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狠起来,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放过。对自己的那股狠劲,我们围观者看着都害怕。
这两天又冲上中国热搜的美国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事件,就有这个特点。这个州前几天刚出现在中国的热搜榜,因为那是我们的流浪气球经过的地方,这一次是因为一起火车出轨导致的氯乙烯泄露事故以及事后官方的操作。
2月3日,一辆装满高度致癌物(氯乙烯)的列车在俄亥俄州一个叫东巴勒斯坦的小镇出轨,然后被故意引爆,美其名曰“受控燃烧”或“受控释放”,美国人就是会捣鼓概念,比如之前把滥发货币叫“量化宽松”。臭名昭著的概念换一个叫法,就显得无害又亲切。
结果化学物质整整燃烧三天,也有人说,燃烧一直持续到2月10日。燃烧的场景是这样的:
当地民众拍下俄亥俄毒云漫天恐怖场景时称:“这不是乌云,是他们烧的氯乙烯!”
无论美国政府和媒体宣传怎么“受控”,那可是燃烧的氯乙烯啊,这个东西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1类致癌物,长期吸入可能会引发脑癌、肺癌和一些血癌。氯乙烯燃烧后“释放”可是毒性更强的“二恶英”,不但可以随着空气飘散,还会形成酸雨,污染土壤和水源。
美国的政府和专家就想了这么“睿智”的处理方案?
2月5日晚,东巴勒斯坦的居民才收到紧急撤离通知。2月10日,当地政府又通知撤离的居民空气质量符合标准,水质检测也符合标准,可以回家了。
据外媒报道,在疏散区域外围的农场中,一些动物已出现中毒症状。美国一居民反映,他家养的几只狐狸已经死了。
附近地区河流已经被污染。俄亥俄州环保部门则表示,估计受影响的溪流长度约为12公里,有部分“物质”立即对鱼类产生了毒性,目前泄漏已造成约3500条鱼死亡,但饮用水质量仍是安全的。
重大的环境生态污染就这样形成了。据媒体报道,有害物质已经进入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伊利湖,这是俄亥俄州最大的饮用水源。
这一次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没有定论,有人预测这次事件已经影响更大范围的水源、空气、土壤,用美国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形容其严重性。
这个事情既有意外事故,又有故意的谜之操作。就是意外的翻车事故,发生的原因似乎也不简单。铁路通常被视作最安全的运输方式,但根据一些外媒的报道,美国已经发生过不少类似事故。美国去年打压铁路工人罢工,拜登政府背刺铁路工会。美国铁路系统的劳资矛盾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这个行业正在变得更加危险,英国的卫报认为这起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事故发生之前就有人发现火车有设备故障,但问题没有引起重视。
如果问题属实,说明美国这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确实出现了很严重的系统性问题。
当然这种问题肯定不只是出现在铁路运输行业。按说管理最严格的美国军方,这些年出现的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故和腐败事件不也是很多吗?
这次最引人关注的,还是美国媒体对待该事件的态度。这个事件为什么发生于2月3日,一直到2月13日才在中文互联网引起广泛关注呢?
因为美国媒体一直到2月12日才开始大量报道,2月4日和5日氯乙烯就已经在燃烧,但少有媒体报道。当时的美国媒体在举国上下,盯着中国的流浪气球炒作呢。现在有不少人怀疑美国疯狂炒作无害的气球,目的之一是为了淡化美国人对有害的泄露事件的关注
有人以CNN为例,进行过统计,2月3日至13日,提到“气球”事件的报道有96篇,提到俄亥俄州脱轨事件的报道只有11篇,美国媒体报道氯乙烯泄露事件的热度仅有流浪气球事件的五分之一。2月9日,美国还发生过关注此事件的记者在俄亥俄州发布会现场被美国警方逮捕的事件。
面对这个美国本土发生的严重事件,美国和整个西方的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放弃了对流量的追逐,对报道该事件表现得极为克制,表现出比军队还强的纪律性。
虽然我们反对媒体捂着事实的做法,但也不得不让人感叹,美国构造现代社会信息茧房的能力,跟他们远距离养殖技术一样,遥遥领先,独步天下。
美国的操作果然有效,这个2月3日就爆发的大事件,过了十天在中文互联网上才引起关注。
当然,这其中也与中国一些媒体的默契有关。恨国党一直有种说法,说中国媒体喜欢报道美国的负面,其实这是胡说八道,那是美国媒体对中国的主流做法。中国那些特别活跃的主流媒体,很大一部分是对美国报喜不报忧。对美国的负面事件,报道起来也是很讲究技术的。比如,这次在报道美国这次事件时,一些媒体跟风翻译美国官媒对事故的掩盖措辞,强调“受控释放”,“毒气逐渐消散后”“为防止爆炸...选择释放了一些氯乙烯”,帮美国维稳的心态跃然纸上,实际充当了美国媒体的传声筒。
