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按照惯例都要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展望一下未来的一年。
去年年底,许多人判断放开以后,经济会强劲反弹。
我的判断是,不排除会出现小阳春,但是经济总体会螺旋向下。
目前看,确实是这样。
拙作《卢瑟经济学》和《纸牌大厦》分析过,只要存在不准备消费的利润,就必然出现生产过剩。之所以这种生产过剩没有爆发出来,是因为存在不断滚动的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循环千万不要断,一旦断了不好恢复。
这种扩大再生产是不能停下来的,一旦停下来,要么是大批商品卖不掉,要么是大量债务还不上。现实情况是,既卖不掉,也还不上。
要让经济重新向上,需要把前期卖不掉的商品卖掉,还不上的债务还上,还要有新的利润作为筹码,才能吸引资本开始新一轮投资高潮。
如果在垄断时期,就难复苏。
垄断企业很清楚大致有多少需求,除非有额外的极其强劲的需求,否则,垄断企业更愿意采取限产提价的模式应该新需求。这种情况下,中小资本谁扩张产能谁破产,更容易出现的不是经济复苏,而是经济萧条、物价上涨。
所以,1930年代,高度垄断的资本主义各国能出现长达10年的停滞期。
主动关停并转中小企业的去产能,显然加剧了垄断。
凯恩斯主义能打破这样的停滞,但是必然导致通胀和泡沫。
如果已经长期使用凯恩斯主义维持经济增长,那么恢复难度又上一个新台阶。
长期使用凯恩斯主义,必然导致大量的债务和大量的利润并存。
由于政府背负沉重的债务,除非对金字塔尖专门收税,或者放弃币值,否则自然无力再用财政支出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限制,无力拉动经济。
如果政府为了偿清债务增加对社会中下层的税收,削减对社会中下层的福利,把损失向中下层转移,必然使底层消费能力更弱,导致局面进一步恶化。
但是,显然没有永不中断的扩大再生产循环,抛开各种突发因素不说,还有各种资源的极限。
2020以来的疫情,就是突发因素。导致靠信用支撑的扩大再生产被打断,产能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缺口暴露出来了。
此外,还有五点其他因素加剧了经济困难:
1、由于贸易战和疫情导致的产业链转移,出口下降。
2、由于贸易战,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采取科技封锁,以抄作业为主的山寨进步,步履维艰。
3、由于贸易战,大批美国及其盟友的公司撤场。
4、大批互联网大厂已经达到饱和,开始减员增效,坐收数字地租。
此外,对生产的打击,不仅仅来自需求不足和以上4条因素,有时还来自没有充分征求意见的行政命令。
比如,北方某些地区为了抑制雾霾,直接禁止面条加工和烙饼。27日13时许,记者来到白佛蔬菜市场,发现从事面制品加工的商铺大部分处于歇业状态,只有一家馒头铺还在经营。此外,原本贴在商户玻璃上的通知已被撤下,窗户上还留有粘贴过的痕迹。“市场管理部门昨天通知我们停业,今天上午就没敢开门。”一位从事面制品加工的商家向记者展示了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停业通知,“听说还有领导要来检查此事。”另有商户担忧地表示,这个通知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生意,对市民的采购也会造成影响,“做面条、烙饼的都不让干了,老百姓吃啥?”
事后记者调查,禁止面条加工的是当地的社区居委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组织,没有任何民众参与决策,就能决定若干家面食摊贩是否能继续正常经营。
进一步考虑,这些面食摊贩,除非能与这个居委会建立联系,影响其决策,否则谁还会主动扩产。这些摊贩与这个居委会建立联系以后,必然能利用也必然主动利用居委会的影响力谋求额外的利润。双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在辖区内谋求并瓜分最大利润。一旦居委会变更频繁,摊贩们押不准宝,自然选择“落袋为安+躺平+润”。
这些因素叠加,导致许多人感到2023年的比2022年还困难。
2022年多数人手里还有一点积蓄,公司还没有倒闭,外资还没有撤退,地方政府还能借到一点钱,产业链还没转移这么多,大中资产阶级还没躺平润这么多。
今年这些基本都不具备了。
关于产业升级,网上有人匿名传说,且听龙吟。年底了,连个屁都没听到。也可以说,只听到了这些人吹牛放屁。何况,产业升级不只是一两个卡脖子的项目。年轻人都在润的时代,各层心不在焉的时代,产业升级那么容易吗?
