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网编者按:在私有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实现全面发展。如果不改变根本的发展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一厢情愿的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作为一个宏观的国家发展规划,它的微观基础是什么?在规划中是如何充分体现人民的发展、人民的福祉的?本文对此作一概要性的分析和论述。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和主题。它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理念。
中国特有的五年规划,从名称上看是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国家规划,但本质上是关于“以人为本”的人民发展规划。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五年规划(计划)的历史过程看,五年规划(计划)的核心理念也经历了不断创新、不断丰富的发展历程。例如,在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发展是硬道理”;在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在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仍然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些核心理念指导了五年规划(计划)的制定、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成为增进全体中国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路线图。
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五年规划(计划)是人民发展的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宏观的国家发展规划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有机结合起来,这正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的动力所在,也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党的十八大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中,在“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后,特别加上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与上述理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核心理念本身的发展。这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相互促进、不断发展的过程。
二、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十三五”规划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不仅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的主线,是引领“十三五”期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高于并指导这一实践。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既通俗又易懂,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成为人民创造、创新、创业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既总结了以往的五年规划之经验,又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新理念。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敢于向全体人民承诺并实施共享发展思想的国家,是第一个敢于向全世界宣称将双向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新理念的国家,是第一个积极倡导并有效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大国。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规划的灵魂,能够有效统领并具体指导“十三五”规划及布局。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对发展理念进行不断创新的国家,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五大发展理念既是中国版的发展经济学最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最佳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体现了时代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刻总结了中国实践的宝贵经验。同时,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融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有着统一的发展目标。五大发展理念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从人的生命发展周期看“十三五”规划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全面了解、正确认识并遵循人的生命发展周期。这也是制定五年规划的微观基础,即从人的生命发展周期出发,对人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各种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进而提高人的各种发展能力。人的发展能力是其一生自身逐渐积累的,更是其一生持续人力资本投资逐渐积累的总能力集。
从人的生命周期来看,可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年龄维度,婴儿出生前后期,少儿期(学龄前),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高龄期(80岁以上);二是能力维度,身心健康能力(体现了健康人),学习教育能力(体现了受教育者),文化文明能力(体现了文化人),就业创业能力(体现了体面受尊重的人),社会保障能力(抵御社会风险能力)。提高人的能力还取决于一个地区或国家对全体人民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
从人的生命周期视角看,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投资人力资本,提高人的能力维度边长,加速人的能力积累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就需要现代公共卫生健康投资、现代教育投资、公共文化投资、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制度等等。从人力资本理论看,经过人力资本投资的人不仅自身受益,还会产生外溢性,使家庭受益、他人受益、社会受益。因而经过长期的不断强化的人力资本投资(如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卫生总经费占GDP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GDP比重等)之后,集合起来就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基础,构成了十三亿人民集体进步、全体进步的基础。
因此,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十三五”规划中的微观基础,就是社会发展。这里,我们以健康和教育为例:从人的生命周期的健康视角看,从婴儿出生前后到老年期甚至高龄期,要形成不同阶段的社会健康投资及国家政策。具体来讲,在婴儿出生前后,至少涉及两个核心指标和多个政策,如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这就需要改善孕产妇保健,例如建立孕产妇管理系统,监测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提高住院分娩率,特别是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2012年全国达到98.8%,极大地促进了保障母婴安全。201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已降至21.7/10万,大大低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组国家的平均水平(42/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8.9‰,已经低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组国家的平均水平(13‰),城市地区婴儿死亡率降至5.2‰,已经达到极高人类发展水平组国家的平均水平(5‰)。从健康的核心目标来看,就是不断提高人口预期寿命。
目前,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达到或提前达到“十二五”目标,如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十二五”规划提高1岁的预期目标,其中部分地区最高预期寿命水平与世界最高水平相当。“十三五”规划要求,到2020年,中国主要国民健康指标接近或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从2014年的21.7/10万降至为5/10万,婴儿死亡率从8.9‰降至6‰,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7岁。此外,“十三五”规划还要求,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明显改善。
促进人的教育发展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微观基础。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从实际执行结果来看,已经超过原定目标。从人的生命周期的教育视角看,学前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重要的薄弱环节。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4年的70.5%提高至85%以上,接近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在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高中毛入学率2014年已达到86.5%,到2020年将达到95%左右,高于原定90%的目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4年已经达到37.5%,到2020年将达到45%以上,高于原定40%的目标。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要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至于大学后的继续教育或开放大学教育,则要建立更大范围的继续教育通道。它是指要建立起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全面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5年的10.5年提高至2020年的1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3年提高至13.5年。
总之,国家发展规划就是人民发展的规划,或者说是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规划。这里的服务又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力资本投资,这是具有短期与长期回报的投资、私人与社会收益的最好投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十三五”规划就是促进人民全面发展的规划,就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规划。
作者: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