游行示威和农民起义。在俄国革命日益迫近的形势下,把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各个分散的地方组织联合成一个坚强的集中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成了当时面临的迫切任务。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在条件业已成熟的情况下,根据《火星报》所制定的建党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从1902年夏开始筹备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903年夏举行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表明,列宁为在俄国建立一个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本卷的开篇是《就我们的组织任务给一位同志的信》,列宁在这封信中阐述了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各级委员会的建立及其工作的计划。鉴于在专制制度下开展工人运动这一特殊历史条件,列宁提到的一个重要组织原则是必须建立党的两个协调一致的中央机关即中央机关报和中央委员会,前者担负思想上的领导工作,后者则担负直接的实际的领导工作,而且两个组织的行动统一应由它们的组成人员以及它们经常举行的定期联席会议来保证。列宁提到的另一个重要组织原则是用集中制指导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地方组织的全部活动。按照列宁的想法,每一个城市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委员会来领导本组织的整个生活,同时集中的处于地下状态而严格保密的领导机关应当同群众建立密不可分的联系;党的工作的各个部门应做到专业化并相应地使每人对委托给自己的工作负责。这样,党的每一个地方组织都是由领导者(主要是职业革命家)和广泛的外围小组组成的。列宁认为:如果说对运动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在思想上和实践上的领导方面需要尽量集中,那么,党中央(因而也就是全党)在对运动的了解方面、在对党负责方面则需要尽量分散;这种分散是实行革命集中的必要条件和必要修正。列宁还论证了地方社会民主组织机构的层次、类型和职能,提出了对地方委员会加以改造、以适应秘密工作需要的建议。列宁的这封信把他在《怎么办?》一书中所阐述的组织原则具体化了。
  本卷中的一些著作批判了崩得分子提出的按联邦制建党的原则。这些著作是:《论崩得的声明》、《犹太无产阶级是否需要“独立的政党”》两文,以及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所拟的关于崩得问题的决议草案和在代表大会上就崩得问题所作的多次发言,还有在代表大会后所写的《崩得民族主义的顶峰》一文。崩得坚持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保持联邦关系的原则,崩得的所谓联邦,就是在各单个的完全独立的整体之间订立条约,这些整体只能根据双方自愿取得一致意见来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列宁坚决拒绝按民族主义的原则建党,指出联邦制会使无产阶级的各组织隔绝和疏远。列宁坚持在全党问题上的集中同地方组织在一切地方事务上的自治相结合的原则。列宁认为,称崩得为独立的政党,那就把民族问题上的基本错误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列宁指出,“在同专制制度、同全俄资产阶级斗争的问题上,我们应当以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战斗组织出现,我们应当不分语言和民族依靠整个无产阶级,依靠在经常共同解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策略问题和组织问题中团结一致的无产阶级,而不应当建立一些各行其是的组织,不应当分散成为许多独立的政党而削弱自己进攻的力量”(见本卷第104页)。
  收进本卷的《论亚美尼亚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的宣言》和《我们纲领中的民族问题》两文对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民族问题纲领作了论述。俄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至关重要。列宁在前一篇文章中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在民族问题上应当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要求民族自治,而要求政治自由、公民自由和完全平等;第二,要求国内各个民族都有自决权。”(见本卷第89页)列宁所理解的民族自决是指有分离并建立独立国家的绝对权利。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做的事情不是鼓吹联邦制和民族自治,而是把所有民族中尽可能广泛的工人群众更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社会民主党人要求承认每个民族具有自决权,这件事本身仅仅说明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永远无条件地反对任何用暴力或非正义手段从外部影响民族自决的企图;社会民主党人所关心的并不是各民族的自决,而是每个民族中的无产阶级的自决。列宁在后一篇文章中再次指出:社会民主党人无条件地承认各民族争取民族自决的自由的斗争,但这不意味着必须支持任何民族自决的要求;社会民主党人应当使民族自决的要求完全服从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不要破坏现代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统一;资产阶级民主派以为民主制度可以消灭阶级斗争,他们用“全民”利益的观点、甚至从永恒的绝对的道德原则的观点来提出自己的一切政治要求,社会民主党人无情地揭露这种幻想,不管它表现为抽象的唯心主义哲学,还是表现为无条件地要求民族独立。
