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最近的诡计[110]
“如果克雷兹渡过加利斯河,他必将毁灭辽阔的帝国。”这个回答吕底亚国王的德尔斐神谕[注:德尔斐为古希腊城市,因阿波罗神庙的神谕出名。所谓神谕就是祭司借神灵之名所说的话,它是为贵族服务的。……译者注],现在完全适用于路易·波拿巴的克里木之行。他的亲征的确将招致帝国的毁灭,不过毁灭的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他自己的帝国罢了。
特殊的、不正常的局势要求采取不寻常的行动。任何人如果处在他的地位,进行这种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为一比十的亲征,都会被看做是疯子。路易·波拿巴大概完全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仍不得不亲征。他是整个远征的倡议者;他把联军引到了现在所处的不妙境地,因此,他应对全欧负起使联军摆脱这种处境的责任。要知道这是他第一次重大的军事伟业,其结局至少在一定时间内将影响他作为一个统帅的声誉。他对这次远征的成败,恰好要用自己的皇冠负责。
此外,还有一些次要原因同样地使他把这次冒险的克里木亲征看做国家大事。兵士们在东方已经不止一次地表示,他们对争取新帝国的军事荣誉已经大感失望。在瓦尔那和巴扎尔吉克,假查理大帝的帕拉丁之流[注:帕拉丁是中世纪长篇小说和长诗中查理大帝最亲密的战友的名字,此处指路易-拿破仑的亲信圣阿尔诺、埃斯潘纳斯等人。……译者注]被自己军队赠以“猴子”的绰号。《A bas les singes!Vive Lamoricière!》〔“打倒猴子!拉摩里西尔万岁!”〕……朱阿夫兵在被圣阿尔诺和埃斯潘纳斯派到保加利亚荒原而将死于霍乱和寒热病时这样高声喊道。现在,在军队里人们已不单是把失宠的将军们的荣誉和名望同目前率领法军的指挥官们值得怀疑的声誉加以对比了。小日罗姆·拿破仑在东方任职期间的奇怪行为[111]使富有经验的阿尔及利亚兵士记起了奥尔良亲王们在非洲时截然不同的行为;那些亲王,不论人们怎样议论他们,总还是身先士卒履行自己军人的天职的。当然,年轻的奥马尔和年轻的拿破仑之间的鲜明对照足以促使兵士们议论:要是奥尔良王族仍然当政,亲王们定会同我们并肩作战,同我们共患难,要知道他们都不叫拿破仑!这就是兵士们说的话。怎么能让他们沉默呢?这个“被允许穿师长制服”的人,竟然损害了同拿破仑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军事传统;而皇室其余的成员不是十足的文人、自然科学家、教士,便是些道地的冒险家;老日罗姆由于年迈不能算数,况且他昔日的战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荣誉。由此可见,路易-拿破仑除了亲自出马以外,别无他法。此外,关于当前克里木之行的消息已传到法国的穷乡僻壤,并且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而路易-拿破仑正是被农民拥上宝座的。农民们确信,被他们拥上宝座并且也叫做拿破仑的这位皇帝,的确应当是Napoleon redivivus〔再生的拿破仑〕;在他们看来,路易-拿破仑应当率领军队,他所率领的军队决不会次于大军的军团。塞瓦斯托波尔所以没有攻下来,就是因为皇帝还没有到那里去;只要他在那里一出现,俄国要塞的棱堡就会像耶利哥的城墙一样土崩瓦解。因此,路易-拿破仑即使不愿意去,也不能收回自己亲征的诺言,因为关于他这次出征的消息已广泛地传开了。
