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最近发生了一起幼儿园校车事故,共有20多人罹难,40多人受伤,大多是孩子。荷载9个成人的金杯车里,挤了64个孩子,就算孩子身体比成人小,超载也的确很严重,一场交通事故,造成多少家庭的悲剧,的确令人痛惜和愤怒。这一事故发生后,校车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有些议论沿袭一贯的方式,把校车问题说成是中国社会从来就不负责任、不关心孩子等等,则属于习惯性夸大中国社会的缺点,无助于我们对社会的准确了解。
校车问题是新出现的问题,以前并没有此类问题。我读小学时都是步行上学,同学里面从来没有家长接送。我小时候因父母右派而在劳改农场,各分场都有小学,初中则未必每个分场都有,因此,劳改农场的初中和高中都是走读和寄宿混合的。我读初中是寄宿,每周回家一次,基本上都是和同学一起,或者步行,或者搭便车。能搭的便车要么是拖拉机,要么是大卡车。劳改农场那时没有柏油路,土路和石子路上,除了颠簸就是灰尘,因此,有时候索性与同学结伴步行几十里。小车极少,直到初中快毕业回上海时,我才坐过一次吉普车,兴奋得不行。到上海后有一段时间也是每天上学、回家。我读的高中在上海郊区,全部寄宿,同学们周末回家都是坐公交车。那时候即便是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车也很少,交通事故也很少,校车听都没听说过。校车之所以在今天成为问题,首要原因之一是车辆急速增加,道路安全隐患增多。因此,把校车问题说成中国人一贯如此之类,显然是不合适的,它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
校车之所以成为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加快,这在农村地区尤其明显。由于城市化进程和进城打工增多,农村出现“空心化”。既有孩子跟父母去城里,也有留守儿童。再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使得原先按照人口分布设置的学校出现生源减少的现象。在部分农村地区,只好如电影《一个不能少》里展现的那样,一个老师带几个年级的学生。现在农村地区,有些以前挺不错的学校,也因生源减少而不得不撤校、并校。这一现象带来的附带问题之一就是,有些孩子上学路途远了,现在农村地区的车辆也比以前多,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就成为安全隐患。面临这种新出现的问题,各地政府的表现不同。有的意识比较滞后,没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有的即使意识到了,因条件有限,也没办法、没能力解决。
我在新疆克拉玛依看到了一种解决方式。克拉玛依主要是石油企业,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孩子上学没有此类长途跋涉的问题。上下学时间,我看到孩子们在街上步行,问一下才知道,离家都很近。但是,克拉玛依市还有一定数量的牧民,牧民居住极为分散,孩子上学离学校都很远。如果政府没有作为,只能让孩子像《一个不能少》里那样。但是,克拉玛依因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此,市区的中小学特意安排了寄宿学校,专门接收牧区的孩子,费用主要由政府支付。克拉玛依市学校的寄宿规模还比较大,除了满足本市境内的牧民外,还能接收南疆教育基础较差地区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周末回家一次,学校有专车接送,挨家挨户到门口。南疆的孩子每周回家不太现实,每学期回家,也都是学校专车接送,也是挨家挨户到门口。虽然克拉玛依没有像美国那样专门的黄色校车,但都是标准的客运大巴,没有超载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各地的发展状况不尽相同,现实问题也不一样,就看政府有没有看到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前几天我在微博上说,重庆几个月前就决定近期内把所有校车都改为国内安全系数最高的专用校车。有人在这条微博的后面提问:是否包括重庆的农村地区?重庆的黄色校车的确也包含农村地区,但是,重庆在农村地区更主要的解决方式并非校车。重庆是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数量较大,又是山区,农村孩子上学的确是个严重的问题。重庆现在的解决方式是:农村地区撤校并校,集中提高学校的硬件条件,集中加强学校师资力量。撤校并校后,有些学生距离学校比较远,重庆便拨出资金,在农村地区建寄宿学校。目前,重庆农村地区的寄宿制中小学的比例似乎已经超过80%,校车不过是周末孩子回家时才用,平常根本不需要。重庆让农村留守儿童进入寄宿学校还有一个好处,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长途电话和网络视频聊天,使得孩子在学校里能经常与远方的父母沟通,这是很多农村孩子在家里所没有的条件。当然,费用也由政府和校方控制支出。政府哪来的钱?其实,这点钱并不算多,政府只要不乱花钱,在某些事情上不要铺张浪费,省也能省出来,何况还有整体经济的发展?
