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起义
在夏季炎热多雨的月份里,印度的战事几乎完全陷于停顿了。科林·坎伯尔爵士在夏初经过一番奋战,掌握了奥德和罗希尔汗的一切重要阵地以后,非常明智地把自己的军队驻扎下来,让旷野地带留在起义者手里,而集中自己的力量维持交通线。这个时期,在奥德只发生了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件,这就是:霍普·格兰特爵士出兵夏冈季去营救经过多次推托才在不久以前同英军讲和、而现在遭到过去的土著同盟者封锁的土著领袖曼·辛格。这次出兵不过是一次军事漫游,虽然中暑和霍乱也一定会使英军遭受很大的损失。土著士兵不战而逃,于是曼·辛格就和英军会合了。虽然这次征讨的轻易取胜还不能说明整个奥德也将同样容易地被征服,但这仍然说明起义者的士气已丧失净尽。如果说在英军方面重要的是在热天进行休整,那末对于起义者来说重要的是尽量袭扰英军。但是土著士兵不去组织活跃的游击战、截断敌人占领的城市之间的交通、伏击小股敌人、扰乱粮秣的征发、切断粮食的供应(没有粮食,英国人占领的任何大城市都无法维持),反而满足于征收捐税和安享敌人留给他们的空闲时间。不仅如此,他们之间似乎还发生了内讧。他们看来也没有利用这几个星期的安静时间重整自己的力量,补充弹药,补充已经损失的大炮。这次在夏冈季的溃败比以前任何一次失败都更能说明,他们对自己和自己的领袖缺乏信心。同时,大多数领袖和英国政府之间都有着秘密的信件来往,英国政府终于认识到,把奥德的全部土地装进自己的口袋是相当不实际的,而情愿在适当的条件下把它归还原主。这样,既然英国人的最后胜利目前已无疑义,奥德的起义看样子将不经过积极的游击战争阶段而平息下去。一旦大多数地主与英国人达成协议,起义者的队伍将立即瓦解,其中那些有充分根据害怕政府的人会成为土匪(dacoits),而农民是乐于协助捕捉他们的。
奥德东南部的贾格迪斯普尔密林似乎是这种土匪集聚的中心。这些难以穿越的竹林和灌木林为阿马尔·辛格率领的一支起义队伍所占据。阿马尔·辛格对游击战显得相当积极而有经验;总之,他不消极等待,一有可能就去袭击英军。如果像有人担心的那样,一部分奥德起义者在阿马尔·辛格还没有被赶出他的据点以前就同他会合,英军就要面临比最近一个时期更为艰巨的任务。起义队伍把这些密林作为隐蔽之处已将近八个月了,他们使加尔各答到阿拉哈巴德的干线大道这条英军的主要交通线受到严重的威胁。
在印度西部,瓜廖尔的起义者仍遭到罗伯茨将军和霍姆斯上校的追击。在瓜廖尔被攻占时,退却的军队选择哪个方向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在整个马拉提人地区和拉吉普坦纳部分地区,只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正规部队开到,形成起义的核心,看来就会立刻爆发起义。瓜廖尔部队向西南方向退却,在当时似乎是实现这一计划最有利的机动。但是,起义者由于某些根据现有情报还猜测不出的理由,却选择了西北方向。他们向贾普尔进发,从那里向南折往乌代普尔,企图达到通向马拉提人地区的道路。但是这一迂迴运动使得罗伯茨乘机赶上了他们,并且不费多大力气就把他们完全打败。这支队伍的残部没有火炮,没有组织,没有弹药,也没有声望卓著的领袖,因此不大可能引起新的起义。相反地,他们携带的妨碍他们一切行动的大量抢来的财物,看来已经激起了农民的贪欲。农民杀死每一个掉队的西帕依,取走他身上的金币。情况既然如此,罗伯茨将军就可以放心地让农村居民去把这些西帕依全部驱散。辛迪亚的财宝被他本人的军队抢劫,竟使得英国人免于在一个比印度斯坦更危险的地区遇到新的起义,要知道,在马拉提人地区爆发起义会使孟买的军队受到相当严重的考验。
在瓜廖尔附近又发生了新的起义。辛迪亚的一个小藩臣曼·辛格(不是奥德的那个曼·辛格)参加到起义者方面来,并占领了不大的鲍里要塞。但是这个要塞已被英军包围,不久必定会被攻下。