  俄国革命的前途取决于占俄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取决于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能力。农民问题自然是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问题。本卷收载的列宁的小册子《告贫苦农民。向农民讲解社会民主党人要求什么》,用俄国农村的具体材料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说明社会民主党人要求什么以及他们正在为人民争取哪些改善,为什么贫苦农民应该跟工人一起走。列宁指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第一个要求是马上取消“纳税”农民负担的一切赎金、一切代役租、一切义务,并要求把从人民那里勒索去的赎金还给人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还要求马上完全废除连环保和一切限制农民支配自己土地的法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还要为农民争取的一个重要改善是取消对农民的农奴制盘剥。在这本小册子中,列宁对俄国农村的阶级结构、阶级关系作了分析。列宁认为,贫苦农民的首要任务是同全体农民一起为消灭农奴制残余而斗争,但是,只有反对地主奴役这第一步,贫苦农民才能同富裕农民一起走。贫苦农民还要和工人阶级结成联盟,以夺取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全部土地和全部工厂、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小册子出版时,附有一个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草案,为此列宁在小册子中对这个纲领草案作了扼要介绍。
  收进本卷的《社会革命党人所复活的庸俗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一个针对社会革命党人的基本论点》、《一篇驳社会革命党人的文章的片断》、《一本驳社会革命党人的小册子的提纲》、《一篇驳社会革命党人的文章的提纲》继续批判了社会革命党人。列宁指出,社会革命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和以机会主义批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俄国资本主义以及由这个资本主义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地位和任务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态度。列宁揭露社会革命党人重犯庸俗社会主义的错误,歪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从收入来源而不是从对生产资料的关系的方面来寻找现代社会划分为阶级的特征。列宁说,社会革命党人重新搬出了自由主义民粹派所谓的农民的“劳动经济”(或者是“人民生产”)同资产阶级经济截然对立的“粉红色的假社会主义”的思想,企图把“劳动经济”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调和起来。列宁还说,社会革命党人作为一个派别或“政党”,在一个时期会得到发展,但它的纲领同它对现代社会革命化过程所持的实际态度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它在现代社会主义的一切最重要的原则问题上都没有采取科学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列宁认为,社会革命党人从理论上的立场错误转到了实践上的立场错误,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腐蚀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此外,本卷所载的《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的任务》、《新事件和旧问题》、《关于“自由社”》以及《革命青年的任务。第一封信》,也涉及社会革命党人的小资产阶级实质和它的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危害的策略和活动。
  上述《新事件和旧问题》以及本卷的其他一些文章如《关于游行示威》、《专制制度在动摇中……》、《司徒卢威先生被自己的同事揭穿了》等在阐述群众性工人斗争的策略时指出,俄国的革命运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说,从罗斯托夫的罢工以及因参加游行示威而被判罪的下诺夫哥罗德的工人在法庭上的演说中可以看到,反对专制政府的全民武装起义正在成熟,它已经不仅是革命者头脑和纲领中的思想,而且是运动本身必然的、实际上很自然的下一个步骤,是群众从俄国实际生活中吸取了宝贵教训和接受了出色教育,以至愤懑日益加深、经验日益丰富和勇气日益增大的结果。列宁认为,只有这种能向大家表明工人阶级政治觉悟和革命积极性明显提高的群众运动,才称得上是真正革命的行动,才能够真正激励为俄国革命进行斗争的人,因此,应该使展开了真正斗争的群众更有组织性、更有准备,要善于扩大和加强对他们的经常不断的、坚持原则的、全面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教育。列宁号召把群众性的工人斗争引导到反对已在动摇的沙皇专制制度的运动上来。
  有关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文献占了本卷的很大篇幅。这次代表大会在俄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它解决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了党的成立,也提出了党的任务。但第一次代表大会没有制定出正式的纲领和章程,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出现的是一个涣散、分裂和动摇的时期,作为一个统一组织的党实际上并不存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为党制定了纲领和组织章程,通过了一系列关于策略的决议,确立了由经过斗争锻炼的职业革命家所组成的党的领导核心。
  收进本卷的列宁关于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文献分为两大部分。属代表大会筹备期间的那一部分文献有《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各委员会和团体向全党代表大会的报告的问题》(一封给社会民主党各地方组织的信)、《〈关于“组织委员会”成立的通告〉后记》、《俄国组织委员会告俄国革命社会民主党人国外同盟、国外俄国社会民主党人联合会和崩得国外委员会书的草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章程草案》以及一组决议草案:《关于崩得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的地位的决议草案》、《关于经济斗争的决议草案》、《关于五一节的决议草案》、《关于国际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关于游行示威的决议草案》、《关于恐怖手段的决议草案》、《关于宣传工作的决议草案》、《关于对待青年学生的态度的决议草案》、《关于力量配置的决议草案》、《关于党的书刊的决议草案》。属代表大会召开期间的那一部分文献有《关于崩得退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决议草案》、《关于各独立团体的决议草案》、《关于军队工作的决议草案》、《关于农民工作的决议草案》、《关于为教派信徒出版报刊的决议草案》等等,还有在讨论各种问题时的发言共47次。此外,编在《附录》中的出自列宁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材料》共11件。以上这些文献说明了列宁为代表大会的筹备和召开所作的大量工作和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表现出列宁同机会主义分子(工人事业派分子、经济派分子、崩得分子、中派和不稳定的“温和的”火星派)所进行的斗争。