校车问题美国做的不错,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原因之一是美国汽车工业发展较早。此外,美国相对中国来说,居住密度较低,公路交通又很发达,所以校车问题在美国社会较早就出现了。中国解决校车问题有些方面的确可以借鉴美国,但从长远来说,美国方式未必最好。中国社会人口众多,随着以美国为榜样的现代化进程,很多方面已经出现与美国一样的社会问题,同样的问题有些比美国更严重,校车只是其中之一。中国某些地方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例如媒体报道说,在某些地方已经出现购置美国校车的现象,其中既有昂贵的私立学校,也有政府行为。但总的来说,数量不大。美国校车很贵,大批购置,市场化运作,让学生家长承担费用,除少数有钱人外,大多数人未必消费得起。如果由政府统一买单,全国算一算,那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校车以及校车的安全性之所以成为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造成全社会拼命抢夺教育资源。为了孩子上好学校,远一点也只能忍了,或者自己想办法接送,或者社会解决。当今中国城市的建设规划,居住区与教育的分布并不合理。再加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为教育产业化服务的口号,城里很多家长不得不让孩子长途奔波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长远来说,政府应该努力使教育资源的分布公平合理,每个学校的硬件和师资都相对平均,大家也就没必要为了上好学校而不顾家庭与学校的距离。在我看来,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步行15分钟左右就能到学校,如此,即使有些地方还需要校车,数量也不用太多。
最后总结一下,任何社会问题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都是多项因素的综合产物,解决问题也要多种手段。出了问题,只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评论者是过了嘴瘾,激情一下,赢得一点喝彩,但对于真正解决问题帮助不大。就校车问题来说,政府加强管理(不等于政府亲自做),在校车的安全性、特殊性、舒适性上,在司机的资质、职业素养上,在校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衡等方面,的确需要加强工作。但从根本上说,如果孩子上学不需要很远,不需要在车流滚滚的道路上穿行,也就不需要校车了。至于社会治安给孩子带来的安全问题,再看看重庆吧。重庆近几年来一是社会治安普遍良好,二是每个学校都安排了校警。所以,一味强调校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安全、经济的校车只是解决方式之一。极端一点说,就算校车像坦克一样结实,孩子每天坐在里面一、二个小时,也不是最优选项。
今天看了你的博文《校车!校车!校车……》,有一点我深有感触,有一些媒体和网友他根本不了解中国教育的真实情况,就在那胡说八道。所以也早就想说点什么,可是又实在没有时间,今天实在忍不住,把我作为一线教师所了解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大家。
我的工作单位是黑龙江省鸡东县永和学校,我县是一个边境小县,只有30万人口,各方面都比较落后,而我们学校又是我县最落后的一所学校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年年教育局对我县各个学校的绩效考核,我校不是倒第一,就是倒第二。社会对我们学校有诸多批评,虽然作为教师我们感到委屈,但我们也只能被迫接受,可是你如果批评政府和学校不重视安全工作,那绝对胡扯。
首先,我县各校都设了一名专职的安全副校长和一名安全办公室主任,也就是说有两名领导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由此可见,政府是非常重视安全工作的。
以前,我们永和镇也是每个村都有一所小学,镇里有一所中学,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校车的问题。我们镇前几年也把所有的学校并到一起了,就是现在的永和学校。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我校小学部五个年级一共还不到300人,平均每个村才20多人,如果不集中办学,每个学校才20多人,一个班才几个人,根本就没法办学。由于我镇属于偏远山区,居民居住分散,最远的村离我们学校有将近20公里,一般的也有五六公里,这样就造成学生上学的不方便,所以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的。我们学校有宿舍,但在学校住宿的并不多,因为学校附近的住户家也都招学生住宿,(我们这管这样的人家叫接送站),少的招五六个人,多则招十多个人,对于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照顾都要比学校作的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就餐问题,我校这么多年一直尝试办食堂,基本上是承包给个人,但是都没有挺过一年的,因为你食堂菜价太贵的话,学生吃不起,太便宜的话又不挣钱,想又便宜又好的话除非学校补贴,可是一个农村中学,我校又实在没这个财力。现在学生基本上是在接送站吃,包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死伙食,一个月固定多少钱,随便吃,不限量。我也打听了一下,大部分人家伙食还是不错的。其实我镇的学生有一半是不在我们学校读书的,都到县城里的几个中学了。其实农村择校问题也是很严重的,毕竟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农村的条件也好了,谁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呢。城里几个学校都是没有宿舍和食堂的,学生都在接送站住,这也带动了附近的经济发展,学校附近的房价和房租是最贵的。正象刘老师说的,不管是农村学校的,还是县城学校的这些学生都是每周五回家一次,周日在返回,不需要校车的。重点考虑的应是学校集中建宿舍,食堂和学生在接送站住,那个更好些的问题。在接送站住的学生,政府应不应该给些补贴的问题。
以上是校车的情况,另外每个学校还有一个专门的校医,是从镇卫生院调过来的,人事关系和工资还在卫生院,但人在学校上班。
至于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那更是每次班会课必须强调的,防火演习,防震学习,那更是不知道过行过多少次了。
以上是我知道的一些基本情况,绝对属实。事实上,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学生的安全工作绝对是重中之重,现在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社会也给我们这么大压力,政府和教育局又重点抓这项工作,我们做为老师的那敢大意,真有学生出事了,家长不把学校给平了呀。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