有网民感叹中国的媒体对此类事件缺乏敏感性。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敏感不敏感的问题,这体现了部分中国主流媒体的真实立场。中国有不少主流媒体,在关键时候,到底站在哪边,和谁保持一致的问题。
原因很复杂,但解释起来也并不难,主要是三个:一些商业化媒体对美国有利于资本的体制有天然的好感,高校新闻学院成为伪自由派渗透的重地,不少主流媒体的精神美国人含量太高。
今天就特别说说大学的新闻专业被渗透的问题。
著名的有特别“态度”的媒体人曹某,在2014年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当新闻学院院长是需要资格的》,里面有一段内容,就很说明问题:
在中国,有三个角色对舆论的影响非常大:宣传部长、媒体总编辑和新闻学院院长,因为他们分别主导舆论传媒圈的政界、业界和学界。在我看来,三种角色中,担当新闻人才培养任务的新闻学院院长最重要。刚走进大学的年轻人缺乏判断力,思想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价值观和思想的可塑性很强,一院之长的影响非常大。从学院里走出来的新闻人有怎样的专业精神和媒介素养,如何看待这个职业,如何介入社会,对社会问题持何种立场、关怀与视野,与一院之长有很大关系。
当时的曹某,对于“陈婉莹教授之于汕头大学新闻学院,胡舒立之于中大传播学院,范以锦之于暨南大学新闻学院”都是很认可的,认为“他们都提升了学院在业界和学界的影响力”。
对于国内专业新闻实力第一的人大新闻学院当时的院长以及书记也是认可的,“郭庆光教授从清华返回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赴任院长。加上前段时间蔡雯教授就任人大新闻学院党委书记,人大新闻学院新任班子主要成员到位了”。“郭庆光和蔡雯教授都在业界学界有着很不错的口碑,没人反对。”
但是当林治波担任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一职时,曹某就不淡定了,发表微博,直接动用人身攻击:“不像兰州大学新闻学院,让林治波这种不学无术劣迹斑斑的混混当院长。”
林治波历任中国最重要喉舌的评论部专栏组组长、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如果这都是“不学无术”,那你曹某算什么?
真正当得起“劣迹斑斑”的不是别人,而是曹林。我们前面说曹某是一个特别有“态度”的媒体人,是因为他发表了很多有“态度”的微博,在此仅举例其中之一吧。
这样的人认可的那些新闻学院院长和媒体人自然也是价值观能够与其产生共鸣的人。
谁说自由派不重视立场和价值观问题,不重视意识形态和政治?他们最重视。曹某对林治波一通乱叫乱咬,是不是特别像任首席对对司马南?刻骨的敌视加没有底线的人身攻击和政治标签,真正的原因无非是不认同爱国支持社会主义的立场而已。
曹某当时气急败坏,就是因为与他们价值观不同的林治波担任新闻学院院长,打破了他认同的人对这个位置的垄断。曹林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敏感性。
中国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伪自由派一直在鼓吹媒体“去政治化”,有中立的媒体吗?意识形态有真空吗?对照现实,这不是糊弄鬼吗?他们去的是社会主义的政治,取而代之的是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标准。
讲到这里,就知道为什么我们的舆论战能力成为最大短板了吧,就是被渗透得太厉害了。
一些媒体人,你可以理解他有不同看法,但至少得爱国吧,连这他都做不到。他们爱的是美国。就是这个曹林,连中国航天取得成就都表现出特殊“态度吗?
2020年3月中国通过清零已经快速控制疫情,而西方开始捣鼓群体免疫失败的时候,曹某发表文章《停止妖魔化外国抗疫》,对中国网民在比较中对西方“群体免疫”草菅人命的批评(其实评论基本都是客观的),非常不满,大加批判。
而无论是方方在抗疫初期对武汉抗疫进行整体抹黑,还是后来国内一些人对动态清零政策全盘否定,以及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抗疫政策进行抹黑,曹某写过“停止妖魔化中国抗疫”的文章吗?
这个人的双标可不止表现在这一件事上:
其实把曹某现象研究明白了,也就知道国内一些主流媒体为什么战斗力为什么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了。也就明白,如果美国处理俄亥俄州氯乙烯泄露事件,主角替换成中国,微博都可以亡国好多次了。
美国媒体不管为了资本利益怎么混蛋,但他们的基本立场不背叛美国。这样的媒体人在美国很难有机会获得岗位。
而中国的一些资本媒体为了资本利益表现得一样混蛋,但他们的基本立场也是不背叛美国。这样的人在圈内很吃得开,这就是中国目前面对的巨大风险。
【文/尹国明,红歌会网专栏学者。原载微信公号“明人明察”】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