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2023年3月8日在全国人大解放军和武警代表团讲话中说:“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这是总书记、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对全党全军发出的动员令,是新时代应对国内外百年重大变局的战略部署,也是构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钢铁长城的定海神针。
一、建设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
在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在探讨和平时期的战争准备问题,提出了“寓兵于农”“寓兵于民”的战略思想,实行了井田制、保甲制、屯田制、军功爵制等“寓兵于农”的措施。农民平时种地,依保甲而组织军事训练,战时成组出战,既节省了军费,又保证了国家的战争潜力。毛主席创立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把为封建地主阶级服务的农战思想,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改造,变成了人民革命的强大武器。夺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国以后,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在探索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路子。从50年代,毛主席做出国防工业既要生产军品,又要生产民品,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后,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做出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是我们党对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做出了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科学论断,这是我们党对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必将指引我们不断开创新局面。
同时,这是对现代战争特点规律的科学把握。战争的形态、特点不同,需要准备的内容也不同,我们要继承过去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战争的精粹,又要根据新的战争形态创新发展。现代战争是全域战,政治、经济、舆论、生物、科技、网络等一起来,基本是全域开战,因此,我们的战争准备,也必须是全面准备。习近平同志做出的构建军民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战略性决策,正是应对现代战争复杂局面的应世良方。无论从发展规律,还是从应对现代战争复杂局面看,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大意义,怎么评说都不为过。
二、我国亟须加强军民一体化的十大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
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关键要在一体化上下功夫,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的目标。从当前国家面临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加速演变,美国拉帮结伙,在东海、南海、台海对我耀武扬威,祸害日深,战争阴云密布。在此环境下,我们认为,亟须建设十大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以应对国家战略急需,实现国家战略能力最大化。
(一)建设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国家教育、知识体系,增强党、国家和人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习近平指出:“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一些重大风险挑战。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着力防范各类风险挑战内外联动、累积叠加,不断提高国家安全能力。”人类社会从来就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在各种矛盾和斗争,甚至激烈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因此,忧患意识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或即将成为领导干部的年轻群体,都应该是一门必修课。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知识也越来越多,知识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博览群书,领略新知,并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会贯通,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合格的领导人。从这次俄乌冲突看,战争的内容,既看战场上的胜负,更看战争的持续能力。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习近平同志讲: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这就要求,我们的国民教育系统,党内教育系统,军队教育系统,很必要把忧患意识、科技新知识纳入基本教学内容,建设国家的安全教育体系,增强全民忧患意识、斗争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让全民做到居安思危、知危图安,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党、国家和人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建设以国有军工企业为骨干,广大优势民用企业广泛参加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制体系
我国国防工业六大行业:核、航天、航空、兵器、舰船、电子,为我国国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解决了我军现代化武器装备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问题。但从美国在本世纪发动的几场战争看,我国国防工业大而不强的问题逐步显现。首先,从技术路线上以美俄为师,跟踪、仿制再创新的路子中跳出来,没有形成中国独特的制胜美军的技术发展路线。
其次,生物战、基因战、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间谍战等装备研制还未纳入国防工业体系。因此,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国家国防科工局要从管项目、管经费转变到管行业,成立国防工业战略研究院,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各领域装备协调发展。要放下何身段,打开大门,主动吸纳利用民间一切优势力量,为研制战胜美军装备服务,更要培育与国防工业有关的新型材料、能源产业与企业,扩大与夯基础国防工业基础。军队统帅部也应该转变单一指挥部队作战的指导思想,确立全域战争的指导原则,善于利用和指挥国内外各种要素为胜利服务,真正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我们认为,扩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范围,不是再搞一套,重复建设,而是要充分利用民口企业的优势。我们在全国各地调研中发现,无论是央企、地方国企,还有很多民营企业,都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新兴领域有很多很大的建树,不少超过了国防科技工业的水平,把这些归拢来,纳入国防科技工业管理范畴,择优给予支持,必将大大地壮大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从而构建包括新兴领域在内的“大安全、大防务”产业体系,与国家大科技、大工业体系一体化发展,在人才、资金、管理、设备设施等要素上深度融合。国家安全的领域拓展到哪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民融合发展的领域也应当跟进到哪里,这样才能成体系、全覆盖国家应战应急物资需求,不断增强物资供应保障能力。
