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十年财富重构的“五条路径”
前按:有人说,2015年以后,中国将进入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在没有看到中国科技竞争力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要说有新模式,恐怕只能是“制度套利模式”。计划到双轨,中国人第一次财富重构,国企大规模破产是第二次重构,前十几年的“疯地产”是第三次重构,下一轮重构的动力是“改革”,财富会进一步向少数人集中,资本家数量将快速膨胀。
无论你怎么看、怎么听,世界上绝无任何国家“改革”的钟声敲得有中国这么响亮,每一声响都是一支兴奋剂,热血沸腾自不必怀疑。如果你仔细盘点近些年来的钟声,你会很容易地找到一个规律:私化的脚步在加快。2012年之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我在两年前的博文中已经谈过。经过一系列的攻坚,财富重构的方向已更加明确,这个方向的总设计原则是加速中国走向贵族化社会。
看一个组织行为,可以分“本”和“末”两个层面,象反腐败这样的事情只能属于“末”的范畴,而所有制问题则属于“本”的范畴。现在,反腐败的巨大成就已被多数人承认,但无论如何承认,都还是属“末”,因为腐败是你自己造成的。硬要记功,对反腐运动的领导者可以记功,对组织则无功可言。“所有制”的定位是由执政者自己所定,如果由你自己直接或间接地更换了定位,那就是动了自己的“本”,一日不校正,在本组织内就不应该获得赞美。
我认为分析中国财富重构的大致方向还是很有必要,即便无法改变其进程,总该让更多人明白抢粥的必要性。中国的新一轮财富重构之路大体上会沿着以下几个设计走下去:
其一,通过国企改革。这是中国财富重构的大戏,无论是“持股改革”还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都是国家的大手笔和大设计,最终都将演绎为产权变异。
混合所有制就一夫多妻制,封建威权或政教混合制度下,一夫多妻是可以勉强维持的,民主共和时代,绝对没有和平共存的可能性,迟早得散伙,而散伙的结果最大可能性是私有化。这里,暂还有一点值得仅幸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不少国企尤其是央企已经十分庞大,若没有特别不讲良心的设计,私人是很难娶得起那么多胖女人的,就算是块大肥肉,都很难咽下。所以,往后大家要多留意混合所有制改革版本的设计技巧,看他们如何切块。
“持股改革”也是新一轮重大改革中的重要设计,其模式是先假离婚,慢慢习惯就真离婚,根本目的还是想离掉,彼此都没有什么眷恋。持股改革的最大矛盾在于如何持股?高管持多少?中管持多少?员工持多少?持股的要求是什么?如果高管持几十万股,员工持一万股,是否意味国资的不公平分配?持股的时间要求和转移条件非常有讲究,如果没有灵活性,刺激力不强,持不下去,如果灵活性太强,财富效应过大,股权重组私化的进程将加速。
有关国企改革的问题,我很想建议仍在国企的员工,要高度关注改革设计细节,尤其是“持股改革”的细节,尽最大努力要求平等持股。不要以为事不关己就不关注,不关注,国企就成了少数几个人的企业。
其二,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造富。资本市场的实际功能是为实体服务,合格合法的实体融资无可非议。然而,从二十几年的中国股市历史来看,投资者为实体服务了,得到的回报却是可怜的,实体的壮大也是虚胖为主,特别是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让股市成为极少数人掠夺投资者财富的集中地,被经济学家怒批过多次的制度问题并未得到任何改观,并将会持续影响投资者的利益。
不久的将来,注册制将走进股市(顶层设计是支持的),实体融资可能相对更为容易。有关方面也强调,上市容易并不意味着就是圈钱抢钱,监管也会更严格,风险也会更大。但是,就我的判断看,外来的好经一进中国,通常都至少要打五折,没有死人的事件发生,一般不会有革命性的制度易弦。注册制将更有利于私人资本的虚拟扩张,未必代表实体能力的扩张,虚拟扩张快,财富掠夺速度就快,两极分化的局面更易形成。
对做实体的国人最好的建议是:尽快磨刀,不要等羊来的时候,吃不进嘴里。小实体要抓紧整合,做成相对规范有竞争力的大实体;没有科技含量的实体,要抓紧时间装饰上“科技含量”,有科技含量,你就有套取资本的资本;有外企作依靠的企业,要尽快与外企整合完善,将来,合资或外资企业圈钱的机会可能进一步得到拓展;还有一部分普通人,如果有机会能参股到某些实体的,要抓住机遇参股,科技入股、智力入股、资金入股等都是途径,一旦成功,财富重构的历史机遇也属于你。
