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重大的基本问题也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分水岭,正如恩格斯说: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承认某种创世说的人(而创世说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往往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繁杂和荒唐得多),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从逻辑上讲,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人是不可能接受唯物史观的。然而有学者说,他赞成历史唯物主义,但并不接受唯物主义: 【“在历史观上,我赞成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论”;“但是哲学唯物主义,假定存在某种确定的绝对‘物质’,认为这种绝对物质是宇宙的元初所在,是宇宙万物的唯一本原,而这种哲学我不同意。我不同意,并非由于我不认为存在物质或原初的东西。而是因为宇宙乃活生生的宇宙,而物质是死的东西。我们不能想象,从原初的死的物质,会形成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秩序、有方向、有目的、及其具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
既接受唯物的历史观又接受唯心的世界观,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否广泛存在,姑且不论。但是,“既接受唯物的历史观,又接受唯心的世界观”,在我看来,这样的命题在逻辑上却难以成立。
众所周知,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依据是“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是“物质决定精神”,即: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第二性的。与此相一致,唯物史观的本体依据是“社会存在”。 【(关于“社会存在”,有三点我必须强调:其一,马克思定义的“社会存在”通常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以及相应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其二,马克思定义的“社会存在”也可以指人类的生存活动,即实践。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其三,有学者指责马克思定义的“社会存在”不科学,认为“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存在”——比如俞吾金先生。这个观点是对马克思的严重误读,我对此已有澄清。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拙文:《生产力一元决定论的超越与辩护——关于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对话》,载《天府新论》2017年第4期。)】
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简称“存在决定意识”),即:“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
将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与唯物史观的逻辑进行比较后我们不难发现: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史观的根基和源头,唯物史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展开和贯彻。换言之,唯物史观的本体(“社会存在”),不过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物质”)在历史领域的必然的逻辑结论。否认“物质第一性”,必然否认“社会存在第一性”。试问:一个在世界观或自然观上否认“物质决定精神”的人,能在历史观上坚信“存在决定意识”吗?一个在世界观上相信“精神决定物质”的人,能在历史观上反对“意识决定存在”吗?
显而易见,如果否认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物质决定精神”),那么,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存在决定意识”)也就不可能成立了。
问题是,既然“我赞成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论”,那么“我”就不仅应当赞成唯物史观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结论,而且还应当赞成内在于这个结论里面的基本逻辑:“存在决定意识”。唯物史观的这个基本逻辑不仅内涵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论,而且还进一步阐明: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自然界演化过程的必然结果。
当然,人们可以提出以下质疑:自然界的演化过程究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还是一个由“上帝”、“意志”、“意识”支配的结果?但不论“我”怎么质疑、怎么想象,不论“我”如何不同意唯物主义,有一点应是进行讨论的前提:把自然界的诞生和演化归结于某种神秘“意志”的结果(比如上帝的意志),在科学尚未证实之前肯定是不靠谱的——因为“想象”之类的思辨活动并不属于“科学”的范畴。
换言之,在“神学”的语境下,“我”尽可以去想象“上帝”如何创造了世界。但是,仅有“想象”还不是科学。要把“想象”变成科学,“我”的想象就必须得到实证。总之,在科学的问题域内,如果将“物质决定精神”这个唯物主义的基本逻辑贯彻到底,那么我们必然得出“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史观的基本逻辑。为什么?因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不是“想象”,而是科学。
符合逻辑的想象固然是科学探索的先驱,但是“想象”(“思辩论证”)必须通过实证或者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认其科学身份。关于这个问题,霍金有一段非常生动的说明。霍金在提出“宇宙(时空)是有限而无边界”的想象之后,这样说到: 【“我要着重说明,时空是有限而‘无界’的思想仅仅只是一个设想,它不能从其他原理导出。正如任何其他的科学理论,它原先可以是出于美学或形而上学的原因而被提出,但是对它的真正检验在于它所给出的预言是否与观测相一致。”】
笔者之所以信仰并接受科学,是因为在笔者看来,科学所要求的“实证”与“理性”,是一种比“神学”更正确的思维方式。前面那位学者说: 【“不能想象,从原初的死的物质,会形成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秩序、有方向、有目的、及其具有合理性的宇宙演化序列。”】
这个“不能想象”的创意,当然值得尊重。但是严格说,这个“不能想象”的“想象”并不属于科学范畴,而是属于“神学”的范畴——至多属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从天国降到人间”的“德国哲学”范畴。
我这里并没有贬低“神学”、贬低纯粹“思辨”的意思,而是要说明:如果一种信念可以用经验证据来加以证明,那么,这种信念就是科学;否则,它就是“神学”或“德国哲学”。这就是科学与神学的区别所在,如此而已。科学暂时还不能解释的现象,未必一定就是荒谬的。只是说,这些现象还不在科学的解释范围之内。这个问题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拙文:《马克思主义:信仰抑或科学?———基于科学方法论的解读》(载《经济纵横》2018年第9期)。
学界流行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形而上”的哲学并不是科学,那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到底是不是科学呢?这个困惑的起点,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实证科学”与“哲学”的一段论述: 【“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关于意识的空话将终止,它们一定会被真正的知识所代替。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有人从这段话中引申出了一个结论:“哲学死了”。于是,就有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到底是不是科学”的困惑。对于这个困惑,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作出了回答: 【“德国哲学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这里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
正因为“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不是建立在“思辨论证”基础之上的形而上学,而是建立在“实证”基础之上的科学。
有人说,“要把马克思主义当做信仰来信仰”。我认为这句话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指向和承诺,当然令人向往。但是,这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由。在我看来,信仰某种“主义”的根本理由,不在于这种“主义”的主张是否美好,而在于这种“主义”是不是科学。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拒绝一切唯心主义的哲学和思想呢?因为唯心主义的本体论是建立在“猜想”的基础之上的,是“形而上”之学——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德国哲学”——德意志意识形态。
所以,尽管我尊重“思辨论证”(比如牛顿关于“第一推动力”的思辨),但是,在“第一推动力”的“造物主”被实际证明之前,我拒绝接受唯心主义的本体论。因为它仅仅是一种“理性的想象”,并不是科学。换言之,在思辨的意义上,我尊重有关“第一推动力”的理性猜想;但是,在科学的意义上,我只能接受具有“唯物”性质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坦率讲,这就是我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说明:(1)该博文是《唯物史观何以“唯物”》的第二部分,《唯物史观何以“唯物”》已经发表在《社会科学研究》2019年第6期。(2)该博文中的注释和引文出处均已略去。需要核对出处的读者,请登录“中国知网”查阅原文。
(未完待续)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