走在街上,原先很多人气很旺的饭店和商铺,都门可罗雀、旺铺招租、或者彻底空置了。网购也恶性竞争。
预测明年的经济,必然分析现有这些影响经济复苏的因素,看看这些因素明年是否还存在,如果存在是改善还是恶化。
从宏观上看,不改变分配结构,经济复苏的难度极大。
少数人拥有的财富和多数人背负的债务无法抵消,导致生产规模螺旋下降。少数人有限的消费能力和多数人有限的支付能力,导致产品全面过剩。少数人对利润的追求和多数人为生活而挣扎,导致产能脱离消费扩张。
以上是从宏观上看,从具体产业看。
工业化时代,家庭两大耐用消费品,住房和汽车,两大消费价格昂贵,产业链长,影响主要就业。
经过2008年以来的“铁公基—土地—楼市”滚雪球,楼市严重供大于求,大量土地有待上市,大量的建成楼盘在建、滞销、空置。二三四五六线城市,这种情况尤其明显。目前,或者为了偿还现金,或者为了落袋为安,或者为了盘活资产,大量的二手房有待交易,但是挂牌多,成交少。下跌30%以内,不算跌。
十几年来,楼市成为一种长期储蓄的替代品。许多人攒钱,买房,买一套不够,买两套,两套不够,买N套。他们相信,随着货币供应摇摇领先于经济增长,劳动者收入增加,人口增加,不断城市化,他们手中房产不会缺买家。
事实一度也确实如此,但是现在形势变了。货币供应的速度虽然仍然遥遥领先于经济增长,但是劳动者收入如果没有减薪的话,也基本陷入停滞了,人口增长更不用说。大多数建成区,尤其是二三四五六线城市的建成区,都不在未来人口流入的目的地范围内,反而可能是人口流出区。何况即使是人口流入地,也未必常住人口正增长。
住房已经严重过剩了,下一个就是汽车。今年国产汽车全球出口量第一的前提,是欧洲退出了俄罗斯市场,这部分市场份额被国产汽车斩获。美欧日是否会限制中国汽车出口,这是大概率事件。
国内的居住条件,严重制约汽车的发展。美欧日等国汽车普及的前提是住房宽敞,每家都有车库。如果不是绝大多数,就是大多数人的住房,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使有固定车位也紧张的要命。
一家一套房、两辆车,晚饭两只鸡,大家少上班、多休假,这是腐朽堕落反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方式。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不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必然导致大量的产能过剩,大批人口失业。
原有存货没有出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即使增加给普通居民的贷款,他们也很难消费掉所有存货。即使增加给企业的贷款,它们也很难增加投资。何况,许多普通居民和企业负债累累,根本没有能力增加消费和投资。银行贷款给他们,就要考虑到他们如果无力偿还怎么办?
需求不足,产品滞销,导致生产过程萎缩了,那么相关的可以瓜分利润的环节,无论是地租还是利息(股息)收入都会下降。从这个角度考虑,即使不考虑股市收割小白和散户,房地产价格和股市也必然萧条。
地方政府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一是税收,二是土地,扩大再生产中断,必然导致税收和地租下降(直接影响土地销售)。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支出上涨,收入下降。税基破坏以后,虽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并不排除两种可能,一是获得大量一次性收入,比如盘活、拍卖资产(房产、征收权)、各种罚没收入,二是使用大数据手段提高税收征缴力度,严查过去习以为常的各种偷逃税款。
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股市和楼市不发生剧烈下滑,各种抵押品价格基本稳定,地方政府债务不违约,顺利置换为低息长期债务,避免银行等金融机构陷入危机,有必要不断降息。
由于利润的存在,消费需求先天不足。
再看拉动经济的另外两个轮子:投资和出口。
消费不足,给国内生产消费品的投资不用考虑了。“互联网+各种传统服务业”的时代已经基本过去,大厂开始坐地收数字地租的时代。地方政府目前还在全力化解债务,凯恩斯主义基本也不用考虑了。
工业化社会,生产高度分工。科技创新既需要天才领军人物,也需要高素质的团队。如果团队不存在,或者团队虽然存在但是消极怠工、躺平划水摸鱼,那么即使有天才领军人物,也施展不开。大批年轻人就业困难,科研团队内部采用封建行会制度类似的管理模式,采用对待简单体力工作者的方式压榨年轻科技工作者。于是,这些年轻人之中最聪明的要么选择出国,要么选择加入体制,这显然不利于产业升级。
由于贸易战和产业链转移,除非美欧日再次发生剧烈动荡,需要国产消费品填补产能空白。否则,出口也很困难。
从货币的角度看,一方面货币供应速度还是远远领先于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存款利息不断下跌。
这避免了楼市、股市剧烈下跌,地方政府无力偿还债务,但是,为热钱乱窜创造了条件。
《纸牌大厦》曾经分析过,大量的热钱在极少数人手中,极容易四处乱窜,导致滞涨沫崩四种形态无缝对接。
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滞涨沫崩四种形态,短期内沫的概率不大,更容易出现的是滞涨崩,并彼此转化。
沫,指资产泡沫。一般出现在繁荣期的末尾,崩溃期的前夜。
此时,产能扩张到理论极限,劳动者积累的收入和中小资本积累的利润达到一定规模,中小资本的生意已经开始难做,但是总体上产能与有效需求的缺口还没有暴露出来,大多数社会成员对未来的预期是经济还会增长,推动地租和利润的进一步增长。
