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完全支持国家搞一些纪念性活动,不过,我更主张有针对性的抗战纪念活动——落实“二战”遗留问题,借助“二战”宣传和平。对“抗战阅兵”本身和全国各地耗费巨资的形象工程,恐怕还有不同视角的看法。
2015年,对中国人而言显得比较特殊,因为要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其中的重头戏是抗战阅兵和全国各地的纪念活动,政府开创历史地专门为此放假三天,几乎可以认定为“抗战纪念节”。
就我个人而言,完全支持国家搞一些纪念性活动,只有牢记历史,才能面对未来,中华民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遭遇的屈辱经历需要一代代国人的深沉思考。然而,我更主张针对性的抗战纪念活动——落实“二战”遗留问题,借助“二战”宣传和平。对“抗战阅兵”本身和全国各地耗费巨资的形象工程,恐怕还有不同视角的看法。
有关如何从做实事的角度出发纪念抗战,本人在前期写了《纪念抗战七十周年的五个实质行动》一文,不再重述。下面想说说几个不同观点。
其一、纪念活动首要目标应该指向日本。几十年来,中国大陆一直没有高调举行抗战纪念,俄罗斯则相对比较频繁地举行抗战纪念和阅兵,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一个原因是,日本在较长时间内军国主义受到约束,并不对中国及世界构成实质性战争威胁,另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战场的主导者是原国民党政府,而非共产党政府。
然而,形势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美国的态度和日本的行为都已经表现为对中国的遏制与围攻,明显带有危险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举行恰于其分的纪念活动尤为必要。如何能做到恰如其分呢?应该从两个方面做文章、干实事:一是中国的行动能让中日两国人民感受到侵略者一定得付出代价,战争清算必须完全彻底;二是逼迫日本国家必须以法律形式反省战争,让日本人民认识到侵略战争的包袱很沉重。阅兵不会取得这两种效果,只有实质行动才能实现,实质行动并非战争行动,而是外交和经济行动。中国抗战抗的就是日本,在日本不反省历史并快速复活军国主义之际,抗战纪念当然就有针对性,没有必要特意指出不针对日本,即便是外交辞令,似乎也不可取。
其二、从国内看,高调纪念活动和抗战阅兵都助长了群体撕裂,而不是扩大了团结面。我相信,几乎所有赞成大阅兵和高调举行纪念活动的人都是希望凝聚民心,实现最大限度的国民团结。然而,事实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从地方论调和民情看,凡涉及到有抗战事迹的地方,其宣传基调都出现了偏差或偏向。花费巨资建设了很多形象工程,这本来是执政的共产党政府新统战的一步设想,但结果却引起相当多“公知”借机宣传国民党的伟大和现实合法性,在民众中间引起了强大的共鸣,毫不夸张地讲,在不少群众的心中,已经泛起对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质疑声浪,这波声浪可能还要持续发酵并长期扩大化。
大陆执政党花大量的钱,做全面性的宣传,结果却是帮助蒋介石取代毛泽东,帮助奄奄一息的国民党外表鲜光,恐怕是部分人意料未到之事,虽然国民党并不能真正借此颠覆共产党的领导权,但共产党自身是实实在在地花钱买臭气,群体撕裂是既成事实,共产党的历史观受到全盘否定也正在形成一股暗流。
纪念活动已由“政治主导”转向成“资本主导”,资本虽不具备政宣功能,但它们能够从出版、传媒和影视等方面实现比政宣更大的导向功能,哪里有资本,哪里就是“资本思想”。
其三、从国际看,抗战阅兵已经偏离了方向。我们现在谈纪念“抗战”,毫无疑问就是指纪念“二战”,“二战”分同盟国和轴心国,中、苏、美、英本来是同盟国的四大支柱,胜利源于他们的团结和领导力,纪念“二战”,从道理上讲应该至少从形式上四国是统一步伐的,退一万步讲,相互之间不应该拆对方的台子。然而,事实已经偏离正义轨道,“冷战”思维已经取代了“二战”共识,同盟的意义早已经荡然无存。
从另一方面看,“抗战阅兵”已经逐步演化成新的同盟站队,有演变成组建新阵营的趋势和可能性,这很可能将成为“热战”的预备行为,如果纪念战争演化成搭建新的战争平台,纪念活动本身的正义性将受到质疑。
中国“抗战阅兵”还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国际质疑:战争能力及战争贡献。在我们自己看来,中国人民的抗战过程及抗战结果都是伟大而又辉煌,然而,就世界评价而言,这里面可能存在诸多争议,因而,邀请“朋友”捧场并不十分顺利,费九牛二虎之力求着他们来看热闹,欠人家的人情,束自己的手脚,弄不好还要付出外交承诺,费力而未必讨好。
本人对“中国战场”的理解:
中国国民党军队:几乎所有士兵的抗战行为都是伟大的,他们付出了鲜血、泪水和生命,即使有失败和错误,也是源于将帅;几乎大部分抗战将领也是伟大的,他们有胜利,也有失败,失败既有自己的原因,更多是领袖的原因;蒋介石是不伟大的,领导抗战有功,指挥抗战无能,被动挨打居多,主动取胜极少,拖延抗战靠自己,最后胜利靠盟友。
中国共产党军队:从帅到将再到兵,几乎全都是伟大的,他们把自己的军事主动权无奈交给一个不会打仗的蒋集团,但仍然尽自己所能为抗战做出了最大贡献,对比国民党军队跟共产党军队交手的情况,蒋介石若早日交出抗战指挥权,共产党军队将不会依靠盟国,一定能靠主动行为将日本侵略彻底打败。
同盟国的军队:美国虽然在中国抗战初期居中立位置,但在中后期为中国抗战做出了较大贡献,无论从物质还是军事;苏联在自己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给予了中国力所能力的最大援助,援助物资量不少于美国,战争后期对日本关东军的最后一击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战场:中国是“二战”的源头国,抗战持续八年,付出了历史上最惨重的民族代价,虽取得了胜利,但这种胜利带有相当成分的悲伤感,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只能用“拖住侵略者多少多少兵力”来张扬自己的战绩,这是相当可怜且令人沮丧的“成绩”,我们今后应尽量少讲“如果没有中国拖住大量兵力,同盟国将如何如何”的一般性贡献,人家会反讽我们,如果你中国不被日本轻易打败,“二战”可能根本就打不响,至少亚洲战场未必有如此惨烈,如果中国自己能打败日本,何须盟国大兵压境?如果中国战场战斗力强大,日本岂敢打响太平洋战争?“抗战”对中国而言,整体上是悲伤的,没有太多荣耀,只有太多痛苦和反思。
中国人的反思:中国人民最最应该反思的是,自1894年以后,为什么日本能够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让中国被动挨打?真是因为日本经济发达所致?真是因为日本搞了一个“明治维新”?中国为什么会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投降的理念为何在当时如此盛行?
中国的纪念:有效地清算日本侵略旧帐是对“二战受害者”的最好纪念,全民族的团结一致是让世界看清中国民力的现实纪念,坚定地富国强兵是未来的最好纪念。
结束语:希望我对“抗战阅兵”的不同看法不要被误读为对国事的妄议,步子已迈开,阅兵不会停下来,小民只管小说,大国当有大胸。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