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今天,12月5日,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林彪的生日(1907年12月5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日子已经很少有人注意到了。
林彪在战争年代的军事成就,争议不大,即便对他最反感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争议较大的是他建国以后的所作所为,种种阴谋论的说法不胫而走,相信的人不少。
在我看来,虽然还有一些细节有待厘清(比如林彪究竟是在什么时间知道了林立果的暗杀阴谋),但大的脉络是清晰的。
概括来说,就是林彪是民主革命时期的英雄好汉,但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关没有过去,不仅没有过去,而且跌落马下,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其实,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关是很难过的,没有过去的人很多,但林彪的结局如此惨烈,却和他自己的经历、个性有关。
简言之,林彪只能怪自己。
02
—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林彪不该用搞军事的手段搞政治。
军事的对象是敌人,既然是对敌人,就可以放手使用计谋,示假隐真,欲擒故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都可以,总之以胜利为唯一原则。
但搞政治就不能这样。政治强调的是光明正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应该堂堂正正,不能心里不赞同,却要假装赞同,这就成了搞阴谋。
从目前能够看到的材料来看,林彪并不赞同文革,私下里曾把“文化大革命”称为“文化大要命”。
不赞成也没关系,公开讲出来就好。发生在1967年的“二月逆流”中,“四帅三副”都表明了不赞成的态度,有些老帅和副总理还拍了桌子。
毛主席当时虽然很生气,但也并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在一年以后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毛主席说:“这件事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因为他们有意见要说嘛,几个人在一起,又都是政治局委员,又是副总理,有些是军委副主席,我看也是党内生活许可的。他们是公开出来讲的,不是两个大闹吗?一个大闹怀仁堂,一个大闹京西宾馆。他这个大闹就证明他是公开出来的嘛,没有什么秘密。”不久之后又在一份简报上批示:“所有与‘二月逆流’有关的老同志及其家属都不要批判,要把关系搞好。”
很明显,按照毛主席的标准,政治问题,只要“公开出来讲”,就是“党内生活许可的”,批评是要批评的,但不会按对抗性矛盾处理,而是要依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处理。
林彪的问题则在于,尽管他对文革的反感不亚于“四帅三副”,但他却假装赞同,等到了庐山会议时,却试图用秘密串联、突然袭击的方式,给文革中出现的新兴政治力量以致命一击——用任何标准来看,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搞阴谋,这就触碰了主席的底线。
尽管如此,毛主席对林彪仍然是宽容的,一直希望林彪能够主动检讨,并且等了他整整一年,结果等来的是一个更大、更凶险的阴谋——“九一三事件”。
林彪事件前后,毛主席反复强调“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马克思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搞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针对的正是林彪的阴谋行为。
03
—
林彪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急于扶植自己的儿子做“太子”,纵容一些人鼓吹“林立果的出现,解决了第三代接班人的问题”。
林彪如此死抱着“天才论”不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为林立果量身定做的。因为林立果不过一个二十多岁的小青年,既无战功,也无其他成就,凭什么接班呢?
用“天才论”来解释就完美无缺了——因为林立果是“天才”、“超天才”啊!
但林立果的“出线”也就决定了林彪的必然失败,请站在人民的角度想一想——中国革命牺牲了那么多人,后来又搞了社会主义革命,最后的结局居然是一个“林家世袭王朝”?这不是太过荒诞了吗?这该如何向先烈们交代呢?
这一结局是毛主席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林彪的这一“构想”,也暴露他的思想境界距离毛主席建立一个“人民最大的权利是管理国家”的升级版社会主义的差距何止十万八千里?他之折戟沉沙,埋骨异国他乡的凄凉结局就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04
—
革命,其实就是一场考试。
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场考试,林彪得了高分;但社会主义革命这一场考试,林彪没有及格。
林彪自始自终也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位享有崇高威望的开国元帅,历史预留给他的位置是为社会主义革命保驾护航!
如果他真能明白这一点,则今天不仅在中国,人们会隆重纪念他的生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长廊里,他也会占据一个醒目的位置。
周总理晚年,经常说“活到老,学到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到老”,这句话,林彪一定听到过,但很遗憾,他没有听进去。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