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网警”这个新浪微博执法账号创立已有三年多。近日,负责管理这个微博账号的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与新浪微博联合举办了一场网络安全志愿者培训交流活动。这个活动从传统意义上说,延续了“警民共建”的良好作风;从现实来说,响应了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总要求,在网络世界推进“依法治网”,是为构建安全、和谐、清朗的网络空间的又一个具体步骤,我们期待它能在未来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对于“首都网警”这一类微博账号,我还想说点其他看法。
互联网作为一个重要的现代媒体,在中国的发展,近年来以微博的异军突起最为引人注目。虽然现在有人预计未来几年微博将被其它移动互联技术取代,但不管这种预计如何实现,“首都网警”这类微博的诞生、发展、管理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未来会起到较长久的借鉴作用。微博大约在2010年迅猛发展,作为较早参与其中的经历者,我清楚地记得微博最初发展阶段在展现其方便快捷、勃勃生机的同时伴随的严重无序状态。为了适应网络媒体的时代要求,有关部门要求各级政府开设政务微博,以加强与网民的沟通和交流。以我的观察来看,各类政务微博中,各地公安机关开设的警务微博相对来说普遍更为成功,影响力更大。其中,北京警方的官方微博或者说警务微博,又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因为北京作为首都,是网络运营机构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网络信息最集中、流动性最大、最频繁的城市。因此,北京警方较早关注到网络的重要性,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出现在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空间,为依法治网开了个好头,并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实践。
但是,“依法治网”是否意味着“首都网警”这样的微博账号只能从事与网络执法有关的活动?网络世界千变万化,警务微博应该怎样确立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职责范围?这个在网络虚拟世界里的问题同样面临在现实社会中的处境。例如,现实世界里有人说“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不完全正确,应该是“有警情,找警察”。那么,在网络世界,这样的观点能成为原则吗?我认为,不管在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社会,“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都是正确的。虽然民众的具体困难未必都是警察能解决的,但是,警察的特殊身份使得警察不可推卸地担负起面对民众的第一责任。政府部门的其他公务员虽然承担着为民众解决困难的各类具体职责,但是,除非在具体办事部门,他们不像古代的官员有显著的官服,在一般场合,民众无法分辨他们,他们也很容易在非办公场合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当今世界,各国公务员中,几乎只有警察是有专门制服的,他们很容易被民众辨认出来。加上警察的工作还有较大的流动性,因此,警察几乎可以说是政府形象最直接、最显著、最基层的代表。“有困难,找警察”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有困难,找政府”。因为在普通民众眼里,最易辨认的警察就是随时最易辨认政府形象,“有困难,找警察”实际上可以看成是民众对于政府的信任,警察也因此肩负了超出了他们本职的一系列责任。
在网络世界中,虽然各级政府的官方或政务微博都存在,然而,与网民接触最多的依然是警方的官方账号。而且,由于民众未必能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分辨清楚,遇到困难和麻烦时,首先向警方询问也很正常,这同样是信任的表现。所以我认为,“首都网警”这样的警务微博虽然很明确地是网络执法账号,但它依然会遇到很多网络空间里与“执法”未必有关的事情。尽管在内部职能划分上,“首都网警”与“平安北京”可以就此有所分工,但对于网民来说,分不清两者的关系也很正常。现实社会中“有困难,找警察”,在网络空间演变为“有困难,找网警”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首都网警”微博账号在加强“依法治网”,履行网络执法的职责之外,同样需要面对大量网民的大量咨询、交流和互动,这些网络活动很可能与“首都网警”的本职工作无关。这就要求类似“首都网警”这样的警务账号随时保持和维护自己所代表的政府形象。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在虚拟和现实两个领域加强与网民的交流、沟通,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将“警民共建”作为“依法治网”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首都网警”在这方面成绩有目共睹,希望未来它还能做得更好。近日,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网络环境与社会治安环境必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利用这个机会,加强“首都网警”微博执法账号与网民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探索在网络空间如何建立新型警民关系,如何将现实社会中“警民共建”的优良作风在网络空间发扬光大?我认为,“首都网警”微博账号积极探索的举动,值得关注和鼓励。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