因此,准备工作正以全力进行。为了加强已经在克里木的10个师,应当再增派4个师,其中2个师应在战局刚开始时在君士坦丁堡组成预备军团。这4个师中,1个师将由皇家近卫军组成,另1个师将由精兵混成连即巴黎军团的掷弹兵和轻骑步兵组成;其余2个师(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或者已经开始上船,或者正在土伦和阿尔及尔集结。这些增援的生力军到达后,法军在克里木的人数将达10…11万人左右;而到4月底,15000名皮蒙特人和大批不列颠增援部队也将开到那里。但是,未必能指望联军在5月会有15万人开始作战。格拉克列亚的赫尔松涅斯变成了一个大墓地,并且是非常荒芜的墓地,那里的情况是,随着炎热或潮湿天气的到来,它必将成为各种各样流行病的发源地;不论那里有多少军队,疾病将非常猖獗,死亡率也一定会很大,因而联军将遭到比目前更为可怕的损失。在全部增援部队到达以前,联军的作战部队没有任何可能从现在的阵地向前推进,而增援部队要在5月中旬才能开到,可是那时流行病将十分猖獗了。
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联军也不得不把4万人留在塞瓦斯托波尔南区附近,因此只有9…10万人能用来同俄军野战部队作战。只要联军不进行特别成功的机动,而俄军又不犯严重的错误,那末这支军队从赫尔松涅斯出动后首先就应击溃俄军,将它赶出辛费罗波尔,然后才能同叶夫帕托利亚附近的土军会师。我们假定实现这一会师没有特别的困难,但是土军能够派给这支五花八门的法、英、皮蒙特联军的增援部队至多也只有2万人,并且还不完全适于野战。这样,总共将组成一支约12万人的军队。很难设想,这样一支军队在被俄军破坏过的、缺粮的以及主要财富即牲畜无疑被俄军赶到皮列柯普去了的这一地区内能够生存下去。只要军队前进一步,就必须运去大量饲料并派出大批部队保障翼侧和通往海港的交通线。迄今尚未参战的俄国非正规骑兵将开始用袭击的方法疲惫联军。与此同时,俄军也会调来增援部队;由于法国对最近6个星期的军事准备工作大肆宣扬,俄军得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无疑,俄军从沃伦和贝萨拉比亚的部队中或从新编的预备部队中抽调的2…3个师,目前正开往克里木,以保持那里原有的兵力对比。
可是,联军却不能不用最大的一支部队从北区封锁塞瓦斯托波尔。这又需要用去2万人,剩下的部队,在供应上这么困难,而且还累赘地带着一大串运载弹药和粮食的车辆,因此未必有足够的力量把俄国野战部队赶出克里木。
十分明显,路易·波拿巴企图在克里木靠胜利来取得拿破仑的声誉,但是这棵胜利之树却长得相当高,要攀折它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指出的一切困难都只是局部性的。反对这种在克里木的作战方法的主要理由,归根到底是这种作战方法把可以使用的法国全部武装力量的四分之一用在次要战场上,而在这里即使取得最大的胜利,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种在夺取塞瓦斯托波尔问题上不顾一切的、已经发展到某种迷信地步的并且赋予成败以虚构的意义的顽固态度,正是整个作战计划的最根本的错误。而赋予克里木整个事件以虚构意义,反过来就又使这一计划的倒霉的制定者吃到加倍的苦头。对亚历山大来说,塞瓦斯托波尔远非整个俄国,但对路易·波拿巴来说,不能夺取塞瓦斯托波尔便等于失去法国。
弗·恩格斯写于1855年3月23日左右 作为社论载于1855年4月7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358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
注释:
[110]恩格斯写的“拿破仑最近的诡计”一文的片断以及“塞瓦斯托波尔会战”一文,曾由马克思综合缩写成“克里木的最近事件”(《Ueber die letzten Vorgänge in der Krim》),这篇通讯稿发表于1855年3月26日的“新奥得报”上(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66页。
[111]拿破仑亲王于1854年在克里木指挥一个师。他因为不赞成克里木远征,加之没有足够的军事才能,在军队中没有声望,因此托病力求解脱军事领导职务,而后便擅自返回巴黎。……第167页。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