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真正实现收入分配的“共同”,没有生产资料的“公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不触动资本的根本利益,不触动资本的生产关系,所谓“共同富裕”就只能停留在“梦”的层面,空谈而已。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一个伪问题
赵 磊
最近资本外逃(沿海企业外迁,李嘉诚跑路,等等),很多人归咎于“劳动力成本上升”。记得好几年前,张维迎等经济学家坚决反对提高最低工资。现在资本外逃,是不是证明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远见呢?
有个数据比较说,外迁的企业在所在国400元钱就可以雇到工人,在中国则要2400元。那意思是,中国劳动力的生活太奢侈了。我倒是要问一句:400元在东南亚国家或许可以生存,在中国你如何生存?遑论养家糊口?自己算算账罢。
因此,“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命题,基本上就是一个伪问题。与其盯住劳动力成本上升了多少,不如好好研究一下劳动力生存的基本要件有哪些,生存成本为何会越来越高——这才是值得经济学关注的真问题。
顺便回应天涯浪子的跟帖。天涯浪子说:“‘共同富裕’这个提法似乎逻辑上有问题。如果说持续不断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应该更恰当。”(参:拙文《说牌》的跟帖)
的确,“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共同富裕”的境界不同,前者更接近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不过,在当下以弱肉强食的“先富”为公理的语境下,“共同富裕”的着眼点在于“共同”,窃以为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要不,为什么“特别是”连“共同富裕”也要打入敏感词汇?在两极分化的背景下,提出“共同富裕”的主张和口号,对“先富”之类的优越感毕竟是一种否定。作为阶段性的口号,“共同富裕”对两极分化有批判意义。
当然,要真正实现收入分配的“共同”,没有生产资料的“公有”是不可想象的。因此,不触动资本的根本利益,不触动资本的生产关系,所谓“共同富裕”就只能停留在“梦”的层面,空谈而已。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