比如,经过10年经济增长,劳动者收入、房价、房租持续增长,劳动者预期自己的收入还会增长。
比如,经过10年经济增长,劳动者普遍有些积蓄,这点小钱跨不过投资门槛,但是又想钱生钱。
比如,经过10年经济增长,中小资本都积累了一些小钱,但是生意开始越来越难干,于是开始考虑压缩主营业务的投资,转而投资虚拟资本(股票、债券)和房产,或者放高利贷。
这些人跃跃欲试,垄断大资本就可以割韭菜了。
现在,这些人要么减薪,要么负债累累,要么断供失信,要么投资返贫,市场上无论是股票还是房产都是过剩的,韭菜已经割完了,筹码严重过剩,要多数人再次踊跃加入,并不容易。
少数人掌握的多数货币,在持续降息的情况下,放高利贷无利可图,大概率首先被窖藏(存款),然后投资各种紧缺物资或者兑换硬通货资本外逃。生产停滞时期,大量资本选择落袋为安,价值符号是货币,国际货币是则是货币中的货币,黄金天然是国际货币,硬通货由现有国际货币和黄金组成,受到强烈追捧。
要以为外汇额度能控制住资本外逃。任何一个对外有经贸和人员往来的国家,对外都必然有资金的流动,都无法禁绝资本外逃。严控资本外逃,必然导致经贸和人员往来受限。
随着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螺旋下降,失业增加,断供增加,法拍增加,地方政府税收、土地等各种收入下降,2024年很可能会出现金融风险增大的情况。一旦央行大规模救助,这种情况随时可能急转为物价迅速上涨。不过,这种物价上涨,以硬通货衡量的话,仍然是下降的。这是一个人民币币值和国内各种商品价格重估的过程。
目前的努力方向是在不发生金融风险的前提下,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
最终,随着经济继续下行,迟早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加息收缩货币,开发商、房奴、地方政府、银行支持不住;不加息放松货币,物价迅速上涨,外储快速下降,黄金供不应求。
究竟是大幅放松货币,默许人民币贬值,让现有债务作废至少大幅缩水,还是坚守人民币币值,默许开发商到金融机构全链条连续出现问题,是迟早要面临的选择。
有效需求不足,出口不旺,产业升级不顺,不论加息或不加息,就业都将很艰难。
大资本已经停滞,谁追加投资,谁的投资帮助大资本实现利润。
2020年以来,许多中小资本、高级白领、工人贵族、自由职业者因为种种原因,或者原有主营业务下降,或者失去工作。2023年,随着放开,他们不甘寂寞,不想坐吃山空,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投入以餐饮为代表各种服务业。目前,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投资返贫。
小猪跟着大猪跑,大猪站住不动,甚至逆向奔跑的时候,小猪奋勇向前,无非是被逆行的大猪踩死。这不是这些人能力不足,而是普遍现象。许多国家都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经济萧条期,小餐饮店一样难存活。《寄生虫》之中的一家,开过蛋糕店和炸鸡店。《相扑避难所》中男主角的父亲开过寿司店。最终,不但倒闭,而且负债累累。500大学生争夺一个保安的职位的时代,蛋糕店和炸鸡店的生意能好吗?
深夜食堂是个案,小饭店维持不下去是普遍现象。深夜食堂的老板,脸上一道刀疤,当年绝不是善茬。深夜食堂为什么生意能维持,和老板的过去没有关系吗?平民没他那方面的特长,能维持生意火爆吗?
种地要分看节气,投资要看大势。严寒季节,大概率颗粒无收。全社会压缩投资、结账还钱的时候投资,基本也是如此。
当然,也要感谢这些投资者,有他们的投资,2023的春季出现了经济小阳春,多数人的生活稍微好过了一些。
必然规律要通过偶然事件表现出来。2024值得关注的重大事件有以下几个:
1、俄乌战争的结局。厨子上洛其实已经显示了普京的草台班子随时垮台,普京的草台班子一旦垮台,必然对白俄罗斯、伊朗等一带一路沿线的类似国家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
2、国内是否进一步降息,螺旋下行随时可能转变为加速通胀。
3、美联储降息可能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黄金价格已经跃跃欲试。
4、今年考研已经结束了,明年就业如何?明年的毕业季,只能比今年更难。
5、随时可能发生的某突发事件。
这种情况下,保住工作,压缩开支,不盲目投资,努力坚持下去。而且现在还有一个通货膨胀加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航母漂移。
许多人说,2023年是过去十年最艰难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2024很可能也是如此。
不过,不要绝望,从唯物主义的角度考虑,生产力必然向前发展,社会变化否极泰来,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闲置,不是稳定的状态,必然酝酿并出现剧烈的变化。这种剧烈的变化最终必然符合生产力发展方向,有利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人人皆武士的时代,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劳动者的利益必将不断扩展。
短期看,严冬将至冬眠蛰伏,长期看,准备迎接春暖花开!
2024,读者们保重!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