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笛之爱》是一个儿童主题的电影,在“六一儿童节”时首映,可以说是应景之作。看了这部电影,先说点不足,再说点好话。
《情笛之爱》讲一个男孩有吹笛子的天赋,并由此带动故事情节发展。本人与片中男孩差不多年龄时开始练吹笛子,因此,对笛子多少知道点。电影中故事发生在东北松花江畔,虽说东北有人吹笛子这不是什么问题,但男孩的爷爷祖传手工制作笛子就有点问题。鉴于地理气候条件,东北基本不生长竹子,制作笛子对于竹子又有特殊要求,所以,在东北是否有笛子手工制作者,我对此表示怀疑,除非从南方运来原料。其实,就电影来说,故事发生地点换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电影反映主角小男孩有吹笛子的天赋,片中有不少小男孩吹笛子的镜头。我觉得,要反映这个情节,至少该让小演员多练一下笛子,从而显得专业一点。片中小演员吹笛子的指法、唇法完全不对。片中出现的笛子曲,按我的记忆,应该是笛子名曲《鹧鸪飞》之类,该曲有些片段的指法非常华丽,小演员基本无法表现,导演也没想办法弥补这个缺陷,例如找人“代指”。片中多处地方小演员吹笛子的吐气、指法与音乐旋律完全合不上,使得我这个多少会点笛子的人看着很别扭。吹笛子对运气非常讲究,因此,一般来说,吹笛子时肢体动作不会太大,因为那会严重影响气息吐纳。而片中为了表现音乐歌舞,有几个情节中,小演员与大家边跳边吹,我不知道吹笛子的“天赋”能否炼成此种绝招,至少就我的了解和体会,边跳边吹,体内气息加速,运气全乱,这种状况基本不可能吹好笛子。
以上是一点专业上的不足。就电影本身来说,编剧显得有点糙。片子一开始,两名学校保安歪戴帽子、流里流气,说着东北土话呵斥羡慕学校的小男孩,就像以前电影里反映的“二狗子”之类,感觉很不好。此外,全片的编剧在不少细节缺乏打磨,情节发展、起合比较生硬。这样一个专门针对孩子的儿童节电影,在故事上不够细致,也许对孩子来说不是太大问题,但对于电影本身来说,显得不够专业。
再说点好的。《情笛之爱》中的主角小男孩的身世,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重要悬念,不得不做点剧透。小男孩的父母没有在电影中出现,按剧情应该是父母得知他有艾滋病,便将其遗弃了,田爷爷将其捡回来养大,又因为这个病,一直没让孩子上学,只是教他吹笛子。这是一个很感人的情节。等孩子为救小伙伴受伤住了医院,这个真相才被公开。于是,带来社会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人的问题。这个情节似乎有真实的原型,电影能够涉及这个社会问题,值得肯定。在电影中,社会接纳了这个孩子,没有对他产生歧视,田爷爷的担心没有出现,体现了关爱的情怀。
其次,电影《情笛之爱》号称“首部3D儿童音乐舞蹈电影”,在载歌载舞方面与其他电影有所不同。我觉得这种探索也值得肯定,但是,音乐舞蹈如何与电影情节相结合,也需要多动脑筋。像印度电影那样随意安排歌舞场面,是否能被中国观众接受,是否符合中国观众的欣赏口味,还需要经过市场检验。也许,儿童电影在这方面问题不算太大,但片中的歌舞群体主要不是儿童,而是青少年、上班族白领,与电影情节基本无关。如果按此方式推演,我甚至觉得可以好好表现一下广场大妈舞,为广场大妈们正正名、提提气,说不定会更受关注和欢迎。
也许我太挑剔了。孩子们看了,或许与我的观感完全不同。
“六一儿童节”快乐。这部电影至少让我想起不少自己的童年往事。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