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列斯

马恩全集第十卷——博马尔松德的夺取(第一篇论文)

字号+作者:卡·马克思和弗·恩格斯合著 来源: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2-08-25 17:32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弗·恩格斯 博马尔松德的夺取[234] (第一篇论文)   联军终于采取了坚决的行动,夺取了博马尔松德。8月3日和4日,法军和英国海军陆战队在阿兰群岛登陆;1'...

弗·恩格斯5N4品论天涯网

博马尔松德的夺取[234]5N4品论天涯网

(第一篇论文)5N4品论天涯网



  联军终于采取了坚决的行动,夺取了博马尔松德。8月3日和4日,法军和英国海军陆战队在阿兰群岛登陆;10日包围了要塞;在以后3天中构筑了炮台,架设了火炮;14日开始射击;15日以强攻夺取了两个圆形塔楼,一个是法军攻下的,另一个是英军攻下的;16日经过短促的战斗后,这个大型穹窖堡垒投降了,在这次战斗中,联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毫无疑问,行动如此迅速则证明联军是相当勇敢的。根据我们原先掌握的全部材料判断,本来认为夺取这个要塞必须通过正规围攻,至少得构筑一道平行壕,还需要进行两星期左右的接近壕作业。甚至早就吹嘘联军步兵只要用刺刀猛攻就足以使石墙粉碎的伦敦“泰晤士报”,也不得不承认:不围攻毕竟是不行的,而且这种令人疲惫的行动大概要持续两个星期之久。
  因此,既然在包围要塞后约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开始掘壕后的第六天就攻击成功,那末自然就得出一个结论:围攻者所遇到的困难比他们料想的小得多。究竟是什么帮助他们完成了任务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未接到有关围攻的详细报告以前,当然只能猜测;不过,有一些情况可能是对他们有利的。很大一部分守军是芬兰人,一部分甚至是阿兰群岛的本地人。不用说,他们对俄国不会抱有很高的爱国热忱。据逃兵供认,如果有可能,他们甚至决定根本不进行抵抗。看来,岛上的居民在确信联军肯定要攻击博马尔松德以后,便把联军当作使他们摆脱俄国桎梏的救星来欢迎,当然就给联军提供各种情报,并从各方面给予帮助。但是,问题的实质应当是要塞本身在构筑方面存在某种严重的缺点。由于我们不可能得到要塞平面图,所有关于要塞的情况都是根据略图和要图以及一些外行人(无论如何不是工程师)的非常含糊不清的记述材料而来的,加之在略图和记述材料的细节又有许多互相矛盾之处,所以我们不打算分析这个缺点究竟是什么。
  然而,按要图来看,两个圆形塔楼在一定程度上可用火力彼此从侧面掩护;但由于在任何圆形工事中火炮必须作环形配置,火力必然非常分散,所以工事越小,因而容纳的火炮越少,那末火力的分散程度就越大,射击效果就越小。因此蒙塔郎贝尔曾细心地警告说:应当避免采用这种塔楼,除非每一塔楼能得到左右相邻塔楼和后方主堡的有力支援而弥朴火力分散的缺点。如果五六个这种塔楼能把火力集中于一点,那末原来非常分散而薄弱的火力就变得非常密集而有效了。此外,蒙塔郎贝尔知道得很清楚,在围攻的最后阶段,即进行强攻时,对付攻击者最有效的火力是步兵火力。因此,他不仅规定在塔楼内要有步兵的防御设施,而且通常还构筑特殊的隐蔽路或堑壕把各个塔楼连接起来,这种堑壕不仅保障通行的安全,而且可供步兵射击时使用。我们刚好有阿拉伯堡的例子来证实这种堑壕的用处。阿拉伯堡的整个侧面全靠这种堑壕来防护,从而保障了人数很少的阿尔纳乌特人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俄军的攻击。最后,蒙塔郎贝尔还尽量使塔楼完全避免遭受coupdemain〔突然袭击〕。他在塔楼的周围挖掘了壕沟,构筑了隐蔽路,有时干脆就把塔楼作为réduit〔内堡〕,即作为坚固的大型多面堡的最后一道预备的阵地来使用。这是他最成熟的、看来也是最正确的设计。近代一切筑有蒙塔郎贝尔式小型塔楼的工事差不多都采用了这种设计,只是多少作了一些修改。为了使攻击者更难于接近塔楼,他还极其巧妙地构筑了整个塔楼的底层或地窖以供步兵防御之用。
  然而,正是在所有这些方面,俄军显然有着严重的缺点。强攻火力的持续时间是20—30小时,这样的时间用来打开一个相当大的缺口,哪怕用三十二磅加农炮来轰击也显然是不够的,除非要塞石砌体的质量没有达到一般工事的标准。因此可以认为,塔楼是由兵士利用云梯爬进炮眼,炸开塔门以后攻下的。而做到这一点的先决条件就是掩护塔楼翼侧的火力非常薄弱,看来在后方,主堡附近并没有炮台支援塔楼,所以每个塔楼仅仅得到另一塔楼从侧面的掩护。从要图上看得很清楚,堡垒附近的地形起伏极大,强攻部队可以利用地褶隐蔽地进到十分靠近的地方,因而上述缺点就显得更为严重了。其次,就要图和事实判断,俄军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预防coup de main。在塔楼的周围,看来根本没有多面堡,而俄军构筑在塔楼前的那些多面堡又几乎没有抵抗就放弃了。据说每一塔楼的四周都掘有壕沟,但是显然太浅,并且不适于步兵的防御。联军只要一攻下塔楼,被塔楼控制的主堡就必然落于联军之手。因而主堡很可能仅在形式上抵抗一下就陷落了。
  如果就围攻时间较短这一点来判断这些工事,可以认为,当初的建筑者根本没有考虑过敌人从陆上大举进攻的可能性。他们在建筑这两个塔楼时,大概只注意到抗击敌人海军陆战队的攻击,而海军陆战队,充其量也不过2000人,不足以进行强攻或进行什么有效的正规围攻。因此,防御力最强的是向海的一面,而设有塔楼的向陆的一面的防御力量则只是虚有其表。其实,根据经验来看,甚至1000名海军陆战队就可能在好几个月前以强攻夺占塔楼,从而迫使主堡投降了!
  至于强攻,无论法军或英军,似乎都进行得很好。英军是有名的强攻能手;强攻是他们惯用的方法,并且运用起来几乎一贯得心应手。法军比较喜欢平地的攻击;而在围攻时,由于他们思虑缜密,宁愿遵循按步就班的、具有法国特点的沃邦围攻法。但是这一次,就连他们也显然被英国一员老将的毅力吸引住了。在博马尔松德的英军中有一位叫琼斯的老上校,他赛过了沃邦,在攻击巴达霍斯、罗德里哥城和圣塞瓦斯田的勇敢顽强的守军时,竟在器材显然不足的情况下巧妙地将预定的围攻期限缩短了几乎三分之一。琼斯上校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同他的同行的见解相反,他不认为围攻是一种考试仪式,要让总工程师通过考试并在整个军队面前证明他对于正规围攻的全部规定以及沃邦的“要塞围攻法”[235]的一切原则记住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他不认为整个军队只是为了一些工程师而集合到现地,在他们表演魔术时来保护他们。琼斯上校首先是军人,其次才是工程师。他非常了解英国兵,知道他们能做些什么。这一次迅速、坚决而又没有大事声张地在规定期限的一半时间内攻下博马尔松德,使人回想起打开西班牙要塞缺口和对它们进行强攻的情况,觉得当时除琼斯老将以外,别人是不能指挥的。法军从来不会想到用这种方法夺取要塞。这种方法同法国人的整个性格相反,它过于直截了当,太缺少温文尔雅的风度了。但是,他们无法非议这个人的威望,因为早在50年前他就以他们为对手,试验了非正规的攻取要塞的方法,并证实了这种方法总是能够达到目的的。不过当战事发展到强攻时,法军在坚决性方面看来并不亚于英军。
  有趣的是,以善于强攻而自豪的俄军,从皮列柯普和奥查科夫到华沙和贝斯特里察河,每一次企图以强攻夺取野战工事都遭到了反击,而在锡利斯特里亚的战斗中,甚至用正规围攻也未能夺下野战工事,而且还不得不撤退,尽管要塞中的土耳其守军并没有得到任何支援。另一方面,在这次战争一开始,土军就以强攻夺取了俄军的永备工事——圣尼古拉堡垒,而现在著名的博马尔松德要塞也被攻占了,它这一次发挥的作用只勉强抵得上一道暴露的堑壕。还必须指出,根据一切情况来看,英法舰队在这次胜利中没有发挥任何重大的作用。看来,舰队照例力求离穹窖炮台远些。
  但是,联军这次胜利的性质却是这样:他们在即将到来的秋季里大概不会再采取什么行动。无论如何,向塞瓦斯托波尔进行大规模远征的部队还没有乘船出发,并且已经宣布将再推迟几个星期。而那样就会为时过晚,因此,联军威武的兵士们在瓦尔那兵营历尽艰难以后所迫切需要的冬季休整和喘息机会便有了保证。