总而言之,股市就是自由市场,越有本钱,越能繁殖钱,多数股民将成为“送财童子”,金融衍生品市场也将会诞生无数的大财神。
其三,是通过新增投资的民间化。中国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一种“消费不足,外贸增速放缓”的状态,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依靠投资,即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会继续高企。与这一进程相伴相随的动作是投资的民间化,国家将会在几乎所有领域放开私人资本的进入。这里所谈的“私人资本”应该分两个方面,一是指实足的私人资本,货真价实的财富,二是指“借贷资产”,想办法把国民存在银行里的钱变成自己的投资资本,甚至有可能借投资之名获得财政上的补贴支持。不管在什么领域,一般不再为私人资本设立准入门槛,还有可能逐步将国资排除于新增投资之外,这个过程稍慢一点,但从时间上看对私资更有利,越往后,国企被排挤的力度会越大,如果继续迷信顶层设计的话。
投资是讲回报的,有条件投资的私有业者最好选择与民生相关的行业,如水、电、气、路、油、信息等,而特别要谨慎的是尽量少参与国外的投资,政治风险和外交风险太大,这与美国资本对外投资不能简单对比。
其四,直接或间接从事擦边球行业。自2013年以来,中国进入“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时代,以后还将会沿着这个轨迹走下去,各种各样的法律都将会对过去“违法”的行为松绑,或者说变相松绑,给你足够多打擦边球的机会。比如非法融资、非法放贷、非法吸储、非法屯地、非法经营山林河流、非法卖淫、非法赌博、非法乱收费等等,这些“非法”今后有可能改成“轻度违法”或“法不禁”,很多法学家正在非常努力地将中国法律朝这个方向改造,说是符合文明法的大潮流,让人类在自由中自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规范。
事实上,要从事这些从“非法”到“擦边”或“合法”的行业,必须依赖权、钱和强大的心脏,擦边擦得好,才能赚大钱,没擦好,也有可能进牢房,这类致富属高风险致富,一般人可能还是少触及为宜,无论如何,会撑饱一批胆大的。
其五,土地流转是新的财富重构之路。过去,宣传土地承包的好处是让人民吃饱饭,这个愿望实现了。当然,这并非说不承包就永远吃不饱。事实上,自种子创新和化肥供应充足后,不管土地以何种形式存在,中国都能解决好吃饭问题。
现在,中国又来新一轮土地确权,说是要保护农民利益,保护耕地面积,让农民更快发家致富,这次的说法可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耕地的集体所有权是非常明确的,确不确权都在那里,农民的承包权也是明确的,确不确权都是明确的,新的所谓确权表面看让农民吃了放心丸,实质上,土地流转又为耕地变性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土地用于农业始终具有弱质性,不可能靠它发家致富,只有资本才能让耕地变成寸寸黄金,农民是纯朴的又是现实的,只要能收获效益,多数人不会关心耕地在谁手上或耕地上长了什么。
土地流转操作起来相对其它产业而言较为困难一些,“城镇化”将是地方政府和资本家的最好抓手,“让农民进城,又让农民确权”可能是一个最具诱惑力的口号,进城了,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农民的耕地,从承包权的角度看还在农民手里,只是转让给他人几十年而已,皆大欢喜,这个过程可能将成为未来新权贵的一种标识。
未来的新权贵可能表现为:城里有别墅,乡下有大片自由经营的耕地,还有庄园,还有雇佣的长工。未来依靠土地致富的可能包含三类人:一是农村有势力的大户族,靠强收强转掌控土地;二是所谓的“乡绅”,部分农村人在外面发了财,回家报效乡亲,一边做“善事”,一边张罗着农民的土地集中,名义上做个致富带头人,实质上是控制农村土地经营权,成为一方名门望族;三是农业资本集团,它们以做农产品或农产品深加工业为主,它们的产业链始端在农村,它们很有可能通过围猎耕地来实现集团利润最大化。
结束语:继续阻止私化式财富重构已经相当困难,政策的潮流汹涌澎湃,很难用《宪法》转向,特别是经过媒体的思想灌输,私化在本时代很多人的观念认同上也不居被动。再者,私化大潮能激发经济短中期的活力,自然会获得顶层的青睐及维护。希望在认识了社会的大趋势以后,能参与进去的尽量参与,不能参与的多数人,尽量要求多获得一些边际性的利益,万万不能一厢情愿地等待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来救你。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