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因吐槽“领导乱打招呼让法官难做”的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一庭副庭长(主持工作)谌宏民彼时成为轰动的话题人物,大概很多人认为他说出了“法院判案背后打招呼递条子”这个潜规则的确存在。12月8日,谌宏民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因为一天之前,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称,谌宏民“酒后发表不实言论”,决定给予他记大过处分,并依规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免去谌宏民副庭长职务,调离审判岗位。虽然官方的这份通报看似为此事件划上句号,但因此引发的热议反而更加汹涌。
谌宏民判的那个案子并不复杂,就是两个人之间的借款还款纠纷。由于被告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后,谌宏民主持的二审,判被告应还款数额比一审一下少了30多万,原告又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之所以引起媒体关注是因为在9月初媒体就此事采访时,谌宏民先是坚称判决没有问题,后又大倒苦水说,案件中被告是省会某领导的亲戚,因此从这位省领导到某市领导,再到漯河中院某领导,一路“打招呼”让关照被告,所以不能不听。最后,谌宏民还感叹“当法官真难呀!”“我是漯河中院最公正的法官,一片苦心,两边都不落好。”
在谌宏民对记者的抱怨中,除了那位省领导没说具体姓名,市领导、法院领导都有名有姓,从而增加了外界对该案“领导打招呼”真实存在的认同。所以,当昨日漯河市中院的通报“谌宏民接受媒体采访后私自宴请记者,并在醉酒后发表不实言论”,以及公布对谌宏民的处分后,外界对此事的质疑并没有平息,反而“热度”迅速飙升,近20万网友在新闻后跟帖,很多人追问“为什么不对审判背后领导是否打招呼做全面调查?”。有的则认为,谌宏民是“酒后吐真言”。
少有人会否认,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打招呼、递条子”的事较为常见。这种行为严肃地说是“干预司法”,轻描淡写地说是“卖个人情”。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潜规则。显然,“酒后说了些话”的谌宏民无疑给本单位“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尤其给领导造成了麻烦。漯河市中院这次对谌宏民的处理有揪“小辫子”的嫌疑。此外,谌所说的“领导打招呼”事情也需要调查清楚并公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平息外界的质疑。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明规则和潜规则,后者是行业或机构内部人自己必须暗藏心中的,如果公开说出来,就会被行业视为“异类”甚至“叛徒”。但是潜规则的空间还是被一些看似阴差阳错的偶然一点一点挤掉,因为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里面的人不说,但无法阻止圈子外面的人会揭开盖子。规则终有一天会在阳光下运行。
笔者注意到,今年9月媒体在采访谌宏民口中“市领导”和“院领导”时,两人都否认“打过招呼”,但后续官方的调查不应缺位。“避实就虚”或“此地无银”的笨办法只会让更多人生疑。(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部编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