这时,被征服的各州渐渐趋于平定,据传,约·劳伦斯爵士已使德里四郊完全平静下来,欧洲人可以不带武器和警卫人员而非常安全地到处游逛。其实这是因为每一个村庄的居民要对本村发生的任何罪行或暴乱共同负责;英国人组织了宪兵队;更重要的是到处实行了使东方人产生特别强烈印象的军事法庭的紧急诉讼程序。不过,这种顺利的情况看来是个例外,因为我们没有听说其他各地有类似这样的事。罗希尔汗、奥德、班得尔汗以及其他许多大省份完全平定下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要英国军队和军事法庭做不少事情。
但是当印度斯坦的起义缩小到几乎没有任何军事意义的时候,在和阿富汗接壤的遥远地区却发生了将来可能引起很大困难的事件。在德腊-伊斯马伊耳汉的几个锡克团里发现了刺杀军官和起义反英的密谋。这一密谋蔓延的范围有多么广,还很难说。也许,这只是在个别锡克人集团中间发生的地方性事件,但是我们还不能断然肯定这一点。无论如何,这是极其危险的征兆。现在英军中约有10万锡克人,而且我们听说过,他们是何等强悍;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今天给英国人打仗,而明天也许就会按上帝的意旨起来反对英国人。他们勇猛、暴躁、变化无常,因此甚至比其他东方人还要容易出人意料地突然冲动起来。如果他们中间真正发生起义,那末英国人的确很难支持得住。在印度土著居民中间,锡克人一向是英国人最难对付的敌人;他们建立过相当强盛的国家[391];他们属于婆罗门教的一个特别支派,既仇恨印度教徒,又仇恨伊斯兰教徒。他们曾看到英国的《raj》[“统治”]岌岌可危;他们也曾为恢复它费了很大力气,而且甚至自信,他们在这一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他们产生了这种念头,认为英国的统治由锡克人的统治取代的时机已到,认为应当由一位锡克皇帝从德里或加尔各答来统治印度,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可能这种念头在锡克人中间还很不成熟,可能他们在军队中被安插得很巧妙,以致他们的力量为欧洲人所抵销,因此任何起义都能够很容易地被镇压下去;但是,我们认为,凡是读过关于锡克人在德里和勒克瑙事件后所作所为的报道的人,一定都会看出,他们中间确实存在着这种念头。
尽管如此,目前英国人毕竟又重新征服了印度。由孟加拉军哗变掀起的伟大起义,看来是真的平息下去了。但是,这再次的征服并没有加强英国对印度民心的控制。英军在所谓土著居民暴虐残杀这种夸大和捏造的传说驱使下所进行的残酷报复,以及整批和零星地没收奥德王国的企图,并没有使胜利者博得任何特殊的好感。相反地,他们自己都承认,无论在印度教徒或伊斯兰教徒中间,对基督徒入侵者的宿仇旧怨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深了。也许这种仇恨目前还没有力量,但是可怕的乌云既已笼罩着锡克人的旁遮普,它并不是没有重要意义的。而问题还不止于此。英国和俄国这两个亚洲大国现在都在争夺西伯利亚和印度之间的一个地点,在这里俄国和英国的利益必然要发生直接冲突。这个地点就是北京。不久,从这里向西横过整个亚洲大陆,将形成这些互相敌对的利益不断发生冲突的一条线。这样,“西帕依和哥萨克相遇于奥克苏斯平原”的日子可能确实不会很远了,如果这件事真正发生的话,那末15万印度土著士兵的反英情绪将是一个值得严肃考虑的问题。
弗·恩格斯写于1858年9月17日左右 作为社论载于1858年10月1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5443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
注释:
[391]锡克国是印度的一个封建国家,十八世纪末诞生于旁遮普境内。十九世纪初在朗吉特·辛格治理下达到了极盛时期。朗吉特·辛格征服了旁遮普所有的小邦以及一系列邻近地区。在他统治时,锡克国的版图从萨特里日河延伸到开伯尔山口,北起小西藏,南到信德边界线。朗吉特·辛格在国内建立了强有力的军事组织。锡克军队被认为是印度最好的军队。十九世纪中叶,经过两次英锡战争(1845—1846、1848—1849),锡克国丧失了独立;旁遮普被英国人兼并。——第614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