(三)建设国防功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国家应战应急的基础能力
这次俄乌战争中的城市攻防战,断水、断电、断网,破坏后勤供应是常态。同时,从美国用网络控制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战例,到美国利用网络在委内瑞拉大面积断电的事例看,加强城市国防功能建设,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城市治理体系,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我们国家体量大,金融、高铁、电力、机场等等,哪怕一个点出事,都可能酿成一场灾难。由于长时期处于和平环境,我国部分地区的城市治理往往看重经济、人居环境、道路交通等功能,而对城市国防功能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忽视。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国防功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治理体系,增强国家应战应急的基础能力。要积极引导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在未来城市战、人民防空、应急救灾救援、网络攻防、舆论引导等方面适度超前布局、预置国防军事功能和合理空间“留白”。要充分借助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条件,建立城市应战应急指挥体系、演训体系、物资供应体系、防护体系等,精准有效治理“大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四)建设一体化的物资保障体系,增强国家应战应急的深厚潜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尽快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建设国家统一的物资储备体系,将中央政府和军队各部门物资储备体系,纳入国家统一储备体系中,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调用。军队除武器装备等特殊储备外,大部分要纳入国家储备体系,依靠国家力量确保军队平时和战时保障。要建设国家统一的应战应急物资生产保障体系。这次疫情证明,战争和自然界给人类提出的课题是无止境的,一个口罩难倒了世界最先进的国家。因此,建立综合性的应战应急的生产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要优化重要应急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根据战区应战应急保障特点和重大战略方向布局要求,完善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和无锡、桂林、西宁、沈阳、郑州联勤保障中心的军地能力衔接和配套,提高军地联合应急供应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主副食品、医疗药品、物资油料、备品备件等收储动用轮换机制和生产供应动态调节机制,完善战略物资储备管理和储品结构和规模,增强国家应急应变快速响应能力。
(五)建设军民一体化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增强国家应战应急力量投送能力
俄乌战争表明:交通运输,既是敌人破坏的重点,也是确保我军制胜的焦点之一。我们应当从最坏处打算,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把国家所有机场、重要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无人机纳入战时运输体系,分类规划,建设明暗两条线。要加强高铁、机场、高速公路调度指挥网络系统的备份建设,要有打烂一套,另一套紧急启用的应急措施,确保国家应战应急力量投送能力。要加强重点设施的防护功能,加大对现有交运基础设施的军民融合适应性改造,在全国重要公路、铁路、港口、码头、机场等预置国防功能和应战应急功能接口。加强军队常态化利用高铁、民航、民船等进行战略投送和应急保障的能力,发展航空和高铁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军地一体、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交通运输保障机制,构建力量快速的军民一体化输送系统。
(六)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国家网聚网控和网络攻防能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从新世纪美国发动的几场战争,特别是从美西支持的俄乌战争看,完全证实了习近平同志的科学论断。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网络体系,不但是反制美西当前可能发动战争的需要,更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要在确保军事秘密的条件下,下决心打通军用和民用的界限,建立党政军民学互联互通的网络,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随时掌握世界动态。要充分发挥北斗卫星覆盖全球的巨大优势,要因时因势而动,走出去,形成国际优势。要大力发展低空卫星链,形成我国独特的卫星优势,牢牢把握网络制导权和主动权,使我军在未来战争中游刃有余。建议大力加强网信安全民兵队伍建设,吸纳优势民口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国家网络安全靶场,军地合力开展漏洞挖掘、威胁预警、网络攻防等安全技术攻关,培育面向战时、战场的网聚网控能力,提升我国网络空间战略预警与防御能力。
(七)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工业基础体系,增强国家应对各类突发事变的动员能力
历史经验表明,国防工业是整个国家大工业体系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国家大工业体系之外的部分。国家大工业体系强,国防工业就更强;国家大工业体系弱,国防工业想强也不可能独自开花。因此,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大工业体系,就是我们富国强军的不二选择。我国国防工业,80%是民品,20%是军品,已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为带动国家大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而国家大工业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无人机、深远海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也有骄人的表现,反哺了国防工业。在美西帝国主义加大对我国制裁围堵、脱钩断链的条件下,使我们的大工业发展处于暂时困难的条件下,这正是我们自主发展,另辟蹊径的机遇期。以强军备战的强大需求,以十四亿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强大需求,牵引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带动国家大工业的转型升级打开国内外市场,真正形成军民一体化的创新能力。随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实施,我国国防工业也必须更广泛地延伸到整个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基础领域,推进军工一般能力剥离重构,将军工外围能力纳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以促进军工技术与产品供应链广泛融入国家工业基础,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工业基础体系,增强国家应对各类突发事变的工业动员能力。
(八)建设以海洋开发、海洋运输、海岛建设三位一体的经略海洋体系,增强支撑军队打赢海上局部战争的基础能力
