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动的社会主义
在痛斥历史上的“均贫富”总是造成普遍贫困之后,华生鄙视地说:“现在有些成天喊着社会主义的人,其实并不明白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此话一出,华校长的水平不仅瞬间超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也不知道”的困惑者,甚至超越了马恩列斯毛。
倘若华生嘲讽的“社会主义”就是历史上“均贫富”,那么值得华校长傲娇的是,历史上的“均贫富”最终确实都归于失败了——这一点我在前面两集已经做了分析(注1),恕不赘述。
但是,我有责任提醒华校长:你嘲讽的“社会主义”,必须与马恩定义的社会主义区别开来。因为你鄙视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
问题是华校长全然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批判过这种所谓的“社会主义”。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华生嘲讽的“社会主义”,命名为“反动的社会主义”,并给予了十分精彩的批判:
——“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
——“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例如在法国,那些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对资产阶级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滑稽的是,华校长居然把马恩批判过的“反动的社会主义”,当作马恩的社会主义,还以为这是自己的最新发现,从此便自诩比马克思恩格斯“更社会主义”了。
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既然华生嘲讽的“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过的“反动的社会主义”,那么华校长心中真正的“社会主义”又长成啥模样呢?对此,华校长信心满满地向全世界宣布:
——“日本韩国实行的是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大企业、大富豪也不少,人家的贫富差距比我们小得多,从结果上看似乎更‘社会主义’。”
这种比马克思恩格斯“更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即“华氏社会主义”,其实一点儿也没有新意。因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对这种“社会主义”做过如下评价:
——“社会主义的资产者愿意要现代社会的生存条件,但是不要由这些条件必然产生的斗争和危险。他们愿意要现存的社会,但是不要那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的因素。他们愿意要资产阶级,但是不要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看来,它所统治的世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把这种安慰人心的观念制成半套或整套的体系。它要求无产阶级实现它的体系,走进新的耶路撒冷,其实它不过是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
“要资产阶级,但是不要无产阶级”——这就是直到今天,仍在被学界绅士津津乐道的“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不知道是天真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跟华校长以为的最新发现一样,始终坚信“资产者之为资产者,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于是乎,“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到处演讲: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自然是最美好的世界”,必须“要求无产阶级停留在现今的社会里,但是要抛弃他们关于这个社会的可恶的观念”……
回顾一下华文自以为是的宣布:“现在有些成天喊着社会主义的人,其实并不明白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
看官们瞧瞧,这话用在华校长的身上,是不是非常贴切?
三、华校长的逻辑
百度了一下:“华生,经济学家,东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
既然华校长是经济学家和资深教授,那么我就有责任指出华文的逻辑问题。
华校长一边说,生产资料公有制必然导致“人人都穷”;一边又说,中国的“两极分化”是公有制造成的。
请问华校长:既然公有制导致了“人人都穷”,也就是没有差别,没有“两极分化”;那么,搞得“人人都一样穷”的公有制,又是怎么搞出“两极分化”来的呢?
这逻辑,简直令人无语了。
四、华校长的共同富裕
华校长强调,“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是同等富裕”。
我也要强调,这个全称判断同样不是华校长的个人专利。因为在这之前,我就看见很多饱学之士挺身而出,一脸油汗且无比严肃地论证:“共同富裕绝不是同等富裕”。
那么,“不是同等富裕”的共同富裕,究竟是什么人或什么样的富裕呢?老实说,我琢磨了半天也没搞明白,华校长的共同富裕究竟怎么样才算是“共同”?
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正值校区停电,白天气温38度,晚上31度。横竖睡不着,于是在手机上认真学习华文。看了半天才终于看明白了,原来华校长心仪的共同富裕是这个样子的:
——“以私有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大企业、大富豪也不少,人家的贫富差距比我们小得多,从结果上看似乎更‘社会主义’。”
既然共同富裕的样本房就矗在面前,那我们还劳神费力地走什么中特社会主义共富之路呢,干脆直接复制“大企业、大富豪也不少”的美国制度,不就ok了么?
共同富裕当然不是平均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是共同富裕绝不是贫富失衡,更不是贫富两级分化,这更是马克思主义常识。你华校长不认可没关系,只要人民认可就行——事实就是如此。
如果连贫富分化的现实都不敢面对,如果连两极分化的趋势都拒绝承认,谈什么共同富裕?以为天天警告“共同富裕绝不是同等富裕”,这就能实现华校长的共同富裕了么?
这样的“共同”,不是扯犊子又是什么?
五、华校长的进化论
华校长还有一个颇为得意的进化论: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物竞天择是所有生命体包括动物和人类社会的铁律。竞争是从最小到最大的一切已知生命体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方式”。
换言之,如果没有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几百万年前的猴子就不可能就进化成今天的绅士。
这个流传甚广的进化论,同样不属于华校长的个人专利。它的来源我就不去讨论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拙文:《“经济人假设”的五个误区》,载《学术月刊》2009年第9期。
华校长的进化论是事实吗?当然不是。人类进化的历史已经而且还将继续证明,如果没有合作,竞争必然把人类卷进死路一条。这难道不就是今天的真实写照吗?
当代科学已然证明,人和猿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人类具有“无私合作”的能力(或本能),而猿(红毛猩猩)却不具有这种能力。
其实,决定进化成败的,并不是什么自私的竞争或者无私的合作,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性。那种认为“基于自私的竞争就一定适应环境,大公无私的合作就一定不适应环境”,这样的丛林法则太狭隘了。
按照华校长的进化论,蚂蚁、蜜蜂这类群体性合作生物早就灭种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就是对华校长进化论的驳斥。
六、华校长的见识
回到华生挑起的话题“均贫富”上来。
20世纪中期中国的“均贫富”(土改)——即孙中山说的“耕者有其田”,本来应该由中国的资产阶级来完成。
然而很遗憾,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这个消灭中国封建土地制度的“均贫富”,最终并不是由资产阶级,而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完成的——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不知道,对于之后国民党在台湾地区实施消灭封建生产关系的“均贫富”,华校长是不是也十分鄙视?
从华校长鄙视一切“均贫富”的坚定立场来看,我估计他会愤愤不平地高呼:不管是谁的“均贫富”,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普遍贫困都是“均贫富”造成的!
由此看来,华校长的见识,连败逃到台湾的蒋委员长的见识都不如。
————
注1:赵磊:《“均贫富”何罪之有?(上)——评华生的奇文》,载《乌有之乡》2024年8月29日。赵磊:《毛主席为啥反对“均贫富”?(中)——评华生的奇文》,载《乌有之乡》2024年9月2日。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