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形成的,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宝贵精神财富,凝聚的是中国精神,展示的是中国气派,彰显的是中国风格。在当代,革命优良传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更是建树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瑰宝。
革命优良传统: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革命优良传统萌芽于五四运动前后,发端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蓬勃开展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逐渐形成,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革命优良传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变革与理论创新,从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面对当前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矛盾凸显的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思考并回答党在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更好地治国理政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关键性作用。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从严”;把握“从严”的“总开关”就是解决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中国革命优良传统的精髓,是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总开关”问题,并指出要从中国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和精神中汲取养分。他先后到河北阜平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等革命老区考察,发表重要讲话。在西柏坡,他说:“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我们来讲,每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种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礼。每来一次,都能受到一次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生动教育,就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在延安,他动情地说:“这里我来过多次,插队时每次到延安都要来看看,每次都受到精神上的洗礼。落实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要求全党同志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讲到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时,他特别强调,“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长期奋斗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党,也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善于与时俱进的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2016年春节前夕在井冈山考察时,他再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
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学习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和作风,把思想建党、精神“补钙”、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起来,践行“三严三实”,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也是继续书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革命优良传统强调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必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对于一个社会特别是一个政党来说,理想是方向,是力量,是凝聚力。这一点不能缺失,更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全人类最美好、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将其作为激发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动力,作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信念和道德品质。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党员从几十人发展壮大到8700多万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瞩目成就、改革开放事业蓬勃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与激励。邓小平同志曾鲜明指出:“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深刻总结了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不断取得胜利的“真正优势”,指出了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没有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是不行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多元利益主体的经济格局和多元价值诉求的文化生态凸显。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面临“四种风险”,存在“四个考验”。抗不住风险,经受不住考验,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确有少数党员和干部出现了理想动摇、精神空虚、甚至迷失前进方向和动力的颓废现象,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大有滋生蔓延之势。时代急剧的嬗变,诞生于血与火年代的、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有无必要坚守?如何才能坚守?对于共产党人而言,回答则是坚定而明确的。
鉴于世情国情党情出现的新变化,在继承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奠定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中之重是造就有理想、有信仰的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这一系列论述,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定坚守理想和信仰,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精神上的“钙”,是“精神支柱”,是“总开关”,要把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辩证地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因此,在经济转型、社会嬗变加快的今天,在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共存的文化生态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愈加紧迫和重要。用行动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培养一大批“四铁”干部,培育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为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根本保障。
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鲜明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革命优良传统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必须坚守这一宗旨和执政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是革命优良传统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确立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共产党人“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他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革命传统的精髓,贯穿于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每一历史时期。新中国建立后,我们党倡导学习雷锋精神、学习焦裕禄精神等。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党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时讲道,“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靠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士吗?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党和政府愈是实行各项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政策,党员尤其是党的高级负责干部,就愈要高度重视、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这坚定有力地回答了改革开放时期,党员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信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道德传统的问题。针对极少数领导干部精神懈怠、搞特殊化,邓小平曾严厉地批评道,如果“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还怎么能领导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在他看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的政治本色和道德本色。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共产党人的宗旨意识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这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期党的执政宗旨,明确了评价党的一切工作和检验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宗旨是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不同的根本标志。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焦裕禄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就为当前我们党传承中国革命传统精髓提出了典例,体现了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焦裕禄离开我们已有50多年了,但为什么他的精神在今天中国亿万人民心中像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如此激励人感染人?就是因为焦裕禄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怀有时刻关注群众疾苦和冷暖的公仆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既得到了空前的历练,也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少数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和诉求,公仆意识淡化,或“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使新时期的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矛盾和摩擦,甚至极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就要客观认识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的基石,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与坏,人民高兴不高兴、认同不认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执政根基和长治久安。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民本思想,在今天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指导下,为人民服务包含了更多新的内涵。当前,广大群众最关心的是教育、住房、贫富差距、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等生存与发展问题。人们过去盼温饱,现在要致富要环保;过去为生存,现在要发展要生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变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也是当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内容。
革命优良传统作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厚,博大精深,在新的时代里,她不仅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而且会代代相传,在传承和弘扬中树立起新的时代精神丰碑,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传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丰富和建树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的力量源泉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
(作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