自本世纪以来,美国与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欧盟等所谓盟友,深入实施所谓印太战略,并不断加强在我国台海、东海和南海等区域的军事力量介入和存在,不断发出战争叫嚣。特别是明目张胆的勾结台独势力,不断制造台海危机,给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来重大挑战。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我们必须从国家长期的战略利益出发,面向海洋强国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建设以海洋开发、海洋运输、海岛建设三位一体的经略海洋体系。从目前的形势出发,我们认为当前经略海洋的重点在台海、南海和东海区域,其核心要点包括:占、挤、开、合、打。占,即继续以人工岛礁等方式,建设攻守兼备的永久设施,占领岛礁作为前进阵地,扩大海域控制能力。挤,就是在别国控制的岛礁,如主动挑起事端,应采取实际措施,把他们挤出去。开,就是要下决心在争议海域,大张旗鼓地开发油气资源,以开发促变化,以开发促合作。合,就是合作,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凡是认定属于我们领海的地方,我们都应主动开发、强势开发,吸引别的国家来跟我们谈共同开发的问题。打,就是要有打的准备,这是最后一手。同时,加快构建国家海上动员力量,建设海洋渔船、海洋牧场、远洋油货轮等移动平台的民兵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侦查、滞敌、破坏其海洋后勤补给等方面的作用,增强支撑我军打赢海上局部战争的保障能力。
(九)建设军民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国家的战略威慑能力
科技,既是现代战争的核心,也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要求“我们要敏锐把握科技发展新趋势,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按照这一要求,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创新体系,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要确立自主创新,制胜强敌的技术发展路线。习近平同志指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要深化强敌研究,加强战争和作战筹划。”鉴于此,我们必须把美军作为对手来研究,破解其技术壁垒,才能创新我们科技发展的思路,真正形成师夷之长而制夷的强大威势。
要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的界限,发挥一体化新型举国体制的强大优势。我国科技创新的基础力量并不薄弱,成千上万家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实验室遍布全国,但分属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互不联通,也因为保密原因不向社会公布。我们认为,国家应实行基础设施不涉密,项目任务要保密的原则,充分发挥这些实验室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我国科技人才基数庞大,但受困于一个行业,一个研究院所,积极性创造性很难发挥。国家应当鼓励和激励青年科技人员挑大梁,搞“两弹一星一艇”的时候,那时科技人员都二三十岁,而各方面条件比现在艰苦几十倍,基础设施几乎为零。我们应当鼓励青年科技人员跨行业、跨单位组建项目团队,有针对性破解美军强项的课题,经国家评审后给予经费支持。相信经过几年,必大有成效。
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个人的创新活动,激发全民创新能力。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经济大潮中经风雨,见世面,融合世界发展经验,积累了企业创新的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极大地夯实了我国发展的基础。事实证明:企业创新既是企业长期兴旺发达的源动力,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他们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中,分行业、分系统,分类指导,使其创新项目既是企业发展之急需,也是解决国家需求的必要。
(十)建设平战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家平战转换、快速应变的能力
国防动员,是国家在紧急状态下发动人民战争的国家行为,也是震慑强敌的重要力量。建设平战一体化的国家动员体系,是我党我军的克敌制胜法宝。在备战打仗的形势下,国防动员急需建设三大体系,才能与备战打仗的要求相匹配。
一是加紧建立武器装备生产动员预案和演练体系,满足战胜消耗,确保敢打必胜。从这次俄乌之战看,战争一旦打起来,其烈度和强度是不可控的,两国都打光了库存。乌克兰靠美欧等国输血,俄罗斯靠强大的国防工业支撑。因此,保证战争中武器装备不断供,弹药充足,是国防工业动员的迫切任务。只有做好动员预案,在平时加以演练,才能做到临战不慌乱,稳坐钓鱼台。
二是要抓紧建设武器装备支前维修保障队伍体系,做到随坏随修,确保军队战斗力。在常规战争条件下,战伤战损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建设战时支前修保障队伍,做到小修在战场、中修在站场、大修回厂房,使军队始终处于斗志昂扬的状态。
三是要抓紧建设生物、网络、太空、深海、人工智能等新质动员力量体系,为人民军队良好的战场环境提供保证。现代战争实践表明:新兴领域的较量,很可能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而决定新兴领域战争胜败的在于人才。高手在民间,把民间这些高手集中起来,组织起来,形成新兴领域制胜的强大力量,就能为人民军队取得战场胜利提供坚强保证。
加快探索军民一体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的新范式,建立完善军地应急协调机制,提高各种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军地联合应急水平和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国家平战转换、快速应变的能力。
这十大体系和能力,并不一定全面和准确,但涵盖了应战和应急最基础性的内容。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习近平同志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三、实施策略
经过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已具有强大的工业、经济、应战应急基础建设也有很好的基础,缺乏的是由国家统一掌控的体系化能力。因此,建议:
(一)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兵者,国之大事,无论战争准备和战争动员,都必须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要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加强各项基础建设,以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建设实现快速响应和快速平战转换,把国家的实力快速转换为应战应急的实力。
(二)搞好战略性规划。要把我国划分为前线作战区、中部支援区、战略后方区,各个区域建设的内容不同。我们希望御敌于国门之外,不要打断国家的发展进程,但我们不是美军的参谋长,绝不要低估美国大资产阶级垂死挣扎的疯狂和凶狠,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因此,强化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在中央直接领导下,发挥国家综合部门的作用,搞好战略指导和战略性规划,把全国这一盘棋走好走实,为党和国家应对任何突发事件提供强大的基础。
(三)制定激励政策。国家鼓励坚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地区和部门,给予荣誉和物质重奖,以期激励各部门各地区大力协作取得成效。
(四)国家主导下分头实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把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这件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办好。要统一安排项目、资金、人力和物力,一步一个脚印办下去,每年办成几件,五年下来,必大见成效,为中央从容稳健地应对各种挑战创造充分的条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滚滚向前。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