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

刘仰:福山·中国·基辛格

字号+作者:刘仰 来源:红歌会网 2015-04-02 16:2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福山与基辛格年纪差的有点大,但近年来都出了好几本书。西方近年来关于政治、历史的重要著作大都有一个特点:项庄舞剑,意在中国。要么用西方理论弯来绕'...

  福山与基辛格年纪差的有点大,但近年来都出了好几本书。西方近年来关于政治、历史的重要著作大都有一个特点:项庄舞剑,意在中国。要么用西方理论弯来绕去地拿捏中国这个不听话的“例外”,要么用中国实践修补西方现有理论捉襟见肘的窘态。福山和基辛格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例外。gal品论天涯网

  二十年前,福山提出著名的“历史终结论”,一举成名。“历史终结”的标志之一是世界和平,于是,“民主国家不打仗”的说法相伴而生。福山在其成名作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这个观点。既然自由民主是终结,终结的同时又要世界和平,二十多年前,既然曾经最大的敌人俄罗斯貌似已经被自由民主了,那么,世界和平的唯一威胁就是尚未“自由民主”的大国,中国。于是我们看到,此后二十年间,“民主国家不打仗”的观点在中国频频出现,目的无非是要把中国变成“自由民主”。gal品论天涯网

  但是,基辛格不同意这个观点。2011年,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出版,在这本书中,基辛格明确反对“民主国家不打仗”这一观点,认为它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当然,基辛格未必针对福山,因为苏东剧变后,持有这一观点的美国人不少。基辛格因而指出,基于“民主国家不打仗”的理念试图从外部改变中国现行体制的做法(差不多可以称之为颜色革命)不可取,因为从很多被美国强行植入民主的国家现实来看,其结果未必是美国欢迎的。gal品论天涯网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还提出,中国是一个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另一种文明。他的这一表述很含蓄,我们却可以听出弦外之音。1840年前,无数中国人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于中国,甚至部分西方人也这么认为。1840年后,这种观点被视为非常可笑,几乎再也没人提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结历史的“普世性”几乎完全属于西方文明。福山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实际上就是西方中心论的再一次竭尽全力的张扬。如果说马克思的历史终结在百步之外,福山的“历史终结”无非是说没那么远,也许只有五十步。基辛格认为中国是另一种文明,一定程度上受到汤因比等历史学家的影响,更加隐晦地表达了一个猜想:也许中国传统也具有“普世性”。这实际上包含另一个庞大的问题,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之类的表述如果成立,它究竟是特例、例外,还是惯例、必然?gal品论天涯网

  福山的新书《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可以看成是对基辛格上述观点的回应。中国人有结婚“三大件”一说,以前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后来是电视、冰箱、洗衣机,现在似乎是房子、车子、票子。不知道福山是否受此启发,提出一个国家也应该有三大件:国家能力(强政府)、法治、民主(也叫负责制)。福山认为,中国只在“国家能力”这一项上领先于西方,甚至领先于世界,另外两项都不如西方。所以,如果基辛格等人认为中国传统可能也具有“普世性”,那么福山似乎回答说,中国的“普世性”只是局部的,而且是早熟的(似乎是说不等于成熟),而且是其他国家难以模仿的。换句话说,福山基本否定了中国传统具有“普世性”的看法或猜测。但是,福山的恩师亨廷顿实际上认为西方文明也不具有“普世性”,因此,日裔学者福山对西方文明的坚信程度超过了他的西方老师。gal品论天涯网

  福山的新书《政治秩序的起源》出版后,人们议论的焦点之一是:福山是否改变了“历史终结”的主张?从最终的结论看,福山并没有改变,他依然把自由民主当成历史的目的。但从手段上说,福山相对于其他人,的确有所改变。过去,非西方国家要想实现繁荣,西方国家开出的药方之一就是民主。福山“三大件”等于从手段上否定了民主的必要性,他没改变的是目的。但是,这里其实有一个怪圈:人类社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是民主,那么直接搞民主不就行了?为何一些国家有了民主还乱成一团?如果是富裕了以后可以享受自由民主,那么,谁能保证未来能一直富裕?当富裕的民主国家又朝一日不富裕了,是否可以采用非民主的方式重新富裕、然后再恢复民主?gal品论天涯网

  2014年,基辛格又有一本新书《世界秩序》问世,我还没看到全书,只看到了该书的引言及结束语部分。虽然基辛格的新书未必是针对福山,但至少他们都涉及同一个话题。基辛格的新书中,在一个问题上与福山一样,他认为美国在建立未来世界秩序上应该有“方向感”。不同在于,基辛格没有说明“方向感”是什么。基辛格认为美国必须回答几个问题,其中之一是:我们寻求推动的价值观本质是什么?基辛格只是提出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也许书中有展开)。而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明确地认为人类历史的“方向感”就是自由民主。这个微妙的差别因为基辛格的另外表述带给人们更多的想象。基辛格认为,美国在建立世界秩序、保持自己价值观的同时,需要“第二文化”,他说:“我们有可能把不同的文化转化为一个共同的体系吗?”这个表述给人的想象在于,“第二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伊斯兰文化?但也含混不清:“共同的体系”是价值观的融合,还是政治结构的平衡?gal品论天涯网

  基辛格在该书的结束语中写道:“很久以前,我年轻气盛,认为自己能够宣布‘历史的含义’。现在我知道,历史的含义是一个有待发现,而不是有待宣布的问题。它是我们尽可能妥当地回答的一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是仍然可以辩论的问题。”在我看来,年迈的基辛格的这番话,似乎就是直接说给比他年轻29岁的福山听的。历史是否终结,一个政治家,一个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也给了很多政治家和学者施展抱负或继续埋头著述的动力。gal品论天涯网

  2015年1月7日gal品论天涯网

 gal品论天涯网

 gal品论天涯网

  注:关于基辛格的论述,我在《中国自信》一书中有展开讨论,但写作此书时,由于还没看到福山的新书,因此,《中国自信》一书中没有讨论福山的新观点。这篇文章算是一个补充。gal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