弗·恩格斯写于1854年8月21日
作为社论载于1854年9月4日“纽约每日论坛报”第4174号
原文是英文
俄文译自“纽约每日论坛报”
俄译文第一次发表



  注释:
  [234]恩格斯在写关于博马尔松德的夺取这两篇文章时,正如他本人所指出的那样,他掌握的关于战事的进程的消息很有限,同时关于阿兰群岛上的这个俄国要塞的材料也极不完备。因而关于夺取博马尔松德的许多情节在恩格斯的这两篇文章中都没有提到。
  尽管要塞工程尚未完工(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五分之一),而且敌人在兵力和火炮方面拥有近十倍的优势,但要塞围攻战仍继续了一个月左右。要塞的守军在6昼夜内击退了一切猛烈的攻击,使围攻的英法军队遭到巨大的损失,只是在接到统帅部的命令后才投降。攻击这个要塞的行动证明英国军方已放弃直接进攻喀琅施塔得的计划。1854年8月16日(4日)攻克博马尔松德只是联军暂时的战术胜利,这对波罗的海军事行动的进程并不发生重大的影响,总的说来,波罗的海的战事仍然胜负未分。
  本文和下一篇文章以同一个标题载于“纽约每日论坛报”,副标题是苏联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加的。——第442页。
  [235]沃邦“要塞围攻法”(Vauban.《Traité de l’attaquedes places》)。该书于1739年在巴黎出版,是“要塞的围攻法和防守法”(《Traité de l’attaque et de la défense des places》)两卷本的第一部分。——第445页。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