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史观的实质是推卸战争罪责和美化侵略历史,他们抛出“自卫战争论”为侵略战争“正名”,兜售“解放战争论”为侵略扩张歌功颂德,贩卖“美英同罪论”转嫁战争罪责,提出“靖国史观论”为战犯鸣冤叫屈。上述右翼史观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天皇是“神”、日本是“神国”,这一思想深植于日本民族集体意识,是日本右翼史观产生的心理基础。为培植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意识,明治政府要求学生敬拜天皇“御真影”,捧读《教育敕语》。20世纪80年代末,新保守主义思潮蔓延,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沉渣泛起。森喜朗曾宣称“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的国家”。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还衍生出“大和民族优秀论”。日本右翼势力深信日本是万国之“本源”,其他国家皆系日本之“藩属”。在神国观念、天皇崇拜和“大和民族优秀论”影响下,日本右翼势力极力美化侵略战争并百般推卸日本的战争罪责。
第二,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和外交讹诈,攫取巨额赔款和殖民地收益。由此日本不但成为帝国主义“暴发户”,且长期坐享侵略战争“红利”。这一“利益”诱惑,既驱使日本在侵略扩张歧途上越走越远,也成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颂扬侵略战争的经济动因。
第三,基于扩张需要,日本对侵略战争进行的“正当化”宣传,对战后日本国民的历史认知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例如,七七事变爆发后,《帝国政府第二次声明》宣称:日本“膺惩暴戾支那”的目的,是惩戒“中国方面的无法无天和暴虐行为”。除政要训话外,日本还动员文学家和记者组成“笔部队”,进行美化战争、歌颂“英雄”的战地报道。这些战争记忆留存于日本国民集体记忆中,成为战后日本右翼史观产生、传播的社会土壤。
第四,战后初期,美国占领当局在日推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改造。然而冷战的到来,促使美国的对日政策由“惩罚”改为“扶植”,将日本打造成反苏、反华和反共的“桥头堡”。这为日本右翼史观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政治环境。美国抛出的“太平洋战争史观”也加速日本右翼史观形成。该史观虽否定日本右翼势力的“大东亚战争史观”,但其目的是突出美国的战争贡献。这低估乃至抹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弱化了日本社会各界对战争罪责的反省,为右翼史观的生成和蔓延营造了社会氛围。
原题《日本右翼史观的发展演变与生成逻辑》,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12期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