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4日,是“五四运动”95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习近平主席来到“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与北大师生共同纪念这个日子。习主席观看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听取了几位北大师生代表的意见,与大家进行了座谈交流。习主席结合自己年轻时的经历,谈了读书、知识、教育、国家等多方面的话题。现场气氛热烈,习主席虽然亲自写了讲话稿,但他的随性发挥,引起了北大师生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我认为,习主席在“五四”纪念日走访北大,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解读。
首先,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中,很多都与北大有着密切的关联,北京大学可以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之一。因此,习主席在这个日子来到北大,意味着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要继续传承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这既是对北大的要求,也是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要求。
其次,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这意味着不论思想、学术还是教育,都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继承和发扬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与合理的价值观体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北大提倡的“兼容并包”才有坚实的落脚点,才能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方向。习主席在北大提到要有“文化自信”,就包含着对于传统和外来文化的辩证态度,它可以扩展到当今中国的各个领域。
第三,北大是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缩影。习主席走访北大显示出对于中国教育的重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教育将失去发展的潜力。教育既是投入,也是收获。对于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强调,中国历来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今天,无论怎样重视都是应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不仅事关个人,同样事关国家命运。教育如果出现偏差,对于个人可能是误人子弟,对于国家可能就是方向性的严重错误。因此,重视教育应包括内容和形式、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
第四,习主席在与北大师生的交流座谈中说到自己当年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经历,还说到自己从年轻到现在,很多观念和看法如何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有改变或有坚守。这实际上是对教育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历不是目的,书本不是全部。教育是为了服务中国现实、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教育需要理论,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既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所有知识分子的希望。当今中国,知识分子如何与中国现实紧密结合,的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第五,青年是“五四运动”的主力,“五四”这个纪念日也是为青年而设,今天的青年是未来的栋梁。中共十八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去年“五四青年节”时,习主席在与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就提出,“青年强则中国强”,当今广大青年要将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今天,习主席在北大与青年学子见面、交流,更加强化了这个希望。中国的未来在当今青年的肩上,习主席在询问了北大学生如何处理上网与读书的关系后提出,要“走向操场、走向社会、走向世界”,这是对当今所有中国青年、学生提出的希望,指出的方向。
今天北京天气很好,习主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走访北大,有着特殊的含义。习主席平易近人的举止、举重若轻的言语,显示了他本人的自信,也感染了北大的师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