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文,对中国的反腐败说三道四。该报宣称中国的反腐败斗争“注定要失败”,说它是“党的审判,而非依法审判”,“是政治驱动的产物”。文章还预测,如果反腐败持续下去,“也许会像18世纪的法国那样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革命最终吞噬了自己”。
这种论调折射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典型偏见:这是个缺少执政合法性的国家,权力斗争是中国全部政治行为的主轴。依他们看来,在中国只有政治运动,连法制建设也充满政治的杀机。所以《金融时报》把当前中国的反腐败看成是“清洗”。
我们不知道,《金融时报》的文章是否代表了西方力量准备把中国反腐败树立成舆论靶子的一个信号。
经历过很多政治运动的中国人,最能分辨出当下反腐败是多么不同。反腐败由纪检监察机构和民意同时推动,它的依据既是党纪,也是国法。党纪与国法的联合约束在中国深得民心,这也是反腐败能在中国开展起来,而在印度、印尼等“充满了腐败”的国家(《金融时报》语)却几无像样的成就的重要原因。
西方舆论越来越流露出并不希望中国反腐败成功的心态。它们一方面指责中国的腐败现象,一方面又对中国的几乎每一次反腐败进展冷嘲热讽。这让我们想到,中国笨手笨脚地绊在腐败这个棘手问题上,并按照他们设置的某种议程往下走,是最符合西方真实愿望的状态。
中国的反腐败必须全面成功,吏治这一最核心的社会治理必须因此而焕然一新,这大概已是全面深化改革向前推进的关键锁钥。反腐败开展至此,已经决无退路。如果迄今获得的成果得不到持续保持,如果它们不能逐渐转化成稳定的清廉社会状态,那么社会将对党的执政丧失信心,中国将面临难以估量的政治不确定性。
现在的确有一些人希望反腐败会在某一天按照“适可而止”的原则停下来,他们认为反腐败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只能是临时性运动,注定是一阵风。他们没有看到反腐败的大背景是中国社会的法制化以及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反腐败已深深嵌入这一波澜壮阔的社会、政治进程,它所有可能翻转的路都被堵死了。
反腐败的翻转将是中国国运的翻转,将是民意的汹涌澎湃,也将是西方等着看中国大热闹势力的弹冠相庆。说得更严重一些,这一次开展的反腐败,是国家在改革进入深水区时的“破釜沉舟”之举。
前进和成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反腐败哪里是头呢?廉政体系的建立和落实大概就是它的“头”。如此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兴反腐倡廉是人类历史上的壮举,中共执政为民的真诚和担当,决定了反腐败决不会是中国的“硬着陆”。
人类历史上只有腐败吞噬政权,而几无国家因为反腐败垮掉。随着中国反腐败的进一步深入,西方媒体会习惯性地跑出来泼冷水、泼脏水,少不了出来扰乱我们的视听,打乱我们的节奏,意图使我们泄气。在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问题上,中国党和社会必须有强大定力,不为各种危言所惊所惑。我们正在打造未来中国的命运,没有人会比我们自己更关心这个国家的兴衰。▲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