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考刚刚结束,但社会热点才刚刚兴起,讨论的焦点还是中考分流的不合理。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姚洋建议取消中考分流,认为根据中考成绩否定40%的孩子,孩子才14岁、15岁就分流,在中国学历和能力、收入挂钩的事实下,相等于40%孩子锁定为未来低收入者,相等于把一辈子就毁掉了。此观点在网上热传,引发社会共鸣和大量关注。因而分数虽然未出,家长忧心忡忡,孩子提心吊胆。中考分流制度下每个孩子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可谓一家欢喜一家忧。中考分流制度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命运,更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需要造就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去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发挥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采取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批次并行招生,稳定中职学校招生规模。相对应的是中考分流政策。然而政策结果导致学生压力巨大、全民焦虑,中考出现严重内卷,小镇做题家成为社会现象。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和职业高中教育培养无法适应高技能人才要求并存,出现人才培养结构性失衡。建议国家审慎考虑,取消中考分流,通过改革相关教育体制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一、取消中考分流的理由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同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关,也不可能通过中考分流来从根本上解决,理由如下:
(一)中考分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中考分流政策出台没有科学依据。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的转变,以及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高技术人才只有高学历才能升任。职业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且从中考淘汰下来的,根本无法适应当前和未来高端制造和创造性工种需要。
(二)中考分流同国家目标和教育方向背道而驰。既同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不相称,也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要求相悖。既不符合当下科技和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的新发展理念,甚至因为分流过早、过多,严重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下新兴产业发展和对技术人才的需求。
(三)中考分流违背青少年成长和男女智力发育差异规律,阻碍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落实。青少年成长不是直线发展,特别是男女生存在生理差异,男孩智力发育一般发育晚,后来居上。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中考分流是变相淘汰机制。一方面,学生过早背负竞争压力,加上中学校也有考核要求和排名压力,如考上重点高中比率,这在根本上阻碍双减政策的落实。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长个子黄金期,作业繁多造成睡眠严重不足,不利于身体发育。一方面,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使教育畸形、异化,出现小镇做题家现象,造成中考严重内卷,毁灭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天性,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根本上同素质教育要求不匹配。
(四)中考分流不允许初中生复读,不符合教育公平原则。高中考大学能复读,考研年龄不限,中考不允许复读对年龄弱小的中学生更是严重的不公平。
(五)中考分流比例高给学生家长带来经济压力和焦虑,造成国家鼓励人口生育政策难见效。在优生优育下,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未来期望值高,在培养孩子投入最大。中考分流倒逼家长为了孩子考上高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辅导孩子身上,没有精力而且处于严重压力和紧张焦虑中,不敢生二胎。
(六)中考分流比例一刀切,不符合各省市教育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一些经济发达省市和教育水平高的省市,完全有条件实现普及高中。客观上不宜硬性规定统一全国分流比例,而需要结合各省市实际进行灵活调整。
(七)职业高中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问题。其一,从现状来看,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和师资能力不足,要求知识面广、素质高、综合应用能力强的专业基本上是零设置状态,根本达不到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其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非短期而是长期学习和培训。职业高中三年并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只是把劳动力从数量上提前,解决暂时的用工荒,但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其三,当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突出难题,职业高中毕业就业的机率和薪资水平只会更低。
(八)职业教育学历化、学历教育职业化的教育体制问题,是造成目前高技能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同时并存的根源。薪资与学历挂钩的事实,迫使职业教育学校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不断“升格”,大学为了提高就业率改变专业设置,学生考各种社会证件。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教育体制,解决人才培养和就业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九)中考分流既同逐渐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悖,也跟国家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政策不相符,严重偏离社会主义目标,脱离国家的实际需要、教育的本质和大政方针。
二、具体建议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教育规律和科技、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客观规律,取消中考分流。建议有条件的省市率先试点普及高中教育,逐步全国普及高中教育。
(二)探索、创新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体制。关键是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衔接,打破现有独立、分类的并行模式。1、可能性和必要性。大学教育在于培养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同高技能人才对高学历要求相匹配。2、可行性。每年超过1000万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衔接职业技能教育,能培养出并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实现高就业。
(三)提高技术工人在全社会的地位和待遇。用高工资或体面的收入,改变社会歧视,引导大学生转变观念,减免培训费用和出台奖励政策,吸引部分大学生毕业投身制造业,转型做高技术工人。既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能满足企业现实需求,为取消中考分流创造条件。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