  第二次代表大会对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所拟制而由《火星报》编辑部提交代表大会的党纲草案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列宁的发言批驳了机会主义分子的错误观点。工人事业派分子亚·马尔丁诺夫认为社会主义意识会在工人阶级中自然形成,反对将其灌输到自发的工人运动中去;他的目的是要在纲领中塞进否认党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先锋领导作用的“经济主义”私货。经济派分子弗·阿基莫夫否认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绝对贫困化和相对贫困化的理论,断言无产阶级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似乎成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列宁指出他们的论调同伯恩施坦改良社会主义的思想有着直接的联系。列宁说,“‘经济派’把棍子弄弯了。矫枉必须过正,要把这根棍子弄直,就必须把棍子弯向另一边”,“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将永远地把被形形色色机会主义弄弯了的棍子弄直”(见本卷第253页)。第二次代表大会把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列入党纲,这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是第一次。阿基莫夫反对把无产阶级专政的要求写进党纲,他所持的理由是: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纲领中没有类似的要求。列宁把阿基莫夫及其同伙的观点称为社会改良主义的观点,指出他们发表机会主义的见解达到了否认无产阶级专政的地步。列宁所起草的党纲土地部分在大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列宁写于大会前的论证党纲土地部分的重要文章《答对我们纲领草案的批评》被作为列宁关于土地问题的报告分发给了出席大会的代表。列宁在一系列发言中对土地纲领作了详尽的阐释,说明了农民作为无产阶级同盟者的作用,论证了工人阶级政党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土地纲领要求的区别。列宁认为,把割地即1861年改革后从农民手里割去并成了盘剥农民的手段的那部分土地归还给农民的要求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归还割地只是解决土地问题的第一步,列宁在上述《告贫苦农民》的小册子中曾指出,在革命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可以提出没收全部地主土地的要求。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纲,这给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思想统一奠定了基础。为了便于研究列宁有关这个党纲的文章和讲话,本卷把这个党纲附于卷末。
  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了列宁提交的党章草案。这个党章草案以集中制思想为基础,从原则上确定了解决一切组织问题的方法,其中对接纳党员、根据完备的党组织代表选举制召开代表大会、实行集体领导、讨论和通过决议要经过简单的多数、实行地方组织在地方事务上的自治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讨论党章第1条即党员资格的条文时发生了尖锐的分歧。列宁的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在物质上支持党并亲自参加党的一个组织的人,可以作为党员;而尔·马尔托夫的与此相对立的条文是:凡承认党纲并在党的一个组织领导下经常亲自协助党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在《火星报》编辑部中,格·普列汉诺夫支持列宁,而亚·波特列索夫、帕·阿克雷里罗得、维·查苏利奇则支持马尔托夫。列宁的党章第1条条文的出发点是: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应该是尽量有组织的;只有那些能够为工人阶级的事业忘我斗争并在群众中进行工作的人才能入党。列宁认为,马尔托夫的条文必然为一切涣散、动摇分子和机会主义分子敞开入党之门。列宁指出:“这个条文必然力求把各色各样的人都变成党员!马尔托夫同志自己也不得不有保留条件地承认这一点,他说:‘如果你们愿意,那就算是党员。’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不愿意的!这正是我们如此坚决地反对马尔托夫条文的原因!宁可十个办实事的人不自称为党员(真正办实事的人是不追求头衔的!),也不让一个说空话的人有权利和机会当党员。”(见本卷第271—272页)以马尔托夫为首的机会主义者的联盟最终以微弱的多数票通过了马尔托夫的条文。但是代表大会所通过的整个党章基本上还是出自列宁的。实践证明,列宁关于党员资格的条文的内容完全正确,因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修改党章时采纳了列宁的这一条文。
  收进本卷的文献还反映了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中央机关的情况。到代表大会的最后阶段,火星派分子已形成两个持不同政治立场的主要派别。在选举中央机关即《火星报》编辑部和中央委员会时,火星派分子终于分裂成了多数派和少数派,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组成多数派的是坚定的火星派即列宁派,组成少数派的是所有马尔托夫分子以及“中派”和其余的火星派分子。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出现的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划分,导致了两个政党——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小资产阶级的妥协政党——的建立。列宁后来就此写道:“布尔什维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作为一个政党而存在,是从1903年开始的。”(见《列宁全集》第2版第39卷第4页)第二次代表大会所建立的布尔什维克党沿着在俄国争取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道路不断前进。
  本卷文献比《列宁全集》第1版相应时期的文献增加35篇。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