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可承受或不可承受之跪
前几日,北京一个书院在开学典礼上学员集体跪拜老师,引得社会议论纷纷。支持的人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应该继承和发扬。批评的人说这是封建糟粕,是耻辱,是尊严矮化等等。近几年来,类似的跪拜多次出现,有集体的,有单个的,人们对这一行为的看法总是大相径庭。有媒体要采访我,想听听我的看法,在这里说一下。
为跪拜辩护的意见中有一种指出,日本、韩国现在也都有跪拜,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我就从这里说起。日本、韩国等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传统的起居方式,叫做“席地坐”,就是直接坐在“地上”。跪坐是席地坐的方式之一,因此,日常生活中采用席地坐,对于下跪、跪拜之类没什么隔阂,很正常,几乎每天都要跪,正规仪式上的“跪”也没什么特别。中国以前也是流行席地坐,所以,跪对于那时的中国人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方式,每个人不论贫富贵贱都一样。
中国大约自唐朝开始普遍采用“垂腿坐”,也就是有了椅子或凳子,并且很快进入普通百姓的生活,随之而来的是家具升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过去普遍流行的“跪”变得特殊了,于是有了“下跪”的含义。“跪”从此以后不再是日常生活的普遍方式,而成为一种特殊的行为,因此也具有了特殊的含义。现在人们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意思就是说不能随便下跪,如果一定要下跪,肯定是意义重大的行为。所以,下跪指向了几种特殊活动:跪天地、跪父母,夫妻对拜也有互相下跪。它代表了对于神圣、对于天地自然的敬畏,对于人伦道德的尊重。
现在很多人对于“下跪”的反感来自于“上下”之间的跪,尤其是下级对上级,卑微者对尊贵者的下跪。这的确是一种不好的方式。其实,在没椅子、凳子之前,人人都席地坐,下跪没什么特别。有椅子凳子后,唐朝皇帝与大臣是坐着说话,宋朝大臣站着对皇帝说话,元朝以后大臣开始跪着与皇帝说话,清朝对此最为严格,各种各样的下跪出现在不同地位、等级身份之间。这是现在人们反感“下跪”的原因。事实上,如果抛开下跪所具有的等级含义,回到跪天跪地跪父母,包括夫妻之间,我认为未尝不可。在这个意义上继承和发扬传统也无可厚非。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学生对老师下跪呢?古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包含了一层很重要的含义,即师生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类似父母与孩子,也就是说,它包含了很多义务和责任,这是一种高度信任的相互关系。从这个角度看当今中国出现的学生跪拜老师,我觉得有点不对味。
首先,北京这个书院似乎是以书画为核心,跪拜对象中就有书画院院长之类的大人物。我们知道,书画领域现在是个挣大钱的领域,因此,看着这种下跪,我就很怀疑究竟是对老师下跪,还是对金钱下跪?同样,那些小演员下跪拜师也值得质疑,因为演艺圈也是一个金钱横行的名利场,这种下跪让人难以感受义务和责任的纽带,更多感到的是对名利的崇拜。
其次,跪天跪地跪父母,是最应该的下跪。那么,那些给老师下跪的人是否给他们自己的父母下跪呢?如果你们从来不向父母下跪,却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名义向老师下跪,是否就显得本末倒置?是否就显得虚位、显得别有用心呢?当然,也许下跪并非出自学员的本意,而是高高在上者的要求,那么,它令人反感就很正常。因为这种行为仿佛就是高举诱惑做要挟,即便打着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也散发着酸臭味。换句话说,接受学员下跪的人,你们向自己的父母下跪吗?如果你们也不向自己的父母下跪,为何要求别人把你们当成“父母”来下跪呢?
我并不一概反对下跪,但我的确反对不跪父母却要求对老师下跪。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