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三年,中国改革的新名词越来越多了,改革的新手法也越来越多了,很多金融产品让老百姓并不那么清楚明白,很多改革举措也离老百姓似近而远,也就是说,很多改革是在老百姓半梦半醒之间就拉开了,等多数人开始明白一点内涵的时候,改革又开始换档。
我个人感觉这样下去不行,改革的“神秘化”对中底层人而言不是好事,最简单的道理是:你不明白,就无法有效参与,无法有效参与,就不可能享受到公平的改革收益,而真正享受高比例改革红利的是极少数人。
2015年以来,“资产证券化”开始频繁被提及,并被率先纳入到地方债的置换和国资改革的流程,另外,人民银行官员建议将按揭贷款的资产也实行证券化处理,虽然方案还没有提出来,但是,我是深感不解和不安,因为据了解,国家未来改革的一项主旋律就是资产证券化。
问题来了,既然资产证券化是改革大势,那么,它至少总比足球改革要重要一些吧?如此重要的改革是不是已经提交到“国家改革委”进行讨论过?事实上,如果各类资产都走证券化之路,其流转的总值必定比股市资产要高,股市有专门立法,资产证券化改革有没有必要先行立法?目前的证券法肯定不能涵盖这一重大新改革。
我觉得政府至少要向老百姓讲明以下几点:
其一、资产证券化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一提证券,不管它属何种类型的证券,最后总是要做到可交易,可流通,至于在哪一级市场流通并不重要。而一旦所有的资产都可以交易流通,那我必须要问:哪一部分人在流通的市场中能力最强?这种强大的“资产流”最后会流往何处?
如果我没有猜错,资产证券化是否可能变相将各类资产实现自然的私有化。
其二、资产证券化的改革红利到底是什么?如果说这项改革的目标只是为了缓解债务危机,那肯定不属全面改革,顶多也就是局部和短期的应对性改革。但是,如果政府有将全国各类资产逐步证券化的想法,那必须强调这项改革的最大红利是什么,它能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什么实质性好处?
其三、资产证券化的庞大改革是否有必要让百姓了解操作步骤?到目前为止,中国能够清楚明白地了解资产证券化的人绝对不会超0.01%,大概90%以上的人还没有听说过这个新概念,这样的改革适合全面推广吗?实事求是地讲,我也不了解所谓的资产全面证券化是个什么东西,因为既无法律条文,也无政府公开的操作规程,似乎只是由几个部委和人行就代为处理了,令人费解?
其四、资产证券化的参与主体包含哪些方面?从目前看,单独的国民个体肯定是无法参与的,可参与的主体中除代管国资的部门以外,其它法人主体是不是都可以参与?外资可以参与吗?如果参与主体不设限,从长期看,最后的资产分类还有公私之分吗?很想弄清楚操作细节是怎么规定的。
我提出这个问题并非反对改革,也不肯定资产证券化就是恶草,而是想弄懂资产证券化这一项国家级改革的内涵和详情,希望让全国人民都平等地参与到改革大潮,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够了解自己必须从改革中获得哪些红利,希望全国人民能共同承担改革的风险和责任,如果人民是糊涂的跟随者,他们就不是改革的关系人。
只有一简单的请求:将政策清晰化,让政策在法律的框架下运行!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