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则经济所479次双周学术论坛”上的即兴发言
郭松民
2013年6月21日(星期五)下午,应邀参加了天则经济所479次双周学术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杨帆教授主讲《论中囯社会思潮与国际接轨》。现场还有赵农、曹思源、高恒、陈子明、朱景文、李伟东、茅于轼等。
论坛由赵农教授主持。杨帆教授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公平与效率、专制与民主、激进与保守三个维度,把中国思想界划分为极左、极右、中左、中右四个流派。 曹思源教授在点评时再次控诉斯大林镇压5000万人,中国大跃进饿死3700万人。陈子明先生在点评时再次提出左右派要达成宪政共识。朱景文教授的点评讲话,我没有听的太清楚。
朱教授讲完后,主持人赵农教授和杨帆教授力邀我发言。我谈了几点:
第一、针对杨帆教授主讲的内容,我提出划分左右派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维度:凡是能够对90年代后中国新出现的社会现实(比如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经济自主权的丧失等)做出新的回应的,是左派,也就是“泛左翼”;凡是死抱着80年代形成的自由主义教条不放,以不变应万变的,是为右派;
第二、曹教授提出的数据是“政治数据”,并非“学术数据”,因此不能作为讨论的基础。比如孙经先教授的研究,就完全推翻了饿死三千万的结论,但主流媒体和话语平台却一直对他采取封杀的态度。
第三、陈先生要求达成“宪政共识”,我认为不可能。思想界应该先就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达成“历史共识”,没有历史共识就没有思想共识。
我发言结束后,曹教授辩解称他关于苏联的数据来自1988年苏联的《文学报》,关于中国的数据来自辛子陵的《红太阳的陨落》。对此我简单回应道:1988年正是戈尔巴乔夫搞公开性,并将目标指向苏联政治体制的时候,《文学报》的政治倾向性不言而喻;辛子陵的书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并无学术价值。我最后并补充道:文革一场政治民主的伟大实践,如果解不开这个扣子,不能正确评价文革,任何推进民主的努力都将被指为企图复辟文革而遭到否定。
陈子明先生针对我的发言,提出无须“历史共识”也可以形成“思想共识”,限于时间,我没有回应,也没有再做任何发言。
【以上内容根据记忆整理,比较简略。如果天则所有记录稿,我会整理出一份更详细的发言稿。】
(郭松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