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何新博客荐文:美债违约,中国干瞪眼

字号+作者:佚名 来源:何新博客 2011-08-20 10:28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美债违约,中国干瞪眼 转贴:wanshi(转贴仅供参考,不代表博主观点) 尽管奥巴马不愿美国债务违约发生在民主党当政的时期,但无奈,美国的权力却实际控制在共'...

美债违约,中国干瞪眼  

转贴:wanshi
(转贴仅供参考,不代表博主观点)
 
    尽管奥巴马不愿美国债务违约发生在民主党当政的时期,但无奈,美国的权力却实际控制在共和党手中。 
    代表着美国东部集团——能源和金融集团的共和党,不仅有军事集团的支持,同时还有舆论撑腰。而相形之下的,以中产
阶级、产业资本为基石的民主党,在美国的势力显得十分微弱。正因如此,奥巴马竞选总统必须打出“中间路线”的旗帜。而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当口,共和党一方面乐得民主党出面“擦屁股”,另一方面又必须确保奥巴马“不离大谱”,按照东部利益集团既定的路线走下去。 
    从利益的角度看,债务违约对于美国东部利益集团而言,“利”远远大于“弊”。这也是一些人判断共和党正在逼迫奥巴马政府债务违约的依据。即使这次干不成,那就下次干,所以共和党在提高美国债务上限的问题上,总要留个尾巴。 
    债务违约,对美国东部利益集团来说,利大于弊。 
    第一,过去三十年的全球化,美国的产业资本已经十分微弱,不可能需速成长。而且,产业资本大幅提升也不是共和党所愿意看到的,因为共和党绝对不允许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偏离金融主导的路线——如果这样,美国靠什么拉动经济增长?如果找不到新动力,通过赖账迅速降低美国债务率就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美国也有能力违约。因为当今世界,中、短期之内根本找不到可能替代美元的货币,也拿不出改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就算违约,各国抛售了美国债券,拿到了美元现金又能干什么用?去买黄金、买商品吗?去买好了,最多全球经济“滞胀”。而“滞胀”最大的受害者将是制造业为本的国家,且滞胀拉高商品价格的同时,最大的赢家依然是美国东部利益集团。 
    第三,如果各国为控制物价而不敢去买商品,或者根本就没有商品可买,那还能买什么?美国国债。对不起,不管你愿不愿意,这是唯一选择。甚至,美国债务违约,各国都无所谓抛售美债。因为美国债券价格大跌,这个世界上没有赢家。 
    第四,违约后美国国债被降级怎么办?不用担心,因为欧债已是垃圾级,各个评级公司也会借助“地方债务平台”问题压低中国债务信用等级。其他国家的金融市场能有多大容量?所以,就算美国债券信用被调低一两个等级,一点都不妨碍美债在全球的最高信用等级。大家应该可以注意到,各大评级公司在说到美国债务级别的时候,总要强调“美元的特殊地位,将确保美国债务级别不会大幅下调”。 
    第五,美国赖账所必然为之的债务重组,可以迅速大幅降低美国债务率。那时,美国经济一下就健康了,负债能力很快就能恢复。只要美元地位不变,“债务经济循环模式”保持,世界重新回到金融主导的轨道。过去啥样,未来还会是啥样。 
    第六,美债抛售谁接盘?美联储。美联储会以维护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名义实施QE3(第三次量化宽松),大量投放基础货币。那不就是印钞吗?当然是,印钞是逃债最佳路径。那不是全球物价飞涨吗?当然是,物价不涨,如何打劫穷国?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不就是“发钞人打劫国民”的手段吗?同样,美元通胀也是美国打劫世界的手段。 
    抛开政治考虑,单就利益而言,债务违约对美国看不出有什么“特大或致命”的打击。只要金融霸权、军事霸权和舆论霸权还都在美国人手里,“赖账”对美国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现在看,美国不出现债务违约的唯一指望就是:奥巴马政府全面妥协。但那也只是暂渡难关。下一次又会如何?违约风险是不是还会卷土重来? 
    至于中国等世界其他国家,则是“零和游戏”中的输家:这么多年被迫收入的外汇储备购买力将大大降低;必须承负物价飞涨的代价;老百姓的损失,其实都是在为美国人买单。 
    中国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当然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但那都是中长期的问题,短期怎么办? 
    面对美元霸权不可变更的现实,美国赖账导致全球物价飞涨之时,中国绝不可以紧缩货币。否则,中国就是被打劫最惨的国家。
    理由一,美元泛滥引发物价飞涨,中国紧缩货币不仅不能抑制物价,反而会严厉压制制造业,中国经济“滞胀”无疑。 
    理由二,中国紧缩货币会导致人民币快速升值,币值高估。当中国经济出现衰退时,倘若美元加息,人民币将大幅贬值,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将同时爆发。 
    理由三,中国失业人群将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一旦出现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极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形成社会动乱。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